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和法国宇航员空间站交换会旗

日本和法国宇航员空间站交换会旗(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吃喝拉撒睡,与地球人有什么不同)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2 04:30:01 浏览1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吃喝拉撒睡,与地球人有什么不同

航天员在天上咋睡觉?咋洗澡?能用Wi-Fi吗?

北京时间6月17日18时48分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开始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

3个月的太空生活该如何度过呢?

有Wi-Fi吗?洗澡咋解决?

我们制作了一个科普视频
一起研究研究这些细节

中国空间站

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

生活区内有

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

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

航天员还能实现“睡觉自由”

虽然他们还得把自己“装进睡袋”

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

航天员在空间站

虽然不能享受

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

但每个人都能够在“包裹式淋浴间”

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

空间站不仅有“移动Wi-Fi”

还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航天员可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

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环境带来不适

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

但设计师们还给航天员预留了一条

私密语音通道

航天员可以在这里

和家人打电话、拉家常

如此用心的设计

难怪杨利伟老师

......

来源丨丽水科普(ID:zjlskp)

丨唐娉婷

国际空间站速度快,为何人可以在外面

人在空间站中随空间站一起运动,人出仓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与空间站相同的速度运动,所以,与空间站是相对静止的。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用手抓住的那颗子弹一样,虽然飞机飞很快,但子弹与飞机是相对静止的。

因为担心空间站速度大,宇航员出仓后,将宇航员甩下,所以前苏联第一次太空行走是用安全绳将宇航员与空间站相连的。
实践证明,没有安全绳,宇航员照样与空间站一起飞行,美国人就大胆的进行了无绳太空行走。
当然,宇航员随身携带着的喷气背包里装有液氮,通过喷射氮气,获得反作用力,宇航员就可根据需要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排泄物最后怎么解决

天上可不比地上,上厕可以说是一件大事!女性宇航员更难,还要面临生理周期的问题!

本次我国神舟12号的三位宇航员,需要在空间站呆上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太空没有重力,那他们是如何上厕所的呢?宇航员的排泄物又是如何处理?

这段时间最受国人瞩目的,恐怕就是我国的航天员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神舟12号载人飞船跟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对接,6月17日18时48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依次进入了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第一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许多国家也备受好评,接着下来航天员,需要在空间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任务

那么长的时间,那你想过他们是如何上厕所的?排泄物最终又是如何处理的吗?

既然要在太空呆三个月,这就带来了比以前更加复杂的个人卫生问题,俗话说人有三急,宇航员也逃不过这个问题,但是太空环境复杂,不受地球的引力,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是很难方便的

人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就要排泄出来,大的通常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小的可能五六次,甚至更多,除此之外,他们的头发胡须也会不停的生长,特别是女性航天员,还要面临特殊的生理周期

不过我们也不要太担心,这些问题专家早就想到解决的办法了,还有能够成为一名宇航员,那可是万中无一的

飞天之前他们都要经过严格专业的训练,体质也比我们普通人好太多了,在地面时就要进行真空的模拟

所以他们在太空基本上不会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但是很多问题设计师都要综合考虑,比如他们如何吃饭,剩下的残渣如何处理,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上厕所产生的排泄物,最终该怎么处置,总之有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所以载人航天是有很大的挑战性,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完成的使命

太空马桶可以回收再利用

人的生理废物是最难处理的,一开始是用一根管子进行排泄,然后再把尿液收集起来,或者直接把这些废弃的液体包括洗澡水排放到太空,但这会给飞船造成一定的危害性,这些液体排放出去,气温降低,就会依附在灰尘的太阳板上,时间久了就会降低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水资源对于宇航员来说是非常金贵的,现在设计出来的太空马桶价格高达2000万美元,这可不是简单的马桶,不但可以方便,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果是用瓶子的话,因为没有重力,尿液也不会乖乖的跑进瓶子去,搞不好还会反弹出来

刚开始宇航员在飞船上上厕所,就是一个难题,美国专家就发明了一种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的尿不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解决宇航员的尴尬问题

通用废物管理系统

专业人士把太空马桶称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可不是一套简单的设备,可以有效的回收水资源,净化过的水资源,甚至比地球上的饮用水还要干净,可以直接饮用,因为往飞船上运送水资源会要付出很高的花费

