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农

沙田柚种植新技术有哪些?班农说了什么让特朗普勃然大怒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6 01:45:42 浏览1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沙田柚种植新技术有哪些

广东梅州梅县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沙田柚种植新技术有哪些?

一、种植新技术

1、低产沙田柚园高位换种

沙田柚树经过多年的种植,早年间种植的柚树开始老化,再加上不同地区管理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部分沙田柚果园产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黄化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及继续发挥这批老柚树的价值,我们可以采取高位换种嫁接三红、红肉蜜柚等价值较高的新品种,对这些低产柚园进行改造更新,达到快速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高位换种的柚园可比重新种植的柚园提早2年进入结果盛期。所谓的沙田柚高位换种即是在12月中旬到1月份对原有柚园中种植品种的树冠上,嫁接价值比较大的新品种(红肉、三红蜜柚等),使得生长出来的新柚树品种提前进入结果期。该项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低产柚园带来了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入。

2、幼龄沙田柚园种花生等农作物

随着柚类产业的迅速发展,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规模越来越大,新增种植柚园不断增加,由于沙田柚需要种植三年以后才会进入初结果期,期间有漫长的生长阶段,而且种植沙田柚的植株行距通常在5m X 5m ,有比较空阔的土地,因此种植沙田柚3到5年内可以间种1年生的农作物,如花生,大豆,萝卜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其中种植花生、大豆处理售卖以外,其还拥有固氮的自身优势,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氮量,减少幼龄果园氮肥的投入,而萝卜则是用来发酵施水肥很好的肥料,种植这些农作物以后,还可以除去幼龄树滴水范围以外的杂草。

二、灌溉新技术

沙田柚树的需水量大,尤其是在果实膨大期间,为保证沙田柚的品质和产量,应对干旱月份,每年都要对沙田柚果园灌溉6-11次,我地从以前的开沟灌溉到抽水管灌再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灌溉,形成了对位一体化的灌溉形式,充分利用灌溉技术施肥、补充微量元素等,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升了沙田柚品质。

水肥一体化滴灌新技术

所谓根据水肥一体化滴灌新技术即是根据果园地形地势、水文气候等情况,设计固定式灌溉系统,将水源、输水管网和滴灌系统三部分组合,其中滴灌系统除了原先的1个加压滴灌系统外再增加1个自压滴灌系统。并加装过滤系统、施肥设施、控制设备等。根据柚园水源情况,可采用水库水或者较大型的蓄水池供水,旁边建设泵房,通过干管、支管、毛管等管网自流或加压输送至果树。这样除了灌溉清水以外,还可以加入水溶性肥料进行施肥灌溉,通过过滤装置还可以实现农家腐熟肥水的灌溉,一举三得,降低了劳动力和劳动强度。

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1、沙田柚园区种草

在沙田柚园的空地,可种植白花臭草和百喜草,为螨的捕食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并对柚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夏季出现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可将百喜草割除覆盖在树盘上,减轻土壤水分的散失。

2、空中挂灯

利用害虫趋光性原理,将一些天牛、虫类、蛾害虫等进行抑制,可以按照每3公顷的平地、每 2 公顷的山地加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实现良好的使用效果,减少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形成有机绿色果园。

3、挂粘虫板

利用果蝇、蚜虫等害虫的趋色性原理,在3株-5株柚树上悬挂一个黄色的粘虫板,可最大程度上对蚜虫、虱类进行预防。4月份到6月份之间悬挂在低处,7月份以后悬挂在半米以上位置。

4、套袋

套袋技术目前在我地主要运用于蜜柚,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可减少苍蝇,臭屁虫在树上采食和产卵,使用质量比较好的袋子,还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以上是我对问题“沙田柚种植新技术有哪些?”根据多年种植沙田柚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喜欢的朋友,还请给个关注,正宗梅州梅县沙田柚,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班农说了什么让特朗普勃然大怒

班农与川普相处密挚的时候同穿一条裤子还嫌不夠,但碰到触犯自己利益的时候,比斑马跳得还厉害。班农说了川普不该说的话,如“通俄门”与“辞职”,“贸易战”的事儿,特朗普勃然大怒恨之入骨,直接开了老班农。辞职后的班农及时给川普还其颜?色。互揑互攻,此可一山不容二虎,班农无奈败下陈来。

