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无锡、苏州两地的方言区别很大,但无锡的《太湖美》和《无锡景》用苏州话唱,为什么
- 吴越文化是哪里的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么不同
- 无锡在长三角是怎样的存在
- 明明是越国灭了吴国,为什么后世的东南政权多定国号为“吴”而不是“越”
- 哪里可以称得上是太湖佳境
无锡、苏州两地的方言区别很大,但无锡的《太湖美》和《无锡景》用苏州话唱,为什么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提问者很有可能不是苏州无锡一带的人,对苏州话和无锡话分辨不清。其实苏州和无锡毗邻,两市中心仅相隔40公里,坐高铁只需12分钟,苏州话和无锡话同属吴语太湖片,区别并不大。从方言学上进行细分的话,苏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话则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向毗陵小片的过渡方言带,无锡话和苏州话虽然在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听起来差别比较明显,但实际上苏锡两地的人互相用各自方言交流,没有丝毫的障碍。
无锡话和苏州话在外地人听来的区别主要是在语调上。苏州话的语调听上去显得相对软糯一些,无锡话则稍显刚硬一点。另外从方言学上说,苏州话有七个声调,无锡话有8个声调。但如果在歌曲里作为唱词,苏州话和无锡话的语调和声调上的差别就被抹平了,只剩下个别字在语音上的差别了。因为苏州话和无锡话大多数字的声母基本相同,韵母大多相同或相近,如果是演唱同一首歌曲的话,即便是苏州人和无锡人都很难分辨出其中细微的差别,至于外地人尤其是非吴语区的人士,则有可能完全听不出其中的差别。另外,由于苏州评弹在全国的知名度很大,很多外地人即便听到用无锡话演唱的歌曲也很有可能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
当你了解了以上有关苏州和无锡方言的背景知识,那么我接下来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歌曲《无锡景》除了普通话版本以外,只有无锡话一种方言版本,从来就没有苏州话版本。之所以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无锡景》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就是因为无锡话和苏州话唱起来差别极其细微,非两地人士很难分辨。部分版本的演唱者,演唱时更是借用了部分苏州评弹的演唱与发音技巧,导致《无锡景》被部分外地人误以为是用苏州话演唱的。在QQ音乐上,我搜到一首名为《无锡景(苏州方言版)》的歌曲,仔细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是著名苏州籍歌手程桂兰演唱的一个版本。我反复研听其演唱,发现程桂兰是用比较标准的无锡话演唱的。作为一个苏州人,程桂兰演唱无锡话版本并不难,可很多听众,特别是北方听众,却因为程桂兰是苏州人就想当然以为这是苏州话版本,枉费了程桂兰在艺术上所下的一番功夫和苦心。
再来说说歌曲《太湖美》。这首歌曲并非民歌,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任红举和龙飞二人的创作歌曲。1978年,任红举和龙飞二人先后到位于无锡胡埭和吴县光福的部队采风,这两个部队都在太湖边,面对浩瀚无垠、风景秀丽的太湖,两人汲取江南小调的元素,创作了《太湖美》这首歌曲。首唱李惠兰采用的是普通话版本,歌词和今天我们听到也有所不同,共分三段,带有当时比较明显的时代烙印。让《太湖美》真正一炮打响的则是后来的程桂兰版本。1980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歌唱演员程桂兰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民族唱法汇演,其参赛曲目就是《太湖美》。为了凸显歌曲的地域风格,再加上程桂兰老家是苏州,程便采用了苏州方言,借鉴了部分苏州评弹的发音,其演唱的两段歌词的方言版《太湖美》赢得满堂彩。其后很多歌手都翻唱过这首歌曲,大部分是普通话版本,少数是苏州话版本,但有些苏州话版本的演唱者并不是苏州人或者吴语区人士,其苏州话发音听上去多少有点别扭。
2002年11月,《太湖美》这首歌曲的版权被无锡市以24万元巨款买断。2003年1月16日,无锡市正式宣布将其确定为无锡市的市歌,任红举、龙飞和程桂兰被授予“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程桂兰首次用普通话演唱了《太湖美》。其后,无锡市歌舞团的石丽娟也演唱过一个无锡话的版本,不过影响并不大。现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搜到的歌曲《太湖美》版本以普通话和苏州话为主。
吴越文化是哪里的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么不同
吴越文化,很多人是放在一起看的。在大家眼里,好像吴越不分家,最起码是亲兄弟。其实如果你想到一个人,就会恍然大悟,吴越之间不仅不是亲兄弟,昔日还是仇人,这个人就是越王勾践。
昔日吴王阖闾带着大军来扫荡越国,结果被越国大将灵姑浮斩断了脚趾,一不小心就这么挂了。因此新上台的吴王夫差,厉兵秣马,带着大军再次入侵越国,最终平定越国。勾践作为当时的越王,为了活命只好跑去给夫差当马仔了。
此后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顺便再尝了点粑粑的故事。忍辱负重的勾践,最终击败了吴王夫差,彻底灭掉了吴国。你现在还能说吴越不分家,是亲兄弟吗?你会让你的亲兄弟尝你的粑粑么?
