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教授揭秘河洛古国

北大教授揭秘河洛古国(河南古国什么时候发现的)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2 03:48:06 浏览16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河南古国什么时候发现的

我来回答你吧。

河南古国是在2020年5月7号被发现的。由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确认为距今53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

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这些陶罐的图案表达的是什么

个人认为,河洛古国的陶器只能算仰韶彩陶文化的边缘类型。虽然当地很可能是一个政治军事中心。

从官方公布的这些双槐树遗址陶器来看,带图案的明显属于典型的仰韶彩陶,但也有灰陶和褐色陶。图片公布的不多,不好说彩陶文化在双槐树遗址里是否占据了绝对地位。

仅公布的几件彩陶来看,基本沿袭了仰韶文化的陶艺传统风格,图案的绘制有一定艺术性。但与西边的半坡遗址、庙地沟遗址相比,双槐树遗址的彩陶图案还不够丰富,更不如后来的马家窑文化多样化。目前只看到星纹、波浪纹少数几种纹路图案,没看到钩叶纹、花瓣纹、网状纹、同心圆纹等仰韶彩陶的一些常见样式,显得比较贫乏。也可能是有些文物还没有展现出来。

个人认为,双槐树的彩陶图案,只能算是仰韶彩陶的一种边缘类型。仰韶文化彩陶的核心发源地还是在陕西一带,河南庙地沟遗址也算是发扬光大的一路。

双槐树遗址,地理位置已经接近山东大汶口文化,可能是仰韶文化向东推进的一路,融合了周边不少其他文化,所以冲淡了彩陶文化的一些色彩。大汶口文化以灰陶、红陶和黑陶为特征,也有少量彩陶,总体来说花样更多,但陶器的彩绘没有那么精美。

由于当地存在的这种文化融合影响,双槐树遗址的陶器可能就更接近实用性,样式也比较多,但在陶器上搞彩绘的心思就少了。

另一方面,双槐树遗址在城墙、壕沟、瓮城上体现了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而且周边存在一系列中小型遗址,拱卫着双槐树遗址。因此,有学者认为双槐树遗址是当时的一个重要政治军事中心,甚至是部落首领的居住地。

不过,政治军事中心和彩陶文化的边缘类型,两个身份并不矛盾。正是由于处于与其他新时期文化的交锋区域,随时可能打仗,而且生产耕种的压力更大。所以人们在陶器等工具制作上更接近实用化,而减少了艺术创作的闲工夫。

事实上,中国上古文化的发展脉络也正是如此。在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东方分支的交汇处,逐步形成了龙山文化,并逐步成为中原的主流。颜色单纯的黑陶成为龙山文化的特点,普通陶器也多以灰陶、夹砂红陶居多。

从这时候开始,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由此在中原全面衰落。龙山文化兴盛的同时,仰韶文化的西方分支逐步在陕西西部和甘肃、青海等地形成了马家窑文化,将彩陶文化的艺术传统又延续了好几百年。(陶慕剑)

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夏、商、周三代皆居于河洛,为什么还会有人质疑

您所提问的夏商周“三代皆在河洛“,《史记》等典籍多有记载,历史正是如此。

有人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学史肤浅者,就字面理解其义。有人认为,西周就不在洛阳,还有夏商一些王室也不在洛阳,怎么能称“三代河洛?还有把“河洛“理解成陕西之黄河与洛河。这些都是史盲也。可以肯定的说,这些人基本不看史书,或者没有看过与“河洛“有关的书。因而只是无知之问。这里有几个问题应明确:

一是“河洛“与“长安”相同,多从都市之政治意义上讲的,指洛阳之河洛一带,:为夏商东周三代之都之地。而陕西之黄河、洛河仅地理概念。

二是政治概念之河洛,指的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两岸一带,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的洛阳一城市。

史载,夏十多个执政之王,先后十几次迁都,除两次短暂时间在晋南建都外,而且非正式的正规建都(正式建都从启起,是在河南建都),绝大多数建都于今洛阳附近,个别建在豫东太康或杞县。如禹建都初在登封之阳城,今郜城镇,后移今禹州。启正式建都河南禹州。

