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周期
战冬训·攀新高。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时间紧、任务重,今年冬训,上海体育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全力以赴为新周期各项竞赛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完善上海特色的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推动上海竞技体育再攀新高峰,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体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9期,跟着小体一起走进上海市乒羽中心,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上海体育人。
这个冬天,对于上海乒乓球和羽毛球队的运动员来说格外忙碌。上赛季刚刚落下帷幕,新一年的赛程又接踵而至。紧密的安排让他们无法拥有系统的训练时间,但是以赛代练同样可以检验实力、提升水平,这也成为了乒羽中心这个冬训的特殊打开方式。
修好内功
让冠军之路更加坚实
滑动查看下一张
上海羽毛球队的冬训原计划从去年12月开始,然而受疫情影响,上赛季的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一直延续到今年1月份才落下帷幕。春节过后,“阳康”的运动员刚刚进入冬训状态不久,新一年的全国羽毛球青年锦标赛又挥拍开打。因此,抛开恢复期,赛事几乎覆盖了他们今年的整个冬训时段。
如何在缺乏集中系统训练时间的情况下,帮助球员快速成长?上海羽毛球队提出了“以赛代练、实战为王”的口号。在领队金颖颖看来,“以赛代练虽是赛季的无奈之选,但同时也能让运动员更加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状态。让比赛成为训练的一部分,通过比赛找到不足,有时可以帮助球员更快成长。”
尤其对年轻球员来说,更需要通过实战磨练技术、用胜利积累信心。就像去年底落幕的全国锦标赛,上海羽毛球队不仅斩获了建队65年来的首个男团冠军,陈思航/周芯如的那枚混双金牌,也是近20年来上海选手首夺全锦赛的单项冠军。两个项目上的突破一下提振了全队的士气。
当然,压力也随之而来。“一方面是球迷的期待更高了,更重要的是,走下领奖台的我们也要冷静分析,自己距离真正的‘冠军队伍’还有多远。”金颖颖坦言,上海羽毛球队后面的路还很长,新的一年赛事更加密集,球队只有不困于过去,不囿于未来,扎扎实实修好内功,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让冠军之路走得更加坚实。
精雕细刻不停
“竞争”是主旋律
滑动查看下一张
乒乓球队亦是如此。作为中心的另一支“王者之师”,迈入新周期之初,主教练张洋就给男乒队定下了“竞争”的主旋律。
“去年一年球队比较困难,封闭训练、赛事取消,对运动员和教练团队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随着樊振东、周恺的加盟,我们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赛季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上海队拿到男团和男单双冠。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内赛场,这两枚金牌可谓成色十足。
但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从运动员时代走过来的张洋深知,国内乒坛高手云集、新秀频出,用年轻人的话说是越来越“卷”了。新赛季,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年锦标赛、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赛事不断,身在国家队的主力队员还面临着世锦赛和亚运会的“大考”。想要续写辉煌,竞争是永恒的主题。
因此,整个冬训期间,球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系统考核,通过队内较量激发球员的潜力和斗志。同时,组织适龄球员外出参赛,考查队伍、以赛促训。
张洋坦言,乒乓球作为国球,残酷是底色,但冠军是不变的目标。“新周期我们有了新成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但团队上下还需要继续磨合,不断精雕细刻,把细节做得更好,才能在新赛季‘乒’出精彩。”
续写乒羽传奇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张洋口中的“精雕细刻”,不只在训练场上,更精准的科医保障同样必不可少。就像今年冬训前期,乒羽中心的不少运动员都面临着“阳康”后如何开展恢复训练的问题。关键时刻,就是这支复合型团队站了出来。
初期携手体育医院帮助运动员更快康复;中期配合体科所做好运动员身体监测;后期与教练员密切沟通,灵活调整训练计划;期间积极组织宣传讲座,提高运动员的康复意识。
自2014年进入乒乓球队以来,队医黄盟感叹,今年是他最忙碌的一个冬训,但也因此见证了上海体育训、科、医深度融合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三方配合越来越默契,相信这也会成为上海乒羽人在新赛季续写传奇的‘助燃剂’。”
当然,任何一个竞技体育项目要想长盛不衰,还需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因此,新周期里,乒羽中心也将完成当下赛事任务和着眼项目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去年上海市运动会举办期间,中心就组织教练团队下基层调研,发掘新秀。今年2月初,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与中国乒乓球学院共建的二线乒乓球寒假训练营也顺利开班。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畅通上海乒乓球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通道,增强人才梯队的厚度和质量。
乒羽中心副主任童本俊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作为体育人,理应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好自身作用。“上海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要把这份荣耀延续下去,不断续写新的传奇。”
图:王佳斌
编辑:庄琦欣、杨叶
审核:孙玮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