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何在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岛屿上
商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历史上丹麦的北欧“霸主”地位。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丹麦最大的岛屿西兰岛的东端,城市的一小部分位于小岛阿玛格尔岛上,与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松德海峡相望。不仅相望现在还“相连”了,松德海峡大桥(2000年正式完工)把两地连接了起来。除了面积约217余万平方公里的格陵兰岛和面积1399平方公里的法罗群岛,丹麦本土是由日德兰半岛和其他岛屿构成,本土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岛屿约1400多个,其中有400多个已命名,其本土面积最大的岛屿是西兰岛,其总面积约7000余平方公里。丹麦本土的大陆部分和国土面积的大部分是位于欧洲的日德兰半岛上,广义上的日德兰半岛还包括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2007年,丹麦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由过去的13个州郡270个自治市改成了5个大区98个自治市,大区没有自行征收税收的权力,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医疗服务,这个5个大区分别是首都大区、北日德兰大区、中日德兰大区、西兰大区和南丹麦大区。
虽然日德兰半岛占据了丹麦本土面积的大部分,但是日德兰半岛中部多沼泽、湖泊,其南部资源也较为贫瘠,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丹麦的西兰岛都是丹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从历史上丹麦首都的变迁也可以看出端倪,从公元960年到1443年,位于西兰岛中心位置的罗斯基勒曾是丹麦的首都、宗教以及文化中心,1443年丹麦正式把首都迁到了西兰岛东边松德海峡边上的哥本哈根。现在丹麦的五个大区中,面积仅2500余平方公里的哥本哈根所在的首都大区在丹麦所有的98个自治市中就占据了29个,将近三分之一,丹麦首都大区人口密度也是最高,而西兰大区在人口密度上紧随首都大区,西兰岛是丹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公元12世纪,丹麦为了保护这里通往瑞典的一个小港口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城堡,该城堡以及附近区域被称为“商人的港口”,哥本哈根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1254年,哥本哈根正式成为城市,如今它是丹麦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北欧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里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之地,相对于丹麦菲英岛与西兰岛之间的大贝尔特海峡,从东边波罗的海来的商船从这里驶向大西洋在距离上更近。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以及对西兰岛的依托,哥本哈根逐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之港”。另外哥本哈根气候适宜和温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适中和平均。
那为什么历史上丹麦把首都迁到哥本哈根这个与瑞典如此近距离的地方呢?除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丹麦在历史上也曾很威武。 北欧五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不仅在地理上互相挨着,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上,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一带生活着斯堪的纳维亚人(主要包括冰岛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以及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的法罗人),他们是日耳曼人的北部支系,有着近似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公元8到11世纪,挪威人、丹麦人和瑞典人被称为维京人,维京人又被称为北欧海盗,在欧洲的历史上北欧海盗也是赫赫有名,他们的殖民、贸易以及海盗活动遍及整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公元871年丹麦海盗就曾占领了英国的伦敦。
