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特

你看过最烧脑的影视作品有哪些?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竟然是汉朝名将李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09-30 07:38:45 浏览118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看过最烧脑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1.《盗梦空间》

多重梦境的交替呈现,估计很多人得看晕。稍微一走神,就分不清那层是梦境,哪层是现实了,更别提第几层梦境了。

与此同时,《盗梦空间》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第一次看到梦境中那折叠的城市,间间除了“我的天”,再没有其他的词可以用了。

2.《搏击俱乐部》

影片烧脑的原因之一其实是主角杰克和泰勒究竟是什么关系。当真相揭晓时,总不免让人大吃一惊——“艾玛!我咋没想到呢!”

间间只想说,做肥皂可没想象中那么单纯。

3.《追随》

诺兰的处女作。但绝对够已经够惊艳。

被跟踪的家伙花了那么多时间带着主角绕,结果却布下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事的时候别跟踪他人。

看第一遍的时候,间间除了觉得影片好牛逼之外,没有其他感觉。

但刷到第二第三遍就会发现,原来导演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时间线也是打乱的,只要捋清了,就没那么难了。

4.《第六感》

间间一开始以为这是部恐怖片,后来发现这是部悬疑片,看了结尾才发现,这就是部温情片。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部基于心理学的烧脑片。结尾神反转真的是看得我无言以对。

5.《致命魔术》

影片开头就告诉你了。你不是真的想知道真相,因为你没有认真在看。你是心甘情愿被骗的。

这部电影也是这样。你心甘情愿地看到的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呈现给你的真相。

6.《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的完美阐释。

间间也多次曾幻想回到过去,改变某些事情。这样的话,生活肯定会很不一样。

但是看了这个之后,我决定再也不做这种白日梦了。

7.《低俗小说》

你可能会问,昆汀的这部作品怎么就“烧脑”了呢?

其实我也是后知后觉的。

俺就问问,那对情侣打劫的剧情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布鲁斯·威利斯和他小女友的逃跑计划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文生陪老大的女人去玩又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

讲真,要搞懂这多线的叙事,观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能分神。

8.《电锯惊魂》

一开始间间以为它是个血腥密室恐怖片。然而,看完之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真·烧脑片。不看到结局根本不知道真正的boss是谁。

和其他“烧脑”的影片相比,《电锯惊魂》在于它的剧本真的非常严密。所有谜底解开的时候,影片中出现的所有重要人物都紧密关联,几乎是滴水不漏。

9.《禁闭岛》

没看到后面,根本想不到,所有人都在配合着演了一场好戏。但回过来看又能找到满满的伏笔。最后开放式结局更得让观众琢磨好几天。

10.《致命ID》

小无爱上烧脑片,就是从这货开始的。

大雨中被困的人,小旅馆。妥妥的也是封闭空间类悬疑片。

人们不断死去,但诡异的是都按照顺序留下了门牌。而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凶手。

但真相却是出乎意料。更狠的是,真相大白后还给你重重一击。

不过,影片最大的亮点其实是恐怖氛围的营造,一群人看都差点被吓坏了。

11.《心迷宫》

国产小成本悬疑佳作。围绕着一口棺材,真相反转了一遍又一遍。

串联起所有细节,再看懂结局,没有足够的脑细胞,建议还是算了。

虽然是一个偏远农村的谋杀故事,但浓缩的却是具有荒诞意味的现实。

12.《记忆碎片》

倒叙和正序穿插在一起。黑白和彩色穿插在一起。

间间看完还是想问:杀死主角妻子的人究竟是谁?他究竟报仇了没?泰迪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电影讲啥了?不好意思,看完我就忘了。

13.《月球》

要搞清谁是真的Sam,谁是克隆人,就得花不少时间。但问题是所谓“真的Sam”真的是真的Sam吗?

《月球》虽然烧脑,但间间感受最大的还是影片塑造的那种如冬天的湿冷一样抵御不住的孤独。

14.《彗星来的那一夜》

当平行世界里面的同一群人出现在了同一个宇宙,那么该不该杀死对方?这是个问题。

15.《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塑造的梦境,根本就没打算要观众看懂。如果看电影总是试图“看懂”,那这部电影不适合你。

16.《恐怖游轮》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虽然是有些恐怖。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和影片里面的人物一样,都会一脸困惑。影片本身处理的有些玄乎,但结尾不揭晓答案,看得就是云里雾里的。

17.《源代码》

发现不断回到某个时间节点的烧脑片真的不少,这又是一部。不过这次是科幻色彩的。

平衡世界的设定和不断重启的时间,很容易就让人陷入“烧脑”状态。主角最后让“自己”真正死去的行为有些感人。

18.《无姓之人》

叫尼莫的老人不同版本回忆里面都中有着不同但都不完美的结局。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很难让人明白那个才是尼莫的真正回忆。或许哪一个都不是。

19.《妖夜慌踪》

就看这一句影片介绍好了:乐手发现神秘录像带里面,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却在监狱里变成了一个维修工,然后维修工又发现老大的女人长得和他妻子一模一样,最后两人捐款潜逃了,维修工又变回了乐手。

20.《十二猴子》

主角试图通过穿越来改变未来。但结局却很让人迷惑:究竟是自己改变了未来,还是过去根本是无法改变?

21.《大卫戈尔的一生》

别的电影通常都是编剧高智商。这部是除了编剧高智商,主角真的是高智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中。

结尾却绝对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看到最后真相的间间和片中的温斯莱特一样,哭成狗。

22.《意外》

看似一件件意外的事故却是人为的,背后操作这些意外的竟是一个团队。

然而这个团队遇到了一位看似更会制造意外的对手,危机近在眼前。

问题是这个对手是神经紧张导致的假想敌,还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高手?

22.《消失的爱人》

妻子为了好好教训丈夫竟然自导自演了一出失踪的好戏。看完之后,估计很多人都不相信爱情了。

PS:不建议夫妻和情侣一起观看本片。

23.《目击者之追凶》

今年看的最好华语悬疑片之一。剥洋葱似地解开真相,最后发现是绕不过的宿命。

主要人物们没有一个是完全正义的,黑暗的人性导致影响了两人嘘唏的结局。演员演技均在线。结尾慎看,超重口。

24.《完美陌生人》

不烧脑,也不高智商。但层层推进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却让几乎让每个人慢慢陷入崩溃。反转的结尾虽然没多少依据,但更讽刺——仿佛那些不堪的事情真的就没发生过一样。

25.《黑暗面》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部电影女主充分验证了这句话。不过影片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女二做出的那个选择。人的善恶,有时候就是在一念之间。

26.《分裂》

《第六感》导演的最新作品。「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演多重分裂人格患者,演技爆表。

女主和两妹子被绑架之后和一美饰演的精分患者之间猎物和猎人式斗智非常有看点。结尾彩蛋亮了。

27.《宿敌》

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你该怎么办?我们的主角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的人提出跟你交换妻子又该怎么办?