除了小便,大便的水分也是可以回收的,因为大便含有70%的水分,通过太空马桶回收出来一样可以饮用

WSS回收系统

这一套太空废物回收系统英文缩写wss,这是责任航天器,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系统是从长期飞行的飞行器应用到空间站上的,其实这套系统还分为俄罗斯体系和美国体系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一套环保系统对生理周期的女性航天员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中国是采用了俄罗斯的体系,俄罗斯则是采取的和平号空间站长期的飞行技术,沿用到了国际空间站上

回收系统分为再利用和遗弃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废物都能够完全回收,还会产生一些毫无用处的残渣,通常需要回收的就是水分了,除了尿液还可以回收汗液,汗水蒸发到空气中,利用空调系统让他们冷却凝固下来!然后再想办法回收就可以饮用了,汗水的回收要比尿液简单

小便首先需要排进太空马桶里,然后再利用这一套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国际空间站采取水循环系统设备,把汗水跟小便注入其中,然后利用电能,采用蒸馏法,就把水分提取出来了,有的人可能觉得怪怪的,喝不下去,其实这根本是可以饮用的,完全达标,而且太空可不比地球,资源非常稀缺

这一套设备能够提取小便当中97%的水分,剩下的垃圾就会扔进大气层,剩下那些3%的水分还是有用处的,可以溶解代谢的废物,净化不掉的残渣废物,就用密封袋密封起来,太空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外,所以没有重力,永远只能用湿纸巾来清洁个人卫生,三个月当中就会产生大量废弃的湿纸巾,也会把它用塑料袋密封起来

写在最后:空间站后面接着一艘飞行器,是给空间站进行补给的,等到补给消耗差不多了,就把垃圾放进去,最后它脱离空间站,向大气层飞行,在与大气层摩擦时,外壳就会燃烧,最终废弃的垃圾也随之烧毁,但也有部分可能落到地球,不过基本不会砸到人的生活区!

国际空间站上各个国家仓段可以随便出入吗

国际空间站主要分为两部分,美国段和俄罗斯段。欧洲和日本舱归在美国段,因为它们的电力、通信等基本保障都依赖美国舱段和美国制造的外部设施。一般情况下,国际空间站参与国的宇航员可以自由出入各个舱段,但某些特殊情况例外。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游客蒂托是在没有得到空间站全体缔约国(主要是美国)批准的情况下,在俄罗斯坚持后才来到空间站的。最后美国是做了妥协的,它同意蒂托来访,但不能进入美国段。最近报道俄罗斯邀请中国航天员访问国际空间站,估计也会采用这个模式。

空间站在太空无人值守时,别国飞船去对接了怎么样

说得好,你家在你上班家里无人的时候,别人去你家里怎么样?

说白了,空间站就像个人的家一样,是各国的私有财产,首先是有锁有监控,而且不告而入那就是偷盗啊。

第一空间站是有锁的

空间站的对接接口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上的。各国首先就是并不通用,而且即使硬件外接口搞定了,里面的技术参数你也搞不定。通俗来说,这就是一个超级计算机加密的密码锁,你没有主人授权的话,是100%打不开这种级别的密码锁了。

第二空间站是有监控的。

空间站哪怕是在太空无人值守的状态下,那也是无数的地面雷达光学仪器,再加上探测船等等手段随时对太空进行了监视,别说是对接了,你就是靠近到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立刻就被发现。再笨的贼和强盗,敢在摄像头底下堂而皇之的干事儿吗?而且还可以全球直播的啊。

第三是私自对接空间站那可是犯罪行为。

就像别人的家未经允许,不能私自进入一样,你私下对接别人的空间站那也是偷盗行为,而且是偷盗国家财产。而且别忘了中国那可不是一般国家,那可是世界上有数的第二强国,而且是核大国。去抢这样国家的国有财产,那是岂不是脑子进水了?

