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散户投资金额多少合适买几只股票好
- 就职典礼上,总统尹锡悦为何要给朴槿惠四次鞠躬
- 在股市中,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吗每天都去做T,具有可能性吗
- 股票拉升,为什么在卖盘位置上会显示大量的抛单
- 全国一起ping百度会怎么样
- 宽带时断时续有没什么记录数据的软件
- 什么是BI
散户投资金额多少合适买几只股票好
散户是大A市场的一个庞大的投资群体,散户投资金额多少合适,买几只股票好?这个肯定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能因人而异,自已觉得合理就好。
股市风险大,投资金额一定要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股票投资一定不要只想着赚钱了怎么花的美事,一定要想到亏钱套住了怎么办的对策,提前做好预算,炒股的钱是不是近期需要用的,这笔钱亏损或者是套住了会不会影响自已的收支计划,还有没有后续补仓的资金。只有这些方面都考虑周全了,投入股市的金额多少才有一个目标。根据大A牛熊周期三至五年循环,我投资入股市的金额总体控制在三至五年工资总收入的范围,赚钱了当然开心高兴,套住亏钱了就将每月工资部分收入用于补仓,等着行情好转赚钱后将本金慢慢退出。
散户买多少支股票合适,我认为散户大多数人的本金都是50万以下的水平,最好一至三支股票就可以了,太多了资金分散,下跌了也没有钱去补仓。
就职典礼上,总统尹锡悦为何要给朴槿惠四次鞠躬
朴槿惠从入场到结束离场,尹锡悦总统给朴槿惠至少鞠躬5次,这是不是有一种隐含的意思?朴槿惠坐监狱四舍五入不正是5年吗?难道是尹锡悦给朴槿惠一年监狱鞠躬一次?!
就是说破了天,5月10日尹锡悦总统的就职典礼上4.1万贵宾,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能给尹锡悦撑面子的是哪一位?应该是朴槿惠。道理很简单:尹锡悦曾经把朴槿惠整进监狱坐了将近五年的大牢啊!这是什么性质的仇恨啊?现如今就连朴槿惠都抱病盛装正容地亲子登门道贺来了,而且是大大方方地鼓掌数次,真正是最好地诠释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啊,这个象征意义要多大就有多大,起码彰显了保守派阵营的表面团结,所以嘛,尹锡悦这是打内心深处的最原始最朴素的感激——感激朴槿惠不计仇恨且能够亲自前来,给了尹锡悦天大的面子。劫波渡尽初心在,千言万语一鞠躬!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当然是尹锡悦觉得心中有愧,总觉得欠朴槿惠一个公道,可能很长时间备受良心的折磨。于是借用这样盛大的场合,只能用无声的语言——90度鞠躬,进行自我良知的救赎,一切尽在不言中,朴槿惠读懂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奥妙。
总统尹锡悦就职典礼的一大亮点,就是尹锡悦对朴槿惠额外的敬重。当典礼结束他亲自把朴槿惠送上车时,毕恭毕敬地鞠躬4次,而且每次都是标准的90度!相比较而言,当尹锡悦把前总统文在寅送上车时,只是鞠了一个躬!本来嘛,礼多人不怪,在今天这个重大的特殊意义的场合,作为主人的尹锡悦对每个贵宾都显示出了谦和与笑容,大喜的日子嘛,要的就是一个喜庆欢快!同样是对待前总统的送别,尹锡悦为什么对朴槿惠情有独钟呢?尹锡悦这种明显的区别,也是巧妙地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尹朴合流”已经开启了,接下来尹锡悦李朴槿惠恢复名誉,那只是个时间问题,来而不往非礼也。
当然啦,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尹锡悦对朴槿惠的同情心。看看今天的那个万众瞩目的场合,朴槿惠只身一人,这次连律师柳荣夏都没带,自己亲自提包,虽然朴槿惠坐在主席台上还是那么靓丽耀眼,别人还对着他经典式的那种微笑。但文在寅与尹锡悦都是成双成对啊,面对这样一个把自己嫁给国家的三无式的女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沛然而发,于是尹锡悦便额外地对朴槿惠显示出了敬重,不但亲自迎送,还实打实的至少鞠躬五次(主席台上一次)。相比较而言,文在寅是多么的风光啊,警卫秘书都是前呼后拥的,而朴槿惠呢?让人觉得非常惋惜呀!