电影《毒液》中,为什么火箭爆炸后毒液没被炸死

谢谢邀请。

在电影《毒液》里,共生体“毒液”曾表示,他们的族人害怕特定频率的声波以及火焰。电影的BOSS“暴乱”就是死在了火箭爆炸产生的火焰里。之所以毒液没有被烧死,电影其实讲得很明白,但是在大陆上映的电影在关于这个情节的部分被剪掉了。

虽然被剪掉了一部分,但是电影也仍然埋下了许多伏笔,比如在埃迪最开始被车撞飞之后,他被撞坏的躯体被毒液奇迹般的自愈了。还有在毒液与暴乱的搏斗中,埃迪被暴乱插穿了胸膛,但是毒液以共生体的状态一点点接近埃迪,使其“满血复活”。所以只需要一点点共生体,只要和宿主接触,就能立马恢复到最佳状态。

那么进入正题。毒液之所以没死,原因有两点:

1.毒液并没有全部被燃烧。

在《毒液》的原片里,毒液在对男主角埃迪说“再见了,埃迪。”的时候,其实埃迪抓到了一点毒液的躯体,而且这一部分躯体很快的进入了埃迪的戒指里,所以毒液就这样活了下来。这个部分在大陆上映的《毒液》里减掉了。

2.水

在火箭爆炸的正下方,是大海。就算毒液烧了起来,火也会很快灭掉,所以毒液有很大的几率活下来。就算作为共生体的毒液着火了,在那一瞬间跌入水里对它来说应该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碍。退一万步,毒液要是死了,第二部谁来拍呢?

各位小伙伴还有看法或者补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唐代时为什么最强状态的吐蕃一定要与唐朝死磕,为什么不南下攻占印度

我大胆的推测一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肯定会说,隔着一座大山(喜马拉雅山),怎么南下攻印度 ,因为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吐蕃最强盛的时候曾经将势力扩展到恒河北岸,可以肯定的说吐蕃在印度曾经有过军事力量,但是却没有长期占领,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作为使节出使天竺(印度),适逢天竺国内大乱,王玄策的使团被劫掠,随行的数十名骑兵也被擒获,王玄策逃至吐蕃,借吐蕃兵和尼泊尔(尼泊尔曾是吐蕃属国)军队讨伐印度,很短的时间大败印度军队,俘获作乱的阿罗那顺及王妃押赴长安。

王玄策在印度的大胜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对于强盛的大唐来说,区区天竺并不是什么强大的敌人,胜利是正常的。

但是王玄策的经历却留下了吐蕃出兵印度的记录。

吐蕃出兵攻打天竺

这件事发生在赤松德赞在位期间。

当时大唐被安史之乱搞的疲惫不堪,赤松德赞乘机派兵攻占长安,你想吐蕃连长安都能夺取,还敢册立傀儡皇帝,区区天竺自然不放在眼里。

为了抢夺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吐蕃出兵天竺,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恒河北岸的广大地区,目标达成后如愿撤军。

吐蕃在历史上确实出兵印度,但是却没有长期占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两地气候差异巨大,印度炎热的天气很可能是吐蕃人无法适应的。

2、中原富庶之地才是吐蕃的终极目标,对印度的用兵只能是“插曲”。

3、吐蕃政权存在时间比较短,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至归属中原政权。

毒液加入超级英雄列表之后,你认为以他现在的整体实力能排在第几位

老老实实当个弟弟吧。

别说是几百万个共生体中最弱的了,最强的暴乱也是个弟弟

那些搞科技的,一个黑豹,一个钢铁侠,以这俩为代表的科技流弄个发声设备就行了

那些玩法术的,要么是强到一定境界的(雷神),要么是恶心(指打法)到一定程度的(奇异博士),这帮人飞或者放火,基本就能吊着毒液打了

毒液能打赢的,一个小蜘蛛,一个美队,一个夜魔侠。也就这几个肉搏流的是毒液可以欺负一下的了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唐朝时期,青藏高原兴起的吐蕃王朝曾一度是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其最强盛时,领土版图囊括了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其兵锋更是远及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与同时期的大唐、回纥汗国和大食帝国争夺区域霸权。

