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沙克斯坦

现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怎么样,哈萨克斯坦算不算俄罗斯的铁杆盟友?哈萨克斯坦发展水平已经逼近发达国家了吗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3 23:31:42 浏览18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现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怎么样,哈萨克斯坦算不算俄罗斯的铁杆盟友

“现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怎么样,哈萨克斯坦算不算俄罗斯的铁杆盟友?”——我对中亚历史有所了解,研究能源市场及其贸易时也专门研究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济、社会情况,曾作为演讲嘉宾参加哈萨克斯坦最高级别国际经济论坛阿斯塔纳论坛,发过几篇涉及哈萨克斯坦的论文和评论,根据我的研究观察,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只是表面和睦,对俄罗斯内心极为猜忌提防,根本算不上俄罗斯的铁杆盟友。

哈萨克斯坦承受不起与俄罗斯公开闹翻的代价,这是它至少必须与俄罗斯保持表面和睦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文化上看,这个国家本质上就是个苏联制造的国家;

俄语是该国真正的通用语言(他们称作“族际交流语言”);

历史上欧系民族人口长期占多数,现在其专业人才中俄罗斯族也占多数;

还有大批国民在俄罗斯就业讨生活,以至于我去哈萨克斯坦之前就听说过一个说法,就是说哈萨克斯坦街头无美女,因为美女都去俄罗斯打工了;

是个内陆国;

……

倘若与俄罗斯公开闹翻,这个国家肯定是社会全面撕裂,甚至可能全面内战,也未必能够保持领土完整。

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至少必须在面子上与俄罗斯保持和睦。但事实上,哈萨克斯坦一直在国内力推全方位去俄罗斯化,全方位歧视排挤俄罗斯人。我去哈萨克斯坦时,就明显感到公共部门哈族人与私营部门俄罗斯人素质水平的差距了。我认为,哈萨克斯坦连续这么多年大力去俄罗斯化,人事安排逆向选择,掌握技术知识技能的俄罗斯人英俊沉下僚,才干明显不如的哈族人占据几乎所有重要领导职位,不仅逼迫人才外流,社会不平之气郁积,天长日久,怕是要出问题的。

而且,哈萨克斯坦人事安排蓄意排挤俄罗斯人的做法早在苏联时代就开始了。在发表于2016年末《战略与管理》上的论文《主体民众抛弃政权现象及其警示》中,我就写过这个情况,即使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俄罗斯色彩浓厚而哈萨克色彩微乎其微、哈萨克族人口比例很低的哈萨克共和国北部,至迟到1970年代初,许多地方和部门就已经是几乎清一色的哈萨克族干部。当地的中国流亡者对这些哈族干部的特权、谋私做派非常反感,对俄罗斯族干部评价则好得太多,即使思想感情极端反苏的中国流亡者也是如此。

而且,至少在可预见的历史阶段,哈萨克斯坦现政府同时追求的“去俄罗斯化”与“去极端化”两项政策相互冲突,后果将日益暴露。因为哈萨克斯坦的现代文化就是俄罗斯-苏联文化,倘若公开全面剔除,取而代之趁虚而入的只能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而不会是什么西方化。

纳扎尔巴耶夫生于1940年7月6日,马上要78岁了,到现在还一个众望所归的接班人都没有,看他身后情况吧。

哈萨克斯坦发展水平已经逼近发达国家了吗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7年哈萨克人口1803万,完成GDP1628.8亿美元(最高年份2013年2366亿)。

哈萨克1991年12月独立,它在原苏联中的战略地位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禀赋优异,更赖纳扎尔巴耶夫明辨大局,威权之下立足中亚,交好俄美中。外资纷至沓来,经济蒸蒸日上。

哈萨克资源和基础在中亚五国中最好

哈萨克自我定位于“欧亚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近百种,以铀、铜、铅锌、钨、金、银、煤等储量丰富。陆上原油探明储量为48亿—59亿吨,天然气3.5万亿立方米。哈属里海石油80亿吨,最大的卡沙甘油田可采储量达10亿吨,天然气1万亿立方米。2013年哈出产石油和凝析气8173万吨,出口6815万吨,创汇55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2/3。

纳扎尔巴耶夫放弃境内核武器,赢得大国尊敬与安全保障

哈萨克在无核化方面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其境内曾部署苏联104枚洲际弹道导弹、1040个核弹头和最大的核试验场,它独立前就关闭该试验场,1993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1997年成为无核国,从而解除大国关切。2006年,哈萨克成为独联体中唯一被包括俄、美、中等大国视为战略伙伴的国家。