商代有大的6次迁都,小的8次建都说,除过两次小的短时间在鲁西建都外,其余长时间作都城的多在洛阳以东不远处和隔河相望的豫北偏南一带,均距洛阳不远。

西周之都虽然在陕西歧山,但其经济支撑点与稳定关键地带,是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古豫州一带。

关于“河洛”指洛阳或洛阳附近一带,隋炀帝与唐太宗李世民,就有诗称“三代河洛”乃洛阳。鄙人曾写一万多字的《河洛何所指》,收入《陕西客家人》一书(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版),现陕西图书馆与西安图书馆有存书。

河南发现5300年前河洛古国,为什么近些年河南人总是被黑

5300年前河洛古国与河南人被黑,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5300年前存在的河洛古国,这是近年我国考古界专家挖掘发现的结果。只能说明:中原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河南人被黑才是近年来,河南外出打工者居多,在国内其它城市出现一些不端行为,造成河南人形象和口碑不好的现象。随后则被其它地方人摸黑、或贬低的现象。

其实,河南人行为不端,只是个别现象,因为河南人人口多、基数大,处在打工的也多,偶尔出现一些不端行为也是正常的。我们看待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因为个别河南人出现不端行为,就认为整个河南人都不好,更不能横加指责、摸黑!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上认识河南人,正确善待河南人!

为何古代中国强盛的时候大多定都关中和北京,而衰落的时候都定都在河洛

这问题证明了问的人历史不太熟悉。建都洛阳的也有强大王朝,东汉,武周(就是武则天时代),北魏。即使是所谓的弱朝西晋,其实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西晋刚刚建立时候确实不弱,但是经历了八王之乱加上统帅无军事才能,被胡人轻易击败。而且东汉和西晋两朝后期都迁都过西安,但是迁都之后更是惨不忍睹(东汉后期的事三国演义里面有描述。西晋西迁之后,更惨,君臣无粮,只好吃酿酒的酵饼)历史上弱朝定都南京的反而包括多,但明初首都就在南京,明初中国确实不弱。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中华5000年,现在是公元2018年,那3000年去哪里了

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经常会听到中华历史5000年的说法,并因为中华民族拥有悠远的历史而产生一种自豪感。但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史册上真正记录的时间跨度好像并没有5000年那么长。

而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法来看,直到2018年(切合题目,现在已经2019年),也就是说公元后只有2000多年历史。再看公元前,秦始皇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200年左右。这样一算,有几乎3000左右的历史不被人所知,但是中华上下5000年这个说法又真实存在,那么那3000多年去哪了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5000年的这个说法是从哪里开始算起的。

按照之前我们算的,这个时间的起点要从秦始皇时期继续往前找。再往前是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特征是诸侯势强,天子力弱。原因是商朝的分封制使地方诸侯手中权力过大,导致中央权力被慢慢架空。

所以继续向前追溯就是商朝。前面之所以没将商朝算进去,原因是尽管我们现在都知道有这个朝代存在,但历史界有一段时期是不承认商朝存在的,因为没有证据。

但在上个世纪发现了许多带有甲骨文的文物,还有著名的安阳殷墟。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商都城的遗址,尽管比历史记载要少几座,但是这些都是证明商朝存在的有力证据。

商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按照公元纪年法来算,大概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所以,这样算来,与之前面相比,时间又多了一千年,但到商朝离3000年历史,还有2000年。

其实,从商朝往前数1000年左右,是中华历史上的又一段时期,叫作奴隶时代。这一段时期奴隶制盛行,公民之间等级分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还会被带到市场上进行交换。同时这段时期还有几位历史上有名的君主。用君主来说或许也不合适,因为此时并没有皇帝制度。这几位首领就是尧舜禹。尤其是最后一位首领大禹。

他本名叫作禹,因为治理水患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拥护,所以被人们称为大禹,名字前面加一个‘大’表示尊重。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朝代夏朝。之后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禅让制的传统,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

