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田笃子

狸猫换太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6 08:36:08 浏览1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狸猫换太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狸猫换太子,其实讲的就是宋仁宗认母一事,但和传说却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宋仁宗不是皇后所生,也不是皇妃之子,而是待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是由德妃抚养长大的,他继位后,德妃更成了皇太后,仁宗继位时年幼,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

宋仁宗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不过刘太后为人仁慈厚道,她得知李氏病重时,将她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她以皇后之礼厚葬。

刘太后去世后,有人奏明仁宗他是李宸妃所生,并说宸妃死于非命,仁宗便开启宸妃之棺察视,但宸妃遗体保存甚好,冠服也确如皇后。仁宗得知母亲确实是病死,由衷感慨地说,人言哪能相信啊!???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宓(fú)子贱(前521或502-前445),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49岁(《史记》说少孔子三十岁),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论语》里只记载了子贱一件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5·3)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一章、第二章评论了公冶长、南宫适两个弟子并收作女婿后,对子贱也作了评价。

若人,这个,此人。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孔子为什么说子贱是个君子呢?《论语》里对子贱记载得少,我们只能从其他记载里去了解他。

经查,子贱曾任单父宰。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子贱曾经那里当过县长。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说: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子贱做单父的县长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

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子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清醒地识人,并把这些有才能的人招来,帮助他治理单父。这一点,尤其伟大。二是孔子肯定了子贱的才能,认为子贱应当去更大的地方当行政官。

这是孔子对子贱的第一个认识。《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里还有一段记载。为充分理解其义,我们抄录原文如下: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孔蔑、子贱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这是对《论语·公冶长》5·3也即本章的最好的注解。

另外,《吕氏春秋》也有子贱如何充分发挥其才能,当好单父县长的记载。为充分理解其义,我们仍然抄录原文:

宓子贱治亶父(即单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费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由上述几条记载来看,子贱确实境界高、水平高:

一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清醒的认识来源于自己的高水平和高境界。当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因为你比他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当一个连圣人、伟人的书都没看,更不用说有他们的经历,而去全盘否定圣人、伟人的时候,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二是要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持有“三亡”之识的人,必然水平低、境界低,是悲观主义者,这样的人大概没有什么出息。持有“三得”之识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分析面临的问题,首先从思想上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认识水平就有什么样的事业。

三是领导者任用部下,应该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过多干涉。这里,可以采取道家的“无为”思想了。该放手即放手吧。

本章还隐含着孔子的另一个意思:谁说“天丧斯文”?文仍在兹!孔子的自信、乐观可见!此之所谓圣人也!

子贱者,君子也。

《泰迦奥特曼》有什么新情报呢

对于泰迦奥特曼有什么最新剧情,我这里应该有一手情报。希望能够有用。

首先,第一泰迦奥特曼是泰罗奥特曼的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是他的儿子,自然有和他长得非常相似的原则,毕竟基因遗传呗。所以他的形象之间也是有一对犄角,然后胸前有一个类似盔甲一样的东西。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他的变身方式也很特别,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一个奥特曼都有一个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变身方式,泰迦奥特曼也不例外。但是说的奥特曼,我印象当中最深刻的就是加迪加奥特曼。

我非常喜欢迪迦奥特曼的衣服,有三个衣服。第一个全蓝,第二全红,第三个是红蓝相间。我还记得看过一些搞笑视频,就是有关于迪迦奥特曼衣服有个破洞,真的让我佩服那些小编们脑洞真大 。

最后总结一下下,所有的奥特曼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正义的化身,并且把所有的奥特曼剧当中,最后的结局都是奥特曼打到了小怪兽。



三国的甄宓姿容绝色,被曹丕赐死,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这是为什么

甄宓是三国时期的绝色美人。她聪明贤慧,孝顺公婆,善解人意,团结曹丕的后妃。然而,最终她却被曹丕赐死。下葬时,还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那么,她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甄宓剧照)

甄宓不光容姿娇美,出身还非常高贵。

她是上蔡令甄逸的女儿,祖上又是世族大家。

甄宓还是个很神奇的女子。据说她还在襁褓中时,家人便发现每到夜间,便有人将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因此非常奇怪。

后来,有个叫刘良的相士给甄宓看相后,预言甄宓日后贵不可言。家人认为甄宓以后是要做皇后的,所以从此后对她非常看重,就连玩笑话都不敢对她说。

也许正是由于听了相士的话,甄宓从年少起便对自己严格约束。比如府外有玩杂耍的,她的姐妹们争着到阁楼上去看热闹,唯有她坐着不动。有人问她要不要同去?她却说,这难道是女人该看的吗?

不光在行为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甄宓还要求读书写字。她的哥哥们笑话她不安分守己学女红,她却严肃地说,据说古代贤惠的女子,都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我不读书,如何才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呢?