从而言之,礼多人不怪!不管尹锡悦给朴槿惠鞠躬多少个,这都是主人给予贵宾的应尽之礼,有可能连尹锡悦自己都不清楚给朴槿惠鞠了几个躬,反正额外的敬重之意那是杠杠的,那么多媒体在现场都真实的记录了。难道是尹锡悦对保守派阵营内的老领导的另外一种尊重之意吗?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在股市中,股票可以长期持有吗每天都去做T,具有可能性吗
100000*1.002^250=164789.821307,
100000*1.002^150=134945.44496
100000*1.002^100=122115.88271
每天T赚0.2%,一年250个交易日计算股价不涨跌,收益接近65%。
就算100个交易日盈利,其他交易盈亏冲抵,一年也是22%收益。
而这只是一年的收益,如果时间拉长收益复利就是天文数字。而这只是0.2%为基数的T计算盈利。
而如果是1%,一年150天盈利计。
100000*1.01^150=444842.2896。
一年收益接近350%。
如果是250天都能盈利那么收益将是11倍。也就是10万只用两三年就能财务自由了。
你觉得可能吗?
看似简单,每天波动20%,现在甚至40%都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感觉,实际上每天盈利能办到的极少,而且也只是一段时间。
其实1%都很难实现,很多人还总想着每天10%,也就更不现实了。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做T?
当然可以,做T可以有效把握行情节奏,可以有效的降低持仓成本。
那么做T是不是必须做T+0?
不是,建议散户做T可以做T+N。
不一定非得当天卖出。
比如9.5买入下跌到9.4甚至更多,当天没机会出来,很多人会做卖出处理,但是很多时候第二天又涨到9.6,或者几天后涨到9.6。那么这个时候再卖出,做T不要着急,有机会就出,没机会就持有。
拉长周期做T是可以赚钱的,但是选择的标的需要合适。
T的标的选择。
T的标的怎么选择?
是不是波动越大越好?
很多人认为波动大把握部分就能T成功,会比较好做。
其实不是这样。这样的大波动很容易影响心态的平稳,其实很不好把握,而且很容易做丢,做套。
难么T的选择最好是波动适中一天3-5个点波动,很容易把控节奏,跌多了会反弹,涨多了有抛压会跌回来,长期处于横盘震荡行情的股票。
这样的股票卖飞了的仓位,有机会接回来,买入的仓位有机会买出去,不怎么大涨,不怎么大跌,长期在一个区间波动,很容易把握节奏。
这才是做T应该去选择的标的,一年不说做100次,做几十次还是可以的,节奏慢,差价做大点,节奏快差价做小一点。
状态不好就休息也跌不到哪里去,起来再卖出就行。
做T的仓位控制。
做T最重要的不是每次T多少,而最重要的是仓位的把控,很多人做T喜欢半仓做,甚至全仓。
只能说太着急,心太大。
一次1-2成仓位,做1-2个点的T,长期下来收益还是挺不错的,而半仓全仓一旦丢票,损失远远高于做T。
底仓一定要把控好。
换个角度。当你买入后T出做T资金底仓实际上已经获利,就算跌下来你又可以买入,继续做T也是盈利,没必要一口吃成胖子走不动路。
做T,需要心态平稳,需要等待,一年能做几个月收益就很高,买不回来一直盈利,跌下来满仓继续等待,标的的原因决定了还会起来。
做T应该怎样去做?
