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洛文

怕俄怕到骨子里为何沙俄一枪未发,清朝就立刻妥协割让大片土地?牡丹江市出过哪些名人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7 06:34:20 浏览1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怕俄怕到骨子里为何沙俄一枪未发,清朝就立刻妥协割让大片土地

回顾一下沙俄是怎么占领尼布楚和贝加尔湖的吧。

1653年,俄国的哥萨克人向贝加尔及黑龙江流域入侵,沿喀尔喀蒙古边境建立了阿尔巴津(1657)、叶拉夫宁斯克(1660)等一系列城堡。

而此时,清朝入关才仅仅16年,沙俄已经构建了一条从东北至北部环绕外贝加尔西部的战略蚕食线。

当然,南边的准噶尔人、喀尔喀蒙古人和康熙也不是傻子,他们跟哥萨克发生了大量的冲突。

1634年,准部头领巴图尔珲台吉(噶尔丹他爹)派兵包围了在亚梅什湖附近抢夺资源的俄国人,并对周边的沙俄据点进行了小规模的军事掠夺。

1668年,僧格就其属民被沙俄掠去的事实与俄使柏林进行交涉,并表示不惜兵戎相见。

1686-1688年,清俄雅克萨之战。

这中间有一个十分重要但被很多人忽视的战争。

1686年2月5日,沙皇全权特使,负责尼布楚条约签订工作的戈洛文从莫斯科启程,1687年9月到达外贝加尔湖地区的色楞格斯克(楚库柏兴),此后又分兵驻扎在乌丁斯克(今天的乌兰乌德)。

随同戈洛文使团的军队达二千人之多,包括由500名莫斯科火枪手组成的费奥多尔团、1400人的帕维尔“士兵团”和由西伯利亚各城军役人员组成的安东·别尔赫团。很明显,这支部队的使命不仅仅是谈判,更有一点要挟谈判的意思。

当戈洛文使团到达属于喀尔喀蒙古人领地的外贝加尔湖一带时,引发了当地蒙古部落的高度紧张。但是俄国人很乖巧,他们派使者携带一封友好的信和一份丰厚礼物去见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这个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当时喀尔喀蒙古的活佛,相当于外蒙地区的达赖喇嘛。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对沙俄很有好感,毕竟送礼了嘛,要求土谢图汗在清俄双方之间保持中立,但是土谢图汗却嗤之以鼻。

这些年沙俄军队的所作所为喀尔喀蒙古人是有目共睹的,土谢图汗当然也知道沙俄是什么东西。所以很快,土谢图汗派他的弟弟西第什里集结了大约八千军队,将俄国军队重重封锁起来。

依据后来戈洛文的出使报告,这场围困战自1687年12月开始持续到1688年头三个月,色楞格斯克被包围则是从1688年的1月26日起到3月25日止。

1688年2月29日夜,蒙古人从三面向色楞格斯克发动进攻,“向城内放射带铜管的火箭,投掷一束束着火的芦苇”,战斗直到黎明。

但是俄国人对蒙古人进攻早有准备,在色楞格斯克修筑了坚固工事,所以,“当蒙古人企图攻占该城时,碰到了修筑良好的栅栏、高墙和炮塔”,而蒙古军队由于缺乏重炮,无法攻破坚固的城防。第二天清晨,大约三千人的蒙古军队沿着色楞格河往上向鄂尔浑一带撤去,双方僵持在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一带。

然而,这种长期围困的战略,却被蒙古内部的局势的巨变所打破。1688年,噶尔丹发起了对喀尔喀蒙古的进攻。土谢图汗立即抽调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的围困部队,在图拉河与噶尔丹大战三日,土谢图汗失败,整个喀尔喀被噶尔丹占领,喀尔喀蒙古溃散,土谢图汗残部向清朝边境撤退。

而剩余围困沙俄的蒙古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面溃败。

痛心疾首,痛心疾首!