影片最后把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导演安排的神结尾,似乎又在说,事情远不止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PS:海报太棒了。

28.《你好,疯子》

话剧改编的精神分裂题材。设定和《致命ID》有点像。万茜多人格切换的表演简直太厉害了。耐人寻味的是开放式的结尾,主角究竟有没有被治愈?

29.《科洛弗档案》

伪记录片式的怪兽+灾难片。手持摄影+第一视角的使用很能带来很好的临场感,但也能把不少人晃晕。

不过小无觉得影片高明就高明在,从始至终都没告诉观众怪兽究竟长啥样以及它们是怎么来的,这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竟然是汉朝名将李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看一下李陵到底是何许人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王昌龄写的这样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就是飞将军李广,而李陵就李广的长孙。

公元前134年,李陵出生于陇西成纪,现在的甘肃省秦安县,长大后,成为西汉的一员猛将,李陵善骑射、爱士卒,后人给他的评价很高,在评书《杨家将》中,李陵也曾被提及过,老令公杨继业含恨撞死在李陵碑前,可在临死前,他却为自己感到悲哀,没想到竟然和一个叛徒死在一死,李陵竟被杨继业骂为叛徒,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大将军,带队征讨匈奴,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汉武帝鬼迷心窍,放着李陵这样的能人不用,却非要用李广利这样的贰将军,确切地说李广利当时称号是贰师将军,按说李广利也不是无能之辈,只是让他打打大宛,征征西域还行,但让他去打当时还很强大的匈奴,就真是力不从心了,结果当然是屡战屡败,第三次兵败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来在匈奴被杀。

说李广利,是为了引出李陵的故事,公元前99年,李广利去攻打匈奴之时,汉武帝本想让李陵押运粮草,李陵却主动请缨,要到前线杀敌,因为没有战马,汉武帝就让他带着5000步兵去进攻匈奴,李陵的军队到浚稽山时,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主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李陵沉着应战,杀敌数千人,后来匈奴的右贤王,又带着八万多骑兵来支援单于,李陵带兵且战且退,三万支箭全部射完,杀敌上万,最后被迫投降,他的手下仅有400多人逃了回来。

李陵投降,因为司马迁替他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马迁下了大狱(后来还被处了宫刑),武帝冷静下来以后,感觉司马迁说的也很有道理,李陵说不定是迫于形势诈降,于是就派汉将公孙熬去接李陵回来。

公孙熬去了以后,通过道听途说,得知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准备攻击大汉,回来后,就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了, 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杀了李陵全家,后为才知道,为匈奴练兵的,其实是一名叫李绪的降将。李绪在塞外带兵,驻守在奚候城,匈奴攻过来时他就投降了,单于也很器重他,而且坐次还排在李陵前面,李陵恨他为匈奴练兵,给自己全家惹来杀身之祸,于是派人将他刺杀。

当时,单于很看重李陵,对于李绪的死,并没有计较,大阏氏(相当于皇后)要杀李陵,他还把李陵藏了起来,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李陵,并封李陵当了右校王,李陵最初肯定不是真心投降,公元100年,也就李陵投降的前一年,苏武被扣押在匈奴放羊,李陵投降以后,单于让他去劝说苏武,李陵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和苏武说了,后来在汉朝来攻匈奴时,李陵带着3万匈奴主力,还故意败给了军力远不及匈奴的大汉军队。

李陵被封为右校王后,在匈奴负责管辖坚昆等地区,居住在坚昆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当时也被称为坚昆,李陵的后代,后来就融入了坚昆人之中,坚昆人在唐代被称黠戛斯,公元648年,黠戛斯人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的带领下,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来到唐朝的首都长安认祖归宗。

据史料记载,黠戛斯人大多是红头发、兰眼珠,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那些黠戛斯人,却是黑头发、黑眼珠,明显具有与汉人混血的特征,因此,唐朝最终接受了他们的认亲。

黠戛斯在元代被称为吉尔吉斯,而境外的吉尔吉斯坦国,主体民族正是吉尔吉斯族,经专家考证,中国的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坦国的吉尔吉斯人,是同根同源的一个民族,都是黠戛斯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之一,很可能就是汉朝降将李陵。

清朝的张格尔之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众所周知,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大清帝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英国通过这场战争最终迫使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低下高傲的头颅,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屈辱就一次次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上演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前十年,一个中亚小国对大清帝国发起的挑战,竟已经预见了十年之后鸦片战争的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浩罕汗国——这是一个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国家。它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以西,是大清帝国的邻国之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一路追击大小和卓木兄弟,越过葱岭进入中亚地区。浩罕汗国的国君额尔德尼见清军军威赫赫,主动上表请求内附。乾隆帝考虑再三,决定拒绝其内附的请求,只和浩罕保持藩属关系。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开始,浩罕正式向大清帝国称臣进贡,成为清朝众多的藩属国之一。

  

  (1800年时的浩罕汗国疆域,图中间条部分土地为清朝被浩罕侵占的地区)

  然而,随着此后浩罕的实力不断增强,该国不再满足于做清朝的小兄弟了。特别是大小和卓木投奔浩罕之后,浩罕国君更起了利用大小和卓木在南疆人心目中的崇高宗教号召力觊觎南疆土地的野心。大小和卓木相继死去以后,浩罕国又将其后人看做进军南疆的引路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利用清朝驻新疆的参赞大臣静斌胡作非为激起南疆人民不满的机会,率数百人入侵南疆地区,企图复辟和卓木家族在南疆的统治。虽然这次小规模入侵很快被清军击败,但是却在新疆拉开了一场长达十一年的战乱的序幕。

  

  张格尔被击败后,率残部逃到浩罕境内,在浩罕支持之下,继续招降纳叛,纠集武装力量。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在浩罕军队的支持之下,悍然再次入侵南疆地区。浩罕——这个曾经的大清属国,同大清撕破脸皮,对自己曾经的宗主国举起了叛旗。张格尔叛军和浩罕侵略军入侵南疆之后,迅速占领了南疆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四城,自称苏丹。道光帝闻讯之后,立即调遣大军进击张格尔,以图一举消灭叛军,稳定南疆。道光七年(1827年),清军集结三万六千兵力,长途跋涉,进军南疆。一路上,清军连战连捷,张格尔十余万叛军被三万多清军打得土崩瓦解,南疆四城被清军相继收复。道光八年(1828年),穷途末路的张格尔终于被清军俘获,押往北京献俘之后处死。至此,持续八年的张格尔叛乱终于结束。

  

  (清人所绘《平定张格尔叛乱图》之一,描绘了清军平定张格尔叛乱之后在午门向道光帝献俘的情景。)

