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日本 荷兰

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只是进攻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美国就没有理由对日宣战了吗?荷兰在日本留下了哪些文化印记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2 16:04:58 浏览1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只是进攻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美国就没有理由对日宣战了吗

日本战争所需的石油、钢铁、橡胶等资源的大部分掌握在美英荷属殖民地手中,1942年是日本撑不过去的坎,因为这些国家全面禁止出口上述资源给日本!

日本要么北上攻击苏联、要么南下攻击东南亚和南洋,否则就没有石油和钢铁打仗了,舰航成摆设!

荷兰在日本留下了哪些文化印记

这个问题可以转变为“荷兰在中国留下了哪些文化印记”,而且答案几乎相同。看完我的回答,你应该认为,我这么说不无道理。

近代以前,西方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30年代以西班牙葡萄牙文化为主的“南蛮学时代”;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兰学时代”;1854年“开国”以后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文化为主的“洋学时代”。

日本江户时代曾经历长达两百多年的所谓“锁国时代”。“锁国”以禁止基督教传播和幕府统一管制贸易为内容。在这两百多年里,荷兰是唯一获幕府允许进行对日交流的国家。传播荷兰文化的“兰学”就是在江户“锁国时代”形成、发展。因此,荷兰在日本留下的文化印记相当深刻,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传播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兰学”基本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

1862年,幕府派遣西周和津田真道赴荷兰留学。按照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大久保利通的孙子大久保利谦的评论,“西周、津田真道留学荷兰,是幕末洋学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必须指出,他们的业绩迈出了日本人首次正式学习西洋近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明治新文化的第一步”。

西周和津田真道在荷兰莱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西蒙·毕洒林的指导下,学习了自然法、国际公法、国家法、经济、统计等“五科”以及哲学,并将这些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日本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带回日本,对日本现代学科的形成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们翻译的毕萨林的讲义和相关学科的论著,对作为现代学科的日本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形成,具有关键影响。法学方面,“民法”、“公法”、“私法”、“主权”、“人权”、“物权”等,在日本首次出现。企业、交易、金融、银行、投资、进口、出口、生产、市场、分配、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也都是从西方引进的。production产业、value价値、price价格、exchange交易、credit信用,consumption消费等,最初就是由西周在撰写《百学连环》一书时翻译的。诸如此类的名词、概念,不胜枚举。这些西方学科的名词概念被译成日文后传入中国并沿用至今。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所言,“现代汉语中的意译词语,大多数不是中国人自己创译的,而是采用日本人的原译。”日本人“原译”西方词语的起点,就在荷兰。由此可见,荷兰在日本乃至在中国留下的文化印记之深。

图:兰学创建者之一杉田玄白的论著《兰学事始》

南明请日本或者荷兰出兵消灭满清军的可行性是多少

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大明王朝,甚至不惜向之前的敌人求援,比如隆武帝的水军都督周崔芝曾向日本乞师,希望日本萨摩藩藩主能够出兵夹击满清,而寓居日本、后来明治维新时被尊为“日本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朱舜水先生也曾考虑过向日本求援。

朱舜水先生像

当时对立双方是南明残余政权和南下的清朝,周崔芝和朱舜水等人非但没有降清,反而是抗清的积极主张者,而且日本在当时的明清冲突中,是中立的第三方,向日本求助并不是投降行为。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先例,比如申包胥哭秦庭,终于求得秦哀公兵车五百乘,击败入侵的吴国,帮助楚昭王复国,试想如果周崔芝能够乞师成功,那和被千古传颂的大忠臣申包胥有何区别?

申包胥哭秦庭

日本对于南明来说是友军,是雇佣军,南明完全可以用金钱、爵位和利益来回馈日本,而不需要在政治或政权上对日本进行让步。当时,南明对日本的让步底线是“割诸海岛”给日本,虽然南明也要让渡一部分领土给日本,但是很明确,最多给海岛,而不给陆地上的领土,因为在当时明朝人的眼里,海岛并不是重要的领土。

南明形势图

所以,南明乞师日本有着一定的可行性,至少已经有一些人在策划此事,而求助于荷兰,可能性则小很多,笔者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期待有研究的同学补充一下。