土谢图汗的这次战败,有两个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是喀尔喀蒙古人在尼布楚谈判前失去了对尼布楚地区、贝加尔湖区的控制权,让清朝在谈判中十分被动。

很多人肯定不明白,我简单说说。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大致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喀尔喀就是现在的外蒙古。噶尔丹打喀尔喀,喀尔喀当时有很多人在打沙俄,喀尔喀被迫撤军回援,结果两头都败了。北边的贝加尔湖区被沙俄打败,南边的老家被噶尔丹打败。喀尔喀蒙古被迫归附清朝,清朝同意接收,但是,此时的贝加尔湖地区和尼布楚地区已经不是喀尔喀蒙古的地盘了,所以就没法接收。

二是在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中,沙俄人终于发现了游牧民族的最大弱点,攻坚能力不足。也就是游牧民族怕碉堡。

这个很好解释,你总不能骑着马攻城吧?你只能靠人堆、爬城墙,而当你放弃了马的天然机动性的时候,我的大炮和火枪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所以,在尼布楚谈判那会儿,不仅贝加尔湖和尼布楚已经被占了,连黑龙江都被沙俄占了一半,要不是康熙把沙俄打退,黑龙江流域现在是不是我们的都不一定,好吗?

牡丹江市出过哪些名人

名人是一个地方的骄傲,今天介绍几位黑龙江牡丹江籍的著名人物,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吕福源,黑龙江省绥化县人,1945年10月14日出生,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8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教育部副部长、外经贸部副部长、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

△孙谦,黑龙江牡丹江出生,祖籍吉林伊通,1959年12月出生,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检察官。

△李贤玉,女,朝鲜族,1965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导弹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历任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总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2015年7月6日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二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领土谈判向来都是寸土必争,为何清俄谈判清朝提出要以勒拿河为界

尼布楚谈判时,索额图第一次提出的要求是:以勒拿河与贝加尔湖为界。

这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以勒拿河流域成为谈判基准线并非无道理

满清入关前,皇太极曾以征服、安抚手段,统治了黑龙江流域。

···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帮,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清太宗实录》

在1639年时,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地区,“辽、金部落咸并于满洲矣”。

换而言之,黑龙江流域,及北部渔猎部落,在满清入关前,已经臣服于清。

由于当时没有近现代的国境线,因此,很难说最北到达何处。

不过,黑龙江流域,属于清,是毫无疑问的。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俄罗斯人也接近这一地区。

1630年代,俄罗斯人已经抵达勒拿河,1632年,俄国人在勒拿河流域建了雅库茨城为据点。

1649年,俄罗斯人抵达鄂霍次克海。

但是,由于东西伯利亚生产皮毛而不盛产粮食,因此,除了雅克萨之外,俄国最近的据点就是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和贝加尔湖的伊尔库茨克!

所以,从道理上说,谈判前的态势是:黑龙江流域,是大清领土,勒拿河流域,是俄国领地,中间地带,有争议,但大清提出占据并不是没有依据。

因此,提出以勒拿河为界,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谈判前的有利态势

原本,沙俄是很嚣张的。

沙俄代表团出发时,沙皇指示了3条谈判线。

最高目标:以黑龙江为界,吞并整个黑龙江北岸;

次级目标:以牛满江或精奇里江为界,控制黑龙江中游北岸;

底线:保留雅克萨,控制精奇里江的渔猎场。

为实现目标,不惜使用武力!

