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的翅膀

鸭子和鸡有那么大翅膀为什么不会飞?飞机没有翅膀能飞吗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4 06:48:18 浏览1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鸭子和鸡有那么大翅膀为什么不会飞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是个好习惯,因为无论是家鸡还是家鸭其实都是会飞的,只不过是在同样的环境下,家鸭的飞行能力已经远比家鸡要差了,而且即便是家鸡,它们的飞行能力也各有强弱,有的鸡只能从地面飞到几十厘米高的笼子上去,有的鸡则能飞到墙头上去,有的家鸡甚至能够飞到树上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原本飞行能力比鸡强的鸭变成如今这样呢?又为什么鸡的飞行能力会有强弱之分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同样在人工饲养下,鸭的飞行能力弱于鸡?

鸡和鸭都是由野生的鸟类驯化而来的,其中鸡的祖先是原鸡,而鸭的祖先是绿头鸭

我们先说绿头鸭吧,野生的绿头鸭可是飞行高手,根据目前的研究看,野生绿头鸭可以飞入6400米的高空飞行数千里进行迁徙

而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原鸡虽然也会飞,但是飞行能力要远比绿头鸭弱很多了,因为原鸡喜欢栖息在竹林之中,而且它们没有迁徙的习性,让它飞上树或者飞个百米左右,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让它长距离的迁徙或者飞向高空,它就做不到了。

既然家鸭的祖先要比家鸡祖先的飞行能力强很多,为何同样在人工饲养下,鸭子的飞行能却比鸡弱很多呢?这与三个方面有关:

第一:驯化时间。原鸡的驯化时间做过一次更改,早在2014年之前,最早的家鸡骸骨发现在印度地区,时间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但是在2014年,我国的鸟类学家们通过对我国出土的一些家鸡骸骨进行测定发现,我国早在距今约10000年前就已经有家鸡了。因此,我国才是最早驯化原鸡的国家。

而最早将绿头鸭驯化为家鸭的同样是我国,时间大约在距今约6000年前,从驯化时间上看,鸡比鸭早驯化了约4000年,这也就意味着鸡更能适应在人类饲养下的生活,同时鸡的基因突变要比鸭更多(人工饲养下的物种基因突变更多),这是时间累积导致的。

而作为一种会飞的鸟,鸡的基因突变中一定会有关于飞行的,这使得人工的筛选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鸭驯化时间晚很多,在人工筛选下,相对较少的关于飞行的基因突变也会被人筛掉,所以就造成了鸡的飞行能力反而强于鸭。

第二:驯养方式。人类是懂得“因材施教”的,在驯化这方面也是如此,虽然鸡鸭都是鸟类,但是祖先们也发现它们的飞行能力更有强弱。原鸡在驯化之初,即使飞也是在人类的居住地内,几个人合力的围追堵截就能将其拦下,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开始散养鸡。

这一方面能够让鸡的肉质更加鲜美,一方面能够减少喂养的成本,但是同时这也放开了鸡的翅膀,让鸡很快的就有了与祖先差不多的飞行能力,上个树,上个墙头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鸭就不同了,它们的祖先绿头鸭只要是飞走了,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为了防止鸭子逃走,早期驯化时,都是采用“困养”的方法,也就是限制鸭的飞行能力,或剪翅、或笼养。

这种驯养方式一直持续着,直到从笼子里放出的鸭子已经不能飞了,这样在人为的选择下,鸭子也能散养了。但是由于人为的筛选和驯化时间较短,它们还没有突破飞的桎梏。

为何鸡的飞行能力有强弱之分?

鸡的飞行能力受制于它们的祖先原鸡,也就是说它们的飞行能力只能比原鸡差,是无法超越原鸡的,但是同样在人工饲养下,鸡的飞行能力却天差地别,这其实是由饲养的方式决定的。

在所有的鸡中,农村散养的鸡飞行能力是最强的,笔者小时候家里养过几只鸡,这些鸡从来不在地面上休息,而是选择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上。而且我亲眼看到一只公鸡飞过了我家东边的一个宽几十米的大水池。

这个飞行能力已经无限接近于野生原鸡了。

其次是半散养的鸡。半散养是指只让鸡在院子里活动,不会放到外面的饲养方式,这种鸡一飞通常能飞个两三米高,五六米远。小时候,我老家的邻居就是如此,他家的鸡通常会在晚上跳上斜放在墙根上的木头休息。

最次的就是养殖场里的鸡了。这里的鸡通常会在一个狭长的笼子里,有人准时的投喂水和食物,偶尔出去放放风,鸡场上方也会有一个大网(主要是防止猛禽偷猎鸡的),它们几乎一生都在地上,这种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当我们杀完鸡后会发现鸡肚子里和皮下全是黄色的油脂