甄宓还是个很善良的人。当时天下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一时粮价飞涨,一些人为了活命,不得不拿家里值钱的东西来换购粮食,甄宓家趁机大发难民财。甄宓认为乱世求宝必有祸,于是在她的建议下,家人开仓赈粮,博得了贤德的名声。

此外,甄宓对家人也非常友爱。由于知道她日后会贵不可言,因此她的母亲对她很宠爱 ,但却对媳妇相当苛刻责难。当时,她二哥病逝,只留下年轻的二嫂和年幼的侄儿。虽说二嫂勤劳本分,却常被甄宓的母亲刁难。甄宓数次规劝母亲,要像对亲生女儿那些善待二嫂。后来母亲果然改变了对二嫂的态度。

甄宓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为乡里人所知,因此人人都对她多有夸赞。

冀州牧袁绍听说后,便重金礼聘,为次子袁熙迎娶了甄宓。

然而,毕竟是东汉末年,各地军阀混战,此起彼伏。没过几年,强势的曹操便打败了袁绍,占据了袁绍的根据地——邺城。随着城破,留守在家照顾婆婆的甄宓,也随之成了曹军的战利品。

(甄宓与曹丕)

甄宓因为生得颇有姿容,被曹丕相中,于是纳为妾室。

甄宓先后生下一子一女,由此在府中巩固了地位。

甄宓常常劝说那些得到曹丕宠爱的姐妹,鼓励她们一定要努力上进,以得到曹丕更多的宠爱。对于那些不得宠爱的,她亦温言相劝,鼓励她们不要灰心丧气。

除此外,甄宓还多次建议曹丕,应该多迎娶一些出身高贵,才德出众的女子,这样才能让子嗣兴旺。

甄宓这话,让曹丕心花怒放。一方面,甄宓把他比作黄帝,正暗合了他想称帝的野心。另一方面,甄宓大度,她不光和其他妻妾相处融洽,帮助他管理大家,还大度到要他多纳妾室。

这样行事的风格和宽广的胸怀,如何不受曹丕喜爱呢。

当时曹丕的正妻是任氏。据曹丕所言,任性性暴躁,对他多有怨恨。所以曹丕很厌恶她,决定把她休掉,把甄宓扶上正位。

不过,甄宓却抱着曹丕的腿,哀求哭泣不止。并称,如果休掉任氏,别人一定会认为是她得到专宠的缘故,会指责她自私。

甄宓的眼泪,没能阻止曹丕的决定。任氏最终被休,甄宓得以上位,成了夫人。

除了妻妾和睦,甄宓还非常孝顺。

(卞夫人剧照)

公元211年,随军的卞夫人在行军途中生了病。

和曹丕留守邺城的甄宓听说后,日夜哭泣。并常常对人说,不能亲侍婆婆左右,是她不孝顺。以至下人只得对她说,卞夫人已无大碍,大可不必如此伤心。但甄宓却依旧啼哭,说她们一定是为了安慰她才那样说的。

公元212年,曹操和卞夫人班师回邺城。

甄宓随曹丕去城郊迎接。当她看到卞夫人后,竟悲喜交加,跪在地上向卞夫人请罪,声称没能随侍左右。一时让周围人都感动不已。卞夫人把她扶起来,感叹说,这实在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20年,66岁的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位称王。随后,在他的暗示下,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他。曹丕登禅台称帝,建立曹魏政权。

按说,既然称帝,那就该立中宫皇后了。

可是,曹丕却迟迟没有把甄宓接到洛阳,难道是曹丕另结新欢了吗?

还真是。

当时退位后的汉献帝,为了祝贺曹丕称帝,也为了保全自己,一下把两个女儿都献给了他。此外,在曹丕的身边,还有李贵人和阴贵人很得宠爱。不过,在曹丕心里,最有分量的却是郭女王。

(得宠的郭女王)

说起来,郭女王还真是有些手段。她出身贫寒,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

在曹丕和曹植夺嫡之争时,郭女王被铜鞮侯家献给曹丕。

由于郭女王很有计谋,在曹丕夺嫡的过程中,她出了不少力献了不少策,因此,很得曹丕宠爱。

曹丕很宠爱郭女王,称帝后便将她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至于皇后之位嘛,一直悬而未绝,谁也猜不透他的想法。

被雪藏在邺城的甄宓,沉不住气了。她感念当初曹丕对她的宠爱,再到如今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悲凉。为了能挽回曹丕的心,她便将情感都写在了一首《塘上行》的诗中,并寄给了曹丕。

这个浪漫的举动,这些情意深重的诗句,本该最能唤起男人的旧情才是。当年卓文君就是因为有这样一首诗,唤回了司马相如的心。可甄宓万万没想到,她等来的,竟然是一道赐死的口谕。

那么,曹丕为何会勃然大怒呢?

其实这和当初曹丕扶她上位时很有关系。当时的甄宓,处处显露出宽阔的胸怀,因此才让本就不满意夫人任氏的曹丕,决定扶正她。

随着时间的流逝,甄宓年老色衰,然而她却在曹丕有了新欢后,暴露出了她其实也有争宠的心。

一向多疑的曹丕看来,甄宓的举动,无疑颠覆了他内心熟悉的形象。所以,他认为甄宓是欺骗了他,干脆赐死了甄宓。毕竟此时的甄宓,已经非他所宠。

甄宓的死讯报到宫中后,曹丕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于是。他让术士解梦,经过占卜后,术士称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

曹丕认为不吉,便按术士的方法,在甄宓下葬时,让她“以发覆面,以糠塞口”,这样甄宓到了阴间,自然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也就无处伸冤了。

唉,曹丕这人,实在是凉薄阴毒啊!难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无毒不丈夫”吗?

(参考史料:《魏略》《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