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场上的身经百战,常常用来形容专业运动员。而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身经百战”意味着经年累月的坚持,以及对一项运动的执着与热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偶然与网球结缘,在大学毕业后的多年,因为共同的爱好又走到一起。
“城”就经典,闪耀球场。2023“兴业银行杯”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民网球节·上海城开CUATA高校校友网球俱乐部联赛第三站日前上演强强对话,最终中欧网协上海俱乐部队夺得冠军。三站赛事的冠亚军将在11月齐聚旗忠村网球中心进行年终总决赛。
赛场“智多星”
比赛采用三场双打的团体赛制,四支高校俱乐部队通过循环赛再算净胜局得分。中欧上海网协秘书长管守斌介绍,“我们赢得并不轻松。因为对手都很强,我们通过排兵布阵,派出有针对性的双打组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所谓排兵布阵,前提是知己知彼。按管守斌的话来说,“我担任秘书长一职已经7年,以前就是自己打快乐网球为主,后来是带着使命感来打球。很多时候赛场上的经验不是一年两年就有的,要花很多年积累,当个有心人。”在管守斌看来,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上世纪90年代初,管守斌在上海财大念书时,对网球运动产生了兴趣。那还是看桑普拉斯、张德培打球的年代,资讯远没有现在发达,身边也没有网球教练。“当时只有上海体院和复旦有网球场地,我会约喜欢网球的同学一起去打球,我们还买书自学。要么对着墙练,要么趁着篮球场没人的时候,我们去打网球。”
从木头球拍、锃合金球拍打起,管守斌记得三十年前,他花300多块买了第一把碳素钢球拍,“那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才80块,我是勤工俭学赚的钱。后来我们还成立了网球兴趣社,组织培训,请体院的学生来当教练。”
大学毕业后,管守斌忙于工作,打网球断断续续还停了多年。直到2016年报考中欧商学院后,他又重拾网球,还当选为中欧上海网协秘书长。“中欧商学院从2003年就成立了网球俱乐部。因为要代表学校参赛,所以日常的人员招募、培训组队、竞赛装备等各项工作都非常正规细致。”
“很多中欧的学员入学年龄较大,像我们网球队平均年龄近40岁,所以体能不是我们的优势。但大家都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中欧校训,我们每次打比赛都不用动员,每个队员都很认真,到场上守住自己的这条线。”管守斌讲起队友们,非常感慨。
心理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从被动到逆转,靠总积分拿到冠军,中欧队友们击掌欢庆,复盘比赛时纷纷表示,“这是近期打得最好的一次比赛,也是非常好的团队体验。”
不变校友情
郭宁远来自浙大上海校友网球俱乐部,平常总是乐呵呵的他,把网球当作自己的闲暇放松。微信头像是费德勒,他毫不掩饰对瑞士球王的喜爱,“他的球风犀利,单反更是优雅。”
说起来有趣,大学时代郭宁远打的是羽毛球,还拿过单打和双打冠军。十年前,他对网球产生了兴趣,还特别比较了两项运动的差别,“同样都是隔网而战的挥拍运动,羽毛球更讲究技巧,网球更讲究力量。”
由于职业关系,郭宁远说自己的工作需要清晰的头脑,随时做出判断,而网球可以给自己充电,保持充沛的精力。每个月有校友队的活动日,每个季度还有比赛,郭宁远总要在忙碌的日程里,备注好打网球的日子,“下周还有个跟清华的比赛。”
在浙大校友网球俱乐部,从22岁到82岁,年龄跨度大,但气氛非常融洽。郭宁远说:“我们也非常欢迎零基础的新手加入,每个月有培训安排。”
从场上到场下,校友们的感情没有因为岁月而冲淡。CUATA是高校校友网球协会的简称,自2017成立后,通过在全国举办巡回赛,逐渐扩大了影响力。不仅吸引了更多高校校友的加入,也促进了学校对校友的重视,让校友之间、校友与学校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有了CUATA这个组织,沪上各大高校的校友俱乐部人数不断增长,俱乐部间的比赛也多了起来。
自2001年以来,上海城开与上海网球123推广计划从“社会、高校、青少年”三个层面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城开CUATA校友俱乐部联赛作为其中一环,组织各大高校校友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了网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
上海市网球协会副会长李耀介绍,高校网球的推广是今年市民网球节的重要内容。“上海网球123计划”的内核不变,继续发挥平台效应,联合各方资源,把热爱网球运动的人群聚集起来。特别是把以往“各自为阵”的高校学生、教工、校友联合起来,发挥高校网球的团队优势和引领作用。
来源:上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