民族领袖以至高无上的权威领导国家

“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既雄心勃勃,又沉稳理性,他在重视“伊斯兰因素”和民族构成对稳定与外交的影响的同时,延续与俄罗斯和其他前苏国家的特殊关系等。大胆地将石油开采权利交给西方公司和中国公司(现已占有该国油气开采份额的1/4),21世纪,哈萨克东向中国石油、天然气管线均投入运营。

安定与稳健赢得国际投资与经济快速增长

政府将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转化为资本,独立20多年里吸纳外资1500亿美元,成功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独立20周年之际,哈人均年收入11000美元,连续10年经济保持8%平均增长,GDP总量是其他前苏中亚4国的总和。

哈萨克斯坦人口未来能否超过5千万

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当年年末录得人口为1645万,2017年,该国人口1803.8万,1/4世纪净增159万人,近年来人口增长率保持在1.1%,年均增加25万左右,包括新生儿和净移民(当下净移民,独立后第一个10年因欧洲裔人回乡人口负增长)。

哈萨克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更具有游牧文化特征,出生率不高,按照目前的出生率和移民状况,30年后也达不到5000万人的水平,估计得半个世纪开外。

哈萨克斯坦面积近272.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

哈萨克地广人稀,近年年均增加25万人左右,城市与农村人口分占55%和45%。统计在册的民族多达140个,主体民族哈萨克人占66%,第二大民族俄罗斯占21%,30万以上的还有乌克兰人、乌兹别克人、日耳曼族人和鞑靼人等。哈萨克语为国语,哈萨克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50%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此外还有东正教、天主教、佛教等。

主体民族和其他中亚族裔作为原住民,在这广袤土地世代繁衍生息,俄罗斯人为代表的斯拉夫人和其他民族的到来,则是18世纪开始俄、苏扩张及民族政策的真实反映。18世纪早期,一些哈萨克部落为防外族入侵求助于俄国,到该世纪中叶,大批俄罗斯、乌克兰人等斯拉夫族裔居民迁入哈北部,致使许多哈萨克人南迁,而南部又不适合放牧,他们被迫改为农耕,两个民族矛盾由此产生。1959年哈族占当地人口30%,1989年40%,同期俄族37%。苏联时期,俄罗斯等斯拉夫人在哈控制政治权力和行政管理,哈萨克人属劳动阶层。

哈萨克斯坦内乱背后是不是俄罗斯造成的以达到驻军控制哈国的目的

这个话题描述预设诱导立场,不适于公正舆论传播,本来不欲解读这种话题,但为了表明作为舆论传播应有的不预设立场的原则,在公众社交平台展示观点,应该有足够证据支持。

谁是普沙皇一世?是想用沙皇一词证明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侵略性吗?,不论是谁都不应该在这个公众平台上预设这种诱导立场,再以这种立场评论俄罗斯这次在集安组织框架内,出兵支援组织成员哈国平叛,是不是要达到驻军控制哈国的目的,又以吃相难看 我的天作为结论,直接就预设了立场,带舆论导向,严重违背舆论的公正属性。

说到这,个人就描述一下俄罗斯出兵支援哈国的实际动因——哈国民众抗议天然气涨价的示威,被大批有组织的暴力人员裹挟,抗议被演变成暴力,攻击/摧毁平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政府行政机构,总统施政场所,攻击国家执法人员,制造大量伤亡的流血冲突,以武力对抗阻击军队维持秩序,对被俘士兵实施斩首,这种行为已经等同于叛乱,在哈国家安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总统卡托耶夫向集安组织呼吁,请求各成员国派兵支援哈国平乱。

在这种情况下现任该组织主席国的亚美尼亚做出了成员国支援哈国的决定,俄罗斯是在哈国政府、集安组织的双重请求下,派兵进入哈国的,并且同时派兵的还有亚美尼亚、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组织成员。

如此同盟组织对其一个成员的集体保护行动,从哪里能找到证据能证明俄罗斯可能达到驻军控制哈国的目的?难道俄方只有违背组织原则,对亲密盟友见死不救才能不被怀疑控制别国?才不是吃相难看?北约挑动乌克兰对俄操作战争局势,遭到俄方碾压式施压,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北约诸国纷纷退缩想隔岸观火,让乌克兰在孤立无援与俄罗斯的战争中自生自灭,这是华盛顿的历史劣迹,俄罗斯不与苟同也是原罪?

