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常任理事国

中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必须是奇数吗为什么)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9 19:21:59 浏览2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必须是奇数吗为什么

多谢邀请,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目并没有必要一定是奇数,现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设置,完全是历史造成的。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来源:Wikipedia,下同)


分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必须要明白联合国建立的原因背景,以及为什么会有常任理事国这样貌似不符合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原则的制度被设计出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以维护各国之间的和平。但是由于国际联盟存在着重大缺陷,例如缺乏殖民地人民的代表,缺少几个重要大国的参与(美国、苏联,以及后来加入又退出的德国、后来退出的日本)。


从上至下:国际联盟成员国;1920年11月15日国际联盟正式开幕;国际联盟组织结构图;国际联盟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万国宫


当然,国际联盟在制度安排上,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不论国联大会还是国联理事会(类似联合国安理会)都采用的是全体一致原则,这就导致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那么任何决议都不可能通过。因此国联既不能应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无法应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更不能阻止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的扩张。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际联盟大会从1938年和1939年向秘书长转移权力后,基本上停止了活动。而1946年4月18日,国联最后一次大会举行,会议决定4月19日开始国际联盟正式结束。


1921至1945年的国际联盟成员国的变化(上)、1932年中国代表向国际联盟发表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讲话(中)以及1946年4月18日国际联盟解散时显示估计联盟成员国的世界地图(下)


正是因为国际联盟的失败,所以在建立新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时,设置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制度。一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国”或者“四警察”的安排,所谓四大国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四大盟国,即中美英苏。罗斯福所设想的未来国际组织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包含四大国的行政部门,一个同样包含四大国的执行部门,也就是所谓的四警察,以及一个包含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的国际代表大会。四警察负责维持其势力范围内的秩序:英国负责维持英帝国及西欧,苏联负责东欧和欧亚大陆内陆,中国负责东亚和西太平洋,美国负责西半球。为了预防新的世界战争,四警察以外的国家将解除武装。但是由于批评声音过大,所以最终的妥协结果是四大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权力远远低于罗斯福提出的“四警察”提案中所设想的权力。


1943年罗斯福提出的未来国际组织结构的手稿,右边的代表四警察


1942年元旦,盟军四大国中美英苏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天其他二十二个国家加入。1944年美国国务院起草了一份建立联合国的计划,这个计划继续强调大国一致原则,这也是联合国四警察设想的核心理念。在这个计划中,四大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每个常任理事国都将获得否决权,可以否决任何有违四大国利益的联合国决议。


确定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设置的吨巴顿橡胶园会议会址:美国华盛顿特区顿巴顿橡胶园


1944年8月,四大国顿巴顿橡胶园会议召开,以讨论联合国的结构,不过很快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很快就成为讨论的主导问题。在英国的坚持下,法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第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试图将巴西列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但遭到了苏联和英国代表团的反对。这样的话,最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目就确定为五个。


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


因此,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为五个,并非有意安排,也并不非必须是单数。只是在联合国建立过程中,四大国(其实严格说来是三巨头)之间的博弈与力量折冲导致最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被确定为中美英法苏五国,而不是最开始罗斯福所设想的中美英苏四警察,也不是美国在顿巴顿橡胶园会议上所提出的中美英法苏巴六大常任理事国。

二战后中国是如何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后来是如何恢复合法席位的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虽然具有二战战胜国的历史因素,但在当时绝非相随便入围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是凭实力入围的,要说有一些在外因素的话,那就是世界格局的变化帮助了我们。

常任理事国身份的获得

  • 主观因素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回到二战后的历史时期里,我们要改变一个偏见,不要认为中国在当时非常落后、非常穷,我们在当时就属于战胜国里的第五强国。二战胜利的1945年里,第六强国是加拿大,它拥有近百万军队,工业化程度非常高,人口约两千万,在战胜国中GDP排名第七,综合实力为第六。

(日本留下的工业基础)

