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志南

读完志南和尚的《绝句》,你领悟了什么?唐诗中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7 10:14:46 浏览1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读完志南和尚的《绝句》,你领悟了什么

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好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上小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细雨绵绵,仿佛是是要沾湿我的衣裳 ;轻轻吹拂人面的微风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 神怡。这是志南和尚《绝句》的大概意思。

原文如下: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和尚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凉美,生动活泼,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写的是阳春三月里的真实感受。

苍拙古木林中,于岸边树阴之处停下小船,系上缆绳,然后登上河岸。古木浓阴,置身其中,周围满是颓腐之气,似乎气氛有些阴郁。然而诗人就此打住,点到为止,化腐朽为神奇,不偏不倚地撑出一只小船来,不紧不的系在岸边,悠悠之中,很有方寸,有一种清幽的美感,系好小船后,诗人拄著藜杖,走上小桥,向桥东而去,古木斑驳,水流潺潺,仿佛听到了诗人拄杖过桥的笃笃之声;步入桥东的另外一个世界。

杖藜在他意识中已经没有了“我扶”之作用,倒是反过来了,是“杖藜扶我”,和尚自己倒成了杖藜。在平常人看来,拐杖是人扶着走路的,可正是有人扶,拐杖才成为拐杖,如没有了人,拐杖何以得用,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须得扶人。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也就成了“杖藜扶我过桥东”。禅者的观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逻辑和常理,但正是这种反常,才构成了这样的奇趣,又回归常理。这是深契事理的,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层,更有曲折之感。这就是禅家所说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意蕴与真谛。

杖藜扶着诗人从桥西来到了桥东。桥东桥西,似乎给人两个世界之感,那边还是古木垂垂,浓阴郁郁,而这边却是杏花春雨,杨柳春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说的是在三月里,杏花盛开的时候下起的绵绵细雨,总是要把人的衣服沾湿;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春风。“杏花雨”是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细雨润泽的景象。“欲湿”是似湿未湿,欲湿犹湿,湿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正是杏花雨给人带来的惬意和融洽。还有那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三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

人在其中,看杏花如烟,杨柳似线;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欣赏明眸流睇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这也正是诗人眼中的禅境。  

 

唐诗中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七言绝句

是四句话,每句七个字。第一句话前半句表示后半句话要干啥,然后把中心表示到底就行。不需要对仗,但必须押韵。(拗救的方法同下面七律的要求相同)

七言律诗

是一三五可以拗救,就是平声位你填了仄声了,(为拗)下一步就得找一个仄声位再填一个平声救回来(为救)。最好在同一联里完成。二四六和尾字是铁定不变的。(才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在拗救的同时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的错误。(每句话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相连,尾部不能有三个平声字相连)

无论平起或仄起的七律诗开头两个字是不能变得。

只能压平声韵(一声叫平水韵,二声叫阳韵)

每首诗共分四联即首联,额联,颈联,尾联。每联之间要相粘,而额联和颈联里的每两句话都要求对仗工整严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

不能出律,如平声位你填仄声而不补救回来的话,就叫出律。当然也就不能标七律标题了。

字的发声可根据一点里的一二三四声分平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朗读方法是这样的:

平声平调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代表任何人的观点。还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春风、春雨、春雪、春云、春光、春月、春花、春树、春景,究竟有多美

谢谢邀请,写了几首诗,如下:

《春风》

如此一吹

梦想便远了

迷漫开来

像月影 像飞花

春日

这发至花开的梦想

在薄薄的晨

雾 也欣喜而歌

梨花万倾 更远的彼心似我

梦里贪婪的鸟语花香

大千世界的浮华

草一般的新绿

燕去燕回的梁间 涛声依旧

红烛西窗啊

冬廊的樱花淡香依旧

红尘的聚散 青苔已染

所有的嬉笑欢欣

在岁月的记忆深处轻歌曼舞... ...

《春喜》

笑着笑着

心底

突然 一望无际

《春光》

大地,捧出明丽,丰盈,清纯…以及

梦一直摇曳的远方

遥望油菜花尽头淡蓝的天

好想以一朵白云的记忆描绘从前

沿着多少年已走过的脚印

一步一步退回到

扎小辫的那个早晨

《春景》

像是睡在太阳的摇篮里

细细的风轻摇着笑颜里的贪玩

唇角

澄澈的湛蓝

鸟儿轻手轻脚

倚着梦乡的边缘

咪咪的胡须藏在衣角

脚心边

青草甜甜的味道

发间斑驳的树影

在一对蝴蝶的嬉戏间

变透 变薄

透得莹莹欲滴

薄得吹弹即破

青蛙的笑声

越过散乱的小辫

每粒扣子

都是云的糖饴

是谁?

