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迫降脱丝袜

紧急迫降脱丝袜(为何空难发生时,航空公司宁可赔偿几十亿,都不让乘客跳伞求生)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4 07:17:54 浏览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何空难发生时,航空公司宁可赔偿几十亿,都不让乘客跳伞求生

曾经我也很好奇,空难死亡率接近100%,但在坠机前,明明有机会跳伞求生,为什么航空公司不在飞机上配备降落伞呢?

哪怕一个人能活下来都好啊!可事实就是如此,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当空难发生时,为什么航空公司不让乘客跳伞求生?”

1.跳伞高度跟飞机航行高度不同

可能大家伙觉得,跳伞无非就是穿上装备,从高空纵身一跃,感觉差不多了就打开降落伞,接着慢慢降落到地面。

逻辑是这么个逻辑,但现实却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民航客机的飞行高度通常在8000~12000米而全球跳伞高度一旦超过3000米,危险系数就会急剧攀升,所以当年我国汶川地震救援士兵,从4000米高空跳伞,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因为实在太危险了,不一小心就会把命给搭进去。

此外,就客机的航行高度而言,含氧量只有地表的35%~45%左右,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就算乘客敢跳下去,也很快就会被冻死或者晕厥。

而且你还得考虑到夜航,大晚上乌漆嘛黑,谁知道下面怎么回事,很可能直接摔死,如果下面是海洋,就算能侥幸逃生,接下来还得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食物没有定位,普通人很难活下来。

目前人类最高的跳伞记录是4万米,由阿兰·尤斯塔斯在57岁时创造,与此同时,他在这次跳伞中还拿下了最高自由落下和垂直速度的世界记录,不过他身上的装备质量跟造价,堪比宇航服,否则还没等降落到地面,人就遇难了,普通乘客完全没法跟专业人士相比。

2.跳伞环境十分恶劣

在客机航行的万米高空中,舱内跟机外的气压是不等的,舱内需要加压,让乘客感受到的大气压就跟地表一样,这样才能保障人体的舒适度。

如果要打开舱门集体跳伞,那就得提前泄压,气压跟气温都会慢慢降低,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等,很多人就连走路都走不稳,更别提跳伞了。

如果瞬间强行打开舱门,幻想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跳下去,其实这样也不行,不提前泄压打开舱门,内外压差会瞬间把人“吸”出舱外,普通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再来看飞机的设计,跳伞飞机大多数都是单翼,人在跳伞时,不会受到发动机跟机翼的阻碍,但民航客机是单翼+翼吊式发动机的设计构造,人如果在前舱门跳出去,很大可能会被气流直接吹到机翼,要么就是在高速状态下撞到机翼或尾翼,基本当场毙命,要么就是直接被吸进发动机,这就更不可能生还了。

当乘客跳出机舱后,还得面对失重难题,以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很难适应的面部肿胀,颈部静脉曲张等情况,在空气对流影响下,人体还会空中360度旋转,绝大多数普通人早就丧失了思考跟行动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懵了,这种情况下甚至连“拉开伞包”都不会操作。

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强烈的气流,稀薄的大气,如此恶劣的跳伞环境,别说是普通乘客,就连专业跳伞人士都会胆寒!

3.客机上的乘客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跳伞训练

跳伞运动十分注重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身体不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而民航客机仅仅作为一种盈利性质的交通工具,无法筛选符合跳伞基本要求的乘客,就咱们日常乘坐飞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舱内老弱妇孺都有。

拿大型军用运输机来讲,就算采用了宽大的双侧舱门或者尾舱门设计,即便全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但载客量超过200人时,往往也需要十几分钟时间才能全部跳完。

我们假设大型客机的载客量为200人,当乘客知道飞机出现故障即将坠毁时,心理的恐惧会无限放大,秩序会乱作一团,少量工作人员需要一边安抚,一边维持秩序,引导乘客集体跳伞。

假设200人穿上救生衣的时间为30秒,恐慌浪费的时间为10分钟,每人跳伞平均时长为20秒,也就是说,如果要保证舱内乘客全部跳伞,所需要的时间为77分钟。

200x20/60+10+0.5≈77(分钟)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飞机早就坠毁了。

而且不是说跳下去能拉开伞包就万事大吉了,除了黑夜、海洋之外,还得考虑到冲击力的问题,在落地时,人体将面对450公斤左右的冲击力,就算是训练有素的空降兵,都有可能受伤,没有任何跳伞基础的普通人,在落地时轻则崴脚或腿部骨折,重则终身残疾或死亡。