  然而,张格尔虽死,南疆的麻烦却并没有解决。作为对支持张格尔叛乱的惩罚,清军在收复南疆之后,没收了浩罕商人在当地的全部货物,并且与之断绝贸易往来。浩罕恼羞成怒,在道光十年(1830年)又以张格尔之兄玉素甫为和卓木,从中亚纠集了数千雇佣军入侵南疆地区,并大肆掠劫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帝以长龄为钦差大臣,再次派出大军远征南疆,驱逐浩罕侵略军。长龄到达南疆以后,深感南疆地区离清朝统治中心区过于遥远,清朝统治鞭长莫及。每次远征,必定劳民伤财。为了平定张格尔叛乱,清廷就花掉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巨额军费。而道光年间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大约四千万两银子,如果南疆一直不能安定,势必会令清廷的财政状况日益窘迫。因此他主张对浩罕实行妥协退让,满足浩罕的若干条件,以换取浩罕不再侵犯南疆,起到息事宁人的作用。

  

  他的建议很快被正苦于财政困窘的道光帝采纳,于是道光在浩罕尚未承认错误并撤军的情况下就迅速下旨,恢复了同浩罕的贸易往来。并在双方议和中同意了浩罕汗国的若干要求,即允许浩罕向南疆六城地区派遣“长老”,行使领事特权。通过派遣长老,浩罕汗国可以一面对所有来南疆的浩罕人行使警察权和行政权,同时还可以在南疆直接对浩罕商人征税,从而保证了浩罕汗国垄断在六城地区的贸易利益,清朝在南疆的主权由此受到了侵害。作为“回报”,浩罕只是答应将监视和卓木家族的成员,防止他们再度袭扰南疆地区。至此,一场长达十一年的战乱终于告一段落,南疆地区重归和平。

  

  (19世纪前期浩罕军队的形象)

  然而,道光帝用妥协退让换来的只是暂时的和平,浩罕并未放弃对南疆地区的野心。到了19世纪60年代,随着南疆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叛乱,浩罕军队趁机再次入侵,并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几乎吞并了整个新疆地区。如果不是左宗棠、刘锦棠等人驱逐了浩罕侵略者,收复了新疆,那么新疆可能将不再属于中国所有。更可悲的是,正处于“嘉道中衰”中的道光帝,既没有了其祖父乾隆帝的雄才大略,更没有了乾隆时代强盛的国力支持,只能以妥协退让来解决昔日“小兄弟”的入侵。因此在十年之后,面对着比浩罕强大百倍的大英帝国,清廷以屈辱的姿态结束战争的结局也就可以预见了。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清朝是如何控制中亚的

1759年,清朝统一南疆,继1757年平定准噶尔收复北疆后,最终完成了对今天新疆地区的统一。清代疆土始与中亚诸部毗连,双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而对中亚的政策也开始成为清朝对外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中亚诸部,清政府一般视其远近及重要性将其分为两类:哈萨克和布鲁特为一类,其余为一类。正如魏源所言:“新疆南北二路,外夷环峙,然其毗邻错壤作我屏卫者,惟哈萨克、布鲁特两部落而已。”也就是,清朝视哈萨克、布鲁特二部为其西疆屏障,与其之关系相较其他中亚部落更为密切和重要。本文所探讨的清朝的中亚政策,其中亚范围主要指的是第二类,即哈萨克和布鲁特之外的其他中亚各部。

一、清朝的中亚政策:朝廷的意图

清朝统一新疆后,中亚诸部迅速向清朝遣使入觐,表示归服之意。清政府对此也予以积极的回应,对这些“远处边陲,诚心向化”的中亚诸部“赉敕书赐物”,并派出使臣远赴痕都斯坦、布哈尔等地,其对中亚的政策亦产生于这一时期。至于清朝之中亚决策的原动力,下文中便试以析之。

首先,对“礼仪”的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治边观中,“华夷观”和“天下观”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则可谓影响中国历代中原王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因素。在这样的观念下,中原王朝乃为宗主国,边远之四夷则为藩属,藩属须尊中原王朝统治者为天下共主。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自然意味着其对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化境地的追求,对确定君臣从属关系、地位尊卑、等级高低的一种追求。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对传统“礼仪”的追求。清朝的中亚决策显然受此影响颇深,如同历代中央王朝,其对礼仪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只要能换来藩属的“恭顺”, 使“人心益附”,无论付出什 么样的代价都是可以接受的。正如潘志平所言,“以儒家礼义来治国安邦的中国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中国与‘四夷’的关系,俨然成为森严的君臣关系。……在中国封建统治者看来,此上下尊卑有序的礼义延续或中止,乃是王朝生死攸关的大事。……也就是说,礼义第一,其它都是枝节小事。”为了坚持、捍卫这种礼仪,“中国封建统治者竭尽全力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此论可谓精辟。

其次,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影响清朝之中亚决策的因素中,经济因素的重要性相对而言略为逊色。清朝给予外商较本土商人更为优惠的贸易政策即可为证(详见本文第二部分),这一方面是以示怀柔,另一方面也深受中国封建王朝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而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中,更多地体现在了清朝在北疆与哈萨克的马匹贸易中,对其他中亚诸部,这种经济利益的影响就要相对薄弱。如1809年,清帝针对浩罕之言:“汝的买卖货物非我喀什噶尔不可少之物,来也使得,去也使得。”此言虽不尽实,从中亦可见一斑。

第三,对新疆稳定的追求。尽管对礼仪的追求有时候会被统治者拔高到一个无限度的境地,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边疆稳定都是治边决策中起着实质性影响的因素。一方面,新疆对于清朝而言,其战略意义颇为重要,毕竟,这有历史的经验教训可循。正如左宗棠所言,“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於东南……周秦至今,惟汉唐为得中策,及其衰也,举边要而捐之,国势遂益以不振,”“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也就是,新疆关乎着京师的安危。另一方面,清朝虽然历经康、雍、乾三朝数十年,耗资无数得以征服新疆,但这一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在国内存在颇多争议。即使乾隆中期统一新疆,这一争议也未平息,十九世纪后期以左宗棠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塞防”与“海防”之争可谓这种争议发展的最高潮。这种争议的存在,虽然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即很多人认为对新疆的行动实为国家的严重财政负担;但是,中国传统的西域观对时人造成的文化上的抵触心理也不可忽视,使之在很长时间内依然将西域视为“无用”之地,人不足臣,地不足守。如沈青崖诗中所述,西域“寒暄异中华,幅员空万里。有壤不可耕,得民不可使。”因此,如何稳定对新疆的统治、平息这种非议是清帝面临的头等棘手问题,一旦新疆出现边乱,清帝势必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舆论压力。