做T其实不难。做T标的选择对了,那么就是顺趋势操作,很多人做T不赚钱其实就是操作方向的错误。
做T不要下跌就买上涨就卖,这样做一旦套了就没法动,上涨很容易丢筹码,造成空仓或者轻仓。
下跌要卖出,再买入,有利润就出来,继续下跌继续卖出买入,知道卖出买不回来,那么就成了上行趋势,趋势向上,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卖出低了,中途已经赚钱了。
这有是新的开始,不考虑之前的成本,开始做买入卖出,而不是卖出再等机会买,上行趋势买不回来很正常,所以先买后卖不断的做T。
等收益足够,买入卖出不了,这个时候底仓的收益较大可以减仓,收益不是很大,又开始卖出买入。
很多人做T的逻辑就不对,所以丢票深套,就是这个原因。
总结:做T标的最好选择无趋势股票,等选择趋势,趋势选择向上持有,趋势选择向下卖出,做T收益也不错,等机会再做,或者换股。
无趋势的这段时间就是做T的好机会。向下盈利卖出,向上成本很低,上涨后获利巨大。
每天问答不见不散有股票,基金,存款,资产配置问题的下面留言,股票看支撑,压力,趋势,基本面,技术面,长线,中线,短线是否安全等问题,我会一一回答。我没回复多问一次。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分享,收藏让我记住你,嘿嘿。
股票拉升,为什么在卖盘位置上会显示大量的抛单
股票拉升,在卖盘显示大量的抛单,这才是正常的情况。
真正的拉升一定是大量的向上打单,而不是挂出大量买入的托单。
股价越往上拉,上方的卖单越汹涌,分歧越激烈,才是应该出现的情况。
如果股价拉升,没有大量的卖单,这才出问题了。
任何的股票,只要是在相对高位,成交量越大越安全,越小风险越高。
今天详细的介绍一下,五档十档盘口里,大买单和大卖单出现的基本逻辑和盘口语言。
盘口出现大买单
股民朋友一般看到大买单,都会很兴奋,认为主力资金可能要开始拉升了。
情况恰恰相反,主力资金如果想要买筹码,想要主动拉升,是不会挂着大单的,而是应该直接往上买入。
出现大买单的情况无非就几种。
1、主力围而不攻,让散户先上。
这种情况最为常见,主力资金只是秀一下肌肉,展现一下实力,并非有意拉升股票。
就好像股价涨停,出现大量封单,其实本身封单太多意义不大,因为没有筹码出来,只是单纯的做给别人看,显示资金实力强大而已。
盘口五档出现大量买单,但没有实质性拉升,无非是想让散户相对高价入场,不给低价入场的机会。
所以通常大单会缓步上移,但就是不会主动买入。
有人会问,会不会有单卖单砸盘?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通常仅有主力看到其他资金挂单,大量抛售的情况,但很少有主力挂单,被其他资金砸盘。
2、其他资金挂单,非主力所为。
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也存在。
有部分资金想入场,苦于没有低价筹码,只能挂单等着资金砸盘。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低位盘整时期。
通常主力在低位是不会交筹码的,但是高位则立马会把筹码给出去。
其实主力资金也不知道这新进的资金是什么来头,所以对待这种突然的买单也会相对比较谨慎。
3、主力佯装进攻,实则暗地撤退。
很多人好奇,大买单背后,怎么还能撤退。
其实很简单,这部分买单就是单纯的牺牲品,往往会以对倒的形式进行。
买单上下那些其他资金的挂单,才是主力真正的目标。
如果散户很多的话,通常会选择比大买单高一两分的价格买入。
所以主力托着单,同样可以卖出不少的货。
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个特色,就是所谓的大买单,价格是步步撤退的。
盘口出现大卖单
见到大卖单的时候,股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恐慌。
毕竟这么大的卖单,要真砸下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之所以挂出卖单,而不直接往下砸盘,同样也就几种情况。
1、没人接盘,只能挂单。
当主力看到股价盘口五档十档并没有买盘,没人接盘,只能先挂单,寻求资金接盘。
这种方式通常在牛市里比较常见,因为牛市资金多,一些资金想入场但是苦于没有筹码。
但现在这种挂单等买的情况,其实已经不多见了。
大部分资金更懂得边拉边撤,而不是将自己置身于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场面。
不过,比起着急出货的主力,这类型的主力通常资金面相对还算充足,所以还能等上一段时间。
之所以不把单拆开,而是把单集中挂出,其实好处就在于能够吸引同样资金量大的对手盘。
2、打压股价,低位吸筹。
这种挂单卖出,相对比较常见。
主力资金大把的卖单挂出,恐吓股民上方压力很大,让意志不坚定的散户大量抛售。
这种情况在股票拉升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防止无效跟风盘,只吸引有效跟风盘。
无效跟风盘,是见到资金压力就会退缩,很容易一拉高就出货的,有效跟风盘就是坚定看涨的那一类。
通过大单的打压,可以有效的吸收浮筹,多用于股价低位和洗盘的时候。
3、不着急,也不愿意低价砸盘。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户身上,而非主力资金。
有一些大户想要套现离场,但又不愿意砸盘,就会挂单等着。
主力资金想要拉升,必须吃掉自己的那部分筹码,所以耐心等待即可。
因为长期打压不拉升,会影响股票势气,降低跟风盘入场,所以最终主力资金也会因为被逼无奈,选择了接货。
大卖单的出现并不是什么坏事,市场里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是大单不断的往下砸盘,不断的创新低。
买单卖单的背后
股价越来越低,理论上买盘应该越来越多,因为当天买入的机会成本很低。
反之,股价越来越高,卖盘应该大量涌出,因为当天卖出的机会成本较低。
所以,跌的时候发现下面买盘多,也别高兴,而涨的时候发现卖盘多,也别紧张。
能够挂出来的单,不论是买单,还是卖单,都是明牌。
真正的资金推手,其实是看不见的,都在背后,在暗处。
决定股价涨跌的因素,其实是场外资金。
场内的人,手上只有筹码,唯一能做的就是锁仓待涨。
至于最终涨不涨,还是看场外的资金愿不愿意入场,同时以高价入场来拉升。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资金间的分歧问题。