中国之所以能排在战胜国综合实力第五名,并不是依赖工业化和经济实力,当时的中国经历抗战后,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近代工业基础也在战争中得不到发展,而且破坏严重,反倒是日本为中国留下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工业底子。但放眼世界,整体经济状况呈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当时苏联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尚且未能公布数据,但据推测和其他国家的数据统计,1945年美国GDP占据世界总GDP的56%,英、法、德、苏、意、日总和约40% ,剩下的4%就是所有的国家分,加拿大所谓的战胜国中GDP排名第七,可想而知只有多少。

(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来源于人口“红利”,当时苏联与英国只希望创造一个美、英、苏三国把持的联合国。唯独美国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加上中国,创造一个四国格局的联合国,他的理由是中国毕竟拥有4亿人口,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都具备不小的作用,与其让这4亿人口的大国存在不稳定因素,还不如让他成为可以拉拢的朋友。我们知道蒋介石的民国政府在当时是亲美的,所以罗斯福期望在联合国有一个真诚的合作伙伴,这虽然有政治因素,但他提出的人口概念确实是当时中国的实力体现,尤其是二战时期人口资源的重要性已经验证,这是军队与后勤的最直接保障。

(日本受降仪式)

除了实力以外,中国在二战这场对现代世界格局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战争中,坚定的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表面上是站队问题,实际上是为了人类和平而战的原则问题。可光站队是没用的,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战后胜利国对每个国家的贡献值做了排名,中华民国排名第四。

这个排名我们可能不认同,因为中国当时所做的牺牲要比英、美多的多,但这个排名并不是以牺牲军民数量为标准的,所以多说无益。而这个排名足够中国入列五常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能坚持到二战胜利,我们可能就没有入列五常的机会,但我们自强不息的坚持到了最后,所以就完全能够凭借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凭借无数英烈和平民的牺牲,骄傲而又壮烈的走进五常!

  • 客观原因

苏联当时对中国非常不友好,这个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当美国提出“四国制”是,苏联表达了激烈的反对。英国在此时也与苏联一样,他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可以说是走到巅峰后开始下坡,此时的英国不再是世界的领头羊,他非常赞同苏联提倡的“三国制”,以美、英、苏三国主导世界格局,以此重振英国的世界地位。

美国罗斯福总统却一直坚持将中国拉入维护世界和平的四大国梯队,他表示中国是亚洲区域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但斯大林表示如果带上中国共管世界格局,那还不如不搞联合国了,斯大林的这个态度当时也影响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人家也想获得共管“编制”,中国若无法入围“四常”,那么法国就更没资格入围,所以斯大林才提出“三常”。英国自然是不希望法国入围,因为欧洲已经有了苏联的渗透,法国再进入“四常”,就会继续削弱它在欧洲的地位。但后来美国想将巴西拉入五常时,英国才意识到同州盟友的重要性,转而力挺法国入常。

(丘吉尔与法国流亡领袖戴高乐)

此时的美国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成为其盟友,所以就力保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个战后和平共管的思想其实在1943年就初步探讨过,当时在莫斯科的四国会议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当时是提出异议的,他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不合适。但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如果达不成协议,则该会议一切协议将作废。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

美国的这次强硬手段确实帮助了中国,在后来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雅尔塔会议上,中国都派出代表参加,是联合国建立的元老。但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签署时,董必武虽参与了签字,但在联合国席位上是中华民国作为正式代表,所以在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面临着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正统之争”。

(董必武签字现场)

1949年之后的席位之争

当年美国鼎力支持中国入常的理由有两个,一是拿中国当盟友,二是中国地大人多,在亚洲影响力大。但到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取代了中华民国,然后就向联合国提出要求,驱逐台湾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很显然美国的计划是未能实现的,所以在对待新中国的诉求时,美国一改之前的态度,采取了各种阻碍手段。

在1951年至1960年期间,从第六届联合国大会开到第十五届,在美国操纵下,每年都是“暂缓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而1960年又是一个拐点,在联合国成立之初,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4个,到了1960年增加至26个,这些非洲国家大部分是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该年的暂缓提案虽然是通过了,但有22张弃权票,34张反对票,赞成票跌至42张。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工作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对“难兄难弟”的支援,争取了很大的支持。如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一直坚持发起“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的提案。