那么,如此强盛的帝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关于吐蕃王朝崛起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九个字。

“天时、地利、人和”,还有“运气好”。

天时:隋唐时期,东亚处于暖季,就连东北也不例外。

比如被清朝文人称为人间地狱的宁古塔,在唐朝时,就是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能把首都定在后来苦寒的宁古塔,这就足以可见隋唐时期的天气要比今天温暖。

由于当时的平均气温较高,雨水丰沛,气候湿润。因而这就使得吐蕃人有条件在西藏的河谷地带实行大规模屯垦。而农作物产量上升,又让吐蕃政权有充足的物质基础,进行各种上层建设以及军队的建设和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吐蕃王朝控制的边缘地带大多是游牧部落,但其核心统治区,却是农耕文明。

也就是说,吐蕃的崛起是农耕文明征服了游牧文明,然后驱使游牧民族征战的结果。一旦农业经济衰落了,整个吐蕃就会由内而外的土崩瓦解。

地利:青藏高原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客观上让吐蕃可以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从容不迫地吞并周围政权,积蓄实力。

人和:从松赞干布爷爷达布聂西开始,连续几代吐蕃赞普都保持了虚心求救,积极向上的姿态。

与之同时,一些吐蕃贵族,如噶尔家族父子三人(禄东赞、赞悉若、论钦陵),也都是当时的人杰。为吐蕃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人杰的努力下,吐蕃才能从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并夯实国家的执政基础,成为令人胆寒的强势帝国。

运气好:每每当吐蕃的扩张陷入困境时,周边政权和中原王朝总会“助攻”。

比如隋末唐初时,控制雅鲁藏布江北岸,实力要强于吐蕃的苏毗政权,就因为发生内讧被吐蕃趁虚而入。

据史料记载,吐蕃鲸吞苏毗之后:“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不仅版图扩大了数倍。还第一次拥有了辽阔的牧场。

拥有牧场后,吐蕃得以从农耕为主,转为农牧兼营的国家,拥有了组建强大骑兵军团的客观能力。

虽然唐太宗时期,吐蕃陷入内斗,苏毗与达波等纷纷叛起,各自独立。但不久后,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又再次用武力征服苏毗。

再次征服苏毗、达波诸部后,松赞干布将苏毗一部分奴隶主,如巴、蔡邦等君臣,吸纳为吐蕃上层新贵族。靠着这一手收买人心的操作,吐蕃将苏毗、达波诸部同化,终于正式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毗都是吐蕃向四方扩张的后方大基地。苏毗军队是吐蕃武力扩张的得力工具。

青藏高原既以统一,那接下来,自然就是该向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扩张了。

当时,在吐蕃往东北方向扩张的路上,原本有一个实力不弱的吐谷浑。

但还没等吐蕃对吐谷浑用兵,唐太宗就已经把吐谷浑打得元气大伤了。

这等于是想睡觉了,有人递枕头。面对如此良机,松赞干布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公元637年,趁着吐谷浑势弱,唐军又要对付西突厥,无暇搭理吐蕃之际,松赞干布随便找个了借口,就联合象雄等国,大举讨伐吐谷浑。

此战,吐谷浑军队不能抗御,吐谷浑国王只得逃至唐朝境内避难。

见吐谷浑王跑路,吐蕃继续追击,攻打唐朝的松州。于是,唐朝和吐蕃便爆发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冲突——松州之战。

这一战,唐军先败后胜,唐朝的松州都督韩威率军迎战,被吐蕃击败。随后,唐太宗派侯君集、执失思力等人出击,大败吐蕃。

战后,松赞干布知晓唐朝的强盛,自知惹不起唐朝,便罢兵休战,转而与向唐朝请婚。

公元640年,为了安抚吐蕃,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之后十几年,由于双方的和亲关系,加之唐朝要全力对西突厥、高句丽用兵,没工夫搭理吐蕃。松赞干布便趁机扩张,吞并了阿里地区的象雄政权,征服了今天的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并还在恒河北岸设立了军事据点。

值得一提的是,武力征服尼泊尔、北印度地区后,吐蕃虽然没有直接管辖这些区域,但每当吐蕃对外扩张,需要人力、物力时,这些地区总是会提供支援。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把吐蕃简单地看作是一个青藏高原政权。