荷兰人和英国人有向日本人投降的经历吗

从地理位置来说,英国和荷兰同属欧洲国家,日本属于东亚国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要是没有那场灾难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或许这三个国家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1941年,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正式对美宣战,同年日本南下占领南部基地,而当时正处于英国殖民的香港就成了日本南下的桥头堡。

1941年12月8日,日军第23军发起攻占香港的行动,次日就掌握了制空权以及夺取了英军的前线基地,14日占领九龙,18日登陆香港东北角地区,由于当时英国军队正处于德国的强压之下,无力顾及远在万里之外的香港。故英军在25日下午七点向日军投降,日本占领了香港地区,香港进入了日治时期。

此次投降的英军包括了全体驻港英军,除去战死1555人之外,另外有1042人失踪,10818人被俘。也是因为香港战事,英国正式对日本宣战,而我国周恩来书记也派出了游击队伍,极力救援逃难的香港同胞。
而荷兰在1602年设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正式殖民印尼,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荷兰就被德军所占领,荷兰王室和政府被迫迁往英国成立流亡政府。已经成为了无主之地的印尼就被日本在1942年所占领。

当时在印尼的荷兰军队除了战死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向日军投降,被日军送进了集中营。据统计,1942年有近四万名军人(其中也有荷兰殖民军队)、六万名儿童被关入了集中营,其余人口则被迫日本成为日本的免费劳工,还有不少妇女成为了慰安妇,荷兰也因此对日本宣战。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日本幕府奉行锁国政策,为何偏偏对荷兰人网开一面

十七世纪是荷兰世纪,“海上马车夫”创立了“东印度公司”,它由荷兰最高权力机关授权,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从印度洋至太平洋进行贸易垄断,甚至可以攻击认为侵犯了他们独享贸易权力的船只和地区。

但是荷兰人有个特点,就是他们只关注生意经和钞票,至于宗教,替神袛传播信仰救民于水深火热是从来不关心的,他们纯粹就是商人,一切财富和精力为经济服务。

十七世纪初的日本还是战国时代末期,虽然丰臣秀吉的野心已经想吞并朝鲜和中国,但他的治下日本还是保守地遵循着儒家文化理念。日本和中国大陆王朝一样排斥异族信仰文化,视西洋宗教为异端。曾经一艘西班牙商船在日本搁浅,其船长向丰臣秀吉进献地球仪,丰臣秀吉奇怪当时的西班牙地域为何如此之大,西班牙人不无骄傲地回答,正是用天主教感化各地土著,使他们归化西班牙。这种异端触及了丰臣秀吉敏感的神经,事后处死了天主教徒。

同样丰臣秀吉之后的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其专制统制,使日本进入了长达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状态。传教士和天主教徒遭到镇压和清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被赶出了日本,甚至将前来交涉的葡萄牙使团成员斩首,只有专心做贸易不关心宗教的荷兰人被允许留下来。

不过日本方面严厉控制荷兰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长崎港驻留经营。这种状况一直到两百多年之后的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佩里率领“黑船舰队”来到东京湾武力威慑才开始改变。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二战中,日军为什么侵占荷兰和法国殖民地

德国忙于在欧洲和英国、苏联开战,对荷兰和法国的殖民地缺乏兴趣,也根本无力控制,所以这些地盘实际上是由纳粹德国在荷兰和法国扶植的傀儡政府在管控,而不是由德国直接占领

拳打荷兰葡萄牙脚踢日本的明朝,为何偏偏输给了满清

一看这个标题就是明粉的杰作!被拳打脚踢的荷兰占领了台湾,葡萄牙占领了澳门,这是什么情况?明朝抗日援朝战争打了七八年,怎么说也算是艰苦的八年抗战,完全不是明粉吹嘘的吊打!1637年8月明朝和英国暴发过武装冲突,起因是英国进行贸易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恼羞成怒。英国舰船两次攻占并摧毁了广州的虎门炮台,抢走了35门火炮,烧毁了一个市镇和几艘帆船,还抢走了几十头猪。明朝应对的手段是拒绝卖给英国人货物,仅此而已!害怕赚不到钱的英国人屈服了,赔了两千八两银子。被摧毁的虎门炮台和伤亡数目不详的人员,被烧毁的市镇和帆船,被抢走的几十头猪,只值两千八两银子!这就是被明粉津津乐道的吊打洋人!