但是,一系列事件,使沙皇改变了态度。

首先是雅克萨之战的进行,然后是尼布楚地区的反俄起义,再加上俄国与土耳其战争的升级。

沙皇先是指示:除非清采取极不友好和蛮横无理的行为,绝对不要发起战争或流血事件。

同时,雅克萨,可以让出。

不久,沙皇又来指示:实在不行,可以退出尼布楚。

无论是讲道理,还是讲形势,大清都是有利的。

“诚意”

大清如果真的以现代国土观念“寸土不让”,让俄国人滚回勒拿河,并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

不过,康熙很有诚意。

他指示索额图:初议时,你们以尼布潮为界。如果他们恳求尼布潮,你们可以以额尔古纳为界。

理由是:如果尼布潮为界,俄国人在附近没有据点,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

康熙是很有诚意的。

为了维护和平,大清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想要提出以勒拿河为界。

“抬杠”

但是,谈判开始后,沙俄代表戈洛文的条件却咄咄逼人。

戈洛文一上来就表示: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沙皇陛下所有,汗殿下(清朝皇帝)从未管辖过。

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当然是要反击的!

索额图则指出:沙皇陛下从没有领有过黑龙江!贝加尔湖这面的所有土地都隶属于大清!

该地区的居民一直像大清缴纳赋税,他们的领袖和子民还健在,许多都逃到了中国内地!

对此,戈洛文先是矢口否认,又承认“古代某个时候该地区居民曾缴纳过实物贡”,最后又表示“没有事件讨论历史问题”。

戈洛文在理屈词穷时,仍然提出“以阿穆尔河(黑龙江)为界”。

如此无理!

索额图遂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

谈判破裂。

次日,双方再谈时,俄国表示了次级方案:以牛满江和精奇里江为界。

大清为表诚意,提议以石勒喀河为界,把尼布楚割于俄国。

这就好像:开价时,一边开100,一边开50,讨价时,大家以60为基准谈判。

显然:大清从未真的要以勒拿河为界,只是“抬杠”。

相比之下,俄国人提出以黑龙江为界,则是策略性的“敲竹杠”。

和约:双方都觉得吃亏

谈判期间,尼布楚地区的反俄起义如火如荼,俄国在外贝加尔湖地区的统治陷入困难。

戈洛文通过贿赂拉拢大清的葡萄牙翻译,了解到大清的底线后,与大清完成了和约。

根据这个条约,双方都觉得吃亏了。

大清割让了尼布楚等地,自不必说。

尤其是,由于缺乏经验,加之翻译使坏,关于待定地区的范围漏洞极大,为后来埋下雷!

俄国方面,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一世,都曾表示过不甘心。

这一方面表明: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一定时间内打击了沙俄的野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在领土问题上,就应该最大限度的争取利益,没必要讲客气!

因为:领土问题上,再客气,也是喂不饱别人的。

无论是道理上,还是形势上,大清提出以勒拿河为界,并非没有依据,至少不是狮子大开口。

不过,大清的谈判目的,从来没有以勒拿河为目标。一度提出这个目标,也只是对对方无礼要求的坚决反击。

坦率地说,《尼布楚条约》不是不平等条约,但在谈判中,没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有些遗憾。

最重要的是:领土问题,不是讲客气的地方!就应该最大限度争取!

历史上的噶尔丹是哪里

葛尔丹当时属于漠西蒙古,大漠以西各部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属于此部分的除了有准噶尔部,另外还有 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其分布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噶尔丹(Galdan,源自藏语“甘丹”,意为兜率天,1644年—1697年),绰罗斯氏,是17世纪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也先的后裔,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早年被五世达赖喇嘛认定为三世尹咱呼图克图(温萨活佛)的转世,入西藏学佛。1670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噶尔丹得到达赖允许而还俗,自西藏返回,击败政敌,成为准噶尔部珲台吉。

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便积极向外扩张。1676年,噶尔丹俘获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并击败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1678年,达赖喇嘛赠以“博硕克图汗”称号。他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1688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威逼北京。康熙帝遂发动三征噶尔丹之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至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之战,噶尔丹主力军被清军击溃,侄儿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时,他死于科布多(一说自杀,一说病死)。

世界杯首战俄罗斯新沙皇登基,中超U23新政为何培养不出戈洛文

感谢邀请!我是足球说吧!

