×

埃拉诺

联合国有什么用呢?历史上有哪些“连这种错都会犯”的故事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6 00:22:22 浏览9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联合国有什么用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尤其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迫切想往和平,需要共同协调立场的机构,而成立的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为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华沙集团和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集团争斗,提供了沟通场地和利用的工具,五十年代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组成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是典型的利用联合国机构的作用,目前联合国组成的维和部队,对维护局部国家安全,灾民安置救助,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有哪些“连这种错都会犯”的故事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被敌人团团包围的区域,正是1934年红十军团遭遇失败的地点:安徽茂林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并且道路狭窄,一旦被敌军完成封锁和包围,大部队突围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而远在陕北的延安方面,也早已经意识到此地可能存在的巨大危险。

(新四军军长叶挺)

在1934年的那场怀玉山之战中,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即被敌优势兵力围困在皖南,由于弹尽粮绝和天气寒冷而失去战斗力,除粟裕率领数百人成功突围之外,大部牺牲或被俘。血的教训已经证明,皖南茂林地区极不利于我军所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这是由其特殊的地形决定的。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从军部驻地云岭出发北上,而从云岭到茂林仅仅20公里的路程,部队却整整行军14个小时,可见山路之崎岖难行。再加上江南地区的冬天,居然还下了一场大雨,所以指战员们不仅非常疲劳而且全身湿透,只好在茂林休整了一天,这也是致命的一天。

(副军长项英)

延安曾为此特别急电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政委)项英:“你们在茂林不宜久留,只要宣城、宁国一带情况明了后即宜东进,乘顽军布置未就突过其包围线为有利”,可见,茂林地区的地形蕴含着多么大的风险,而延安的急电就是委婉的提醒,即新四军千万不要重蹈七年前红十军团的覆辙,须尽快通过和突出茂林地区。

电文中所提到的“顽军”。当然就是抗日不积极搞摩擦很在行的顾祝同第三战区部队,事实上,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也很早就注意到茂林地区适合于对新四军进行包围和攻击,因此提前调集重兵80000余人,以茂林为中心进行合围部署。但是同样由于道路难行,敌人行军也较为困难,在新四军军部到达茂林时,顾祝同的包围圈并没有完全形成。

(副参谋长周子昆)

1941年1月6日拂晓,新四军前卫部队老三团与顽军第40师在茂林东南的丕岭山交火,敌人就此打响了“皖南事变”的第一枪,9000余人(战斗部队不多,军部机关和直属队人员较多)所面对的敌人接近十倍,情况万分危急。叶挺军长主张,趁敌人的合围圈尚未形成,应该迅速突破一点冲出去,而选择的突破点是星谭。

兵贵神速啊,在这一点上叶挺将军是非常正确的,然而项英却忘记了红十军团的教训、对延安的提醒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时刻开始犹豫不决。叶挺只好请求召开军部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应该攻克星谭的作战方案,结果这个会议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了晚上10点,整整七个小时,在战机稍纵即逝的千均一发之际,如此延误军机实在是严重的错误。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这还不算,七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叶挺的作战方案最后还被否决了!9000多人的部队最终按项英的意见,不是向前坚决突围而是绕到茂林西南方向跟敌人“捉迷藏”。要知道这可不是几百人的游击队,茂林的地形也限制了部队机动能力,回旋余地很小,这等于是把游击战术硬搬到大兵团作战中来,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第二个错误。

而在此期间,顽军各部正逐渐完成合围部署,并开始压缩攻击。于是新四军指战员与7个师80000多敌军在多处爆发激战,由于地形不力、失去战机和未能形成一个拳头,我军血战七天七夜仍然不能突出茂林这个狭小的地区,被困在了皖南的大山之中。

(何应钦在三战区)

战至1月10日凌晨,新四军军部撤到石井坑,队伍已经被打散,叶挺身边只剩下20余名指战员,而且由于群山阻隔,电台信号亦非常微弱,与外界联系基本中断。叶挺当天只发出一份电报,:“今日晨北进,又受包围,现在集全力与敌激战,拟今晚分批突围北进,项英、国平于今晨率小部武装上山而去,行方不明,我为全体安全计,决维持到底”!

电文里提到的,就是更离谱的第三个错误,拥有军政最后决定权的项英,在1月9日便带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以及少数警卫人员,竟然不通知叶挺而直接上山准备打游击去了。直到1月11日才因为突不出去,也转到了石井坑,但是宝贵的两天时间又被浪费了,叶挺收拢几千人的部队后再次组织强行突围,终因敌众我寡和弹药匮乏而未能成功。

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14日,在项英的命令下,叶挺军长下山与敌人谈判时被扣押,袁国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而部队也终于失去建制战斗力,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牺牲或者被俘。项英和周子昆再次撤到山区下落不明,后来证实是被叛徒杀害。

所以说,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的失利和重大牺牲,与主要领导人项英的指挥错误密不可分,尤其是在茂林地区的贸然停留和未能决绝突围,在军事上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所谓“三军之灾,始于狐疑”。同时,也未能听取叶挺将军的建议和延安方面的提醒,酿成了我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损失,殊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