荷兰和日本如何做互联网农业

荷兰和日本都是国土较为狭小的国家,可耕种面积都比较小,先天农业基础较差,但是这两个国家都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现在更是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全自动化农业生产。

荷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大力发展荷兰温室技术,通过传感器收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后台根据反馈的数据对温室内的情况作出调整,最大程度利于作物生长。时至今日,荷兰温室技术已经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控制、温度控制、自动灌溉施肥、机械化采摘等。因为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加上先进的生物防控技术,最大程度避免了作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荷兰生产出的作物非品质好、产量也高。

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水稻种植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小农经营。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怎样看待荷兰和日本长达几百年的盟友关系

荷兰和日本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它们真的是几百年的盟友吗?我来给说说我的看法。

(荷兰风车)

荷兰这个国家现在在国际上没什么大的动静,不过人们提起荷兰就会想到荷兰的风车,荷兰的风车确实挺出名的,不过大家是否知道,以前荷兰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海上马车夫”,顾名思义就是经常在海上跑运输的,当时荷兰人几乎全世界跑,跟世界各国都进行贸易来往。不过呢在十九世纪以前,日本也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除了和清朝进行贸易来往之外不跟其他国家来往,后面荷兰又加入了与日本的贸易中来,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只和清朝和荷兰进行贸易来往,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荷兰能够一直保持个日本的贸易来往呢?

(岛原之乱)

17世纪以前,日本还是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的,但是时间久了,西方的宗教就广泛的传入日本国内,尤其是天主教,1634年,日本岛原,天草地区发生大规模天灾,到了1637年岛原和天草地区的民众起来反抗江户幕府,当时由于日本江户离岛原非常远,无法迅速支援,加上在很多次镇压起义军的时候都失败了,而且是越镇压起义军越猛,江户幕府拿起义军没办法。过了不久德川幕府上台,实行封锁起义军政策,企图让起义军弹尽粮绝而溃败,可是开始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候荷兰找到德川幕府,说荷兰可以帮助日本镇压这次起义,于是德川幕府请荷兰船队炮轰岛原,起义军在没有粮草以及被强火力打压下失败了。岛原之乱结束了,德川幕府开始清查原因,了解到起义军大多数都是天主教人士,于是德川家族意识到天主教的威胁,便开始驱逐西方贸易商,荷兰人见势不妙,向日本德川幕府保证不传播天主教,并且在日本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德川幕府也感激荷兰之前帮忙镇压起义军,于是保留了荷兰的通商权力,荷兰也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在日本唯一合法通商的西方国家。

(荷兰坡)

于是奠定了荷兰和日本的盟友关系。到现在日本国内还有许多和荷兰有关的文化或者建筑。比如长崎县西彼镇有一个荷兰村,这是按照中世纪荷兰风格设计和兴建的,其设施的年容纳量为100万人。总占地面积22233平方米,建筑面积5871平方米。该村的建立,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加强日荷两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为国民提供参观、游览、购物、消闲的场所;再比如日本有个著名的荷兰坡,日本第一间女子学院活水学院下的一段坡道,位于充满异国情调的东山手。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之间,曾有很多洋人穿行于这条坡道上。由于日本曾长期与荷兰有贸易往来,因此当时的长崎人便将所有西方外国人都称为“荷兰先生”。外国人做礼拜时都要经过此地,因此石坡道被被称为“荷兰坡”,寓含着“荷兰人往来的石坡道”的意思,可见日本人对荷兰的感情了。在十九世纪以前,日本流行着一门学术叫“兰学”,18~19世纪日本为了掌握西方科学技术,曾经努力学习荷兰语文,当时他们把西方科学技术统称为兰学,不过后面日本被迫开放门户以后,“兰学”基本失去了地位。

(日本围海造田)

二战时期,由于荷兰在南亚有不少殖民地,日本对这些殖民地进行侵略,自然就和荷兰产生不少矛盾甚至冲突,这段时期日本和荷兰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内自然不太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后面开始进行工业,产业复兴,又恢复了和荷兰的贸易来往,到现在日本和荷兰的关系也算亲密的。目前日本国内的围海造田技术,还有垃圾分类制度都是学习荷兰的,可以说日本的崛起和制度建立和荷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