实际上,吐蕃在极盛时期,本部人口超三百万,军事占领区的人口超过六百万。是一个总人口近千万的大帝国。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随即继位。

当时,由于芒松芒赞年幼,因而国家大事便交由大相禄东赞负责。

前面说了,禄东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所以在禄东赞摄政期间,吐蕃的国势进一步提升,积蓄了不小的力量。

积蓄了足够的实力,接下来的事,自然就是对外扩张了。

公元663年,趁着吐谷浑内乱之际,禄东赞借机大举入侵吐谷浑。

这一次,吐谷浑王又不能抵御外敌,被迫再次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唐朝。

后来,禄东赞亲自到吐谷浑主政。

禄东赞死后,其长子赞悉若担任大相,对吐谷浑继续实行同化政策。最终吐蕃用了七年时间消化吐谷浑,并以吐谷浑为跳板,对唐朝的安西四镇发动战争。

公元670年,禄东赞的次子论钦陵率军入侵唐军控制的西域,攻陷了西域白州等十八个唐朝的羁縻州。

而后,论钦陵又联合于阗的西突厥部落,攻陷了龟兹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后来,吐蕃又联合于阗攻陷龟兹,导致西域唐军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

唐军在此情况下,只好收缩兵力,黯然裁撤了于阗、焉耆、龟兹、疏勒四镇。吐蕃第一次在西域取得了重大成功。

听闻吐蕃竟敢触犯大唐的底线利益,唐高宗顿时大怒,随即动了出兵的念头。

其实早在七年前,吐蕃吞并吐谷浑时,唐高宗就想出兵干涉。只是由于当时唐朝要对消化新吞并的高句丽、百济、西突厥,不想三线作战,这才隐忍不发。

但现如今,吐蕃在西域已经立足,还煽动西突厥的弓月部、疏勒、龟兹反叛唐朝,唐高宗不能再退让了。如果再退让,怕是唐朝将会出现雪崩式溃败。

为了按住吐蕃不断上升的国势,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出动大军,以护送吐谷浑王回国为借口,对吐蕃正式开战。

从薛仁贵的官名上就不难看出,唐高宗有一举剿灭吐蕃的企图。因为当时的“逻娑”就是今天的拉萨。

吐蕃方面,论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数十万军队迎战。并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设下埋伏,打败了孤军冒进的唐军郭待封部。

此战后,凭借打破唐军野战不败的神话,吐蕃从一个不起眼的边陲政权,一跃成为能与唐朝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

而唐朝则因为野战不败神话被打破,很多唐军兵力薄弱的边疆地区,都爆发了反对唐朝统治的叛乱。

为了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唐高宗不得不进一步收缩防线,放弃次要区域,集中兵力。

公元675年,唐军用了五年时间,搞定了内部问题后,再次对西域用兵,并在于阗国王的策应下,驱逐了西域的吐蕃军,恢复了对安西四镇的控制权。

次年,为了报复唐朝,论钦陵联合西突厥同时在西域、河陇两个战略方向发起进攻。

其中,论钦陵指挥吐蕃军,主攻河陇。

他的哥哥赞悉若则亲赴西域,配合西突厥围攻安史四镇。

唐高宗知悉后,急命周王李显(就是后来的唐中宗)和相王李轮(后来的唐睿宗),带兵抵御。可是这哥俩都不会打仗。到了前线后,俩人都避战不出,任由吐蕃军劫掠。

后来,眼瞅着唐军的防线要崩,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却突然去世了。赞悉若和论钦陵要赶回去拥立新君,唐朝这才侥幸免于一劫。

事后,为了打掉吐蕃这个祸患,也为了一雪前耻。唐高宗颁布《举猛士诏》,招募臂力过人和弓马娴熟的勇士入军。

最终调集了18万精锐,发动“青海之战”。

此战,唐朝准备充分,唐军前期进展顺利。

但是由于主将李敬玄指挥失误,后来当唐军发动总攻时,又被论钦陵击败。出征时的十几万唐军精锐,在溃逃中损失过半。

这次大败后,唐朝再次被迫由攻转守,而吐蕃则开启了对唐朝的又一轮攻势。

不过,当双方的攻守易势后,吐蕃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先后在良非川、白水涧,被唐军两次打得大败。