(老布什)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尼克松回忆录

美国在这种压力之下,采用了另一种规则内的打压手段,它联合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发起了1668号方案,即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联合国的重要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得有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恢复中国席位。这一招没玩多久,1965年就出现了47赞成—47反对的决议结果,再这么发展下去,美国很快就难以控制票数,果不其然,到了1970年,中国获得的赞成票几近三分之二。所以美国又采取了另一种极端方式,提出了“双重代表权”的方案。提出这个方案的就是小布什的爹老布什,当时他还是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晚年的宋美龄与蒋介石)

美国佬的这个提案可以说是坏透了,这是很明显的分裂行为,所以中国坚决不同意,态度就是不进联合国了也不要搞分裂。台湾当时也是持反对态度,最强硬的就是宋美龄,她直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正是1971年,基辛格带着强烈的自信心来华访问,首次访问中基辛格向周总理表示,美国是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但同时要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以说什么“破冰之旅”都是表面上的文章,其来意并不友好,所以我们坚定的回应不进联合国也罢!

(基辛格访华)

同年10月份,基辛格再次访华,这一次是为尼克松访华打前阵的,他仍然相信美国的提案会制造出两个席位。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为双重代表上了双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席位列为重要问题,台湾逐出联合国席位同样列为重要问题,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席位必须同时获得两次三分之二的票数。

但另美国想不到的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将逐出台湾列为重要问题”的提案只获得55票赞成,遭到59票反对和15票弃权,此提案并没能通过。这个结果也直接让国民党当局颜面扫地,所以他们主动上台宣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所以剩下只需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通过,中国就彻底取代了国民党的席位。

(26届联大现场)

这个时候老布什想做出补救,提出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删除“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驱逐出去”这段话。此话一出犹如搬石头砸自己脚,当即伊拉克代表就笑称如果美国想要给蒋介石集团留个座位,那就请他们坐到美国的席位上。场面一度尴尬之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以布什的提议不合规则而否决。

“恢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联合国才能说真正开始了工作。”——吴丹

随后恢复席位的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3票缺席,我国由此正式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上称“恢复”,其实就常任理事国的合法身份来讲,这本就是中国故有的,只不过是新中国通过正当途径对该席位进行接收。此间仍在中国访问的基辛格应该是还不知道这一消息,当周总理问他中国何时能恢复席位时,基辛格还称“明年差不多”。这次对话刚结束,中国便收到了吴丹邀请中国派代表团赴会联合国的电报,此事也成为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笑料。

(原子弹试爆成功)

综上,我们在二战结束后,是凭借实力进入的联合国“五常”,新中国建立后,其实也是凭实力“恢复”的席位。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展现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的姿态,再加上抗美援朝的胜利,核试验的成功,这些成就必然无需多言,美国的阻碍注定成为不光彩的小动作。另有一种说法是非洲兄弟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其实非洲兄弟最大的帮助就是一直在发起提案,而真正在票数上,26届联大上,欧洲一共投出了23张赞同,1张反对和3张弃权,这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也是实力受到的认可,所以还是老祖宗的那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民国如此,新中国亦是如此!

加入常任理事国象征着什么

感谢邀请。

常任理事国,这个待遇可是非同小可。

其实说句实话,要不是罗斯福力排众议,同力主将中国摒弃于常任理事之外的斯大林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地位将会不复存在。

这个组织的雏形起始于一战期间,酝酿成熟并成立于二战期间。当时的轴心国肆意扩张,四面树敌,以为凭借船坚炮利的科技优势就可以称霸天下唯我独尊。

而以美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同德国等轴心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激战对抗,最终打败了轴心国,这个组织也就应运而生。

要说这个组织有什么象征意义,个人感觉主要有几点:

一是具有荣耀光环的战胜国身份,五个常任理事,都是二战的参战国,甚至战胜国,而且自身的实力都举足轻重,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尤为突出(虽然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老蒋其人也唯美国马首是瞻,但东方主战场的地位不容置喙无可动摇);

