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电影情书

日本电影情书(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的朋友,聊一下对本片的观感)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09-19 20:30:02 浏览1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的朋友,聊一下对本片的观感

喜欢一部电影,当然不只是因为它无懈可击的导演、演员功底和大制作,喜欢它只因为打动人心。《情书》就是这样一部不够优秀,但却能挠进你心窝的作品。故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薄,说白了就是我爱你你却爱着他/她的模式,也没有用什么绚烂的特效,但是流畅的叙事节奏、唯美的光影运用、走心的演技表达、娓娓动听的配乐将这个孱弱的故事包装得潸然泪下。也许我们都曾忘记了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青春的灿烂美好被岁月蹉跎。珍惜当下,不要像藤井树看到那张画着自己头像的借书卡时,爱已经成为记忆中的殇逝……。




《情书》评价为何如此高

拍摄于1995年前的日本电影《情书》,即便23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让新老观众全面共情的能力,对我而言,《情书》的高级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情绪很高级

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情绪的表达中,那种表面克制、内里却激情涌动的渲染和把控,远高于一味煽情的悲剧,足以讨好任何年代的任何观众。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渡边博子对意外失去未婚夫的不能释怀,即便3年过去了,周年祭依然让她陷入深深的怀念,寄往天国的书信,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人物情感丰富细腻,却不流于表面,导演没有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直接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而是展现一个个客观场景,让观众对人物情感自行界定。

尤其在处理少年藤井树们的情感线时,通过成年女藤井的追忆,完全是以一个不知情者的旁观视角,所以仅仅勾勒出浅淡的相处轮廓,对于少年男主的情感,观众最多只能跟随回忆的节奏,自行脑补与加码。

电影中关于死亡出现了2次,一是男藤井树的三周年祭,另一处是女藤井树爸爸病逝。

非但没有眼泪,甚至感觉刻意处理的很轻松,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用浅浅的微笑,表达出逝者已矣,生者乐观面对的氛围。

从周年祭上看,藤井的父母显然对他去世这一事实已经全然释怀,他们的轻松和笑容,倒是与未婚妻依然念念不忘形成了鲜明对比。

少年男藤井,在女藤井家门口得知她的爸爸刚去世,很生涩的挤出一句安慰的话,没想到女主居然漏出一个没心没肺的笑容。

关于这个笑,观众可以有各种理解,但却是两位藤井树最后一次见面,印在独自上门告别的男藤井心中的,将一直是女藤井微笑着站在家门口的画面。

其次,故事讲述的手法很高级

双线并行,但切换自如,毫无累赘冗长。

不到2个小时的电影,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感觉看到了很多人,很多种相处模式,很多或浪漫或滑稽或哀伤的场景,感受到很多温馨情感的互动。

比如,几位此前一起登山的朋友相约晚上悄悄来扫墓,妈妈知道后笑着说,看来这个孩子今夜是睡不着了;成年女藤井回学校时,女老师背出2人学号的神奇;图书馆里可爱的小女生们听到“藤井树”名字时,吃惊好奇而憧憬的表情,等等。

对于成年男藤井树,没有出现任何影像,但已逝男主的全部形象,通过他周围人们的共同回忆,却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1、对渡边博子一见钟情,且果断展开攻势,起码比自己的好友秋叶茂下手更快,在我看来,有弥补对少年时失去表白机会遗憾的补偿心理;

2、依旧沿袭了少年时在情感表达上的缄默,因为即便拿着鲜花和戒子,却始终没有对博子开口求婚,沉默2小时后,还是博子忍不住说,我们结婚吧;

3、一定是一个正直而健壮的男人,而且真心实意待人,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4、每个人心中,也许都和渡边博子一样存着同样的疑问:成年后他对博子的一见钟情,是否因为两人长得像的缘故?而这,永远也给不出答案啦。

正这种空间,增加了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使得影片内涵可以无限丰富。

即便最后,《情书》中关于少年的感情,仍然没有任何切实的只言片语,但最后一幕,当成年女藤井看着学妹们送到家门口的那张借书卡,翻过背面,那张少女头像,胜过千言万语!