这个朝代在历史上意义重大,三十年前,国家为挖掘历史文化,启动了有关文化工程。在工程启动后效果显著,陆续发现多处遗址。有一处据推测在开封的夏王城遗址,还未挖掘。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夏中晚期的王城遗址,在河南被发现。这些证据使历史界内对夏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少了很多。

有了这些遗址,目前大部分人都承认夏朝的历史地位。按照目前的资料来看,夏朝出现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再加上尧舜时期,就已经是4000年了。再往前就是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传说,这个时候传说故事的主角已经是人类,黄帝炎帝就是这个时期中神话传说的主角。

有人认为这个时期只是传说,但是在史记中司马迁是有相关记述的。当初太史公写《史记》几乎把求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捕风捉影的传说,他又怎么会往书上写。算上原始社会时期,5000年历史就差不多了。

其实,5000年只是一个说法,大家并不需要为此有什么争论,它只是想表达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丰富,博大精深。另外,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只有中国延续了文明,究竟是几千年,世人已经不再关注,因为接下来以后的时间才是重要的,才能创造辉煌。

郑州巩义发现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遗址,是不是当年黄帝的都邑

河洛古国有可能是,但也有可能不是!

众所周知,河洛古国是一个很大型的聚落遗址,对,聚落。

我为什么说它是聚落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城市。城市三要素,城墙,青铜器,文字,这些它一个都没有,那读者可能问精神小伙了,它不有壕沟吗,还有三道呢!.但我们要搞清壕沟和城墙的区别。

壕沟,是原始社会防御野兽入侵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间接防御少量外族人的入侵(100人以下),但是,他是被动的,外族人可以搭桥,过壕沟,但城墙不行!所以慢慢的,原始社会便开始搭建城墙以防御其他部落的攻击。

大型夯土建筑

那河洛文明一定不是黄帝部落的吗,这也不一定。首先,在聚落中央,发现了大型夯土建筑,很有可能是领袖的栖息地,而原始部落是不存在的。

而且,在遗址里发现了蚕模型,说明当地人已经使用蚕来纺织!

而史料中也记载了黄帝发现了蚕可以用于纺织!

但黄帝会居住在一个才一平方千米左右的且没有城墙的聚落吗?

可能性很小,因为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在五六千年前有不止一座城市,且面积不小于此,像一千年以后的良渚古城,达到了四平方千米的巨大面积!

在原始社会,一千年聚落的发展不大。

所以精神小伙认为,河洛古国最有可能,是黄帝部落的一个附属国,但是有着相对强大且有一定自主权的部落或原始古国。或是虽然与黄帝部落有矛盾,但被黄帝部落较为先进的文明所影响或同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在评论区或私信告知。

重大消息,河洛古国被发现,可能是黄帝时代遗址,你怎么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区域的“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 被考古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该遗址可能是黄帝时代都邑所在。

一、“河洛古国”遗址概况

  • “河洛古国”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
  • “河洛古国”遗址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和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政治文明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
  • “河洛古国”距今约5300年,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经专家鉴定,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二、出土文物

1、“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 在“河洛古国”,考古发现了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
  • 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 “北斗九星遗迹”不仅是科学的天文遗迹,也明显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这些高等级的人文与天文遗迹融合的现象,应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典型代表
  • 三重环壕组成的严密防御设施,连同融合北斗九星图案的重要建筑等遗迹,表明双槐树人在聚落布局中高度重视礼仪性设计思维,可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

2、骨质蚕雕艺术品

  •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
  • 丝绸这种高科技产物的产生,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理念和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背后肯定有更高端的文明存在。

三、“河洛古国”的意义

  •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它如何起源发展备受关注。“河洛古国”的发现,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中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 此前,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长期不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使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王朝得到证实。新发现的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则将中原地区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河洛古国”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您认为“河洛古国”会是黄帝时代遗址吗?