不论话题背后的情感立场属于哪一方,但作为媒体人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证据依据,以证据支持的观点立场才可能中立,公平公正,否则预设立场就必有倾向性,失去公允,甚至沦为无理野蛮的逻辑。

哈萨克斯坦军事工业能生产哪些武器

作为曾经苏联的加盟国之一,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也理所应当的继承了一部分位于本国境内的资产,其中就包括当时驻扎的武装力量和武器;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完成了军种、兵种的系统化建设。

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分有陆、海、空三大军种,总兵力约7.4万人,其中陆军5.7万人、海军0.3万人、空军1.4万人;此外哈萨克斯坦还拥有一支约2.5万人的近卫军,主要负责总统的安全。

坦白而言,哈萨克斯坦虽然是中亚地区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军事实力也相对强悍:全球火力排名位居50;在中亚五国里仅次于乌兹别克斯坦、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但哈萨克斯坦的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却十分有限,基本上以苏/俄式装备为主。

比如哈空军阵中装备的战机有苏-24、苏-25、苏-27、苏-30,米格-29、米格-31等;防空方面则装备有萨姆-6、S-125“伯朝拉”以及S-300等。而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当年哈萨克斯坦放弃战略武器(如图-95轰炸机)后俄罗斯给予的补偿。

陆军方面的主力装备有T-72主战坦克、BMP-2步兵战车、BTP-80步兵运输车、BM-21(122毫米)、27(220毫米)火箭炮以及SS-21短程战术弹道导弹等。

尽管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但由于当年苏联曾在这里驻扎里海舰队,所以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也继承了部分该舰队的资产;不过哈萨克斯坦海军的建设一直不太被重视,因此主力装备还是一些老旧的苏制舰船。

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的武装构成主要依靠俄罗斯的帮助,但其自身也具备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战车的现代化升级能力;比如塞米公司,其前身是苏联设在哈境内的坦克修理厂。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哈萨克斯坦算大国吗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土面积27249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领土大国。截至2018年哈萨克斯坦人口约为18204499,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63位。哈萨克斯坦GDP总量约1594.0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6位;人均GDP约为8838美元,位居世界第73位。如果单纯就领土面积而言:哈萨克斯坦是排名全球前十之内的大国;如果综合衡量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的话,那么哈萨克斯坦也算是一个较大的国家。问题在于:大国不只是看由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所构成的国家规模体量,还要看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要看综合国力是否强大,那么如果以国力作为参考标准而言:哈萨克斯坦算大国吗?事实上大国分为地区性大国和全球性大国。至少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只能算是中亚的地区性大国,而不是一个具备世界性影响力的大国。

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和哈萨克分别是独联体内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论起来乌克兰还相对占优。如今两国独立过去27年后再回头来看两国在这27年里取得的成绩:乌克兰陷于北约和俄罗斯的东西地缘之争,国内亲西方派别和亲俄派别水火不容,最终导致了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战事的爆发,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同样处于大国博弈风口浪尖的多民族的哈萨克不仅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8838美元),同时也成为了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之锚和中亚地区事实上的领导者。其实我们翻开中亚地图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哈萨克的地缘格局其实并不理想,早在哈萨克民族形成之前这片地域就屡屡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在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13世纪这里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纪这里是清帝国、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向邻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渗透扩张,尽管哈萨克是中亚五国中最北面的国家,离阿富汗尚有相当的距离,但也没能躲过西方势力渗透扩张的步伐,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仍在哈萨克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哈萨克又形成了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的哈萨克不仅顽强生存了下来,更是顽强捍卫着国家的独立性——哈萨克没沦为任何域外势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势力之间左右逢源。

