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清朝最牛包衣张凤阳,权势滔天堪比朝廷重臣,其最终的结局如何
包衣在满语中被称为“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就是家奴的意思,因此包衣也被称作包衣奴才。
在法律上,他们的隶属、居住、生活、婚娶全无自由,而且他们的奴籍是子孙相续的,非得主人的特许不能脱离。所以就其性质来说,包衣就是世仆。
包衣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满人平民因犯罪沦为奴隶的;有家庭生活窘迫而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的;有在战争中被俘虏而成为奴隶的。包衣的人员构成以满人为主,占到总体的六成,汉人约占三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朝鲜人。
张凤阳,礼亲王府包衣。此时礼亲王爵位由代善之孙杰书接承,改封康亲王。
康亲王的这个包衣十分善于钻营,借助主子的面儿,结交了不少宫内朝中人物,言行十分嚣张。
《啸亭杂录》卷九是这样描写他的:
交结里戚,言路专擅六部权势,有郭解、鲁朱家之风。时谚曰: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其任之暂与长,问张凤阳。盖谓伊与明(珠)、索(额图)二相也。张尝憩与郊,有某中丞驺卒至,呵张起立,张睨视曰:是何龌龊官,乃敢威焰若是!未逾月,其中丞即遭白简,一时势焰人莫之及。纳兰太傅、高江村等款待宾客,凤阳褐裘露顶,忝居上位,其结交也如此。从这段描述可知,张凤阳虽不如明珠、索额图那样在用人上具有决策权,但他自有门路,能给人使绊子,决定一些人的仕途长短。
时间长了,康亲王也觉得不是事儿,想找个不失大家颜面的方式收拾他。
这张凤阳嚣张了一些时日,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起来。
史载董鄂公因事得罪了张凤阳,张风阳即带领自己的一干恶徒闯入董鄂公家,砸了个稀巴烂,还把人家堂屋给拆了。董鄂公将此事报告了康亲王,康亲王便求见康熙,诉说此事。康熙说:
汝家人可自治之。康亲王这一进宫回禀,得了尚方宝剑,堵住了张凤阳背后那些人的嘴。
王归,呼凤阳至,立毙杖下。未逾时而孝惠章皇后之懿旨至,命免凤阳罪,已无及矣。看来,杰书的方式是卓有成效的,张凤阳虽然是他的家奴,却在惠章皇后(顺治帝第二位皇后)那儿有面子。若不是康亲王在皇帝那儿过了明路,这一时半会还不好下手。
如何评价福气多创始人曲雅芝
福气多创始人兼总裁是曲雅芝,曲雅芝原是一名教师,后来自己创业进军家居行业成立福气多品牌,主营福气多玉石床,并花十几年时间将福气多玉石床打造成家居行业的一批黑马,同时开创了温控寝具这个家居细分领域,可以称得上创业女杰,名副其实的家居行业“铁娘子”。
福气多创始人曲雅芝始终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企业要长远发展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是福气多公司的使命。”这也是曲雅芝积极投身公益的动力所在。
曲雅芝先后荣膺“2016中国品牌影响力年度人物”、
“中国商界行业十大杰出人物”、“2014中国经济人物”、“浙商女杰行业领军”等称号。
为什么那么多人的名字是什么“伟”的
我们爷爷那辈的起名都是什么桂兰啊,凤芝啊这类的。
父亲那辈的起名都是什么建国啊,新国啊,丽娟啊这类的。
我们这代一般都是王伟啊,张强啊,刘彬啊,马龙啊,李雪啊这些。
我们下辈的一般都是什么子轩啊,子豪啊,子睿啊,这些。
这些,你可以看做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今天我们看到的退休老人当保洁的,就叫凤芝什么的,过个四十年,公园遛弯的老头就会叫什么强什么伟的,再过三四十年,路边扫马路的就会叫子轩子豪什么的。
中国人有个词叫做“随大溜”就是这个意思。
南明朝危在旦夕,周鹤芝赴日本请3万日军救援,为何始终没见来
在南明隆武年间,确实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当时在清军的压迫下,南明已经是朝不保夕,有随时覆灭的危险。病急乱投医,于是有人想到了向日本借兵。还派了使者去日本,并且前后派了两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最后还是没达成。其中涉及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周鹤芝。