如何看待郑州发现“河洛古国”不排除是黄帝时代都邑

早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之前,考古界就有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是黄帝文化的说法,而双槐树遗址正好也是大河村类型。

所以,李伯谦教授提出的河洛古国不排除是黄帝的都邑的说法有理有据

首先: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河洛地区

《尚书·中候》:“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壁,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太平御览》均用是说。

《艺文类聚》卷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川之上﹐见大鱼﹐杀三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后因以“雾图“为帝王圣者受命之瑞

除此之外,黄帝在中原活动的历史记载,多如牛毛,比比皆是,黄帝之都有熊国也是在河南。所以黄帝的遗迹在河南尤其河洛地区发现,那是理所应当的大概率事件;

其次,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与黄帝时代时间吻合

涉及到黄帝的时代问题。《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如果这一记载有一定的根据,再结合《说文》中一“世”三十年的记载,黄帝到大禹之间间隔了900年。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夏代始年的认识,黄帝的年代距今约5000年,实际上这也是通常人们对黄帝时代的认识。

而双槐树遗址上限距今5300年,与黄帝同时代,时空吻合,所以说双槐树遗址不排除是黄帝的都邑的说法是有相当的道理的。

河洛古城发现后,你还觉得中国历史是起源于夏商周吗

在讨论“河洛古国”或者“河洛古城”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国自“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开启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也随即提上了日程,这项国家工程在2001-2003年是预研究阶段,2004年正式启动,一直延续至今。这项国家工程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研究的主要时间节点为5500-3500年前中华文明的演变进程,通俗一点就是夏代及其之前的中华文明发展,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古代的大型遗址的考古挖掘,综合各学科,探查这些古代遗址的年代以及文物。

文明的发展一般遵循如下的规律:部落——部落联盟(聚落)——古国文明(有类似都城的建设)——统一的王朝文明,文明发展都按照这一规律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探源的就是古国文明,有高于部落联盟形式的古国存在。

最为著名的是浙江余姚的良渚文明遗址,建设于距今5000年前,类似于古代都城的建设规模,几个简单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是建设不了这么大规模的都邑的,已经进入“古国文明”时期。控制的区域和人口不是简单的部落联盟能够达到的。良渚文明使得中华文明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辽河流域也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大型遗址遗存。

通常说中华文明主起源地在黄河流域,但是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启十几年间,黄河流域始终没有明确出现距今5000年前的古代都邑性遗址。

2020年5月7日,河南郑州巩义县双槐遗址的挖掘和研究使得“河洛古城”再现,根据科学仪器对出土各种器物的碳14年代测定,河洛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年。也应了《易经》中所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这一遗址正好居于河洛地区的中心区域。河洛古城的发现使得中国中原的古国文明上推至5300年前。

河洛古城的发现使得专家推测称有可能是黄帝时期的都城,《竹书纪年》中记载:

一百年,地裂,帝陟。

由于地震,黄帝迁都了,在河洛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地震时候留下的地震裂缝,是否真的如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简单介绍一下河洛古城:

图一,河洛古城功能区分布

河洛古城有三道壕沟,在双槐树遗址周边还有一些同时代特色的中小型的聚落遗存,围绕这个遗址,明显周边的聚落群体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

图二,家蚕牙雕

遗址内发现的家蚕雕刻为野猪獠牙雕刻而成,明显那个时代的人对蚕有了相当的认知。

图三、陶罐构成的北斗九星遗址图

这是遗址内用瓦罐组成的“北斗九星”遗存,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华文化标识,后来我们通常认知的是“北斗七星”。

图四,祭祀用成年猪骨骼遗留

古代用成年的猪来进行祭祀,这是猪骨遗存。

图五,双槐树遗址人头骨复原图(来源央视)

这是考古专业部门对河洛古国墓葬遗址内的人头骨复原图,只代表个体,没有全部做复原。

据早期发掘时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颜色的丝罗品遗存,只找到一小块,上海有关部门检测时间为距今约5600年。

河洛古城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这一大型遗址周边地区还发现了同时代特色的中小聚落的遗址,它们拱卫在河洛古城周边,俨然是一个文明古国,称呼“河洛古国”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一遗址的发掘还没有最终完成,不过中原中华文明可以上推至5000年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