哈萨克独特的地缘格局和丰富的资源物资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然而各路外部势力的纷至沓来也对哈萨克构成了有形无形的压力,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实行平衡外交成为了哈萨克的立国之本:哈萨克同中、俄两国都有相当漫长的边界线,同中、俄两大邻国的关系对哈萨克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在哈萨克境内保持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哈萨克国内有占总人口21%的俄罗斯族,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那么哈萨克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哈萨克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纳扎尔巴耶夫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为国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在处理同国内俄罗斯族的关系的同时纳扎尔巴耶夫并没刻意排挤俄罗斯在哈萨克遗留的势力存在,而是积极同其他国家加强外交联系以维持哈萨克国家外交的独立性:哈萨克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以此加强同中国以及沿线国家的外交联系。二战时期苏联将远东地区的20万朝鲜族迁移到哈萨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亚高丽民族。苏联解体后韩国政府通过中亚高丽族加强同哈萨克的外交联系,而哈萨克方面也积极加强同韩国的外交关系: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韩两国元首互访并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韩国豆腐、泡菜同中国的北京烤鸭都成为了哈萨克国内东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萨克面对欧美势力在中亚的扩张既保持高度警惕,却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萨克斯坦大选时哈萨克斯坦反对派在欧美势力支持下试图搞黄色革命,一时间身穿黄衣的反对派充斥大街小巷。在这样的局面下哈萨克当局既没强力镇压,也没放任自流,而是主动出击——把自己的竞选标志也全部换成黄色,黄旗、黄围巾、黄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对派也穿黄色出去,民众还以为他们在支持大选。哈萨克政府还通过维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内场馆,通过在电视上不断宣传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政客们的明争暗斗等,使老百姓看到这些宣传资料后不赞成”颜色革命”,发展到后来连反对派自己也不赞成“颜色革命”了。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110种元素中哈萨克斯坦拥有其中99种元素。锌、钨和重晶石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铀、银、铅和铬铁矿居世界第二;铜和萤石居世界第三;钼为世界第四;黄金为世界第六;铁矿石为世界第七。地质学家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发现了300个重要的金矿区,其中有173个已经被勘探过。哈萨克斯坦也是世界领先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目前每年生产8000多万吨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经济总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哈萨克独立后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作为受游牧文化、汉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响的哈萨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的务实精神,没像俄罗斯那样头脑一热就立即上马休克疗法,因此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哈萨克斯坦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2010年以来哈萨克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萨克的棉花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出口占第二位,哈萨克通过棉花出口创造的外汇收入占哈萨克出口创汇总数的34%。哈萨克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哈萨克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国内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为哈萨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哈萨克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而由于同时保持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欧美的良好外交关系以及哈萨克特殊地缘和丰富资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萨克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大外资吸引国。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发起了“建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等国际组织。2010年1月欧安组织峰会首次在独联体国家举行就选择了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而随着2017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哈萨克斯坦的国家防护军事体系是由国防部所属武装力量共和国卫队、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部卫队、紧急情况属等国家军事组织形成的国家力量,总兵力约为16万人,其中哈萨克陆军约11万人,现装备各型坦克和装甲战车4000多辆,还有各型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迫榴炮、多管火箭炮、迫击炮、反坦克加农炮近千门等一系列的地地导弹和火炮系统。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的航天技术,这使哈萨克斯坦在航天技术领域相对领先。哈萨克甚至曾以其成熟的航天技术帮助过俄罗斯和美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哈萨克拥有“拜科努尔综合体”发射场。在2004年首次批准的哈萨克斯坦独立自主的国家航天计划中预计在2020年之前完成本国完整的航天工业国家。现在哈萨克斯坦不仅在大力改造和更新拜科努尔设施等,还加强了与俄罗斯、法国、中国等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关系。2006年6月18日哈萨克斯坦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哈萨克之星-1(KazSat-1)”发射升空,这标志着该国进入航天国家行列。2014年4月30日哈萨克斯坦的首颗地球观测卫星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综上所述哈萨克斯坦在资源储量、农业畜牧业、科技航天技术上属于世界或者地区强国,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巧妙周旋于大国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护着国家的独立和地区的稳定,但在经济、军事、文化输出等方面距离世界大国地位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势必将加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和较大的国家规模体量注定将扮演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西亚国家的铁路分为南北两线,而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恰恰正是南北两线的关键站点。

哈萨克斯坦境内为何生活着大批德国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苏联解体是,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大约百分之六的人口是德国后裔,大约有100万人。

很奇怪?

一点都不奇怪。

如果大家生活在苏联时期,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俄罗斯,有很多老人会说德语。

这并不稀奇,因为以前俄罗斯境内真的有很多德国人。

早在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掌权,就开始鼓励德国人移民沙俄。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德国的前身普鲁士人,是一个公主。

掌权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德国人比俄国人更为勤劳,也更有组织,很适合作为移民。

当时沙俄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连伏尔加河流域很多地区都没什么人烟。

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优厚的政策鼓励德国人来这里开荒,比如免除税收、赠送土地、不需要服兵役、可以不信仰东正教等等。

当时的德国地区还是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国家。这里人口又比较多,土地较少,一些德国贫民出于生计考虑,就来到沙俄。

事实证明,沙俄有着实际上最为肥沃的土地,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从18世纪开始,大量的德国移民陆续来到沙俄定居。

随后的100多年,德国人开始在俄罗斯扎根,从上流社会到底层农民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沙俄的官僚系统中,就有不少德国后裔的官员,尤其是司法领域。