由于新疆远离内地而毗邻中亚,与中亚渊源颇深,无论是在民族、宗教、风俗、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都与中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趋同性,受中亚的影响一向很大。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发展同中亚的友好关系并制定适宜的中亚政策关乎着清朝在新疆的稳定统治。事实证明,早在1765年爆发的乌什起义中,起义者就已经向中亚的一些统治者请求予以支援。而在清中期直至清末新疆爆发的数十次动乱中,几乎多与中亚相关。这些中亚的统治者虽然在清朝统一新疆后不久,就向清朝表示了臣属之意,建立了与清朝之间的封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时势的一种产物,而并非完全出于这些中亚统治者之本意。以浩罕为例:如佐口透所述,浩罕的额尔德尼汗发展同清朝的封贡关系,乃是因其政权成立时间尚短、不够强大,震慑于清朝军威所为;同时也借清朝给中亚带来的政治稳定局面之机,对外进行扩张渗透,加强对国内的统治。因此,尽管表面上效忠清朝,但浩罕政权却庇护着和卓后裔,并与南疆的维吾尔人和喀什噶尔的亲浩罕派的伯克保持着秘密联系,不断给予喀什噶尔地区的维吾尔人以有形和无形的援助,准备着将来向东的扩张。清朝对此亦有所察觉,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性的措施。直到嘉庆时期,伊犁将军松筠针对和卓后裔萨木萨克事件,还指出要严禁阿奇木伯克“假称访查事件(即访查和卓后裔萨木萨克——作者)率与霍罕伯克致书送礼”,显示出清政府对浩罕与南疆当地伯克之间关系的警惕性。

如此,则不难理解在清朝的中亚决策中,其对于维持中亚的政治稳定、约束那些企图地区称霸者的需要。清朝统一新疆后,虽然对中亚并没有如准噶尔和俄国那样的领土上的要求,只在理论上对中亚各部实行“羁縻”,但是要求它们“俾通天朝声教”、“约束所部,永守边界,不生事端”。因此,清朝对待中亚各部,既不刻意拉拢支持某部,也不刻意打击某部;对于那些积极扩张、企图称霸的中亚部落,清朝则给予一定的约束,加以制止,尽量维持各部的实力均衡,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巴达克山。巴达克山统治者素勒坦沙在清朝追捕大小和卓兄弟的行动中,由于曾将其擒献清朝,虽被认为违背了伊斯兰经典,遭到阿富汗、浩罕等其他中亚各部的强烈敌意,但却得到清朝的支持。巴达克山遂以此为恃,开始向周边扩张。此举遭到清朝明确的反对与驳斥。如1762年,叶尔羌办事都统新柱在其奏折中写道:“拔达克山素勒坦沙统众抢掠博罗尔游牧,围困城池,博罗尔沙瑚沙默特情急求救,已遣使将素勒坦沙严行斥责。”清政府后来又命令巴达克山将掠夺博洛尔之物归还,命其“不可夺其土地人民”,要“和睦邻封”,否则就要“发兵问罪”。清政府明确表示:“素勒坦沙等,若因俘献霍集占等,致邻部兴兵攻伐,伊等力不能支,或失地来投,我发兵戡定其难,尚属可行。今欲藉兵威以开游牧,自当明白晓示。”巴达克山企图依靠清朝庇护对外进行扩张便以失败告终。1767年,哈萨克与浩罕交战,前者求助于清朝,乾隆指出,“尔哈萨克、霍罕等,皆系归服朕之臣仆”,“岂有助一臣仆攻一臣仆之理”,对其请求断然拒绝,让其不可妄生觊觎,搆祸邻国。

以上清朝之行动,体现出的自然是清朝对新疆稳定统治的追求。

二、对清朝中亚决策中的两个问题的分析

(一)贸易上的优惠政策

对于中亚诸部而言,积极发展同清朝的关系有其政治上的考虑,但更重要的则是经济上的诱惑力。凭借在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中亚各部对于沟通中西贸易意义非常。发展过境贸易、收取过境费对于中亚诸部来说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在清朝统一新疆后,中亚诸部立即向清朝提出请求,发展双方的贸易关系。清朝出于己之所虑,顺应其请,并给予其种种优惠政策,这就使得双方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对等。

1、对朝贡中“厚往薄来”的理解

费正清认为,朝贡是朝贡者发展同清朝之贸易关系的一个前提,朝贡者必须遣使进京,举行朝贡仪式。如此,经济关系才算合法。费正清甚至认为整个朝贡制度似乎都已成为独辟蹊径的通商媒介。也就是说,朝贡已经成为贸易的幌子。双方的贸易关系也以朝贡关系为媒介得到扩大。因此,朝贡表面上是一种贡赉关系,即缴纳贡品和回赠礼品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性的交换,完全可以视为一种贸易关系。而这种贸易或是商品交换主要在两个层次进行,即在高层(宫廷)和普通市场。

一般认为,在朝贡贸易中,由于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往往给清朝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对朝贡者则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可言。但是也有人对此存有异议,或是认为朝贡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或是认为朝贡者的经济利益受损严重,朝贡实乃朝贡者的经济负担。论者往往以朝鲜和琉球为据。这样的论点自然有其合理性,不过似乎不宜将此扩大化。如以中亚诸部与清朝的朝贡关系为例,情况或有所不同,这就牵涉到如何来理解清朝的“厚往薄来”原则。

“厚往薄来”本以朝贡双方的贡物与赏赐物之比较而言之,指朝贡物品的价值远低于赏赐物的价值。如在中亚诸部对清朝的朝贡中,朝贡者所献多为其地特产,如马匹、玉器、匕首、瓜果等,土产之外的东西基本不予接受,以免加重朝贡者的负担;清廷则要“加倍赏赉”,回赠以比贡献之物价值更高的锦缎、布匹、绸绫、器物、银两、皮张等。之所以“厚往薄来”,乃在于“因示怀柔之意”。但是,若将“厚往薄来”局限于对贡物和赏赐物的比较,似乎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其对朝贡者的经济诱惑力。

SPAN》

以浩罕为例:乾隆年间,浩罕置清朝对朝贡之限制于不顾,频频入贡。史料记载,“霍罕在乾隆年间,曾经八次遣使入觐”,这说的乃是前往北京入觐。到喀什噶尔入贡的次数则更多,如一份资料记载,自1759年到1809年,浩罕共与清通使23次;另有资料记载,1762年至1821年间,浩罕共向喀什噶尔遣使48次。从数字看,尤其在1810年到1821年间,这种朝贡极其频繁。

若是单纯的贡赐往来,即使再“厚往薄来”,即使清朝负担其朝贡沿途的所有消费,对于朝贡者而言,确实无多少利益可图。那么,它们如此热衷于朝贡,动力何在?自然在于清朝为“怀柔远人”而制定的朝贡免税规定。1760年清朝规定“嗣后使人贸易,免其纳税”。中亚诸部、尤其是浩罕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定,并利用朝贡途中一切费用由清朝负担的条件,往往在朝贡途中购买大量内地的物品,如茶、花椒、大黄、瓷器、绸缎等。除自用外,主要用于在中亚的转口贸易。而这种沿途的采买,其规模是巨大的:史料记载,嘉庆十五年,浩罕朝贡者由京返至哈密时,“骑马十九匹,其行李货包秤重五万三千余斤,询系沿途添买货物,愈积愈多,计需车八十八辆。”而据那彦成所奏,浩罕使者所持兵部车票“仅准给车三辆,火牌内准骑马十四匹”,因此浩罕所携货物已大大超出许可的范围。