理论上,所有的股票买卖和价格波动,都源于市场供需的变化和再平衡。
买的人多了,卖的人少了,供需不平衡了,股价就往上涨。
由于追涨的人多过杀跌的人,所以成交量会明显放大。
买的人少了,卖的人多了,供需再次不平衡,股价就会往下掉。
由于损失厌恶的心理,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亏损出局,成交量就会明显缩小。
主力资金很好的利用了大众心态,在拉升时大量对倒,边拉边撤,再出货时,一步一个台阶往下。
散户在不知不觉中,越亏越多,越亏越不愿意离场,反而会投入更多的钱来补仓和抄底。
最终,即便价格往下掉一些,也能确保了主力资金的离场。
买单卖单,只是主力暴露出来给你看的,让你看到大买单去跟风,让你看到大卖单去出逃。
个股在涨停前,会出现高位大量卖单,这是主力的最后一次劝退。
如果你退了,股价就封板了。
反之,如果大量的人都没退,反而不断跟风,那主力巴不得把筹码一股脑的都给你。
短线交易,不会看盘口的,尽量忽略盘口,千万不要被盘口迷惑,被内外盘迷惑。
除了那些超级大盘股,绝大多数的中小市值个股,盘口都是有很强欺骗性的,或者说是市值管理下的盘口。
决定要不要买入一只股票的根本原因,一定是和盘口无关的。
所谓的盘口,对于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任何影响,仅仅是对于短时的股价波动,有一些影响。
买股票本身,需要择时,但这个择时,并没有微观到要看盘口的买卖盘。
很多时候,盘口只会让人在情绪中迷失,最终沦为在股票市场里,欲望的赌徒。
静下心来,多想想到底为什么买这只股票,又准备什么时候卖。
其实,你真的不差盘口那几分钱的价格,而在于买对买错一只股票。
全国一起ping百度会怎么样
ping这个以前还有用,现在已经无效了,大型服务器早把这个做策略自主忽略了,就是防火墙这关都过不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操作没点辅助根本做不到
宽带时断时续有没什么记录数据的软件
本人上次就碰到过这个问题,我都是重启一下路由器就解决,过段时间又这样,问了移动公司,他说他们没问题,换了路由器还是照就。
后来发现是小米的路由器和移动的宽带不兼容,我说出来也没几个人信,我自己都怕搞网络的,我自己都不信。
后来还是移动的宽带安装师傅告诉我真的是这样。
后来换了其它品牌的路由器就解决了。
现在我搬家了,还是接着用这个小米的路由器,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家里是电信宽带。
什么是BI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相应地,企业数据量越大,数据问题就暴露得越明显,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成为了信息化热词,我们经常能听到企业说“上BI”、“建设BI系统”、“构建BI决策平台”等内容。
那么BI到底是什么呢?相信除了相关的研究学者,绝大部分的人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其实早在1958年,IBM的研究员Hans Peter Luhn就将“智能”定义为“对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解能力,并依靠这种能力去指导决策,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1996年,加特纳(Gartner)集团一锤定音,正式将商业智能定义为: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
而我们之所以无法给出准确的商业智能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多年来商业智能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商业智能的定义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另一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除去互联网和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真正兴起BI热潮也是在近几年。因此,业内对BI没有统一的定义认知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对于今天的商业智能,大众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知呢?围绕这一疑问,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对770多家企业的14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清洗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下面将对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详细的介绍。
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利用python对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清洗,去除掉脏数据后,最终得到了890条数据。
接着,我们根据被调研人员职位的不同,将被调研人员分为IT部门从业人员和业务部门从业人员两类,并打上数据标签。
最后,我们通过python的分词库jieba和词云库wordloud生成了三幅被调研者对BI定义认知的词云图,即整体认知、IT部门从业人员认知和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
整体认知被调研人员对BI定义的整体认知可以理解为“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报表”、“业务”、“企业”、“决策”、“智能”、“工具”、“展示”、“可视化”等关键词。
首先,关键词“企业”、“决策”和“工具”说明大众对于BI的作用和目的有着比较准确的理解,就是辅助企业决策的工具。