关于中超U23新政为何培养不出戈洛文,原因有三:

1、中超U23新政执行时间短,效果暂不明显。毕竟本赛季才开始。

2、中超大环境所至。原本许多具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已经在欧洲低级别联赛暂露头角,俱乐部一纸合约,把他调回中超。许多优秀球员都是从欧洲低级别联赛开始,慢慢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国内有幸走出去的年轻球员,尽量在欧洲摸爬滚打吧!

3、年轻球员的工资虚高,动辄几百上千万。心智不成熟,手里有钱,喝喝小酒,泡泡桑拿,结果就在批评指责声中沉默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请点赞留言!

康熙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同样割让了大片领土,算不算不平等条约

这个问题……当然算。

1689年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交锋,俄国终于同意和清朝进行边界谈判,并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边境条约,在条约中清朝首次采用“中国”的称呼,而且对于我国而言,它有效的维护了我国疆域的完整,成功抵御了沙俄南下的脚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框架。

但是这份边界条约到底平不平等呢?静夜史认为是不平等的,不过这个平等不是针对清朝,而是针对沙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西伯利亚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中国。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西伯利亚总是痛心疾首,呼天抢地的同时,总不忘咒骂清王朝腐败无能,特别是康熙一纸《尼布楚条约》就割让了西伯利亚400万、600万、甚至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罄竹难书,罪大恶极。

真的是这样吗?西伯利亚何曾属于过中国?

事实上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前,中原王朝无论是直接统治还是羁縻统治,势力从未真正到达过外兴安岭以北地区,明朝的努尔干都司同样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是因为地形所限。

我们知道长城以北的地区对于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原王朝已经不具备开垦的价值。所以这注定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中原王朝只能采取羁縻统治的形式,而羁縻统治就必须照顾当地人口的生活方式。

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不同,这里的民族以渔猎为主。不过虽然生活技能比游牧民族多一些,但是他们生活的纬度同样不比蒙古高原高。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环境下,向南发展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式,这导致越往北人口越少。

而外兴安岭就是这些渔猎民族的最北界。

以外兴安岭为分水岭,地形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倾斜。南部地形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而北部地形区则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干燥;而且受北极地区极地东风的影响,来自北冰洋的寒风会自北向南,一路吹到外兴安岭以北地区,这使得外兴安岭以北气候明显低于外兴安岭以南,根本就不适合渔猎民族的生存。

元朝作为发源于蒙古高原并完成中原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其最北端虽然在教科书上画到了北冰洋沿岸,但是实际统治区域也只是到达了贝加尔湖以北附近地区。

建国后,经过郭沫若等历史学者的考证,基本确定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活动北界,即北纬58度线附近,这条线西起萨彦岭,东经贝加尔湖,东到外兴安岭,构成了横亘在我国文化区和西伯利亚之间的巨大分水岭。

所以地形决定了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又决定了我国的羁縻统治区域难以越过北纬58度线继续向北推进。

因此在16世纪沙俄哥萨克到来之前,西伯利亚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统治区域。

很多人说西伯利亚,因为距离上接近我国,所以即使无人统治,也应该算作我国的领土,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如果这种理论成立,那么南极洲最靠近智利,智利就应该声称对南极拥有领土主权,这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西伯利亚不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统治区域,所以也就不是中原王朝的所谓失地,更没有割让土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尼布楚条约》不再是清朝的割地条约,而是清朝和沙俄争夺外兴安岭周边的分赃条约。

哥萨克作为雇佣兵式的沙俄武装,在沙俄鲸吞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人肩负着寻找毛皮和温暖出海口的使命,不断在西伯利亚地区横冲直撞:1600年左右他们侵占了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地区;1639年他们到达鄂霍次克海沿岸;1643年侵入黑龙江。