有航空航天能力的国家数量有限,但凡是个强国都得爱惜羽毛,光天化日之下去偷盗还是做不出来的。而且即使背后是美俄这样的大国,去做这种事的话,那也是要冒直接开战的风险的。

第四是中国空间站是有反击能力的。

我们的空间站有一个很独特的设计,就是有可移动的机械臂,一般的怀有敌意的人真要接近的话,那么我们把机械臂移动到对接口附近,使用外力直接将其推开,就可以导致其脱离轨道,甚至直接落入大气层坠毁。

所以在目前的阶段,世界上是没有人,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打中国空间站主意的。当然了,你要是搞出个外星人飞船来,那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确定!天舟二号已撤离中国空间站,结局是什么

2022年3月27日15时59分,完成全部既定任务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撤离了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它将择机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最终在南太平洋上空解体,燃烧在大气层中。

天舟二号是我国天舟系列中第一艘正式用于天宫补给的无人货运飞船,它不仅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轨工作与生活运送了物资,还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之际,天舟二号已经在轨飞行了10个月,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为了给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腾挪位置,天舟二号从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撤离了。

那么天舟二号在轨期间都完成了哪些任务?撤离空间站后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一波三折的天舟二号发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可谓一波三折,如果你经常关注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新闻,有可能还记得天舟二号由于技术故障,先后经历了两次延迟发射,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2021年5月19日晚上9点左右,位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在即。可就在此时,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运载天舟二号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的一个压力参数异常,天舟二号发射延迟。

技术团队争分夺秒排除故障,计划在21日那天再次发射。然而事情还没完,天舟二号和火箭组合体再次出现异常,发射时间只能再次延迟。这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的心里悬起一块大石头。

在中国航天史上,推迟发射是有的,但两次推迟发射极为罕见,各个系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当时火箭、飞船都已完成燃料加注,说白了,它们的组合体就是一个大导弹。

天舟二号推迟发射后,已在飞船上装好的一些高价值样本,如航天员医学实验相关样本,必须尽快取出来,否则就有变质、失效的危险,而这些样品在发射前几小时刚刚装上去。

两次推迟发射,货运飞船团队也两次爬上“大导弹”的发射架将样本取出来。经过10个昼夜的奋战,火箭故障排除。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点亮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这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如今天舟二号已经在太空安全运行了10个月时间,它已经圆满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但回顾发射前的两次延迟,不得不说它的发射经历了一波三折。

2、天舟二号完成了哪些任务?

天舟二号的设计在轨能力是一年时间,现在已经在轨飞行了十个月,非常接近设计寿命,也就是说即便它不从空间站撤离,也很难再继续正常运营。那么在天舟二号飞行的这300多天时间里,究竟完成了哪些任务呢?

1、运送物资:

作为货运飞船,天舟二号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运送物资到空间站。天舟二号一共运载了约6.8吨的物资到太空,其中包括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

除了生活物资,天舟二号还带去了推进剂,为核心舱进行了推进剂加注和姿态控制,实现了完全自主补加,不需要地面指令干预和航天员操控。另外,天舟二号还运送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物资进入空间站。

2、在轨飞行实验:

天舟系列飞船的设计寿命是一年,也就是说天舟二号在轨飞行一年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超过年限后,各方面的性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天舟二号此时撤离空间站,一方面为未来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腾地方,另一方面是它运行了10个月之久,本身就是为了验证其长期在轨能力。

3、关键技术验证:

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天舟二号发射升空,8个小时之后追上天和核心舱,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后向端口。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自主交会对接”,是天舟二号完成的第一个关键技术验证任务。

神舟十二号返回之后,天舟二号于2021年9月18日那天,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从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绕飞到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舟二号完成的第二个关键技术验证任务。

2022年1月6日,天舟二号在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和地面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的实验。

在机械臂先抓取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状态下,与空间站组合体解锁分离,分离后,天舟二号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随后,反向操作,对接机构再次实现与核心舱的重新对接并完成锁紧。

总得来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轨10个月,不仅仅是为神舟十二号运送物资,它还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验证任务,先后实现了“四次对接,四次分离”,圆满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

3、天舟二号的结局是什么?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各项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储存航天员们在轨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和废弃物。

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以及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一共在轨生活9个月之久,产生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和实验用品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会被储存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里,返回时带回地球。

至于天舟二号的结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货运飞船任务总师邹雪梅表示:“天舟二号完成实验之后会按计划实施离轨,最终在受控的状态下再入到南太平洋,在再入过程中彻底解体烧毁,不会对地面、海面的这些设施、船只带来影响。

货运飞船与载人飞船返回舱不同,它的表面没有耐高温的隔热层,坠入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足以把它分解烧毁,天舟二号以及里面装载的固体废弃物,都会在下降过程中焚烧殆尽。

为什么不回收天舟二号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天舟二号的设计在轨能力是一年时间,它的主要任务是运送物资到太空,那么当它返回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使命,回收下来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另外,想要回收天舟二号的话,那么设计之初就要为它装上像载人飞船返回舱那样的隔热材料,让它在坠入大气层时不会被烧毁,落地后还要安排搜救人员前往搜寻,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为了一艘已经完成使命并且达到设计年限的货运飞船,花费大量的回收成本是不合理的。

所以说天舟二号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之后,最终的结局就是焚烧在地球大气层中,它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下一站!