如此有利可图,浩罕自然乐于朝贡。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厚往薄来”,似乎更能说明中亚诸部的朝贡动力和因朝贡而得来的经济利益。毕竟,这种沿途的贸易也是朝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不能将其排除在“厚往薄来”之外。

2、对中亚诸部的优惠经济政策:民间贸易

新疆底定之后,中亚诸部纷纷入觐朝贡,请求通市贸易。对此,乾隆帝表示:“回疆平定,各部回人前来叶尔羌贸易者必多……准其通商。”而且,对于这种民间贸易,清朝给予中亚诸部以极其优惠的经济政策。在此刺激下,中亚与新疆的贸易发展迅速,史称“布鲁特、霍罕、安集延、玛尔噶朗等贸易之人,络绎不绝”。这种贸易形势一直延续到了十九世纪前半叶。

在清朝给予中亚诸部的优惠经济政策中,以税率最为突出。清政府认为:“外藩贸易一事,……惟减免税课,禁止盗窃,则来者益多,而物价自平,人心益附。” 因此对于前来新疆发展贸易的中亚诸部商人予以较本土商人更为优惠性的税率。一般本土维吾尔商人税率为二十分取一,中亚诸部商人则为三十分取一;至于皮币税率,则分别为十分抽一和二十分抽一。因此,这种税率政策十分有利于中亚诸部,而不利于南疆商人。嘉庆末年,清政府对中亚商人税率又进行了调整,原来“或全免,或抽一半免一半,或竟全免,办理原未曾划一”,此后规定“总抽一半税”。在张格尔叛乱和玉素普之乱后,清政府为维护边疆的稳定,又规定,“叶尔羌、喀什噶尔卡外各部落,暨布鲁特等进卡贸易,著加恩一体免税,以广仁施加而示体恤”。

清朝此举无疑是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平叛斗争后,为维持西部边陲稳定局面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说明清朝为稳定西陲统治而在经济方面对中亚作出的让步姿态,希望以这种拉拢措施来换取边境的安定和其对清廷的忠顺。这就使中亚商人获得了新疆本土商人没有的可以讨价还价的地位和一定程度的自治。正如一些学者所称,与中亚商人(尤其是浩罕商人)和内地商人相比,新疆本土商人在经济和政治上都缺乏影响力。因此,虽然清政府认为中亚诸部需要富饶的中国特产,此种贸易乃“特念尔等难得内地之物,故招募商贩,远行交易,期有益尔等日用”,“况以外藩所无之物,许尔等贸易,已属特恩”;1809年,嘉庆帝针对浩罕全免关税的请求亦称:“汝的买卖货物非我喀什噶尔不可少之物,来也使得,去也使得,”把发展与中亚的贸易关系视为对其之恩赐,要求来贸易之中亚部落,必得遣使入觐,恭顺诚切,方可使清政府同意与之贸易,充分体现出这种“特恩”思想。但是,发展与中亚的贸易关系实质上是清王朝羁縻中亚、稳定边疆之所需,其政策多以此为出发点。

这些优惠经济政策对于发展中亚、尤其是浩罕的经济和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时中亚最主要的转口贸易者是浩罕商人,史载,浩罕之人“善于商贩,轻家重利,时往他部贩易土物,来喀什噶尔等处易布帛、瓷器,贩往别部逐利”。而且,浩罕商人大量定居于南疆各地,成为当地极有影响的一支势力,清朝统治下的南疆维吾尔族商人则因这种政策而利益受损,加之受清政府1794年限制其出卡贸易政策的影响,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独立、强大的商业力量,始终处于一种依附地位,或是直接依附于中亚商人,这对于南疆的经济发展或是南疆的稳定无形中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浩罕统治者积极参与并对这种贸易进行了干涉,后竟几乎完全控制中亚的东西贸易。浩罕的国力和军事实力藉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终成为中亚的一个强国,开始向外扩展。

清朝希望通过政治上的影响维持中亚的势力平衡,反对中亚的称霸者,但其经济优惠政策却无形中对浩罕的崛起与强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浩罕最终成为清王朝西陲之大患与清朝这种经济优惠政策是有直接关联的。

(二)那彦成对浩罕的经济制裁措施

浩罕的强大是十九世纪中亚格局改变的重要因素。而这一时期清朝的中亚政策实质上几乎等同于清朝对浩罕的政策。

逐渐强大的浩罕并未束缚自己的行动,反而胃口日增。它一方面支持和卓后裔入侵南疆,企图借助和卓后裔张格尔达到控制南疆的目的;另一方面,进一步向清朝提出贸易特权请求,希望能够垄断中西的贸易。

对于浩罕之意及其行动,清政府内部虽有分歧,但最终在平定张格尔叛乱后派遣强硬的直隶总督那彦成前来南疆善后,表明清政府还是希望能够采取一种强势态度来处理这一事件。那彦成认为浩罕之所以如此,乃是清朝发展同浩罕贸易之错,并将张格尔叛乱亦归因于此,认为“其种类久在卡内贸易,深知虚实,往来交接,声息相通,张逆藉卡外之安集延为爪牙,藉流寓之安集延为腹心,一经变乱,遂称瓦解。是张逆之变……由于安集延之内外串通,遂敢鸱肆,若再事姑息,日久必又酿成大患”。为杜绝后患,他对此前清朝的中亚政策予以了大幅度的调整,采取了对浩罕的严厉经济制裁政策:断绝与浩罕的贸易;驱逐新疆的浩罕商人,没收其货物。这反映出以他为代表的强势人物认识到经济上的妥协并非达到政治稳定的唯一且有效的途径,对于其中的弊端有了不同的认识。那彦成的措施可视为清朝对中亚政策的一次实质性的调整,由经济妥协、拉拢变为经济制裁、坚决打压等。

其实,以经济手段来处理与浩罕的关系,清廷此前即有此例。因为清廷认为发展与中亚的贸易,乃为清廷之恩赐,清廷从中本无经济利益可求,而浩罕则于此依赖颇多,因此,一旦发生浩罕“不恭顺”之事,清廷即会以断绝贸易或对其货物抽税为手段来加以制裁。如1814年,浩罕爱玛尔汗提出要派人到喀什噶尔“自行办理安集延事务,不必阿奇木伯克管理”,这实际上是对此前由清政府直接在浩罕商人中选取人员充当阿奇木伯克助手“呼岱达”来管理浩罕商人贸易活动的一种权力上的挑战,是浩罕以国家权力去支配其东方贸易的一种企图。这自然遭致清廷的极大不满,嘉庆当即训斥:“此后尔若不恭顺小心,遵守法度,即当通斥各卡伦,不准尔处之人前来贸易。”1820年,浩罕爱玛尔汗竟然擅自任命阿克萨卡尔前往喀什噶尔对浩罕商人进行征税,嘉庆迅速做出反应,其中即有将浩罕货物全行抽税之条。