俄国沙皇认为德国后裔官僚,做事更为严谨、有条理、不容易渎职、不容易接受贿赂,对他们重用。

在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同沙俄司法系统打交道,发现很多官员都是德国后裔。

到了苏联成立的时候,境内大约有100多万德国后裔,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并不算少了。

其中,开荒的德国农民,大部分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

苏联成立时,在1918年10月,这些德国后裔成立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获得苏联认可。

1924年升格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面积2.88万平方公里,人口60.5万人(1939年),其中德国后裔为40万人。

很多苏联人认为,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几乎相当于德国本土,他们说德语(当然也会)、看德国文字、房屋也完全是德国风情。

苏联容忍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州的目的,是为了和德国搞好关系,将这个自治州作为一个外交的窗口。

可惜好景不长。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以通敌嫌疑为名,将伏尔加河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摧毁。

这里38万德国后裔大部分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不毛之地,少部分流放到西伯利亚。

同时,在苏联其他地区还有40万德国后裔,也大多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这些德国后裔被强制参加劳动,活下来的也就三分之二而已。

直到战后多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才取消了他们的通敌罪名,却不允许他们回到伏尔加河老家去。

苏联时期,刻意同化这些德国后裔,不允许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德语。由此,战后出生的德国后裔的年轻人,很多同俄罗斯人没有什么区别。

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境内德国后裔总数为约200万。

到苏联解体的时候,哈萨克斯坦仍然有100万德国后裔。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联邦德国却出台了政策,允许这些人移居德国。

于是,大批德国后裔回到了德国,人口锐减一半以上。从85点到91年,每年有10到15万德国后裔离开苏联。

到了1992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境内只剩下84万德国后裔了,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30万人。

这30万人为什么不回德国?

他们早已不会说德语了。

需要说明的是:列宁外祖母就是俄国伏尔加德国后裔。

哈萨克斯坦军事实力如何

啥萨克斯坦在世界所有军事强国当中,可能算是比较中下的军事强国。如果算在中亚地区,算是中等强国或者说在独联体国家当中,属于比较靠前的军事强国,综合国力也是前三以上。但是在世界排名当中,可能要排到30位以后。阿萨克斯坦人口一千九百多万,国土面积两百七十多万。工业主要是以 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等矿产为主要产业,其他轻工业旅游业为辅。算上人口和国土面积,国家整体综合实力在世界上一百九十多个国家,能排上第50名就不错了。因为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刚刚独立30年不久的新兴国家。国内基础设施落后,矿产资源急需外资的投资。加上国家资源分布不均,贫富人口差距大。发展很不平衡,国家遇到了很多瓶颈。所以整体军事实力不强。

为什么中亚五国之中哈萨克斯坦面积如此之大

文/王凯迪

打开中亚地图,五个斯坦国横亘在欧亚大陆的内部,成为人们对中亚地名的固有印象。在突厥语中,“斯坦”便是国家之意。五国之中,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处在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面积较小,唯有哈萨克斯坦处疆域广阔,地跨欧亚两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地缘位置

哈萨克斯坦的地形主要分为东西两块,西部为图兰平原以及里海沿岸低地,为欧亚分界线所在之地,从此继续向西便进入了南俄平原地带,东部的为广袤的哈萨克丘陵,从南方的帕米尔高原地带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北方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沿,面积巨大。

在哈萨克地区活跃的游牧民族一般占据了东南方向的七河流域后便可以沿着丘陵地带向西向北一马平川的推进,遍布草原与荒地的哈萨克几乎全部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移动牧场。而反观南方的各个斯坦国家,或者处在高原密布的山峦之中(塔吉克与吉尔吉斯),或者处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绿洲之中,农业与定居牧业的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缺乏向北拓展领地的持续动能。

历史渊源

哈萨克国家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5世纪初,当时分布在伏尔加河下游以及南俄草原的金帐汗国发生内讧,一直游牧于里海以北的游牧部落以“逃难者”的名义来到了今天哈萨克南部的七河、楚河流域,并逐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囊括今天哈萨克大部分地区的哈萨克游牧汗国,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大中小三玉兹的部落体系,将曾经的钦察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都纳入到了汗国的管理体系之中,最终奠定了今天哈萨克汗国的疆域规模。

哈萨克汗国虽然在19世纪成为沙俄的领地,但是哈萨克人在当地的民族主体地位却始终未有改变,并在苏联建立后成为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加盟国,为苏联解体后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 熊坤新主编,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