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话上海第一座多功能跳水池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3-07-26 12:43:00 浏览5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

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1964年

上海第一座多功能跳水池建成

这里见证了上海选手的成长

跟随小体

回看上海跳水池的历史记忆创建和演变

1964年以前,由于上海没有专供跳水训练的基地,跳水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需到外地训练。六十年代初,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原市体委开始筹建跳水池,最终选定当时位于徐汇区复兴中路的常熟运动场为筹建地。

跳水池的设计委托上海市民用设计院的建筑师魏敦山、朱华等主持。跳水台整个造型为椭园环状,相当美观,配上金属卤素灯,非常明亮,取名为“上海跳水池”,于1964年8月正式建成。

上海跳水池供游泳、跳水、水球的训练、竞赛和群众性游泳活动使用,设有东、西两个看台,可容纳2800名观众。全池可供450人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水区为5米深,是跳水训练区域,池子纵向划成10条泳道,十个游泳出发台设在南端,跳水台则在北端。整个跳水设施有1米跳板各一块、3米跳板各一块、5米跳板各一个、7.5米跳台各一个,最高设施是一个10米跳台。整个建筑犹如船体造型,似舷梯的梯子供运动员上下。周围种有龙柏、美人蕉、黄杨和剑麻,使其环境在绿化映衬之中。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跳水池不断扩建和改进。1972年在正式大门斜坡草坪上新设了一幢两层楼,添加了更衣淋浴室250平方米,二楼则是办公室和外宾、首长休息厅。1977年,把原周围的小型足球场改成网球场,并附有冷、热水淋浴设备及休息室。1982年,又建一座东西走向的温水练习池,长25米、宽15米、深4米,总面积942平方米。1983年,将原来的两层楼房又添加了一层,在网球场拉起了六根灯柱,使网球场成了灯光球场。

多功能的发挥

跳水池确保了市游泳队、水球队和跳水队的充分训练时间,对人才的不断涌现起了相当的作用,孕育了不少尖子人才。与此同时,建池二十余年,历届市比赛和部分分区赛和全国比赛都在跳水池举行,来沪访问的五大洲游泳、跳水、水球队员和一些国际友人均来池参加比赛、表演或观摩。

跳水池除五月份维修外,一年四季都对外开放。每年夏季接纳三十万人次,到了冬季,也会吸引市民前来冬泳,年龄最小的十来岁,最大的七十多岁。1984年春节,上海冬泳俱乐部成立,之后有了群众性的冬泳组织。二十年来计有九十余万人参加了冬泳。

综上所述,跳水池充分发挥了它的多功能,不仅是训练场地,还是竞赛场地、表演场地、群众活动场所,也是国际体育交往的场所。跳水池为增强人民体质也起了健身、体疗、康复的多功能作用。

焕发新生

如今,这个承载着上海体育记忆的地方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现在,当你漫步于复兴中路,远远就能望见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如同一本摊开的音乐总谱,这就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馄饨皮”。

这座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由世界级大师矶崎新和丰田泰久领衔设计。建筑顶部灵动的曲面,仿佛音符划过心田留下的轨迹。众多音乐巨匠创作的华丽交响乐章,在这座艺术圣殿中久久回响。

在2023年福冈游泳世锦赛中

中国跳水梦之队化身“金牌收割机”

收获1243

其中,上海选手陈芋汐夺得

女子十米台单人、双人两枚金牌

实现了世锦赛单人三连冠

掌敏洁收获混合团体冠军

一代代上海跳水运动员

正在拼搏奋进,接续奋斗

为祖国赢得荣誉

为上海增光添彩

来源:上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