其次,“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等关键词则体现了大众对BI认知的侧重点在于数据分析这一功能上,甚至将BI等同于数据分析工具。其实BI还包含了数据仓库、数据ETL等功能,覆盖了数据处理到展示的整个流程。而且底层的数据仓库建设也非常重要,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能让数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另外,关键词“展示”和“可视化”也揭示了BI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即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更直观明了的方式进行展示,能为决策者提供更清晰更深入的见解。
最后,一个比较独特的关键词“报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BI建设现状。按照BI的定义,报表工具也是BI的一部分,不过并不能完全代表BI。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很多企业的决策支撑仍然以报表为主,所以报表也是BI在我国企业内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图1 整体认知IT部门&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被调研人员中,IT部门和业务部门从业人员对BI定义认知的关键词与整体认知类似,核心都是“数据”、“决策”和“数据分析”,这里我们主要来看这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一,从词云图中关键词的大小来看,IT部门从业人员对BI的认知更为统一,业务部门从业人员则较为分散。这一结果也和业务部门的多样性有关,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有着不同的理解。
第二,IT部门重技术,业务部门重价值。IT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词云图中,出现了“技术”、“挖掘”、“应用”等词,并且“智能”一词并没有和“商业智能”捆绑在一起,而是作为单独的关键词出现的。在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词云图中,“价值”、“可视化”、“整合”等关键词是IT部门从业人员认知图中出现较少的。所以说IT部门更倾向于将BI定义为技术,而业务部门则更注重商业价值。
第三,IT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词云图中出现了关键词“暂无”,这说明有一小部分的IT从业人员对BI的定义没有明确的理解和认知,或者企业并没有进入BI系统建设阶段,因此IT人员没有深入接触过BI。
第四,IT部门和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词云图中都提到了“数据挖掘”,不过出现的次数都非常少。数据挖掘作为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方法,在面对大量数据时,能提供更具洞察力的见解,也是BI的一项重要功能。然而就当前国内情况来看,数据挖掘仍处于泡沫和技术炒作阶段,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应用。但是不可否认,数据挖掘是未来的一个主要趋势。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词云图中,出现了“帆软”一词。作为国内专业的大数据BI和分析平台提供商,帆软专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一站式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帆软推出的商业智能产品FineBI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业务人员自助分析,所以业务人员接触的较多,说起BI也就很自然地想到帆软了。
图2 IT部门从业人员认知图3 业务部门从业人员认知以上分析结论可以总结为两点:
- 整体上来说,国内企业人员对BI的认知处于宏观的目标层面,对BI功能的认知集中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上;
- 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差异使得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从业人员对BI的认知存在一定区别。
根据大众认知调研结果和分析结论,结合现有的BI定义,我们可以来重新定义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BI)是利用技术手段或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用以支撑企业决策、发掘商业价值的一套解决方案。以数据为中心,BI的核心功能主要有数据仓库、数据ETL、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
调研表明大众对BI的理解集中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层面,因此,报表制作与展示和业务人员自助分析是BI在国内企业中的两大主要应用场景。而数据挖掘只能说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目前对国内企业来说仍是泡沫。
那么中国企业需要做的,便是重视底层数据仓库的建设,逐步提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水平,向更深层次过渡,从而构建完整的BI体系,让数据成为生产力,产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