公元11世纪之后,由于本土化进程,形成了挪威、瑞典和丹麦三个王国。在这三个王国中,丹麦的实力尤其强大,公元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占领了英格兰全境,开始建立一个“北海帝国”(1016年至1035年),其统治区域包括了丹麦、英格兰、挪威、瑞典南部、苏格兰大部。在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的女儿传奇女子玛格丽特一世的一系列运作下,在1397年,成立了卡尔马联盟(1397年-1524年),这个联盟包括丹麦王国、挪威王国和瑞典王国,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君主,外交和防务由共同的君主管理。这个联盟的成立玛格丽特一世的政治智慧与运筹帷幄是重要的原因,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却是当时的丹麦相对于瑞典和挪威具有相对较强的实力,在这个卡尔马联盟中丹麦起着一个主导作用和统治地位。有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这个卡尔马联盟的时间是从1397年到1524年,1416年当时的丹麦国王就将其驻地迁到了哥本哈根,1443年正式把首都迁到了哥本哈根,我觉着对当时的丹麦来讲迁到这里更有利于加强对当时瑞典的统治和影响力,保持其当时北欧霸主的地位。但是这个联盟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后来当时的丹麦王室与瑞典贵族矛盾激化,双方兵刃相见,1523年7月,由瑞典贵族选举出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率军占领了斯德哥尔摩,瑞典恢复独立,丹麦军队不敌瑞典军队,这个联盟瓦解。瑞典独立后,丹麦是非常不甘心的,曾两次试图重新控制瑞典,分别是北方七年战争(1563年-1570年)和卡尔马战争(1611年-1613年),这两次战争虽然丹麦取得了优势,但是由于瑞典实力的增强,丹麦均未转化为胜势,此后丹麦实力下降沦为了欧洲中等国家,而当时的瑞典则开始成为了北欧强国和新的北欧霸主,取代丹麦曾经在北欧的霸主地位。在1524年之后,挪威继续与丹麦保持着共主邦联,后来丹麦还把挪威降格为一个省,不仅如此在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了瑞典,1905年,挪威独立。
欢迎关注
哥本哈根减肥法实测,看看到底有没有用
【又一个妖魔减肥法,13天最少瘦16斤?看到真相恐怕你不敢尝试】这几年风靡全球的减肥法,号称不运动,13天最少瘦16斤。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已经知道大鹏今天跟大家说的是哥本哈根减肥法。
【什么是哥本哈根减肥法】
哥本哈根减肥法是13天内严格按照食谱进行,网上关于哥本哈根减肥法的食谱有很多个版本,不过主要都是以鱼肉,鸡肉,菠菜,黑咖啡为主。特点是定量的肉,不限量的蔬菜,以及咖啡,很少主食甚至0主食。号称严格遵守食谱不需要运动可以在13天内可以减16斤以上体重,再冠以“哥本阿根减肥法”或者“丹麦皇家医院减肥法”的名字,(已证明跟丹麦皇家医院没有半毛钱关系)让很多急于减重的小伙伴趋之若鹜。
【后果简直可怕】
这种饮食会“瘦”,那是肯定的。但身体除了体重降下来,还有什么副作用?
1.口臭,头晕还算小问题
哥本哈根饮食虽然乍看之下有丰富蛋白质和蔬菜,但是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低,身体极度缺乏碳水会是体内血糖偏低,酮类物质飙升,最直接表现很多人在尝试一段时间的哥本哈根减肥食谱后,会遇到不来大姨妈,浮肿,皮肤黯哑、粗糙、长斑,掉头发,记忆力变差,精神不好,无力,甚至呼吸时会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有重者会出现尿酮中毒危及生命。
2.食欲大爆发,复胖是常态
如果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会使饥饿感疯狂飙升,因为蔬菜水果同样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但由于没有主食提供糖分补充,会使身体只能不停发出饥饿的信号,后果就是:结束哥本哈根饮食后,食欲的大解放,严重点会给自己带来暴食症,轻微的话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易胖体质。
【标榜快速减肥的都是耍流氓,减肥路上没有捷径】
哥本哈根减肥法只是减肥陷阱中的冰山一角,大鹏只能说,想瘦的人太多,骗子不够用。其实只有科学饮食+系统运动可以让你健康瘦下来不反弹。大鹏教练是经过专业,权威,系统的学习,为各个真心想减肥的小伙伴制定了运动计划跟饮食计划免费分享给群友。翻看大鹏过去的微头条,可以看到很多减重成功案例。