最后当女藤井树拨开层层回忆,领会到少年对自己的那份心意时,电影戛然而止……

其实此处还有一处关照,当年男藤井送书时,正是在这个门口,而多年后重新看到这封情书,也正是在同样的地方。

世事沧桑,为真情永恒。

第三,让人感动的地方,绝不仅限于爱情

本片随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情感细腻有层次,但浓而不烈,点到为止。

影片一开始,是男藤井树3周年祭,三言两语,就勾勒出几个朋友对树的思念和心有余悸,而他的未婚妻和他妈妈之间的闲聊,也透露出准婆媳之间共同的亲密的关系。

树的好朋友秋叶茂,曾与他一同爱上渡边博子,此刻在内心默默征求树的同意,希望今后能够守护渡边博子。这段情感没有深挖,但可以令人生发无数联想。

虽然着墨不多,但秋叶茂对渡边博子那份念念不忘虽有微词却能够体谅,耐心倾听与积极排解,正是这种温柔的呵护与磊落的情感,最终帮助渡边真正放下,走出阴霾。

而女藤井树这边,除了带出少年时期的回忆,也展示了其家庭的隐痛与家庭成员最终的和解:妈妈一定因为爸爸的死,心下暗暗归罪于爷爷,旦当76岁的爷爷在40分钟内冒着大雪将生病的藤井背到医院时,一切都释然了。

总的来说,《情书》绝不仅仅是对于初恋少年情感的追忆,而是一部直面生死、直面成长、直面情感的优秀作品,丰富的信息量和多层次的细腻情感,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与其产生独有的理解和共鸣。

《end》

岩井俊二的经典电影《情书》要被中国翻拍了吗

岩井俊二《情书》将被翻拍为中国版。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岩井俊二的经典电影《情书》即将被拍摄为中国版电影了。目前版权已经被国内公司买下,电影目前还在筹备阶段,演员和导演的人选尚未公开。  

据悉,宣传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表示过,演员本身的年龄不是关注的重点,因为优秀的演员都拥有在‘年龄感’区间范围内诠释角色的能力。

《情书》是岩井俊二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于1995年上映,由中山美穗主演。在影片中,她独饰两角。

导演在规划两人的镜头时,给博子的都是偏稳定的长镜头,服装多纯色,以凸显她的安静。

而藤井树都是有运动感的镜头,服装有较多图案,表现出她的活泼。

与此同时,那个在窗帘下饰演藤井树的英俊少年柏原崇,也成为那个年代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

虽然影片并没有获得很多国际大奖,但片尾的藤井树翻开图书卡看到那幅画的场面,绝对堪称影史上的经典场面之一。

我第一次看到此片是在高中的时候,只记得那个美好的结局。但是这次重看时,觉得与其说这个故事讲的是暗恋或者爱情的美好,不如说更多的是讲生与死,回忆与再见。因为如若不是如此,那么导演是没有必要加上藤井树结尾高烧病危,而76岁的爷爷拼了命也要把她背到医院的段落的。也不会花大段渲染博子对着雪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的场景。

因为死对于人来说是极难接受的事情,所以人们会给这些事情找到理由,或者把事情归咎到自己身上。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母亲其实是觉得自己丈夫的死来自于当年出自爷爷的没有等救护车的主意,而忘记了爷爷仅仅用了40分钟就把他背到了医院,当然,在结尾她意识到了这点,所以终于同意不再搬家,留在这个丈夫曾经住过的地方。

而博子则是因为未婚夫的死,一直没有办法承认,直到结尾,她对着雪山大声呼喊,她说你好吗,我很好。喊到眼泪掉下来,终于意识到他已经走了。

日本的文艺作品,似乎比其他国家更经常提到死亡的概念。或许因为日本总是地震频发,再加上过去的许多人是海上的渔民,所以生离死别在这个国家更加普遍。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它的一部分存在。既然死是生的一部分,所以,和死亡和解,对于生者来说尤其重要。

当少女藤井树一点一点找回并整理出来过去的记忆时,少年藤井树的一切回忆,就如同一封从已逝之人寄回人间的情书,当它们借着最后那幅画拼缀起来时,已经成年的藤井树感动落泪。

这个藤井树,存在于她的回忆中,他永远是那个在窗帘下若隐若现的少年,是那个她愿意在自行车棚等待的少年,他会把袋子套到她头上捉弄她,他会用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反面画画来表白。

影片用极其温柔与美好的画面,缓缓地把这种遗憾与伤痛的,属于逝者无法触及的美表现了出来,对于看片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治愈之感。逝者已往,这份美好的回忆,将留在生者的生命中,作为他的一部分而继续存在着,终身相伴。

最后藤井树收获了一份迟来的心意,一份早就该被接受的安慰,却像恒星的光芒,晚了那么一点才抵达。可毕竟是美丽的星光啊,足以照亮黑暗了。可如果没有博子的执着,男孩藤井的这一段人生就要失落在时光里了。博子真了不起,她像一个考古学家一样,忍受风餐露宿,夏暑冬寒,只是不停地挖掘再挖掘,哪怕只有一点痕迹,她也想要拼凑出爱人的完整历史。终于!沙漠深处的宝藏向她展示了古老王朝曾经的辉煌,即使那份荣耀不属于她一分一毫,她也同样获得了宽慰。

你好吗?我很好。

瞬间即永恒。

过去从不曾过去,这是上天对那些念念不忘的人的一种馈赠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最自己的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