因此,这些养殖场里的鸡并不是因为翅膀的缘故不能飞,而是因为吃的饲料多,运动量少造成了“肥胖”,飞不起来了。

总结

虽然家鸡和家鸭相比较它们的野生祖先翅膀都有所退化,但是这不是影响它们飞行的根本,对于鸭来说,长期的“困养”,让它们体内的脂肪以及体重也超过了翅膀所能带起的极限,而鸡也是如此,如果散养的鸡,飞个几十米远,几米高跟玩一样,但是养殖的鸡,让它跳起来都费劲,这也是脂肪和体重超过了翅膀所能带起的极限导致的。

因此,不是家鸭的飞行能力退化了,是“太胖”飞不动了。

飞机没有翅膀能飞吗

M爱生活爱飞机M

完全可以!

听说过乘波飞机吗?利用激波升力设计的飞机!这很有可能就是未来超音速飞机的演变方向。

人们一直在寻求用更短的时间到达更远的地方的方法,也对就是超音速、高超音速飞机的研究。困难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升阻比(升力和阻力比,反映了气动效率),常规气动布局的飞机在巡航阶段升阻比都不高,战斗机一般不超过6,运用了脱体涡流的”协和“号也才刚超过7。

虽然百年来空气动力学的进步在减阻方面做过很多努力,如机翼从平直翼到三角翼到后掠翼等,但飞机飞行时的阻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机翼和发动机,发动机失效后的飞机还不如滑翔机。

正向截面积很大的机翼和发动机是飞行阻力的重要来源

都知道激波是飞机跨音速到超音速飞行时对空气(尤其是机头)造成强烈的压缩,密度、压力急剧增大的空气在飞机前方堆积反过来阻碍飞机前进。历来空气动力学家和飞机设计师都在想方设法推迟或尽量避免激波的产生(如上面说到的翼型演变),激波被认为是不利于飞行的。

很多东西要辨证的看待,在特定的条件下,看似有害的东西也可能产生有利的作用,比如曾经的鸭翼和漩涡等,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它们的作用原理后,就可以趋利避害,往往带来革命性的发展,激波也不例外。

鸭式布局的高性能战斗机充分利用了脱离涡流的优点

早在“协和”号上天前就有人研究对激波的利用,研究表明,设计一种底部平坦的尖锥形升力体,使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激波依附于升力体底部,利用激波的高压产生升力可以省去对机翼升力的依赖。

这种现象还是很好理解的,就像高速快艇拖带这滑水板一样,压缩水面产生浮力:

利用摩托艇牵引的滑水板运动

乘波飞机在飞行时下表面与激波的上表面结合,就像骑在激波面上,依靠激波压力产生升力,飞机“踩”在激波的锋面进行“冲浪”。

研究表明,乘波飞机气动布局比传统的常规气动布局紧凑得多,意味着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用机舱作为升力面的一部分,将极大的提高飞机的升阻比,以实现高超音速飞行。

挂载在B-52H轰炸机翼下的X-51A乘波飞行器

号称一小时飞遍全球的X-51A

觉得这些都太科幻了是不是?感觉已经跟导弹差不多了是不是?美国开发这玩意确实是想作为武器来着,但它确实利用了乘波技术,不像巡航导弹一样还需要用翼面提供升力。随着技术的进步,载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乘波飞机。

M爱生活爱飞机M

如果人类从现在开始闲着没事就用手做飞翔的动作,千万年后会不会进化出翅膀

一个有趣的假设,但是却不可能成立。

这个假设是建立在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的假说之上的,身体上的某一个结构,你越使用,就约发达,就好像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一样。实际上,“用进废退”的理论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成立的,演化本身是没有方向的,是随机发生的。

鸟类是今天地球上最成功的飞行动物,它们依靠长着羽毛的翅膀飞行,但是在鸟类飞行演化初期,变长的前肢和长出来的羽毛都不是为飞行而准备的。变长的前肢是为了爬树,羽毛则是为了保温和炫耀。随着前肢羽毛的变长,部分鸟类开始滑翔,之后变成了主动飞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身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鸟类最终飞上的天空。

看看我们人类,就算我们一直拍打双臂做飞翔的动作,但是我们的基因中也没有羽毛和翼膜的因子,所以就算是我们的前肢真的开始变长,也不会长出翅膀的。

在实际的演化中,只有最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才能够更好的生存,并且将自身的基因传递下去。变长的前肢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而会消耗有限的能量,导致个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被淘汰,所以即便有人真的闲得无聊做飞翔的动作,人类也不会长出翅膀,最多就是这个人的前肢手臂灵活性会提高,同时会过早患上肩周炎。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