4、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是谁?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名单已经确定,不过根据惯例,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正式发射之前,官方不会过早公布乘组名单,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猜测,或许能知道一二。

我国目前的航天员一共有三批,第一批14人,第二批7人,第三批18人。其中第一批航天员中已经有5人退役,第三批航天员目前正处于训练阶段,不具备参与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能力。

剩下的16人当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汤洪波和刘伯明在恢复疗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返回后也要疗养和恢复身体,他们都不具备参加神舟十四号任务的条件。

那么排除之后,具备参与神十四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就只有这10位了: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刘洋、陈东、蔡旭哲和张陆。也就是说神舟十四号三人组将从这10人当中选择,具体是哪三位,还要等官方公布之后才知道。

5、结语

2022年是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关键一年,神舟十三号返回之后,技术团队会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做一个整体评估,结果满足要求之后,我国空间站将转入建造阶段,之后将实施6次发射任务。

天舟二号已经撤离了空间站,它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将择机再入大气层,最终的结局是在南太平洋上空烧毁,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照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事业的下一站!

最后预祝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后顺利返回,全国人民在地面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国际空间站如何循环空气和水

太空中水的循环,是空间站宇航员日常生活饮用水的保证。2009年开始饮用由他们的尿液、汗液等循环处理的水。

这种特制水是由水循环设备处理的,它收集空间站宇航员的尿液、汗液和站内空气中的水分,经过多道程序,最终制备出可饮用水。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很多,净化程序一般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吸附和过滤主要使用净水剂-----活性炭。

蒸馏法。蒸馏法只能除去水中非挥发性的物质,并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气体,而且,从经济角度讲,蒸馏制水存在着耗水量大、用电成本高的弊病,在太空中不是好的净化水方法。因为要消耗能源,太空中能源是有限的。

离子交换法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水称为去离子水,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床装置,其优点是:成本低、树脂再生后可以反复使用,制备水量大,去离子能力强,其缺点就是设备与操作比较复杂,而且不能除去有机物等非电解质杂质,且有微量树脂溶在水中。

渗透法,渗透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性透过,使杂质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用的比较多的是一种反渗透技术,反渗透能除掉90%以上的污染物,但效率比较低,一般不单独使用。

在太空中,水循环设备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方法,仅需约6小时,就可制备22升饮用水。水循环设备对于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火星、太空中长期居住都至关重要。所以,宇航员饮用太空中的循环水是太空探索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针对太空中航天员洗浴等个人卫生活动产生的废水净化问题也有人提出了一套由消泡剂预处理、蒸汽压缩、蒸馏处理和反渗透膜处理相结合的水净化处理方案。

空间站舱内大气的净化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空间站舱内有害大气除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泄物外,舱内微生物和仪器设备挥发物的污染不能忽视,它们都会危害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的。   在空间站中,净化和消除航天员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两种:消耗性的化学吸收法和再生技术。美国的载人航天器主要采用氢氧化锂作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并采用储氧技术来补偿航天员代谢消耗的氧和舱体里泄漏的氧。经过地面实验和空间的长期应用,证明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是安全、可靠的。超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放出氧气,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供应氧气的双重功能。

净化和消除舱内臭气和微量污染物的最常用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一般常用活性炭和氢氧化锂组合结构吸收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污染物。活性炭的表面积大,可以有效地吸附碳氢化合物和臭气,但对一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好。   中长期飞行时,密闭舱的空气中还漂浮着许多有害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遇到湿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可以迅速繁殖,使航天员更容易生病。所以,必须抑制或消除这些微生物的影响。为了避免舱内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常采用的方法是安装通风过滤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例如,将高效粒子捕获材料过滤网放置在空间站的密封舱内通风管道系统上,由于网孔比空气中微生物还小,舱内空气通过管道过滤网时,微生物就被阻挡在进风管口的外面,其有效过滤效率可达99.9%。这样,舱内的空气就得到了净化。 由于空间站中各种实验仪器也可以散发出一定的化学成分,有些化学物质是比较危险的,将它们与空气隔绝,对保证航天员的健康也至关重要。所以,科学家在设备设计时,就考虑到如何防止化学物质泄露问题,特别是宇航员要具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能力。仔细地计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风险降到最低,使航天员的呼吸更加轻松。