一、吴文化和越文化分别起源于哪儿?
简单来说,春秋时期的吴国就是吴文化最初的载体,当时吴国的都城在如今的苏州市境内。所以说吴文化起源于苏州,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
而春秋时期的越国,自然就是越文化最初的载体,越国要比吴国老很多,越国的都城主要在浙江会稽境内,大体上在绍兴地区。所以越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以北地区。
这么一来我们就都搞清楚了,吴文化和越文化,其实的确是一衣带水,大家都是靠太湖水混饭吃的。但是一个在太湖的北边,一个在太湖的南边。
二、吴文化比越文化晚出现了很多年。
吴国起源时间要晚于越国,他们是周朝才出现的诸侯国。传说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他爷爷)有仨儿子,老大泰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是个很聪明的仔,这可把周太王高兴坏了。因此周太王本着“好圣孙”的原则,打算把大位传给姬昌。可是按照商朝的规矩,这大位应该传给长子才对。
泰伯觉得父亲太为难了,所以就带着二弟仲雍,拿了家里一大笔钱,又带着一大堆仆从跑到江苏无锡的梅村定居了。
他们俩在这里建立起了吴国的雏形,这就是泰伯奔吴的故事。由此可见,吴国出现在商朝后期,到了周朝才正儿八经地算一个诸侯国。不过他们是姬姓诸侯国,在周朝地位很高。
越国就不一样了,越国国王是姒姓,姒姓是哪个朝代的王族姓氏呢?其实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夏朝。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就是姒姓。
这个就比吴国牛太多了,等于说越国和吴国之间,相差了夏朝、商朝两个朝代。越国第一代国君,是夏帝少康的庶子姒无余,他被封在了会稽,在这里负责祭祀大禹。因为大禹当年就葬在会稽,越国最初就是给大禹看陵墓的。
也就是说,吴文化其实是周文化南下与太湖地区的本土部落相结合的产物。而越文化则是夏文化南下后,与会稽当地的本土部落相结合的产物。
三、吴文化积极融入中原,而越文化则敬而远之。
吴文化的创始人是泰伯,他是姬家的后人,等到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吴国也就正式成为了周朝的众多诸侯国之一。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吴国不是周武王分封出来的,在周武王灭商之前,吴国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他没有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活动。
这么一来,他们和中原王朝之间,其实还有一点嫌隙的。吴国的后世君主为了打破这样的嫌隙,所以一直积极地向周王室靠拢。
他们想要尽力摆脱被太湖土族影响后的特征,积极地想要学习周礼。因为他们觉得周朝的文化更加先进,他们已经落伍了。
至于越国,那就比较高冷了。夏朝在的时候,我估计他们跟吴国一样,也是中原王朝的舔狗。可是夏朝灭了以后,越国似乎就没有理由继续做商朝的舔狗了。
因此自打夏朝灭了以后,越国就开始特立独行了。他们对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只要你别来招惹我,我们越国始终都是中原王朝的马仔。
也就是说,不管是商朝还是周朝,越国都是抱有一种应付的态度,谁做天子似乎跟他们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他们来会稽,是为了给大禹守陵的!以至于出现了周穆王一言不合讨伐越国的事情。
所以说,吴文化和越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服饰、信仰、生活习性都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两个朝代对他们的不同影响所造成的结果。
四、勾践灭吴后,吴越文化开始不分家。
勾践是个厉害的人物,他在吴越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为他彻底灭掉了吴国。可是他所灭掉的只是吴国国君的宗庙,而不是吴文化。
甚至可以说,吴文化对后来的越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统治吴国地区,勾践索性把都城从会稽迁徙到了苏州。
