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了,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是历届少见,竞赛项目之广,真是眼花缭乱。对上海青少年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体育盛宴。不由使我回忆起六十多年前参加第二届市运会的点滴往事。
赵基开(作者)
我的运动才能
本人已83岁,进入耄耋之年,是“幸龄者”,生活起居自理。每日与几位老伙伴一起,在小区步道上徒步行走数千步,边走边聊,进行自身锻炼。头脑还算清楚,除读书看报,手机,电视陪伴外,笔耕不辍,书写些短文,在媒体和平台上与读者分享。当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主要得益于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打下基础,受益匪浅。
早年还在高中阶段,我不仅是体育爱好者,还是新民晚报忠实读者,特别对体育版更是情有独钟,当傍晚拿到报纸,对有关文章如饥似渴阅读,对资深体育记者例如冯小秀、向潮等人十分钦佩,他们报道和传播市运会信息,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我的运动才能是偶然在一次体育课上,测验100米短跑,竟获得满分,全班第一,成绩也不错,在13秒多点,引起体育老师关注,觉得是棵好苗子,重点培养,不久成绩直线上升,跑进13秒,更觉得有发展前途。当然我自己也刻苦努力,技术上得到老师指导,还专门自费买回有关短跑书籍,从理论上和专门技术上找依据,清晨在弄堂里练习起跑技术,围着弄堂绕圈子,提高耐力。全身心投入,很快就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成为校纪录保持者,学校短跑体育明星。学校也为我创造条件,代表学校参加区里中学生运动会、区运动会。这样运动成绩飞速提高,在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在1958年区运动会上获得亚军,还达到11秒8二级运动员标准。另外副项400米也不错,跑进58秒。
场下亲密无间,场上竞争对手
入选区田径队
1959年当上海市第二届运动会召开,我有幸被选为区田径队队员,真是惊喜若狂,高兴万分。因为市运会是市里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各区竞争最激烈,能与全市顶级高手比高低,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好机会,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在抓紧锻炼基础上,我也做了物资准备,当时运动服由区里统一发放,我们短跑运动员钉鞋可向学校借用,但我有一个小目标,曾想如能参加市运会,要把平时省下零用钱,买一双新钉鞋,奖励自己。当一双蓝白色钉鞋穿在脚上,不但舒适,似乎成绩也有所提高。
上海市第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在虹口体育场举行
但也碰到意外,好事多磨。那时市田径竞技队在静安区,而他们的年轻教练是允许参与比赛的,这样把我挤了下来,作为4X100米接力赛替补队员,我也只能自认运气不好。但当时领队认为我是中学生中优秀人才,有培养前途,应该在大风浪中得到锻炼,而且看到400米成绩达到报名要求,这样我就参加这个项目比赛。当年这项全国纪录保持者宣耀伦也来现场参加表演比赛,碰巧比赛与我分在同组,当时我站在起跑线上也没胆怯,枪声一响,我也不考虑战术,一鼓作气往前冲,到转到第三个弯道时,居然与其他选手并驾齐驱,心想今天有戏,但由于前程冲得过猛,后程乏力,更谈不上弯道超车,结果最后落后宣耀伦一大段。但我一点没有懊恼,因为成绩也创自己的PB(Personal Best的缩写,个人最好成绩)。
当年创造世界纪录郑风荣也来到虹口体育场,1957年跳过1.77米打破美国人保持世界纪录,轰动全国,我们一批田径爱好者都是她粉丝,这次能近距离与她接触,正想上去请她签名留念,只可惜当时没有准备笔,结果错失良机,十分遗憾。
一枚纪念章
另外这届组委会,考虑十分周到,给参加运动会有关人员都分发纪念章,留作纪念。对于没有获得奖章的我,更是喜出望外,十分珍惜这枚小小纪念章,一直保存多年。
参加运动会仅短短数天,更感受体育魅力,带来快乐,体育精神荣光,薪火相传。虽然多数人运动生涯是短暂的,但能激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奋斗,为永不服输精神,打下扎实基础,体育拼搏精神永在。
上海市运动会主题展
上海体育博物馆已经推出
上海市运动会(1953—2022)主题展
讲述青少年的体育成长故事
传播青春向未来的体育文化
近距离感受上海市运动会的丰厚底蕴和蓬勃生机
作者:赵基开
图:作者提供,新民晚报夜光杯
编辑:包琴娜、杨叶
审核:孙玮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