而此时的中原地区,正经历着明亡清兴的历史变局,清朝数十万八旗军队挥师入关争夺中原,对于外兴安岭周边地区无暇顾及,沙俄因此迅速侵占了黑龙江流域。

等到1685年,康熙决定对沙俄用兵,解决东北问题时,沙俄在黑龙江流域事实上已经侵占了长达40年之久。

对于沙俄而言,黑龙江是一个优良的出海通道,但是东北对于清朝而言,更是不可放弃的龙兴之地,所以康熙在东北的问题上,态度异常坚决。

但是清朝和沙俄在东北地区的力量却是非常不均衡的。

虽然沙俄人数较少,但是他们自北向南攻击,有地形倾斜助力,攻击难度较小;且气候越来越温暖,攻击动力更足,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技术上比清朝更加先进;清朝虽然距离外兴安岭比沙俄本部近,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南向北进攻需要克服后勤补给线长、气候越来越寒冷等一系列困难。特别是是当时准噶尔在西部虎视眈眈,漠北喀尔喀蒙古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清朝用兵东北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因为内外条件的严格限制,使得清朝在解决东北问题时,虽然取得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是难以保住胜利成果,毕竟沙俄打得起,可以随时卷土重来,但清朝却耗不起。

所以为达成签约的目的,清朝不得不做出了较大的让步和妥协。

对于清朝而言,能够和沙俄划定边界线,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当时的清朝也有借此机会一并划定贝加尔湖地区边界的打算,但沙俄予以拒绝。

《尼布楚条约》的结果是沙俄拆除雅克萨城,将兵力撤至外兴安岭以北,双方以外兴安岭作为两国边界。对于沙俄而言,这一条约将其从侵占40年的土地上赶走,是沙俄的巨大失败,条约本质是对清朝有利的。

不过清朝虽然借此将势力推进到外兴安岭以南,但是作为和沙俄的分赃条约,没有在分赃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样也是非常失职的行为。

清朝的失职体现在当时的清朝缺乏专门的翻译人才,在没有专业翻译的情况下,康熙不得不任用传教士充当翻译。其结果就是传教士和俄国代表沆瀣一气,清朝在无形中做了冤大头。

另外,由于清朝没有专业的地图和测绘设备,使得谈判中不得不采用俄国做过手脚的地图,这使得清朝再次蒙受巨大损失。

可悲的是清朝在其后的边界谈判中,一直受制于这两个因素,这使得清朝多次赢得战场,却输在谈判桌。

如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俄罗斯历史书是怎样记载中俄尼布楚条约的

我国一般认为该条约是不平等的,但俄罗斯很多学者也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的,有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明明占有了广阔的领土,还说自己被侮辱了,这太不要脸了吧?可见,俄罗斯对土地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应该一直防范这位北方的敌人!

其实要说《尼布楚条约》,应该从明朝开始,之前中原王朝与俄罗斯的交流是很少的,几乎没有。明朝末年,中原开始陷入内战,外有民族之敌,内有农民起义,就在明王朝疲于镇压各地谋反的时候,俄罗斯人悄悄的跨过了乌拉尔山,很轻松的击败了北亚的蒙古部落,用了不到50年时间,把北亚推平了,一直到亚洲的尽头。

得到了广袤的北亚后,俄罗斯不满意这冰天雪地,希望南下,去感受鸟语花开,更何况都推到海边了,也没什么要占领的了。于是把视线转移到了南方。当时的东北,女真族正蠢蠢欲动,相较于少部分的俄罗斯人,南方的中原王朝才是自己的敌人,于是并没有管这些原来的野蛮人,在1643年,俄罗斯人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建立了雅克萨据地,正式在该地区活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满清入主中原,忙于镇压明朝的残留势力,以及忙于对内的管理,放松了对北方的警惕,俄罗斯人在该地区也已经日益活跃,人数都已经翻了好几倍。随着俄罗斯人的越来越过分,不断侵扰我国土地,康熙与1685年,正式派军收复雅克萨,俩次雅克萨之战都以清军的胜利结束,因此俄罗斯人首先提出和谈,康熙的底线是黑龙江流域,尼布楚,雅克萨都是清朝的,其余地区待议,到时候你自己发挥。于是索额图高高兴兴的前去谈判,本来应该是一场特别简单的和谈,但是不巧的是一开始就在西北地区的噶尔丹突然对喀尔喀诸汗发动了战争,这让时局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清廷本来对喀尔喀蒙古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噶尔丹打乱了清廷的部署,噶尔丹直接威胁到了京城的危险,清廷只好加紧和俄罗斯人谈判,如果蒙古人和俄罗斯人搞到一块,那清廷是受不了这样的局势的。到了1688年,清廷准备和噶尔丹开战,并着手于俄罗斯尽快谈判,俄罗斯也生怕有什么变故,也答应了谈判。最终《尼布楚条约》就这样签订了下来。

