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燕

头条图文作业,台前幕后,有没有好的影视幕后故事,欢迎分享?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9 12:40:33 浏览2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头条图文作业,台前幕后,有没有好的影视幕后故事,欢迎分享

在上世纪80年代,女导演杨洁执导拍摄的央视82版《西游记》至今还在每一个寒暑假不断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经久不衰。

《西游记》拍摄于1982年,全集播出于1988年,可很多人都称之为86版《西游记》。

原来是1986年春节期间,《西游记》前11集制作完成,在央视首播,创下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收视奇迹。

在《西游记》前11集中,有两个演员扮演唐僧,汪粤和徐少华,迟重瑞是在后来的第17集才进组的。

汪粤是首位唐僧扮演者,虽然在剧中第一次出场的唐僧是徐少华,因为《西游记》每一集不是按顺序拍的。

他只演了3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

在《三打白骨精》播出后,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子恨唐僧人妖不分,念紧箍咒赶走孙悟空。

那时汪粤早已离开剧组,在一处景点拍电影的时候,被孩子们认出,几百个孩子指着他骂,整场戏的拍摄都被耽误了。

最后还是电影组制片出面调解,拉着汪粤与孩子们合影安慰,和解了此事。

后来徐少华说,“三打白骨精”播出后院里的一个小孩子就不理他了,因为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认为唐僧太坏了。

徐少华说,如果大家真的理解唐僧的话,他太不容易了,三个徒弟能上天能入地,说找不着就找不着了。

所以他要表现出师长的那种威力,就是装也得装出来。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为一介书生,手下的冤魂败将却不在少数。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气死了周瑜,吓跑了司马懿,更要命的还是骂死了王朗。

小说里的窝囊废

要说「三国演义」中谁的下场最诡异,最蹊跷,最耸人听闻,王朗当之无愧。周瑜还要气三气,王朗只需一席话。

小说书王朗出场是比较早的,第十五回中身为会稽郡太守的王朗与江东小霸王孙策杠上了,无奈能力有限,哪是小霸王的对手?兵败做了俘虏,后辗转逃回北方,当起了曹操的爪牙。

王朗在曹操手下是个十足的大反派,曹操一步步破坏规矩坐到魏公魏王,王朗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曹丕篡汉时,汉献帝泪流满面,王朗等人毫无怜悯之心,也无羞耻之意,硬生生的逼迫汉献帝写下了禅让诏书,摇身一变成为曹魏政权的开国大功臣。

王朗从此在曹魏政权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御史大夫,司空,司徒等三公高位,可谓是春风得意。

后来随同大将军曹真与诸葛亮对峙,70 多岁的王朗须发皆白,硬要逞强劝降诸葛亮。无奈不但没有劝动诸葛亮,反被诸葛亮一席话骂得口喷鲜血从马上栽倒下来,就此殒命,这就是「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不是孙策的对手做过俘虏,卖身曹魏政权,摇唇鼓舌,大奸大恶,与诸葛亮对战,不自量力羞愧而死。

历史上的大赢家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王朗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五个字,人生大赢家!

在仕途上,王朗先由徐州刺史陶谦的举荐担任会稽太守,太守在两汉时期是两千石的高官,与九卿同位。兵败被孙策俘虏,孙策对其十分礼遇,但其不愿归降孙策。后应丞相曹操的征召,辗转返回中原。这段历史基本与小说中的一致,罗贯中没有做太大的改动。

王朗在曹魏政权十分顺利,先后做过御史大夫,司空,司徒等要职,深得曹魏政权的信任。死后配享于曹操庙庭,生前生后一样风光。

学术上,王朗也有极高的造诣,是东汉末年知名的经学专家,王朗和儿子王肃也是当世大儒。作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书籍,在当时颇有名望,被尊为「王学」。

子孙方面,王朗被封侯,死后儿子王肃继承爵位。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当时权臣司马懿次子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和司马攸,司马炎便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

司马炎篡位后尊奉王元姬为皇太后,王元姬为人平和,生活节俭,在后宫起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死后被谥为「文明皇后」。

从仕途,学问和子孙三方面来看,王朗堪称人生大赢家。他服务过东汉王朝,见证了曹魏王朝的兴起,他的外曾孙司马炎又建立了西晋王朝。不管是汉朝,曹魏还是西晋,王家都是有福之家。

我们不必为王朗翻案,王郎历汉,吴,魏三朝,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一地,都是个人选择,从结果来看,王朗似乎更好。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忠诚,正直,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被接受,被推崇,被褒扬!

