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到8月,阿拉一个铅角子也没进来过。我就问我们财务,如果再没赛事,还能维持多久?财务讲,7个月。”——朱骏炜
10月30日,2022上海赛艇公开赛(以下简称上赛艇)顺利落下帷幕。第二天晚上,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就接到市体育局通知,市政府已批准举办2022上海马拉松(以下简称上马)。
往年,上马开赛前的准备通常从小半年前即启动。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一套程序被压缩到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从开始准备上赛艇到现在,我们就像一台连轴转了两个月的办赛机器。”朱骏炜说,“但心里是高兴的,比赛回来了,希望就回来了。”要活下去必须举办赛事
防疫和医疗急救是重中之重
今年6月,当上海解除封控,告别了申花俱乐部常务副总岗位的朱骏炜来到位于斜土路上的新东家报到。
疫情给这座城市带来深重影响,尤其对于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赛事活动公司而言。“今年1月到8月,阿拉一个铅角子也没进来过。我就问我们财务,如果再没赛事,还能维持多久?财务讲,7个月。”
现实很明了了,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幻想的余地。
“要想活下去,只能通过赛事的逐渐复苏,一点点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东浩兰生这个名字这些年因为上马而被人熟知,除了包括上马在内的一系列路跑赛事,他们还握有上赛艇的主办权。正常情况下,公司平均每月举办一项赛事,运营情况良好。但疫情打乱了一切。如果连东浩兰生这样的大型赛事公司尚且面临生存危机,一众小微公司的生存现状更无法想象。
几个月前,当晨报记者走访本市几家赛事公司时,他们无一例外表达了相同的心声:大家正眼巴巴盼着上马和上海网球大师赛这样的国际赛事恢复举办,只有这样,一系列中小赛事才能陆续恢复,他们也才有生路。
10月末举行的上赛艇,是上海今春疫情以来恢复的第一项大型赛事。在朱骏炜看来,上马之所以得以重启,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上赛艇的成功举行,让各方面看到了赛事精准化防疫要求的落实。但上赛艇的规模毕竟不能和上马相比,“参赛人数也就600到700人,我们包两家酒店就可以对所有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个闭环效应。”
疫情期间上马的规模虽然缩小,但仍是18000人的庞大群体。要对这个规模的人群进行闭环管理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这一方面要求我们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参赛者的理解,自觉遵守防疫规定。”
朱骏炜透露,这届上马的防控方案是在卫健委的指导下来来回回修改了四、五遍后最终确定的。其中既延续了2020上马时的一些措施,也借鉴了前一阵北马的经验。同时,紧密结合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最新20条优化防疫措施。
“首先是采取本土选手参赛的方式,减少风险性。开赛14天前开始,要求所有参赛人员进行每日体温自我监测;7天前开始,做到不离沪;最后3天,则要完成一天一检。”
上周六,经过多方讨论后,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更新。“但方案制定得再完善,最终还是要看落实。只要一个人发生问题,前期一切努力转眼归零,这是我们最大的压力。”
除了防疫,医疗急救方案也十分重要。“往年我们都会举办各种路跑赛事,今年只有全马这一项。断了将近两年,大多数参赛者身体机能不一定处于最好的状态,因此医疗保障更凸显其重要性。”
组委会建立了由固定的医疗站点、急救志愿者哨点和移动志愿者巡逻岗、骑行救援队以及全监护型救护车团队组成的医疗保障体系,结合赛事后方的定点医院,由现场医疗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对赛事期间出现的医疗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比起以往的上马赛事,今年在急救医疗车辆和人员上都进行了增加。
“因为要把5个月的工作压到1个月里完成,我们团队所有人员现在每天只有4到5小时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协调的人员和事情太多了。”朱骏炜感慨,“上海两大重要赛事能交给我们,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是义不容辞要完成的。”
“由于疫情原因,上海近三年很少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老百姓其实很需要这些赛事,这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活力的标志。我们希望通过上马的归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城市在恢复,熟悉的上海在回来。”
不减反增,赞助商的信心回来了