以上方法措施是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

国际空间站的氧气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十几年了还没耗尽呢

航天员要想在空间站中长期生存,至少需要三样东西:食物、氧气和水。食物和水还好说,定期由地面发射上去的货运飞船进行补给,氧气就比较麻烦了。航天员无时不刻不在呼吸,需要的氧气量特别大,全部依靠地面进行补给根本不现实。

空间站中是否充满了氧气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是怎么呼吸的,需不需要带着氧气罩?

中国空间站

空间站内部的环境和外部的太空环境是相互隔绝的,而且是100%全封闭隔绝,不能有一丁点儿缝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刚刚上天时,载人探测器里面的空气环境是纯氧环境,里面除了氧气什么都没有。

航天员在纯氧环境中呼吸,不需要带着氧气罩,但是却发生了两起致命的悲剧性事件。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瓦连京·瓦西里耶维奇·邦达连科在地面进行耐低压模拟训练时发生了意外,被重度烧伤,最后不治身亡。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的三位宇航员在地面测试纯氧舱时,也因为火灾而意外身亡。

行星

这两起事故的罪魁祸首都是纯氧环境。从此以后人类就放弃了低压纯氧舱方案,改用与地面空气成分接近的方案,即氧气占22%,氮气占78%。这种空间站中的空气环境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种空间站环境中,航天员也不需要带着氧气罩,就跟在地面上正常呼吸一样。所不同的是,空间站中的空气成分少了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理论上来说更加纯净了。

空间站中的氧气从何而来

既然空间站中的氧气占比22%,航天员又在时时刻刻地消耗着氧气,那么空间站中的氧气到底从何而来呢?

  • 氧气生成系统

电解水制氧

无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空间站,里面都有一套甚至多套制取氧气的设备,叫做氧气生成系统。利用这套设备,空间站就能够为多名航天员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

氧气生成系统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电能分解水,然后产生氧气和氢气,其中的氧气供应航天员呼吸。制氧所需的电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获得。

空间站中的氧气罐

那么空间站每天需要制取多少升氧气,制氧又需要消耗多少升水呢?

航天员每天需要呼吸的空气量大约是1.1万升,呼入时氧气含量是22%,呼出时剩余的氧气含量是15%左右。简单换算一下,航天员每天大概需要550升的氧气。

通过氧气生成系统制取氧气,每一升水能够制取620升的氧气。这样的话,每天消耗不到一升水制取氧气,就足够一名航天员呼吸用了。具体到通过神舟十二号发射上天的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身上,中国空间站在他们停留的三个月时间里,只需要消耗不到270升的水来制取氧气,就够他们三个人呼吸用了。

太空马桶集成了废水收集系统

而制取氧气用的水从哪里来呢?主要来自地面的补给,也有一部分来自空间站收集的各种废水,甚至包括航天员的尿液(会经过消毒杀菌处理)。

  • 地面补给

氧气生成系统是空间站氧气的主要来源,但绝不是唯一的来源。万一这套系统哪天出现故障了,没有了替代方案,后果将不堪设想。2020年10月份,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氧气生成系统就瘫痪了三次。

龙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

空间站中的另外一种氧气来源就是地面补给。国际空间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来自地面的物资补给,这其中就包括氧气。空间站里面通常都会存放多个氧气罐,里面存储着大量的氧气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航天员出舱需要携带氧气罐吗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出舱

在进驻中国空间站17天后,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且完成了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任务。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刘伯明和汤洪波携带的氧气罐呢?