侵毁了我沙滩上的“城堡”

大哭着醒来

奶奶的怀里

花儿的笑脸

开至天边……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谁的诗妙在何处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僧人志南和尚,记述的是在一场微风细雨的春天里,诗人拄杖郊游的事,写了春风的温暖,表达的当然是对大自然的喜爱。

要说妙呢,就妙在他对春的描写与众不同,当然,不止于此,我们慢慢说来,先看全诗: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一妙

整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说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一颗古树的树荫下,他把船系在树上,拄着拐杖等上了岸,走过桥东,欣赏着无边的春色。

第一个妙处:本来是自己年老体衰,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但他偏说是拐杖扶着自己“杖藜扶我”,这就把拐杖拟人化了,它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诗人的游伴,并且是值得信赖的游伴,有了这位老友相伴,诗人才得以驾舟出游。

第二妙

这里还有一处也很妙,那就是“桥东”。为什么一定是桥东呢,桥南、桥西、桥北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桥东跟桥其他方向风景有很大差异吗?一个小破桥而已,能有什么差异!

其实啊,在古代特别是诗词里,“东”经常就是“春”的同义词,比如我们常在诗词中看到东风, 实际上就是春风,因为只有春风是从东面吹来,《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借东风是在秋冬季节,他却借来了东风,所以周瑜才会认为他会妖术,要杀他。

既然是春游,那么肯定只能是“桥东”,换做西南北,情趣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妙

这两句写景,眼前有杏花盛开,有杨柳依依,有细雨绵绵,但是他又不直接写眼前所见,而是写身体所感,把重点放在了“浴湿”和“不寒”上。

浴湿,是细雨绵绵,若有若无,滴落在杏花上,更添几分娇艳;不寒:是春风拂面,暖暖的,吹动着柳条轻轻扬起,更添几分春色。轻巧的两个词,就把缤纷的春色渲染得十分生动。

你想想,如果春雨是大雨倾盆,如果春风是冷冽透骨,谁还有心思拄仗郊游呢?

第四妙

这首诗最妙之处,在于它的与众不同。

历来诗人在写春天的时候啊,要么写得非常“大”,比如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比如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份大,是包罗整个春天;

要么写得非常“小”,比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比如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小,是春天的一角。

但志南这首诗,既有大“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又有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他把两种不一样的春天结合起来了,从大处感受春天,再从小处品味春天。

这样的春游,才真正对得起大自然赋予世间的所有美好!


人生而孤独,现在孤独已成为常态,你孤独时打发时间的方式有哪些

00

寒天飘雪_

刚刚 · 美文领域创作者

孤独不等于就是单身,有时,不经意间就偶尔有孤独感。人十之八九都有这孤独的伤感!我孤独时就来读读写写来改观自己的感受,写好了心情就会被自己写东西而感染,那种无明的成就感丰常欣慰。

今借此也写个,来把这话题忘却!来让我自己和众友变换另一种心情。写个雪凇吧,我很喜欢雪乡景色!

《坡底韵/雪凇》

文/寒天飘雪

且把隆冬做汝家,

常妆粉玉自风华。

夜将云布千疆雪,

晓得冰凝万里花!

雾散山河亲炯日,

霜融草木染浓霞。

今留笔墨描仙境,

却引君思伴美茶!






历代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诗僧

在历史上,曾出现了不少擅长写诗的僧人。这些出家人才华横溢,他们的诗作为后人所推崇。

唐朝诗僧中,若论起写诗,寒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作颇具国际影响力。自1905起,有关寒山的诗集在日本大为畅销。其实寒山的诗作早早在元代就传入了朝鲜、日本。寒山的诗通俗易懂,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为此也受到了不少美国人的追捧,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中,寒山一度成为了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下面是一首寒山的诗作供大家学习:

拾遗二首新添

寒山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在宋朝,也有一位很出名的诗僧,他叫饶节。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诗人陆游对其赞誉有加,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饶节善诗,尤工佛诗。下面是一首饶节的诗作供大家学习:

眠石

饶节

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

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也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他的诗歌多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较少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婉可味。《晓过西湖》便是其代表作:

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

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

明代诗僧读彻五岁时就出家了,他聪明伶俐,博学多闻,会画画,更擅长写诗。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称其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下面是一首读彻的诗作:

毕竟输赢下不完

读彻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八指头陀即寄禅法师,是清末著名的诗僧。他天生爱花,自出家后,独爱梅花,他以善写梅花著称,晚年有“白梅和尚”的雅号。《流水》一诗为其代表作,原诗如下:

流水不流花影去,花残花自落东流。落花流水初无意,惹动人间尔许愁。

说到民国诗僧,最著名的莫过于释弘一。他是民国女作家张爱玲最为佩服的人物。《题梦仙花卉横幅》是他写的一首诗,原诗如下: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上述为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诗僧,其实在国外,也有一些著名的诗僧。

一休宗纯为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他擅长写诗,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新罗国诗僧释慧超擅长写汉诗,特别是五言汉诗,他的诗歌作品有《月夜南天路》、《故里灯无主》等。

高丽国诗僧释义天于宋元封八年入宋游学求法,期间,他结识了不少宋朝诗僧,他自己为此也创作了不少汉诗。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春上柳枝头】为何柳树,月亮,荷花,紫燕,是春天的上佳绝配

回答了:

因为,柳树,月亮,紫燕,荷花,

桃花就是我们大自然春天里的标配!

春风杨柳万千条,

莺歌燕舞桃花绽。

荷花盛开鱼戏鸭,

水碧翠竹月清风。

正是春天的图画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