俄罗斯的学者认为我已经在该地区经营了这么多年了,已经算我的了,你还派兵来攻打我,太不讲理了。俄罗斯学者不知廉耻的说《尼布楚条约》让俄罗斯损失了一大片土地,这是一场耻辱的战争。可是他们难道不知道该地区就按最近的来说,明朝,满清都在该地区有过统治,这你们怎么不说了呢?

俄罗斯学者认为平等的条约应该像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的那样,直接各占土地,这种才算正当的。可是我国的这些地区,又何不常是我们的士兵用牺牲换来的呢?我国的土地自当也是没有一块是多余的,土地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有此可见俄罗斯人是想让我们亡国灭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清代的“多伦会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多伦会盟,1691年,康熙大帝在多伦诺尔,召集内外蒙古首领举行会盟仪式,正式接受喀尔喀蒙古归于大清统治之下,从此统一漠北蒙古。

多伦诺尔,今天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图为康熙多伦会盟旧址。

要想弄清多伦会盟的意义,先理清当时蒙古各部的形势,简单讲一下,明末蒙古大概分为三块,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就是以准噶尔部为首,在今天中亚地区,漠南蒙古在皇太极时期被征服,有察哈尔部、喀喇沁部等,也就是内蒙古,而漠北蒙古,就是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地区。

多伦会盟前的形势图。

当年满清入关征战天下时,在漠西同时崛起了准噶尔部,满清征服了漠南蒙古,准噶尔勾结沙俄,要一举吞并喀尔喀蒙古,其实在皇太极当年征服漠南蒙古时,喀尔喀蒙古不想两面受敌,也向满清致书通好,并遣使来朝,算是口头上服从了清王朝。

康熙戎装像。

康熙大帝看清了当年局势,认为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野心巨大,勾结沙俄侵略喀尔喀后,必将窥伺中原,于是将其当成满清生死大敌,鉴于此改变对沙俄方针,迅速与沙俄实现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紧接着大军压进,消灭噶尔丹,康熙亲征,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清军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拉开大战。

康熙西征噶尔丹凯旋前的亲笔勒铭,现藏于蒙古国民族历史博物馆。

噶尔丹部大败,仅数千人将军回科布多,然后向康熙上请罪誓书,保证不敢再进犯喀尔喀,所以康熙此次亲征打掉了噶尔丹的锐气,内外蒙古得以安宁,喀尔喀蒙古请求归附,于是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正式统一漠北。多伦会盟是满清重新统一漠北,安定北部边疆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没有根除准噶尔部,残部仍盘踞在科布多地区休养生息,不久再次进行阴谋内乱活动。

据说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请问,清朝前期,叶尼塞河叫什么名,有何依据

这种说法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和地理常识,还以叶尼塞河为界?你咋不据说是以乌拉尔山为界呢?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种幻想,索额图表示他不想背锅。

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之一。它是西伯利亚平原与高原的分界线,其东边是高原地带,西边是平原地带。

叶尼塞河长度位居世界第五,起源于蒙古国,由南向北流向喀拉海,贯穿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有两条流源,一是发源唐努乌拉山的小叶尼塞河。

二是发源于东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的大叶尼塞河。叶尼塞河唯一与我国有关系的就是吉尔吉斯人,我们称之为柯尔克孜人,十六世纪前他们就在此居住。

沙俄向东扩张后,大部分柯尔克孜人搬到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一部分搬到今黑龙江流域,剩下的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他们自称哈卡斯人。

索额图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有可能吗?