实际上,刘伯明和汤洪波每个人都携带了供呼吸用的氧气罐,不过氧气罐被集成到了“飞天”舱外航天服上了。

“飞天”舱外航天服

我国自主研制的这套新一代出舱服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重约120公斤,可供航天员在舱外连续工作6到8小时。

造价3000万的出舱服

“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闭式循环非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在它的背部装有一套专门提供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各种条件的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这套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里面,就装有一个高压氧气瓶,使用40千帕纯氧压力制度为航天员供氧。

(喜欢请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给您!)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每年发射两次载人飞船,哪些国家航天员会登临

巴基斯坦和意大利会是第一批,欧空局会整体参与,而俄罗斯的动作可能最大

巴基斯坦和意大利是目前已确认签署相关协议的两个国家。巴基斯坦早在2012年就和我国签署了《中巴空间合作路线图》,就有宇航和太空任务方面的内容。巴基斯坦空军元帅苏哈里 阿曼(Sohail Aman)在2017年巴基斯坦空军技术论坛上就宣布过,巴基斯坦宇航员将在中国帮助下进入太空。2020年的时候,巴基斯坦科技部长乔杜里·侯赛因(Chaudhry Hussain)称宇航员选拔工作即将开始,巴方会初选50名候选人,从中择优25名送到中国进行系统培训,其中一名将在2022年进入太空。

巴基斯坦科技部长宣布宇航员招募选拔计划

另一个确认的是意大利,论站队,意大利是最专业的,在座的列位都是弟弟。中国和意大利在2017年的时候签署了航天领域长期合作协议,其中就有空间站和宇航员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意大利功勋女宇航员,意大利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女性最长太空时间记录保持者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网上自爆自己正在学习中文,她也曾来中国参加航天员联合训练,这更是引发外界广泛猜测。

意大利女宇航员克里斯托福雷蒂,她丰富的太空经验同样要优先考虑

而欧空局(欧洲航天局 ESA)是整体合作者,欧空局早在2015年就宣布中国是欧空局三个重要合作伙伴国(另两个是美国与俄罗斯),并且已经两次组织宇航员来中国参加训练。欧空局发言人莫雷诺对BBC采访时,公开表示过,送欧洲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是欧空局目标,也是经过欧空局成员国一致同意的结果,甚至表示不排除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展登月活动。

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在2020年宣布过,将在十年内送首位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也将是非洲首位黑人宇航员。虽然未宣布到底买谁家的船票,但是外界普遍认为将会是搭乘中国的。另外,我国还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倡导国,除中国外这一组织成员国还包括孟加拉、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上述国家也都可以比较方便的申请搭乘我国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

不过,动作幅度最大的可能是俄罗斯。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抗和分歧不断加剧,俄罗斯对美欧主导框架下的国际空间站失去耐心。2020年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罗戈津批评了美国的太空计划,称俄罗斯将和中国合作,引领太空发展(不许笑,面子要给足)。他提到俄罗斯的两个打算,一是计划弄个连接舱,在国际空间站合作协议到期后,将俄罗斯舱段与之分离,接上连接舱后与中国空间站相连。二是共同开展登月计划,包含联合研制生产包括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在内设备等。

您认为哪个国家的航天员会成为第一个登上中国空间站的外国人

中国空间站已向17个国家开放

它们是;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墨西哥、秘鲁、中国。

中国已批准这17个国家向中国提出的入驻空间站申请。

中国空间站天和实验舱有很多个模块和接口,具备向外扩展的能力。所以中国已批准这17个国家向中国提出的连接、入驻中国空间站申请,这布局分为三大块。

欧洲实验舱;由中国和欧洲航天局共同建设,中国提供航天平台,欧洲航天局提供舱内的设备。

俄罗斯实验舱;由俄罗斯单独完成平台并安装自己的设备,然后接入中国空间站。

替它国家实验舱;由巴西、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提供设备,中国提供航天平台。

按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从2017年就派出了宇航员来中国学习训练,现在有意大利、德国、法国宇航员继续留在中国训练。

(在中国接受训练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佛蕾蒂)

(在中国接受训练的德国宇航员马提亚斯·毛瑞尔)

中国空间站已经在中国人操控下开展工作。预计在2022年向其它国家来放。

预计,第一个登入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将来自欧洲航天局,而且极有可能是一名意大利宇航员受此殊荣。(意大利与中国在航天领域一直保持着密切有成效的合作)。

若俄罗斯实验舱先于欧洲实验舱建好接入中国空间站。则不排除第一个登入中国空间站的是俄罗斯宇航员。

还有一种可能;由于巴基斯坦强烈表达了要在2022年加入中国空间站愿望,要迫切的在南亚展现自己的航天实力和尊严。所以巴基斯坦宇航员也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即使有关实验舱没建好也不是问题,中国会邀请巴基斯坦宇航员来中国宇航员独享的实验舱访问和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