此后吴国的那些大臣,极力地给越王做事,渐渐地居然成为了越国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越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君王是越国人外,核心管理层其实还是吴国人。
这么一来就非常有利于吴越文化的交融了,原本吴国灭亡了,吴文化自然要矮越文化一头,甚至有被消灭的可能。但是越国的领导层中有大量吴国人,所以吴文化又扳回一局,成为了越国的核心文化之一。
这么一来吴文化在越国很好地发展了下来,开始和越文化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吴越文化。所以你会发现,吴越文化下的语言,其实是相通的,这就是融合后的结果。
总结:后人只恢复吴国,却没人恢复越国。
既然吴越不分家,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后人对吴越之间还是有偏见的呢?甚至可以说吴的影响,远胜于越。你想到浙北苏南之地,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地,而不是越地。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后世出现了一系列吴国,却几乎没有出现过越国。比如说汉朝分封的吴国就在吴越之地,著名的吴王刘濞发动了吴楚七国之乱。
三国时期的孙权,所建立的帝国也是吴国,而不是越国。甚至在朱元璋创业的时候,最初也是自封为吴王,而不是越王。
所以说吴文化和越文化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吴文化影响深远。即使后来吴越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吴文化依旧是其中的代表。为啥?我认为是因为吴文化善于学习中原文化,而越文化始终是一个高傲的姿态。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绝越书》等。
无锡在长三角是怎样的存在
专业确定 安家是从事业考虑还是从人文环境考虑 这是两个很难统一的角度 而无锡可以比较妥贴的把两者统一起来 虽然经济上无法与苏州比翘楚 科技创新远落后于杭州 各方都得向上海看齐 但苏锡常美名风采依旧 有雄厚经济实力 有隽美青山秀水 有浓烈商业气氛 宜居 好地方
明明是越国灭了吴国,为什么后世的东南政权多定国号为“吴”而不是“越”
第一,这涉及到正统或者说血统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说的吴国和越国一般指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国家,实际上这两个国家都是西周时期建立的。从西周宗法上来说,吴国是姬姓,是宗室,根正苗红,血统高贵。越国是妫(gui)姓,虽说是大禹后代,血统也很高贵,但是对于周朝来说,总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从法理上来说吴国大约越国。同理,这也是为啥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的原因,那怕齐国强过鲁国,但是鲁国国君姓姬,是周公后裔,齐国姓姜,是姜尚后裔。第二,地理原因,吴国占据现今江苏安徽一带,以姑苏(苏州)为中心,越国占据浙江一带,以会稽(绍兴)为中心,吴国占的地盘经济发展状况在古代一直好于越国占据的地盘,江苏安徽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一直是财赋重地,一大堆重要城市。而浙江地区多山,经济重要性比不上江苏安徽地区,所以割据政权要建国,首先会选择江苏安徽地区,因为这地方有钱,而不是选择浙江地区,而江苏安徽既然是古代吴国地盘,自然选择吴作为国号了。历史上占据此地以吴为国号的国家有:周朝吴国、三国孙权的吴国、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杨吴、朱元璋的西吴、张士诚的东吴等
哪里可以称得上是太湖佳境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大诗人郭沫若游玩过太湖后所题,而鼋头渚为地处太湖的无锡一小块深入湖中的陆地,可见已经无处再比无锡的太湖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