周鹤芝,福建福清人,出生在明末时期,为人机智、有胆略。生于明末,年少时读书考功名,后来见世道混乱,就弃文而去,在海上做了一名海盗。但是周鹤芝做海盗秉承“盗亦有道”的原则,不杀人,财货仅分其半,在海上有“仁盗”之称。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周鹤芝又一次打劫归来,被官府逮捕。下狱三年,最后贿赂狱吏方得获释,但是被放出来后,周鹤芝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海盗的职业。但年近40时,见天下将乱,决定向官府投诚,有一名海盗变成了缉捕海盗的朝廷官员,后来在一次抓捕海盗的行动中立功,被朝廷授给黄华关把总之职,主要职务是稽查往来商船。
1644年,清军入关,崇祯上吊,明朝灭亡。第二年,也就是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年号隆武,史称“隆武政权“或“唐王政权“。
明朝灭亡后,周鹤芝举兵抗清,隆武帝封他为水军都督。辅助黄斌卿镇守舟山,他以舟山为基地,发展抗清武装。随着清军步步紧逼,迫于清军的压力,周鹤芝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日本借兵,抵挡清军。这个计划还得到了隆武帝的支持。
隆武元年,周鹤芝冬季派人去了日本。被派去的人叫林高,是一名参将。林高带了两封书信去日本,提了两项要求。一项为“乞借三千之师”,一项为请求准许“平价贸易甲贰百领”。什么意思呢,第一项当然好理解,就像希望向日本借3000军队,第二项就比较难懂,什么是评价贸易呢?原来,这里涉及到中日之间的朝贡体系,明朝中期以前,中日之间存在着朝贡关系,即日本每年以进贡的名义,向明朝进献一些土特产之类的货物,而明朝则以赏赐的名义,将数量、价值远高于进贡货物的产品赠与日本。这个朝贡体系在东亚都存在,明朝收到了外国来朝的美名,而日本等国家则受到了实质性的利益,双方各取所需。不过,中日的朝贡关系在嘉靖年间就中断了,此后,日本一直想恢复,但是明朝没有允许。这次南明就像主动恢复和日本的朝贡关系,以换取日本出兵对付清军。
这两封书信先是被带到了长崎,而后被转到江户。期间林高还找到了萨摩的地方官,原来,周鹤芝早年做海盗的时候,曾认了萨摩的一个将军做义父,此次派人出使日本,也是想去拉关系的。经过多方奔走,最后日本接受了南明邀其出兵的请求,甚至在1646年正月十二日,日本京都所司代板仓周防守重宗曾向其侄儿板仓主水佐重矩写信透露过拟定的出兵计划:要派统帅1人、副将10人,总兵力约在二万人以上的军队援助南明军队。
但是,日本方面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许诏使至,即为发兵”,即必须要看看到皇帝派的使者,和皇帝的诏书,才能发兵。而之前只是周鹤芝的个人行动,日本人当然也不会轻易出兵。
而此时,在南明内部也起了争执,其中兵部尚书余煌就反对很激烈,他担心重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覆辙,所以坚决反对向日本借兵。而当时周鹤芝的领头上司是黄斌卿,这个人是站在兵部尚书余煌这一边的,所以也反对周鹤芝向日本求援,并且制止了周鹤芝的行动。周鹤芝因此离开舟山,回到福建。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向日本求援这件事并没有结束。隆武二年六月,也就是周鹤芝派人去日本大约半年后,隆武帝又派了人去日本,希望日本能出兵,说明南明政权已经危在旦夕了,是跟稻草就想抓住。这次派出的是大名鼎鼎的郑芝龙。郑芝龙带领的使团带有八封书信,给日本正京皇帝者二封,给大将军及长崎王者各三封。由于海上遇风,航行过程中有的船只被漂回大陆,作了清军的俘虏。约在九月初,使团抵达长崎。乞师的书信被送到了江户,日本方面作了认真的研究。这次和前一次不一样,第一,郑芝龙是南明皇帝派出的正儿八经的使臣,而且带了诏书的;第二,日本方面也已经得到消息,之前日本提出的条件南明已经全部答应。按理说,这回该出兵了,但是,日本方面却变了卦。
在日本内部对此事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出兵援助,甚至提出了借道朝鲜出兵以与南明共
同夹击清朝的具体方案。有的反对出兵,认为“国家出援兵,无功则不仅为本邦之耻,且长期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若荒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讨论的结果,不出兵的主张占了上风。最后日本决定特派使臣到长崎对郑芝龙的使臣作出解释。就在这时,日本收到了长崎寄来的书函,得知福州已经被清兵占领,隆武政权灭亡,于是连解释的使臣也不再派出,仅令长崎的地方官通知郑芝龙的使者回国。
就这样,南明向日本借兵一事,彻底宣告破产。但是,假如日本最后真的出兵援助南明,那历史的走向如何还真不好说!至于周鹤芝等人,又到底是功臣,还是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