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三国时期的黄承彦是个什么样的人
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襄阳社会名流交好。《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襄阳耆旧记》中说:“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能与江南望族结亲,说明黄承彦也当是望族名士,与江南名士交游,说明黄承彦也当是博学多才之人。诸葛亮对黄承彦言听计从,甘心娶其丑女,说明诸葛亮敬慕黄承彦,二人当有师生之宜。同时也说明诸葛亮有结交襄阳名门望族之愿,以助自己功名事业。作为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婿奔走呼号了。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时,正当刘备二顾茅芦未见到诸葛亮,失望欲返时,大雪正紧。这时对面竹桥之上有一老者骑着毛驴,提着酒葫芦,吟着诗句正过桥而来:“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麟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如此高雅的诗句,又听诸葛亮家的童子说:“老先生来了”。唬得个刘备一阵心喜,还以为是诸葛先生到了,赶紧迎上去,一问询才知是诸葛亮的岳父,二人攀谈一阵,不用说,黄岳父自然要在刘备面前夸赞自己的女婿了。可能是张飞等得不耐烦了,又遇到这种酸儒,刘备也就只好匆匆告别老黄回去了。另一次是东吴陆逊大败刘备于夷陵,正在向西追赶刘备败军,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以为有伏兵,立即退军十里停住,派人前去探视。回报说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陆逊问他们是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说:“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陆逊笑着说:“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都劝说道:“天要黑了,请都督早回去吧。”陆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道:“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在危急之时,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道:“将军欲出此阵乎?”陆逊赶忙说:“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陆逊问老人是谁?老人就说自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并说此石阵是诸葛亮入川之时布下的,名叫八阵图。反复八门,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诸葛亮临走时,曾分付他说以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人家平生好善,不忍陆逊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陆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因此后世杜工部写诗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至于几堆石头,真能有那么历害吗?现在恐怕大多数人不会相信的。我想极有可能是黄承彦看到蜀汉大败,不忍心自己的女婿所在的国家有被灭的危险,就舍身拦住陆逊马头,向其晓以鱼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利害关系,让陆逊如梦方醒,自然感激黄承彦的提醒,就率军回去了。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自然时时处处为诸葛亮着想,为蜀汉国家利益着想,不失是一位仁善老人。现在有人说黄承彦是介于东吴和蜀汉的双面间谍,此话是不是有点太虚夸了。老黄作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为自己的女婿着想,为蜀汉利益着想,调解两国休兵停战,不致让更多生灵涂炭,的确是一件积荫德的莫大好事,又何来间谍之说呢?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什么人称张香帅,还有个外号叫“钱屠”
张之洞 , 字孝达 , 号香涛 , 人称“张香帅”。他在出任湖广总督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矿务学堂、卢汉铁路等一批企业、学校、铁路,还送了一批优秀学子到日本留学。
而搞洋务运动其实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张之洞做这些事情又特别舍得花钱,简直就是跟钱过不去,因此得到了“钱屠”的外号。
临沂出过哪些名人,有哪些宝藏传说
列写几位山东临沂籍的解放军将军,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 靖志远,山东临沭人,解放军上将军衔。历任第二炮兵基地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参谋长、第二炮兵司令员。
△郑惕,山东临沂人,解放军中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参谋长、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兼科技部部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胡秀堂,山东临沂市兰陵县矿坑惠民庄村人(一说山东省苍山县人),空军中将军衔。历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广州军区空军政委、国防大学副政委。
△李连秀,山东沂南人,解放军中将军衔。历任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武警部队司令员等职。
△冯兆举 ,山东莒南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历任第65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刘立封,山东沂水人,解放军中将军衔。历任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政委。
△杨汉文,山东临沭人,空军中将军衔。历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济南军区空军政委。
△刘红军,山东平邑人,解放军中将军衔。曾任武警北京市第一总队总队长,武警北京市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武警部队副参谋长。
△李素芝,山东临沂人,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张之洞为何人称张香帅
清末名称张之洞之所以被时人称为香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张之洞的字号中带有一个“香”字,即张之洞号香涛,当时取重臣的姓名、字号中的字作为尊称,是非常通常的习惯。第二个原因则是张之洞官至“帅”位,在清末被尊称为大帅的官员,主要是总督以及一些省份的巡抚等,因为其节制一省或多省的军务使然,张之洞在清末曾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这位字号中带有“香”字的大帅,于是便被人称为香帅。
与这个类似的例子在清末还可以举出许多。
例如闽浙总督李鹤年,字子和,被时人称为和帅。
湖光总督李瀚章,字筱泉,时人称为筱帅。
福建巡抚丁日昌,字雨生,时人称为雨帅。
两江总督彭玉麟,字雪琴,时人称为雪帅。
除此之外,清代官场上对官员尊称“帅”时,还有一些特例,例如一些立有军功的大将或独当一面的大臣,也会被尊称为“帅”,例如清末的船政大臣吴赞诚,字春帆,即被尊称为春帅,而有些“帅”的尊称字号并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姓名字号,例如曾国荃,因为排行老九,而被尊称为九帅。
历史上冯姓的由来是什么
冯姓,在宋朝时期的《百家姓》中排在第九位,在大陆姓氏排行榜上为第二十七位。同时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冯姓的宗族也很多。
那历史上冯姓的由来是什么呢?
汉族冯姓的源出是姬姓和归姓,而其他的冯姓则是由外族改姓而来的,比如匈奴人、百济人、鲜卑人、满人等。而以冯为姓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冯简子,他以封邑是冯地而为姓,始为冯氏。还有一个是冯文孙,他是魏国的长卿,他是以封邑冯地而改也冯姓。因此冯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源出归姓的,是冯简子之后。在尧舜时期有归夷氏族,后来归姓的一支形成河伯族,到夏朝的时候,在冯地建立了冯夷国。在周朝初期时,冯夷国分为冯、河宗、邯三国。后又到春秋时期,归姓郑国的大夫简子被郑简公封于冯地,简子于是就以封邑为姓氏。所以冯简子就是这一支冯姓的第一人。
源出姬姓的,是姬昌之后,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人因追随晋文公有功,被封为魏武子,被封于魏地,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则正式成为诸侯之一。而后来的后人魏长卿一支则受封于冯地,于是这一支就逐步的放弃了原来的毕姓、魏姓,以封邑冯地为姓氏,改为冯姓。而魏地的则是魏氏,所以冯姓和魏姓,有的也是属于一脉。
而有的的冯氏则是外族改姓而来,比如鲜卑拓拔穆泰氏族、蒙古盖朱氏、满族乌苏氏与富思库氏等等,其中有的是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有的则是汉化改姓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