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早期的唐蕃战争,唐朝和吐蕃都有主场优势。

往往是谁进攻,谁吃亏。唐朝被吐蕃打败了很多次,吐蕃也被唐朝打败了很多次。这种情况维持了十余年,直到武则天开始清洗朝廷内的反对派。

公元696年,经过武则天的一番清洗,唐朝能打硬仗的老将所剩无几。

趁此良机,论钦陵率吐蕃大军进犯河西,武则天令王孝杰和娄师德率十余万唐军迎战。

此战被称为“素罗汗山之战”。

战争过程就不说了。结果是论钦陵凭借地利优势,前阻后截,纵兵掩杀,再次打得唐军损失惨重。

此战后,吐蕃军乘胜兵进凉州。大有吞并河西走廊的意思。

眼看着河西危在旦夕,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武则天总算是走对了一步棋——既然战场上打不过,那就使离间计。

不久后,关于论钦陵功高震主,论钦陵可能会篡位的谣言开始在吐蕃国内传播开来。

消息传到赞普赤都松赞耳中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避免谣言成真,他将论钦陵从前线调回。

转到来年,赤都松赞利用反对论钦陵的吐蕃贵族,血洗了论钦陵一家老小。吐蕃王朝的第一名将就这么被自己的国王干掉了。

这场吐蕃内部的高层内斗,大体来看,有利于赞普赤都松赞。他将威胁自己地位的权臣家族铲除,收回了自己的王权。

但对于整个吐蕃而言,是不利的。

因为论军事素质,没有一个吐蕃将领能与论钦陵比肩。这就更不提赤都松赞了。

所以论钦陵的死,其实是个转折点,让吐蕃与唐朝的战争局面又一次发生倒转。

之后的五十多年,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治理下,君臣上下一心,国强民富,国力达到巅峰,军事上也是按着吐蕃打。

为了扭转颓势,吐蕃拉拢突厥、大食,夹击唐朝,但这并没什么用。

公元753年,吐蕃在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唐朝名将打击下,败相已露。而唐军经历数十年的战争,不但解除了吐蕃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威胁,还将国界推进到青海湖与黄河河曲以西,掌握了灭亡吐蕃的主动权。

到了公元755年,一直努力强化集权,试图改革内政,但却屡战屡败的赤德祖赞,被自己心腹弑杀。

眼瞅着吐蕃又要开始内乱,形势对唐朝一片大好之时,唐朝却在这一年,爆发了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势的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为了打败安禄山,唐玄宗从河西、陇右抽掉了十余万精兵奔赴潼关。

可是在接下来的灵宝之战中,这些在西北屡战屡胜的唐军精兵,却被叛军全歼。

一场大败后,唐玄宗逃离长安,太子李亨在马嵬驿与玄宗分道扬镳,去到灵宝继位,是为唐肃宗。

在灵宝期间,唐肃宗为了镇压叛军,与回纥达成合作。

按照协议,回纥要出兵协助唐军平叛。唐朝为了表示诚意,也要把河西与陇右的剩余精锐部队调往东线平叛。

于是乎,唐朝在河西、陇右地区,几乎就是不设防状态了。

吐蕃方面,当时的赞普是西藏历史上执政能力仅次于松赞干布的赤松德赞。

他执政之后,不仅平息了吐蕃内乱,还任用了尚野息、尚悉东赞、尚赞摩和论悉诺等一批人才,使得吐蕃势力大振。

公元763年,见唐朝西北空虚,赤松德赞调集大军猛攻陇右、关中。

而当时的唐朝,由于唐代宗正在全力绞杀史朝义,加之宦官程元振又故意隐匿不报,根本不把吐蕃大举东进的消息上报给代宗。

于是,吐蕃轻而易举就打到了邠州(今陕西彬州)。后来又轻而易举就攻占了长安。

长安的这次沦陷,是一个标志。

标志着唐朝与吐蕃的战争进入了唐朝单方面挨打的阶段。

此后三十几年,吐蕃慢慢鲸吞河西、陇右和西域。并且年年都要侵扰关中,导致长安城每一年的秋天都要戒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赤松德赞去世。