二是地缘政治的需求,需要结成最为广泛的联盟,以求各地区取得一致的压倒性优势,争取在世界范围内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便于国家意志变成世界主宰的力量;

三是原先的国家间松散结构组织,各为其主,各有诉求,很难达成统一,基本南辕北辙目的不一,人为的树立起诸多壁垒,对世界的统一治理很不利,联合国的成立发展也就为成功拆除壁垒提供了最大的公约数。

当然,还有最为牛气的一票否决权,其他国家只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

中国在一九七二年重归联合国以后,事实上只是一个言语份量无足轻重的国家,因为国家实力不行,经济地位薄弱,也就没有呼风唤雨的气势和地位。但毛泽东雄才大略的战略思维却在世人面前竖起了中国旗帜,尤其是抗美援朝一役,让世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觑,中国在联合国也就越来越受到瞩目和尊重。

毛泽东说,是亚非拉人民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话不无道理,中国一直是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也确实名副其实。尤其是现阶段,中国的话语权基本都是一言九鼎,站在上风头,俯瞰整个世界。

这个话题貌似和曹孟德有一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联合国也基本属于此列,挟持大部分国家意志,以为统一治理提供保障。

中国是如何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说起来,我国能够成为五常之一,那可真是道阻且长!

大体上,我国能够取得联合国五常席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名义入常,第二阶段才是实质入常。这两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名义入常

说到中国成为五常之一,那必须要从二战开始说起。

原因在于联合国是二战的产物。

这个组织本质上是给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平心静气,且能够坐下来谈判的平台。以后大家遇到不满不要只想着打打杀杀,通过谈判,或者利益交换,又或者其他方式来避免战争,以此来避免两败俱伤,岂不是美滋滋。

但联合国又凭什么让大家坐下来谈判呢?

这就需要世界大国的赋能了。

也就是说,联合国的权力必须要得到世界各大国的支持,以此来让联合国的权力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如今的联合国会员国

因此,在1943年,同盟国已经确定看到二战胜利曙光的时候,各大国已经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操心了,这其中就有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罗斯福的构想中,首先提出“四警察”的模式;美、英、苏、中四国保持团结一致,如此便可以维护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这就是后来联合国五常的雏形。

当时的世界上,美国、苏联、英国确实是超级大国,无论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都名列前茅。而当时的中国,由于积贫积弱,且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也确实显得不那么出众。

因此,当罗斯福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英国和苏联坚决反对中国成为“四警察”之一。当然,除了中国当时国力弱小之外,更多的则是因为他们自身对东亚地区有着强烈的利益诉求。英国在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既有殖民地,也有势力范围内,苏联在整个中国北方边境虎视眈眈,试图控制整个中国北方。

而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增加,势必将影响两国在亚洲的利益。

但也正是以上原因,中国取得联合国五常地位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首先,纵观当时的世界格局,除了美苏英三国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外部势力可以在亚洲地区施加影响力,而恰好美国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又是三国中最差的。

因此,美国看中了中国。

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依靠着庞大的国土面积、4亿的人口,已经从根本上拖垮了当时的东亚霸主日本。而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又告诉世界,中国统一的时间多于分裂,且只要中国实现统一,必然会重回历史本位,成为东亚,乃至世界强国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战后日本在东亚地区留出来的权力真空必须要有人填补,而与其让苏联和英国填补日本留下的权力真空,倒不如把这些权益让给中国。毕竟,把中国当做战略伙伴总比当做对手要强。

其次,随着中国内部的统一,中国必将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力量,如果将中国排斥于联合国之外,那联合国的权力必将无法深入东亚,甚至整个亚洲,联合国威信扫地也是必然的情况。

如此,美国为了联合国的长久发展,必须力挺中国入常。而苏联、英国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英国、苏联和美国达成了利益交换,美国同意英国提议,让法国入常,同时承认了苏联战后在东欧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权益。

只不过,此时的中国只是联合国名义上的常任理事国,压根没有任何实质权力,所有的政策都必须唯美国马首是瞻,这距离实质性的入常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五常一票否决权使用次数