不过,相对此而言,那彦成的措施则更加彻底和严厉,对浩罕的影响也更大。在制裁浩罕的同时,那彦成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同其他中亚各部的关系,主要是建立贸易亭、吸引他们前来喀什噶尔发展贸易、并收复作为清朝西疆藩篱的布鲁特各部等,借此来打压浩罕。

如果说在十九世纪前清朝与中亚的关系发展过程中,清朝处于一种强势的主导地位的话,那么,至嘉庆后期,这种主导地位即开始遭到挑战,浩罕的上述行为就突现出这样的特点。这一方面与清朝国势的衰微有关,同时,也与清朝对中亚长期实行的拉拢政策有关。在优惠经济政策的刺激下,浩罕的经济实力和国力得以增强,国势的强大又刺激了其之野心,浩罕开始不断提出过分的请求,甚至利用清朝追求稳定的心理,常以此为条件来追求更多的利益,如爱玛尔以他曾经阻截过张格尔对喀什噶尔的进攻,而提出了被清政府认为是极不恭顺的请求,因而遭到嘉庆的严加痛斥:“尔霍罕部落,不过边外小夷,天朝准令来往贸易,已属格外恩施,今尔敢为无厌之请。”虽如此,清朝在中亚地位的变化也可体现出来。尤其是这种经济制裁措施凸显出清朝此时已逐渐丧失了以前对中亚在政治上的震慑性影响,只能采取消极性的经济措施来打压浩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政治性影响的消失则标志着清朝在中亚事务中话语权的削弱,可谓其中亚战略的重大挫败。尤其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受那彦成经济制裁措施的沉重打击,失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浩罕遂铤而走险,不断向外劫掠,并于1830年支持和卓后裔玉素普发动对南疆的入侵。虽然清朝终得平叛,但其颓势却日益明显。而在此后清朝与浩罕就那彦成禁商政策而最终达成的妥协性协议中,清朝完全同意了浩罕提出的条件:通商免税,发还抄没田产、茶叶,准设商目,赦免张格尔余党。那彦成的政策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后来,浩罕又取得了对在南疆经商的其他中亚部落征税的权利,甚至拥有了治外法权。西方人甚至将此称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更加说明清朝在中亚的强势主导地位的丧失。鸦片战争后,随着俄英展开对中亚的大角逐,清朝对中亚的影响更趋衰微,并逐渐暂时退出了中亚的历史舞台。

那彦成对浩罕经济制裁政策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清朝国势的日趋衰微,对于西陲事务已颇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其政策并未完全得到清帝的支持:道光帝对此态度颇为暧昧,既想消除浩罕对其统治的不利影响,却不希望劳师动众,节外生枝。正如其得知那彦成派人到浩罕处追索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后所言,“总之,内地善后既妥,浩罕之茶黄既断,卿无事矣。为何必欲邀功生出许多情节,如何了结。反令朕又生西顾之忧,烦闷之至。”因此,其政策的破产自然不难理解。另外,就那彦成的政策本身而言,其打击面有略广之嫌,容易致敌过多,显示出其设想过于理想和简单。但是,若将之视为1830年玉素普之乱产生的根本原因,则对于那彦成而言颇失公允。只能说明,盛清时代已然过去,清朝对于浩罕的崛起已无奈其何。道光帝虽有限地增加了南疆的军备,却并无彻底解决浩罕问题的勇气和决心,最终只能与浩罕媾和,采取了一条妥协道路,来换取浩罕的所谓恭顺。当然,一切的前提都在于,清政府虽然做出了许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让步,但却换来了浩罕对清政府的“恭顺”,换来了浩罕对清天朝大国“天恩浩荡”的承认与礼仪上的遵守。尽管清王朝已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显然清政府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愿正视和认可这一问题。

然而,浩罕却因此看清了清王朝的脆弱性,不断利用其弱点向清朝紧逼渗透。它先后支持并参与了和卓后裔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对南疆的侵略活动,攫取了大量利益,并最终由阿古柏吞并了整个南疆及北疆大部,使清王朝的势力暂时退出了几乎整个新疆,清朝与中亚的关系也暂时中断。自张格尔叛乱直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这里爆发的多数骚乱都发端于浩罕。显示出中亚的发展已逐步远离了清朝的政治影响,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因此,虽然不能否认那彦成的政策也颇为消极,但我们亦不可否认其中所具有的积极、强势的因素,只不过这种政策在清朝国势变化的大背景下,在清朝整体更为消极、被动的政策映衬下,自然颇显孤立弱小,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三、清朝中亚决策中的英俄因素 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处于殖民扩张中的英、俄两国开始将扩张的战场推向中亚,双方在中亚展开了所谓的“大角逐”,其角逐的目标主要有:波斯、阿富汗和河中地区。后来,新疆也成为其角逐的主要目标之一。

英俄角逐中亚,无疑对清朝的中亚政策形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给中亚诸部与清朝原有的朝贡关系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不过,由于此时清朝在中亚的影响已日益衰微,除了经济上的联系之外,政治影响已大为削弱,与英俄逐渐增长的政治影响完全不能相比。加之清朝的中亚政策本身并不具备扩张性,没有多少经济利益、领土利益等方面的追求,因此与英俄在中亚的利益的冲突点已然很少。而且,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此时的战略明显重东轻西,即使此时西境已为俄国侵夺许多领土及政治、经济特权,形势大不如前,这一战略也无多大改变。其中亚政策更为消极退缩。

清朝在处理中亚事务、制定对中亚政策的过程中,在哈萨克问题上与俄国存在着更多的利害关系,因此其对哈萨克的政策受此影响相对较大。而在对浩罕的关系中,俄国因素的介入则略晚,也不似哈萨克问题那般明显。据史料记载,1831年,浩罕听闻清军临境,将由伊犁、乌什、喀什噶尔三路出兵对其征讨,曾遣使求救于俄国。俄国此时忙于哈萨克事务,无暇顾及于此,对浩罕之请予以拒绝。而清朝对于俄国的潜在威胁,或许亦有所惮,因而清朝此后与浩罕达成协议,采取妥协性政策,不能说完全没有俄国因素的存在。

随着俄国对中亚的不断渗透扩张,甚至以武力侵占了清朝的不少领土,本已不断削弱的清朝在中亚的影响更是日薄西山。俄国逐渐取代清朝,成为中亚新的主宰者。俄国的介入标志清朝的中亚政策及其对中亚影响的彻底、全面的失败。