三国里你最敬佩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你好,我是德州水上泉城,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三国“里人物众多,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首推关羽关云长。

刘关张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桃园三结义后,关羽义薄云天,三释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忠心保护二驾皇嫂。不为名,舍弃利,拒其色,只为当初结义情。

《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做战勇猛,是五虎上将之首,体现出了一个勇字,被后人推崇为武圣。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并建关公庙进行祭拜。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生为臣,死为帝,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李连杰和于承惠合作拍过哪几部电影

李连杰和于承惠合作过三部电影。

1.《少林寺》是1982上映的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李连杰,于承惠凭借此片一举成名,也是他俩合作的第一部电影,李连杰饰演少林和尚觉远,于承惠饰演大反派王仁则。

2.《少林小子》继《少林寺》之后,李连杰与于承惠的第二次合作,李连杰剧中饰演三龙,于承惠饰演鲍翁。

3.《南北少林》1986年上映,是李连杰和于承惠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李连杰饰演少林武僧智明,于承惠饰演清朝奸臣赫索。

很遗憾,俩人由于各种原因,总共合作过三部电影,没有继续合作。

80年代,哪部老电影是你童年印象最深的

最深刻的是城南旧事,主要讲小英子在城南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疯女人”秀贞帮她寻找女儿,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女儿小桂子被家人扔到诚根下,一个是妞,当秀贞看到小妞脖子后胎记,断定这是自己的女儿,原来两人是母女。秀贞立刻带妞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又惨死在火车轮下。如此残忍的一幕,让英子变得更具有同情心。

谁来详细说一下八王之乱

这件事发生在西晋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时期,起因是西晋皇族内部皇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诸侯与诸侯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斗争,继而扩大到彼此之间相互厮杀。从公元291年开始,到公元306年结束,历时长达16年之久。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参与争夺中央政治权力,发展到相互攻杀的政治斗争事件,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事件之一,事件让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虽然爆发在晋惠帝时期,但是,祸根却是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埋下的。公元265年,司马炎分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弄权干政引发爆的八王争权夺利的斗争。

晋朝建立后,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诸侯王、皇室缺乏屏障造成的。公元265年,在将军杨珧的建议下,大封皇族27人为王,分封其他异姓功臣为公、侯。这些王侯有自己的封地,不少王、侯还兼任地方及军队官职,他们拥有地方行政权和一定的军权。时间一长,这些王、侯慢慢就掌握了国家部分军政大权。异姓公侯中尤以杨骏、贾允权势最大。他们先后都封为车骑将军,各有党羽。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贾允是司马炎的亲家(司马炎儿子晋惠帝的岳父)。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因晋惠帝是个白痴,也就是历史上说过“青蛙为官叫,还是为私叫”、“无粮何不食肉糜”这话的那个家伙儿。司马炎遗诏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没想到,皇太后杨芷贪心独大,擅改诏书,由其父杨骏独揽朝政。哪知道,皇后贾南风也不个是省油的灯,291年,贾南风挟持晋惠帝,矫旨楚王司马玮带兵,包围京城,杀死杨骏及其党羽,逼迫杨太后自杀。

汝南王司马亮入朝和元老卫瓘辅政,司马玮自持有功,互不买账。贾后利用矛盾,故伎重演,下旨让司马玮杀了司马亮。然后,又以“矫旨”(伪造诏书)的罪名杀了司马玮。杨氏集团、司马亮集团、司马玮集团就此先后覆灭。贾后大收党羽,以“辅佐”司马衷为名,专断朝政近九年,那个晋惠帝不过是个白痴、傀儡。一切由贾后说了算。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遹(yù 非贾后所生)发生矛盾。太子因不满贾后专横跋扈,渐露不满。引起贾后妒恨,她捏造一个罪名,想杀掉司马遹,在众大臣和司马家族的求情下被废。太子无故被废,当然引起众大臣和司马家族的不满,公元300年,他们与京城拥有兵权的赵王司马伦密谋:废掉贾后,复立太子,司马伦答应了。由于这个司马伦以前与贾后素来相善,害怕复立太子于己不利。所以,一个劲儿的唆使贾后毒死了太子。再后,借口为太子复仇,领兵入宫,废掉了贾后,捕杀了贾后党羽。第二年,司马伦干脆废掉白痴皇帝司马衷,自立为“皇帝”。

他这样做,司马家族当然不满意了。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与司马伦在洛阳附近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死亡人数近十万人,赵王伦兵败被杀。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在京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冏入京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司马冏入朝辅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久专朝廷大权,把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yì)撂在一边。改立晋惠帝的弟弟清河王司马遐的儿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太子。这一来,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关系的破裂,而且也引起了司马乂等人的不满。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冏,双方军队在京城展开激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司马冏兵败被司马乂所杀,长沙王司马乂掌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秋,河间王司马颙派大将张方率领精兵7万,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大军,借口司马乂“论功不均”对京城发动进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危在旦夕。这时城内的统治集团开始分裂,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部分禁军。拘禁司马乂,向外兵求和,并把司马乂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虽然当了丞相,但他仍然回到自己的封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遥执朝政。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期间,政治腐败,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要坏。

东海王马越统率洛阳禁军,号称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结果在汤阴(今河南汤阴)战败,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司马颙则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挟惠帝逃至长安。公元305年夏,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向西进攻关中。次年攻进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后相继被杀。司马越迎惠帝回到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便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八王之乱”是西晋士族势力恶性发展的产物。本来三国归晋,是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好时机。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社会就出现一些繁荣景象。但因为司马炎藩王分封种下的“恶因”,在杨芷、贾南风等推波助澜下“生根发芽”,并且长大、开花,最后结出了“八王之乱”这样的“苦果”。本来,整个西晋才不过52年时间,“八王之乱”就占了16年(约三成),可惜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