第二、实质入常

说到实质性的入常,就必须要提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特别强大的权力,即一票否决权。这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表决即便四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同意,但只要其中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反对票,那该表决便无法通过。

这个权力之大,堪称一绝。

名义上,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拥有这个权力,但是,名义上的拥有,并不代表实际上的拥有。

因此,一个国家想要的权力,必须要的通过自身的实力去争取,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及一票否决权都必须靠自己一步一步真刀真枪的打出来。

也正是这个原因,从1945年到1971年,“中华民国”虽然在联合国窃据着五常席位,掌握着名义上的一票否决权,但始终都不敢动用。唯一的一次否决蒙古国加入联合国申请时,还是因为符合美国遏制苏联的意图,得到美国首肯后才敢用的。

反观新中国,虽然自成立之后,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当局窃据,既没有名义上的五常席位,也没有名义上的一票否决权。但以实力作为后盾,却拥有实质上的五常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最终一步一步做到了实至名归。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第一步就是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的操控下,联合国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的决议。但是,当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我国“投下了反对票”。

当时,周总理义正言辞的警告美国;

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

此时的中国虽然没有联合国五常席位,也没有在联合国投下反对票,但周总理的这句话就是反对票。

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下一幕,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我国志愿军也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联合国军,生生的把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并且签订了停战协议。

在我看来,这件事就是新中国在联合国第一次行使一票否决权。因此,虽然新中国当时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只要新中国对联合国的决议说一个“不”字,联合国就必须要尊重我们的意见,否则后果自负!

随后,越南战争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此后,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个真理出现了,在亚洲地区的事务,只要新中国不同意,即便全地球人都同意也没用,就算是美国亲自下场搏杀也只有失败的份儿。

而美国呢?

被打脸多了,自然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避免打脸。于是,在亚洲地区,美国不得不考虑新中国的意见。

不过,就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路上,总有几个不长眼的国家,其中就有印度。

当时的印度自以为是,以为自身综合实力超过了中国,因此在“第三世界领袖”的名头下意欲挑战中国。为此,印度的尼赫鲁拿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要求中国将固有领土让给印度。

显然,印度意图挑战中国,以此确立其在第三世界,以及南亚,甚至是亚洲的领导地位,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但印度却算错账了,新中国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教印度重新做人了。

对印自卫反击战后,印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原型被打了出来,南亚国家,以及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一看,印度就这个熊样。最终,这些国家都转向和新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起到了不少作用。

接下来,中苏珍宝岛事之战,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苏联军队也没有在我们解放军的手下占便宜。这标志着中国在亚洲已经重新回归了历史本位,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所有亚洲以外国家。

此时,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获得一票否决权只差一步,那就是对亚洲陆地之外的影响力。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新中国又爆破了第一颗氢弹。

有了核武器之后,新中国在1965年决定研制洲际导弹。到了1971年9月,新中国试射了东风—5洲际导弹,虽然此次试射较预定目标偏差较大,但此次试射依旧是成功的,因为这件事标志着新中国已经掌握了洲际导弹的核心技术,精度上的问题只需要反复调试即可。

当洲际导弹与核武器相结合,两者瞬间产生了质的飞跃。

此后,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任何国家再也无法阻挠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也是在同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新中国顺利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票否决权也得到了实至名归。

总的来说,中国入常之路比较坎坷,主要原因是近代的衰落。不过,中国拥有巨大的体量,统一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亚洲地区的主导力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存在。

其次则是新中国的发展。新中国自从成立之后,面临着险恶的周边环境。但新中国在面对外来挑战时,用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对印自卫反击、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等,一次又一次怒怼了世界大国,成功捍卫了自身的利益。

这一切的一切证明了一件事,在涉及新中国利益的问题上,亚洲地区的事务必须要经过新中国的同意。

随后,随着新中国在国防力量上的不断壮大,新中国入常,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也就变成了必然的事情。

最后说一下,新中国是五常之中唯一怒怼过其余四常的国家,另外,新中国还抗住了它们所有的报复,其中既有美国的封锁,也有苏联大军压境,但新中国的先辈们最终抗下了所有,为如今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