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出自《易经》乾坤两卦,《易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为灿烂辉煌的明珠。
讲到《易经》我们就会联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会联想到上通天文,下达地理的全能大师。其实《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包含着朴素的自然法则和深刻和谐的辩证统一思想,被称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易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孔子对其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奠定了《易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重要地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翻译过来,天的运行刚健不息,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就是坤卦,君子效法大地的品德,以深厚的道德负载万物。
这两句话说出一个伟大的人文思想,“天行健”天体在不断地、永无止息地运动,日出月落,冬去春来,天的法则,只有付出,不要回报,像太阳只放射光芒并没有从地上吸收什么。
“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求进步,就是落后。
“地势坤”大地像坤卦一样随顺,人类离开了大地就没有了生的可能,大地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但是我们给大地带去的是破坏和垃圾,然而大地并不计较。
“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的修养要效法大地,要有大地一样的胸襟,品德要圆融广大,把做人处世的修养要养的深厚,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这两句话如同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灌溉着中华人文及自然科学的发展。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时说:
“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思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引用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了清华的校训。
《易经》像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只要能摄取丁点知识,就足以成就伟大的成绩。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受到《易经》的点拨,产生了二进位制的最早灵感,为电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曾坦言说,他的成绩的取得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
《易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它包罗万象的知识,涵盖宇宙的胸怀,指导着千年的沧桑巨变,也正以蓬勃不朽的力量,为当代世界的发展进步贡献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
作者:五猫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为人处世不计较,能吃亏,人欠你的天会还你,你认为呢
是的,天道公允。吃亏是暂时的,偶尔亏还很大,像个五指山压着你,你一定要相信这如山的压力后面一定是莫大的幸运。咬着牙流着泪痛着心把亏吃了,前面就平坦了,如魔咒解除,天堑变通途。天不欺人,尤其不欺有善念且有恒心的人,你无助的时候向天祈祷,你奔波的时候竭尽全力,踏破铁鞋无觅处,也决不停下前行的脚步。因为你记得有一次句话,有心人天不负。或许天在有意磨练你,也许你太不上进,天在惩罚鞭策你,你要坚持一步一步挨过泥泞,经过风霜,才看得到希望。有一天你会知道所有的答案,你会明白上天的苦心,你会顿悟,所有的苦都不算什么,都值得。
博大与精深,该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没有非议,既要博大也要精深,那才是“王道”;而在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绝大多数人并非“王者”。说到底还是要有选择的。
要我做选择,我选“精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特长的一门把它学深学好。没有别的原因,我没有能力在所有领域做到“精深”,能有这个能力的人寥寥无几。现在确实是知识爆炸,门类越来越多,科别越分越细,各学科的融合、交叉、渗透越来越紧密,要学好一门必须要知道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可是又有谁能把所有知识都学到精深呢?
题主的问题其实已经点明白了,就是如何找到“博大”和“精深”的平衡,而不是强求既要博大也要精深。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学家们已经想的很好了。比如学政治的,主课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下来是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再下来是文学概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设置上这样的主次结构就是要用更大的精力把专业学深学精,对和专业有相关性的学科也要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学理科的是一样的,而且“专”“副”的区分更明确。所以啊,“术有专攻,学有专业”,如果有能力的尽可能拓展知识面,那也是专业精深的条件。
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方面说,精深比博大更有用。既然难以两全,是做一个泛泛的全能者还是要一个某一方面的高手,道理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