大家可以打开地图看,在整个西伯利亚高原上,有三条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处于中间。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9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以东的土地面积有近一千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说,有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亚面积在叶尼塞河以东。

整个蒙古几乎处于叶尼塞河向被延长线的东边,叶尼塞河源头距库页岛有3300多公里,中间段距白令海峡西岸有4700多公里,距勒拿河最近处700多公里。

由此可见,叶尼塞河以东是一片极为广袤的地区,试问索额图靠什么底气向沙俄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要知道,叶尼塞河距额尔古纳河有2000多公里之遥。

我们再来看看,雅克萨战争时的整个西伯利亚局势。十六世纪初,沙俄脱离蒙古统治而形成统一国家,这一时期,沙俄领土面积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

十六世纪后半期,沙俄开始越国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仅用了四十年,沙俄就已推进到鄂毕河东岸。又用了三十多年,沙俄占领叶尼塞河,推进到勒拿河。

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建立雅库茨克城。十年后,沙俄雇佣的哥萨克骑兵侵袭到黑龙江流域。请注意,这时的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域已被沙俄占领了数十年。

这时的大清目标就是将沙俄势力驱逐出黑龙江流域,进而与沙俄划界。索额图作为大清的全权代表,没有任何实力和底气,提出清俄以叶尼塞河进行划界。

所以说,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一种想象说法。

《尼布楚条约》的真实划界情况如何?

面对沙俄的袭扰,康熙两次出兵雅克萨,将哥萨克骑兵击退。沙俄因各种不利原因,向大清提出谈判。康熙的目的就是以战促谈,尽快划清清俄两国边界。

当时西北的噶尔丹正在闹事,康熙给索额图交待了谈判底线,就是原则上要以尼布楚为界,考虑到噶尔丹的威胁,如果俄方拒绝,则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谈判的第一天,双方都在旁敲侧击的试探对方底线。第二天会谈一开始,俄方代表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大清,索额图断然拒绝。

随后索额图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没想到戈洛文暴跳如雷,大有再干一仗的气势。为避免谈判崩裂,索额图就照康熙指示,说出以尼布楚为界。

但戈洛文还是不接受,双方剑拔弩张,索额图亮出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的底线,在一番较量之下,俄方同意了划界提议,《尼布楚条约》签订。

条约最终规定:清俄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三个文本中的待议区有争议,有人认为包括勒拿河以东。

在协议生效的第二年,清政府的巡边队伍一度到达勒拿河边的雅库茨克。对于大清来说,以勒拿河为界都是一种有争议的奢望,更何况更远的叶尼塞河。

综上所述,索额图打算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说法,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测。再强调一句,叶尼塞河一直都叫叶尼塞河,俄文名为Енисе́й,英文名为Yenisei。

历史痛定思痛,清俄起战端,逼签《尼布楚条约》,你是如何看待天朝丢了贝加尔湖的

公元1689年,清康熙皇帝派兵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入侵者,迫使彼得大帝签下了历史上有名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将格尔必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库页岛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归中国,但却将原属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等大片领土划归了沙皇俄国。在当时,中国的权力机构对领土意识还很模糊。自明朝宣德皇帝起就一直未对辽东以北的大片领土做过有效统治。清政府荒谬地认为黑龙江以北这块冰天雪地的地方,是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没有太大价值,再加上当时的噶尔丹判乱武装不停袭扰大清,制造麻烦,这些都是促使清政府割土让步的契机。《尼布楚条约》的签定,让沙俄不再暗中支持噶尔丹判军,使大清疆域自此平静了近二百多年,也使清朝统治加强了集权统治,促进域内的平稳发展,因此,从这一点看,《尼布楚条约》的签定,清康熙帝没有感觉到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