关于赤松德赞这位赞普,公允的说,他的政绩是非常好的。军事成就更好了。吐蕃就是在他的任内,长年按着唐朝揍。

但是,他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过于崇佛,打破了派系平衡。

众所周知,西藏原本只有苯教,松赞干布为了制衡苯教,这才将佛教引入了青藏高原。

佛教在引入吐蕃的初期,有效地制衡了苯教势力。但随着赤松德赞抬高佛教地位,任命僧侣为大相后,原本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佛教开始凌驾于苯教之上,这让苯教势力对佛教和崇佛的赞普非常不满。

而也正是这种不满,为吐蕃后来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当然,这是后话。当时的吐蕃,仍然是按着唐朝打。严峻的外部压力让唐朝不得不祭出远交近攻之计,结好回纥、南诏、大食,围攻吐蕃。

这就是典型的风水轮流转。以前唐朝强,是各国眼中的大魔王。各国自发地联起手来夹击唐朝。后来吐蕃强,变成了新大魔王,各国又自发地联手夹击吐蕃。

总体上看,夹击吐蕃的计策是比较成功的。

南诏在唐朝拉拢下,与吐蕃翻脸。回纥和吐蕃为了争夺西域,本来就有矛盾。

吐蕃在各国夹击下,军队疲于奔命,经济也因为战争而受到严重拖累。

公元810年前后,迫于压力,吐蕃暂停了对唐朝的攻势。专心对付回纥和大食。

到了公元821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干脆遣使到长安求和,希望能与唐朝罢兵休战。

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长庆会盟”。

与唐朝罢兵后,吐蕃扭头就对回纥用兵。驱逐了天山以南的回纥势力,将今天内蒙西部的西套地区,尽数收入版图。

至此,吐蕃的版图达到历史巅峰。

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罢了。此时的吐蕃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忧。

什么内忧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宗教矛盾。

佛教在吐蕃中晚期,先是斗败了苯教,而后又将汉传佛教(禅宗)踢出局,形成了在吐蕃一家独大的局面。

为了推广佛教,很多吐蕃赞普都出台了优惠政策,如规定寺产可以免征税,僧侣可以不服摇役,不取租庸。

到了赤祖德赞执政时,他甚至还规定:辱骂僧人者,要被割舌头;对僧侣指指点点,要被砍手指;对僧侣怒目而视,要挖眼睛。

如此夸张的法令,必然要遭到吐蕃国内反佛教势力的反扑。

公元841年,赤祖德赞在迅游期间,被反佛教的贵族杀害。

随后,他的弟弟朗达玛继位。

朗达玛上台后,其政策与赤祖德赞相反,又开始灭佛。

佛教徒对此也不能忍。

于是,朗达玛继位才一年,就被佛教徒用暗箭射杀了。

随着朗达玛的死,吐蕃国家内部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之后的吐蕃历史,就与历代中原王朝灭亡前的局面没什么区别了。

公元842年,吐蕃国内形成了两个王权政治集团,这两个集团互相攻击,内耗不断。

趁着这个机遇,沙州(敦煌)人张议潮发动了大起义,河西汉人群起响应。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沙州。紧接着张议潮又派兵陆续攻取瓜、伊等十州。令河西、陇右地区在时隔多年后,又重新归附于唐朝。

随着河西、陇右重归唐土,吐蕃国内的形势更加不堪。很多臣服于吐蕃的民族,也包括吐蕃国内的底层人民和奴隶,相继发动推翻贵族统治的起义。

这些起义来势汹汹,席卷了整个藏区。吐蕃的奴隶起义军甚至攻陷了拉萨,把除了松赞干布外的历代吐蕃赞普的陵墓都给掘了。

受奴隶起义影响,两个混战的吐蕃王系各自逃命,散落各地,又分裂成了四个王系:吐蕃拉萨王系、阿里王系(古格王朝)、亚泽王系和雅隆觉阿王系。

另外,盘踞于青唐(今西宁)的唃厮啰政权也是从吐蕃分裂出来的。

到了宋朝,随着天气转冷(宋朝的平均气温比唐朝低三度),西藏河谷农业受重挫。吐蕃也就再也未能崛起。

回看吐蕃的兴亡史,它的灭亡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五个原因:一是后期的内乱;二是无序扩张;三是穷兵黩武,树敌过多;四是宗教因素;五是气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