根据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上海举办的12项重大赛事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在其中,上马的直接经济效益占了很大部分。
这次虽然赛事重启,但由于没有从国外和外省市奔赴上海的参赛者,使得赛事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都受到很大程度影响。门票收入大幅缩水,而原本来沪选手在沪期间的住宿和其他各类消费都蒸发为零了。
“今年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安全办赛,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因为疫情原因,大家都能理解。”但朱骏炜认为,“既然办了,就要在安全有序举办的前提下,力争在经济上实现利益最大化。”
所幸的一点是,赞助费相比往年几乎没有减少,而这原本就是比赛最大的一块收入来源。“只要赛事能够办起来,就让所有人看到希望。尤其是赞助商,其实去年一年停办对他们的打击也很大。很多赞助商很早就来找我,今年到底还办不办?因为他们每年都有赞助预算,他们的首选当然是上马。但如果上马取消了,就要找其他平台代替。”
因此在官宣前,朱骏炜工作的一大重心就是和赞助商联系,对他们进行安抚,并寻求解决方案。“很多赞助商告诉我,如果今年再不办,他们已经有退出的想法了。现在,赛事恢复给了他们信心,让他们看到政府的支持和未来的希望。”
他透露,今年的赞助商相比往年有增无减,包括近年在中国大火的燕麦奶OATLY,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和高端护肤品品牌修丽可都加入了进来。此外,还有一些世界著名品牌正在和主办方接触沟通,展现出对参与上马的浓厚兴趣。
“因为比赛规模的减小,以及没有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参赛,导致和当初合同上的内容有一些出入,因此有些赞助商也会提出打一点折扣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疫情对我们很多赞助商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坚持对他们而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为什么即使身处困境还是对上马不离不弃?这也是因为他们看中了这个品牌,对上马有信心。”
花三到五年,让上马成为第七大满贯赛事
马拉松是进入朱骏炜生命中的第三项运动。
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曾是一名篮球记者,用笔和摄像机镜头记录下姚明在NBA征战的光辉岁月;四年前,成为申花俱乐部常务副总。在来到申花第二年,就和球队一同捧起了足协杯的冠军奖杯。
“无论足球还是篮球,每星期至少一场比赛,相当于这场没表现好,下周还有补救的机会。但上马一年就一次,要纠正要弥补就要等到第二年。所以在前期做准备的时候,必须把一切都考虑进去,细致再细致,避免留下任何遗憾。”
相较以往对于竞技层面的关注,如今他更关注的是上马平台能为参赛者、为城市甚至为国家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怎样才能让大家从上马赛事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上海的热爱,这是我现在更关心的。”
今年,上马提出了“全城以待,申爱依燃”的口号。“每年上马的口号都是根据城市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来制定的。因为去年停办,所有喜爱上马的人都在等待,而等待的同时依然深爱这项运动,也依然深爱这座城市。”他们从6家竞标的广告公司设计的口号中,最后选定了这一句。
曾经在比赛现场见证和亲历过很多历史时刻的朱骏炜,如今盯住了另一项历史。“我的一个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让上马跻身大满贯赛事行列。希望花三到五年的时间,能让上马成为第七大满贯赛事。从硬件上说,上马已经做得很好,但还可以更好的利用科技赋能。”
在人的层面上,他打算进一步提升志愿者质量。“志愿者的数量很大,尤其是今年,志愿者和参赛选手几乎达到了1比3的比例,他们对赛事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志愿者的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就能让参赛选手感到暖心……这是我们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经历了此前8个月的煎熬,但现在公司正在一步步重回正轨。明年如果一切正常,比赛都能如期举办,那公司的运营就不会有问题,朱骏炜有这份自信。在原有比赛的基础上,他正在考虑拓展其他领域的赛事和活动。
而在元宇宙降临的时代,他也在探索如何让体育赛事和元宇宙产生更多的联系。
“如何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搭建一个属于上马和上赛艇的社区平台,让跑者和赛艇选手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一个落脚点,这是我们将来要探索的方向。”
但在此刻,让上马重新跑起来,就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