如果说在清朝的中亚决策中,俄国因素对其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的话,英国的因素则几乎集中于经济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清朝对中亚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英国以及俄国先后通过中亚商人(如巴达克山、克什米尔、浩罕等地的商人)将鸦片输入新疆,鉴于这种鸦片贸易危害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兵民身体健康和军队的战斗力,且由于银两大量外流到中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当时清朝银贵钱贱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清廷对此采取专门措施,主要是加强了对中亚各部贸易的稽查,严禁贸易物中夹带烟土,并加重了对贩卖鸦片的中亚商人的打击力度。如在1840年伊犁将军奕山制定的禁烟章程中,规定:“一、夷人有明知例禁,伙贩烟土入卡者,应分别首丛,拟斩绞立决;其仅止零星误带者,枷号示惩。……一、各路夷货入卡,派员查验,并令夷人按限贸易,完竣出卡,逐层稽核。”并晓谕浩罕,要求其严管浩罕商民,不得再行贩烟入清卡伦,否则将严惩不贷。经过清政府的查办,中亚商人贩入新疆的鸦片大为减少,新疆的鸦片贸易暂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对鸦片贸易的严禁是那彦成南疆善后政策失败后清朝对中亚的经济政策中少有的较为坚决强硬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是相适应的,在全国上下齐声讨鸦片的情况下,这里自然也不例外。但从总体上,对中亚尤其是浩罕的经济妥协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四、余论

清朝这一时期的中亚政策,在整体上是失败的。尽管它曾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确保新疆稳定、保持新疆发展、并使中亚诸部作为清朝藩属地位的目标,但是这些都是以牺牲清朝的国家、人民的利益得来的。而且,与清朝正处盛世关系亦颇密切。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由于清朝国势的衰微,其对中亚的影响逐渐削弱,最终只能通过经济上的妥协让步来确保中亚的“恭顺”。这种“恭顺”自然不会长久,清朝不仅经济利益受损,边疆稳定也得不到保障,更遑论清廷最为关注看重的“礼”了。

中国古代附属国有多少都是哪国

大家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中国在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一直都是十分显赫的,在周边地区的国家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已经步入了奴隶制社会,当它们进步到奴隶制社会的我们早已迈进了封建制社会,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这些圈子里中国算是一个文明和进步的创造者兼领导者,中国历朝历代的先祖们无不通过自身的魅力与威仪征服着周边的臣属国家,世世享有着它们的尊崇与膜拜,代代接受了它们的朝贡与进献,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中国历朝历代的附属国都有哪些。

夏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力不强,时有征伐)

1、苗蛮:苗蛮泛指南方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位于现在的四川等地。

2、东夷:黄河流域下游一带少数民族的统称,位于现在的山东地区。

3、除了以上两个之外,仍有众多部落性质的联盟皆被夏征服,因为年代久远,具体的部落名字已不详。

商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力不强,时有征伐)

1、鬼方:原来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部落民族,已迁往西伯利亚地区。

2、土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北部一带的游牧民族。

3、羌方: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羌族人的祖先。

4、人方:山东一带的部落民族。

5、虎方:湖北地区的部落民族。

6、西周:西周周文王是商朝三公之一,后来取代了商朝。

7、东夷:山东地区的部落民族。

8、商朝的附属国(附属部落)太多了,号称有八百诸侯,由于年代久远,有点名号的也就上面这几家了。

周朝:(为了更好的控制各个附属国,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

1、可以参考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周王朝的属国。

秦国:(秦国比较狠,把所有的诸侯国、小国全部都并入了中国的版图,不存在属国一说)

汉朝:(汉朝是周边的国家依附于中原政权的兴盛之时,它从实质意义上诠释了什么是附属国)

1、乌孙:西域国家之一,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地区。

2、龟兹:龟兹是西域重镇,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位于新疆地区。

3、焉耆:西域古国,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区。

4、若羌:羌族人所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楼兰:西域最神秘、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后来神秘的落寞消失。

6、且末:西域古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7、小宛:丝绸之路南面的小国,和且末是邻居。

8、戒卢:这个国家太神秘了,什么资料也没留下。

9、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小国,后来并入了车师后部。

10、渠勒:西域小国,位于现在的新疆地区,史料不多。

11、皮山:丝绸之路南面的小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州内,现在是一个县。

12、西夜:也是羌族人建立的,莎车国的邻居,曾吞并了很多小国。

13、蒲梨:西域小国,位于现在的新疆地区。

14、依耐:该国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小国。

15、子合国:西域小国,优耐国的邻居。

16、莎车:该国位于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军事重镇。

17、疏勒:西域小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边。

18、尉头:位于新疆地区,期间叛汉被汉军击败,后来被龟兹吞并。

19、温宿:位于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处,西域小国。

20、尉犁:位于新疆中部,西域小国。

21、姑墨: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文化、军事重镇。

22、卑陆:该国位于新疆乌鲁木齐西南部,记载不多。

23、乌贪訾:位于新疆地区,西域小国,记载不多。

24、卑陆后国:位于准葛尔盆地东南部,西域小国。

25、单桓:位于乌鲁木齐西北部,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国家,人口也比较少。

26、蒲类:该国位于新疆东部,后来被突厥吞并。

27、蒲类后国:位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交界处,西域小国家。

28、西且弥:西域小国,位于乌鲁木齐地区。

29、劫国:位于乌鲁木齐西北地区,国名比较霸气。

30、狐胡: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算一个国家,更像是一个部落,后来被车师吞并了。

31、山国:该国位于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车师前国:位于吐鲁番地区,原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归附了汉朝。

32、车师前国:位于吐鲁番地区,原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归附了汉朝。

33、车师后国:和车师前国原来是一个国家,被汉军打败后分裂。

34、车师尉都国:也是从车师国分裂出来的国家,记载不多。

35、车师后城国:这个同样也是车师被汉军打败后分裂出来的国家,记载不多。

36、大宛:位于中亚地区,年代太久远了,没有详细资料。

37、安息:安息是古代西亚的强国,也是大汉朝的属国之一。

38、大月氏:中亚地区的国家,汉武帝本来想和大月氏联手打匈奴,结果汉武帝一个人就把匈奴干趴下了。

39、康居:西域古国,位于现在的中亚地区,安息国的邻居。

40、浩罕:这个国家还比较大点,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区。

41、坎巨提: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国家,记载不多。

42、乌弋山离:该国位于伊朗高原地区,跑的挺远的啊。

43、倭国:现在的日本,当时的日本还处于原始社会,还不如西域的这些国家。

44、南越国:位于现在的两广、福建、海南等地,汉武帝时期出兵灭掉了该国。

45、夜郎:夜郎自大说的就是这个国家,以为自己强大了准备叛汉时被汉朝灭国。

46、靡莫: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

47、滇:位于现在的云南地区,是西南地区较大的一个部族,被汉朝降服。

48、邛都: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被汉朝所灭。

49、朝鲜:汉武帝时期灭掉了朝鲜的卫满政权。

50、南匈奴:匈奴在汉军的连年打击下分裂为了南北两部,南匈奴投降了汉朝。

51、乌桓:受汉朝护乌桓校尉的管辖。

52、鲜卑:原来臣服于匈奴,匈奴衰弱后部分迁到了中亚,部分留在了草原,受汉朝的管辖。

53、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汉朝的时候在交趾设郡。

54、东越:位于现在的江浙地区,后来被汉武帝所灭。

55、瓯越:也是位于江浙地区,是东越的分支,被汉武帝收编。

56、西南诸国:除了以上的西南国家外,西南地区仍有许多部落性质的政权臣服于大汉朝。

晋朝:(这个朝代既短暂又黑暗,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没什么附属国可言)