我是健身教练大鹏,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减肥的知识,可以关注我。每天晚上8点我都会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进行直播带着大家训练,都是针对性、高效的训练课程,适合大众化人群。饮食上,大鹏也有具体的食谱和饮食课程,可以加入我们,会有专人每天去辅导你的一日三餐,关键是免费的(需要食谱的小伙伴,在今日头条搜索“健身教练大鹏”,进入主页,关注后,在头像边上会有“私”“信”按钮,点进去输入“减肥”两个字就可以了)
谁能说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历史
丹麦(Damak)的首都叫哥本哈根(Cpenhngon),又作哥首哈根,两个词的意义原本相同,都源于“夏耕之尸”。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阙前,耕既立无首,(逃)厥咎,乃降于巫山”
这就是说,夏耕是夏桀的臣子,在汤伐夏桀的时候,败桀于章山,汤在此杀了夏耕,砍掉了夏耕的头,“有人无首,操戈盾立”,说的是一个无头人像,即夏耕的像,一手持矛,一手持盾,无首而立。在《山海经》中还有一位刑天氏,与夏耕的形象有些类似,刑天即衡天、兴安,刑天氏曾与轩辕争神;被黄帝斩首,因此,谐音称为刑天,结果刑天氏“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舞干戚,而夏耕之尸则是“操戈盾立”,干戚即戈盾。但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于章山克之”,《史记·夏本记》正义引《准南子》:“汤败桀于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淮南子·坠形训》:“汤为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一般认为“南巢”为卢江居巢,“历山”为历阳之山,皆在南方。但汤伐桀的战争似乎并未向南发展,首先商汤为燕人,也就是东北人,“整兵鸣条”的“鸣条”,即孟鸟,“满洲”是它的谐音。
《海内西经》云:“孟鸟在其(室韦靺鞨)东北”。正是今辽宁、吉林地方,孟鸟统治东北后,地以人名,即鸣条、满州。其次,夏朝的第一位君主为大禹,大禹之父为稣,稣之父为颛项,而颛预高阳之国本在东北的扶余,自然东北就成了夏的根据地。这样看来,“历山”地名虽然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但在这里比较接近的却是辽宁省南部的“立山”。古书有烈山氏,《左传》作历山氏,即因居于历山而得名,如此“章山”则可能与辽宁省的彰武有关。汤放夏桀于南巢,而把其家属放于历山,使其脱离属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家族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后发展壮大,成为契丹,契丹正是“夏”,原本为一族。因而《坠形训》所述则正相反,应为“困夏历山,放之南巢”。
汤既败夏桀,斩夏耕,夏耕的家族自然要携夏耕之尸逃走,“(逃)厥咎”,指的并不是夏耕,因为夏耕已死,而是指夏耕家族;“乃降于巫山”,指迁到了巫山居住,巫山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建平县的巫山,而应当在西方,即今天的欧洲。因为《大荒西经》中的这段文字之前叙述的是非洲北部,在它后面叙述的则是“吴回”、“一臂民”,吴回即无怀,在伏羲氏时代;而后来帝喾时代,陆终(老童)之子黎被封于此,又沿用了“吴回”之号,这就是后来的乌桓(回、怀、桓、古音相通);一臂民即只有一条胳膊,又叫“奇左”、“奇肱”,也就是西方所说的“吉洪诺夫”,飞艇的发明者。此外,《大荒西经》中又叙述有“十巫”,为以色列走失的十个家族,其中的“巫姑”就是今乌克兰,这里也可以称作“巫山”;而《山海经》中的大巫山,则是指乌干达。
夏耕家族迁徒后到达了西方,其具体位置就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又作哥首哈根。夏,古音与雅、哈、阿相通,哈根就是夏耕,哥首哈根就是“割首夏耕”,即割去脑袋的夏耕,之所以又叫哥本哈根,实际与哥首哈根的意义相同;“本”也是“首”人的根本就是头,大概是因为避讳改“首”为“本”。
在今天丹麦的童话中,常见到一武士的形象,全身盗甲,有时手还持有矛和盾,但头盔里面却没有头,这正好与“有人无首,操戈盾立”的夏耕之尸的形象相同,这更进一步说明二者的渊源关系。
最后再谈一下“丹麦”一词,《大荒西经》中有“深目民”,深又有音耽(dan),有如沈,有shen,chen,dan等音;目,音mi,因此深目就是丹麦。《尔雅·释地》中有“大蒙”,指极西之地,与极东之地,“东蒙”、“东明”相对应,说的也是丹麦。大蒙、丹麦、深目都是同一词的不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