隋朝:(大分裂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1、突厥:突厥在与隋朝的战争中失败,虽然最后臣服于隋朝,却反复无常。

2、 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高丽、百济的邻居。

3、靺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被隋朝安置在了辽宁地区。

4、乌那曷:国土位于原来安息国一带,记载不多。

5、吐火罗:属于印欧人一支,生活与乌拉尔山至河西走廊一带。

6、钹汗国:西域古国,主动遣使进贡,记载不多。

7、龟兹:前面写过,西域的军事重镇。

8、疏勒:前面写过,西域的小国之一。

9、于阗:西域佛国,隋朝时主动遣使进贡,但它是唐朝的铁杆粉丝。

10、安国: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11、曹国:该国位于中亚地区,后来被匈奴所灭。

12、何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北地区,安国的邻居。

13、穆国:位于现在的中亚地区,主动来隋朝进贡。

14、契丹:位于现在的东北地区,势力比较小,还没有崛起。

15、倭国:现在的日本,臣服于大隋朝。

16、赤土:现在的马来西亚一带,主动来隋朝进贡。

17、真腊:位于现在的中南半岛地区,国土在柬埔寨内。

18、婆利:也就是现在的文莱国,臣服于大隋朝。

19、丹丹:马来西亚东北部的国家。

20、盘盘:位于马来西亚东岸一带的国家。

21、狮子:狮子国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22、狼牙: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北部的国家。

23、交趾:现在的越南,臣服于隋朝。

唐朝:(傲视全球、万国来朝的超级强国,在隋朝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的国家)

1、回鹘:原来臣服于突厥,唐朝灭掉突厥后臣服于唐朝,和唐朝的关系比较好,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2、高丽:隋炀帝没有征服的国家,被唐朝征服了,但是这个国家经常两面三刀、反复无常。

3、百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大唐的铁杆粉丝。

4、南诏:西南地区的国家,在唐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很多西南地区的小国家。

5、室韦: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主,契丹的邻居,臣服于唐朝。

6、天竺诸国: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以印度为首的一众国家。

7、泥婆罗:现在的尼泊尔,臣服于大唐朝。

8、党项:陕西、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西夏人的祖父辈,臣服于唐朝。

9、婆利突罗朱:现在的泰国,唐朝的附属国。

10、 流鬼国:生活在现在的勘察加半岛一带,快到北极圈了。

11、夜叉国: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流鬼国的邻居,名字有点奇葩。

12、除了以上国家外,还有很多阿拉伯地区、大洋洲、印度洋、西域地区的小国家。

宋朝:(只能在南面吓唬吓唬弱小国家,去了北方被削的头也抬不起来)

1、交趾:现在的越南,前面写过。

2、高丽:北宋时期来往的比较多,南宋对高丽的管理不是很多。

3、倭国:现在的日本,经济往来较多。

4、西夏:和宋朝相爱相杀,看不惯宋朝,但又离不开宋朝,打了几年之后臣服了。

5、大理:虽然臣服于宋,但宋朝对大理的控制力不强。

元朝:(从来不要什么附属国,看到有国家存在就直接灭掉,偶尔几个还是要留的)

1、高丽:朝向半岛的国家,帮助元朝进攻日本,但不是真的帮忙。

2、缅甸:在忽必烈的猛烈进攻下沦为了元朝的附属国。

3、安南:越南新换的名字,毫无疑问他也成为了元朝的附属国。

4、占城:中南半岛东南部的国家,臣服于元朝。

5、四大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们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四个汗国,名义上尊元朝为宗主国,实则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这几个国家遍布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地区。

6、漠北诸部:老根据地的人马,元朝的附属。

7、南洋诸国: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岛国、小国。

明朝:(继唐朝之后又一个万国来朝的朝代)

1、朝鲜:明朝对朝鲜的控制力非常强,君主废立都是他说了算。

2、日本:被明朝治的服服帖帖,中间还打过几次,都被明朝给怼回去了。

3、安南:刚说了这是越南新起的名字,明朝的附属国。

4、南掌:现在的老挝,臣服于明朝。

5、琉球:1372年臣服于明朝,成为了明朝的附属国。

6、占城国:中南半岛东南部的国家,元朝灭亡后臣服于明朝。

7、暹罗国:现在的泰国,元朝灭亡后它开始跟着明朝混。

8、爪哇国:该国位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一带,臣服于明朝。

9、浡泥国:位于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

10、苏禄:该国是菲律宾的一个酋长国。

11、新疆:西域各国也臣服于明朝,但明朝对西域各国的控制力不是很大。

明朝帮助朝鲜抗击日本

12、蒙古:关内的蒙古人归附了明朝。

13、西藏:西藏也在名义上归附了明朝,但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占领西藏地区。

14、美洛居:位于印度尼西亚。

15、古麻剌朗: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地区。

16、冯嘉施兰:位于现在的菲律宾境内。

17、真腊:中南半岛古国,位于柬埔寨境内。

18、碟里: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带。

19、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

20、满剌加、苏门答剌、须文达那、佛齐、柔佛、文朗马神、西洋琐里、览邦淡巴、彭亨、大葛兰、小葛兰、榜葛剌、沼纳朴儿、祖法儿、木骨都束、急兰丹、甘巴里、彭加那、乌沙剌踢、阿哇、黑葛达等众多亚洲、非洲、东南亚国家。

清朝:(除了从明朝那儿继承过来的国家之外,还增加了以下的国家)

1、廓尔喀:现在尼泊尔中部地区的一个政权。

2、浩罕:该国位于帕米尔高原地区,清朝的属国。

3、布鲁特:该国位于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处,柯尔克孜族人所建。

4、安集延:该国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5、塔什干:也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6、阿富汗:阿富汗也曾来大清朝贡,成为了清朝的属国。

7、不丹:不丹也曾是清朝的附属国。

8、锡金:现在已经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原来也是清朝的属国。

因为各个国家的名称时有变化,粗略来看汉、隋、唐、明、清的附属国是最多的。










你被什么影视角色眼神杀到

论眼神杀!!!当然是最近大火的影视剧《锦衣之下》里的陆绎陆大人啦!!!有一个词形容他就是眼神开车!!!

男主角陆绎是任嘉伦饰演的。这部戏男主角设定就是一个冷脸话少的实力派美男子,台词少,要很好的表现出这个角色就要有更多的动作、微表情、眼神等去诠释。任嘉伦饰演的陆绎眼神开车,可凶狠,可霸道,可宠溺,可可爱,可隐忍,可邪魅……

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但是眼神确实是令我感到最震撼的,任嘉伦也说过关于眼神开车,所谓心中有眼神才会有。这也证明了任嘉伦在演技方面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