4.经济利益的影响

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跳伞,除了风险很高之外,装备成本也是一大因素,一整套装备下来,起码也得好几万人民币,虽然以航空公司的经济实力,200~300多套下来就算几百万也能承受,毕竟一架飞机的售价就几亿~十几亿。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装备成本,而在于重量,假设一套装备重量为18千克,200套就算3.6吨,在地面上,重量成本不明显,所以绝大多数人直接忽略了,但要把3.6吨重量的装备送上天不断航行,燃油成本就会不断增加。

除了重量以外,跳伞装备还要占据不小的空间,所以制造商就要把飞机造的更大,导致客机成本增高,变相降低市场竞争力,对航空公司来讲,采购带有跳伞装备的客机,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而且每飞一次,燃油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只能提高票价。

假设票价增长10%,航空公司很快就会失去大批量乘客,这是航空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5.民航客机的安全性并没有实际上那么不堪

飞机在设计制造环节,就已经把迫降跟硬着陆考虑进去了,例如客机的起落架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在可控滑翔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完成迫降。

而且客机上还有救生衣跟充气滑道,比如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在起飞过程中遭遇鸟类撞击,两具引擎熄火,飞机失去动力,不过机组人员还是成功完成了迫降,最后150多人全部生还。

近年来,很多小型飞机都开始配备降落伞,以此来缓解飞机的坠毁速度,不过目前还仅限于5人左右的私人飞机。

实际上飞行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主流交通工具之一,同样是不幸遇难的情况下,乘客遭遇航空事故的概率远低于地面交通。

而绝大多数飞机事故都发生在起飞跟降落阶段,只有9%左右发生在客机航行阶段,而在这9%的事故中,绝大多数又是因为风切变或雷暴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跳伞的结局都差不多。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客机暂时没必要配备降落伞,自然不可能在发生空难时,让乘客跳下去。

——END——

《紧急迫降》谈谈这部电影,以及观后感

  《紧急迫降》是一部十分标准的空难类型片,剧本扎实,导演手法在当时堪称高超,完成度十分好,也算开了国产空难片的先河。下面是小编整理影片大致情节以及拍摄原型和个人管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紧急迫降》故事大致情节:

一架来自蓝天航空公司的航班飞上蓝天,机舱里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但是好景不长,飞机飞到半空中的时候,起落架发生故障。乘客们顿时哄乱起来,七嘴八舌的吵闹着,空姐们忙碌细心的劝慰着,但是乘客们的情绪失控,反而激起人性的扭曲。个别乘客在有心无心的状态下,做出来许多不安全的举动,但是我们的空乘人员并没有失去耐心,他们用更大的职责心和爱心劝导每个失控的旅客,安抚他们惶恐不安的情绪。空姐们用他们专业的素质和优秀的内心承受力,引导了乘客直到最后飞机安全着陆。

  《紧急迫降》拍摄原型:

  “紧急迫降”事件原型发生在1998年9月10日19时38分,从上海飞往北京的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6航班起飞后,机长收起起落架没有收好,当飞机飞到距地面900米的高空时,机长按照检查单程序又做了一次收起起落架动作,只见红色信息灯仍在闪亮,机长意识到飞机故障的严重性,经虹桥机场塔台管制员同意决定返航,同时通知了正在机舱内忙碌的乘务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费了很大力,经各专家领导研究,决定实施紧急迫降。通知乘务长组织乘客坐在中部和尾部,反复教乘客们做好迫降动作。

  23时07分,机长驾驶飞机下滑,飞机以“轻两点”姿态着陆,在机头擦地的一刹那,人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最后迫降成功。在所有旅客安全撤离后,机组人员才离开。  

当年的事件中除了机长倪介祥,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地面航空指挥周礼国,也就是电影里尤勇扮演的主角,倪介祥曾说飞机能顺利迫降,有一半的功劳就应归功于周礼国。和电影中所描述的一样,倪介祥和周礼国是不仅仅是同事,也是合作多年的好友,是他们的配合成就了东航的经典迫降。然而,十年后的两人,却出此刻了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倪介祥飞在虹桥迫降之后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带着荣誉和尊重结束了自己作为机长的职业生涯。而周礼国则在行政的路上顺风顺水,一路走向东航高层,却在十年后因为涉嫌受贿而被罢免。或许虹桥事件对倪介祥来说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挑战,对周礼国来说却是一个转折点。虹桥之后,一个人继续着原有的人生,而另一个却走向了一个新的出口。只是不明白,当十年后再也不以同事的身份重逢时,两位老友会有怎样的对白。

《紧急迫降》电影观后感:

看完《紧急迫降》后,我很感动,不由得发出很多感慨,这个电影给我了一个很大的感触。真正重要的还是人性。每个人遇到的挫折困苦是不同的,有些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有些也许是如利剑在喉。片刻后就会与世隔绝,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怕的阶段,就是在安全之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候最需要冷静,千万不要慌张,也许这段时间就决定你或者你身边人的生或死,成功或者失败的最后关头。在这个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机长,他的负职责,让我感动,直到最后都不轻易放弃,在任何时刻都不绝望,为了全部的乘客,他赌上了一切。所以,任何时刻,我们最就应相信的,都就应是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感触最大的是航班上的空乘人员,她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劝导已经快陷入疯狂的乘客们。还有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临危不乱,遇事不慌的态度,值得我去学习和敬佩。

为什么飞机迫降前机长会要求乘客脱掉鞋子

当然是“脱鞋保命”啊,一般来讲,如果是陆上迫降只要求脱掉高跟鞋,而水上迫降会要求所有乘客脱鞋。陆上迫降时,乘客要从充气逃生滑梯上滑下来,穿着高跟鞋一是逃生不方便,而是容易戳破充气滑梯,导致其他乘客无法逃生:

你说这样一个充气滑梯,你穿着12CM高的细跟鞋怎么逃法,不说行动缓慢影响逃生效率,万一讲滑梯戳破,那不大家都跟着倒霉?其实不仅是要脱高跟鞋,还不能带行李箱和其他锐利物,这都是为了救生效率和安全。

那么如果飞机是在水上迫降,那么就要求所有乘客脱鞋了,高跟鞋要脱和前面的原因一样,为了效率和保护充气滑梯。而其他普通鞋子也要脱掉,就更好理解了,我就问一句:“一般情况下,你会穿着鞋游泳么?”

如上图所示,如果飞机在水中迫降,充气滑梯还要当救生艇使用的,这个时候“艇小人多,并且乘客心情都很慌乱”很多人落水那是不可避免的,难道等落水挣扎的时候再去脱鞋?

总归,航空公司很多看似“奇葩”的规定,都是根据大量历史实践和分析研究得出来的最安全办法,所以在飞机上听机务组的安排是最靠谱的,不要总是想当然。

怎么评价《紧急迫降》

《紧急迫降》这部电影有很多线索,我看了二遍,坐看睡眼朦胧得看下来,大致就是科普教育、敬业精神、感人感情。

整部电影中不少出现机场的塔台,飞机的驾驶舱,空姐勤务室等平时我们没有机会去看看的地方。在99年飞机还属于高档交通工具,一般人坐不起的时候,这些镜头大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影片中出现许多专业术语,比如:“五边飞行随时准备对准跑道“、“扰流板配平“等等。这些术语观众不必懂什么意思,不影响情节发展,但是在观影效果上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紧急迫降》还是中国第一部3D特效制作的电影。在研究讨论飞机降落姿态的时候工作人员讨论了两种迫降方案。在预计最坏结果的时候,用特效制作把火爆、大破坏力的场面展现出来,让观众大呼过瘾,随着情节的发展紧紧捏了一把汗。这样的场面在当时的电影中是先拔头筹、首尝螃蟹的。

这部电影主要要赞颂的就是民航机组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普及飞机是当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发现飞机机械故障的时候,空中、地面用心联系,各种砖家,各种学者一齐讨论。这是技术人员的敬业,包括航空公司的负责人刘元晚上赶至机场的敬业精神。其实是民航的机组人员在遇到困难时临危不乱,当然这样的主角就是徐帆来演。组织机组人员疏导乘客。这是空乘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这也让观众么更加了解当时这个还比较陌生的行业。地面的消防、医疗工作人员在应对紧急状况的时候高效的工作,以及撞车时那位新闻记者被救出后仍抱着摄像机在拍摄,都是影片想要表达的敬业精神。

近代打仗时,小腿上缠的绑腿有什么用为什么现代军人不绑腿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绑腿?这算是老古董了,二战那会,别说咱了,不管是国民党的美械师还是德械师,也是一水的绑腿,包括小鬼子那小腿肚子上也绑着屎黄色的布条。

但您要翻看二战欧洲战场,除了苏联人还打点绑腿之外,不管德国人,还是美国人,基本上看不到,他们更加喜欢长筒的靴子。

其实在更早之前,欧洲的军队是有绑腿的,您比方说拿破仑的军队,他们的绑腿可以打到膝盖以上部分,这可不是一般的长。

那为什么欧洲以前打绑腿,现在不打,主要原因是作战方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作战方式,全拼两条大长腿,就算是有交通工具,也就是几匹骡子和马组成的车队,这玩意拉个辎重还成,您要是全用来装士兵,这就太骚包了。

没这么多的牲口,花费也巨大,这马车也不见的比人的两条大长腿快多少。

而到了二战的时候,欧洲战场都是机械化,士兵上战场,不是坐火车,就是坐卡车的,十一号大长腿的功效就降低了很多,所以他们更加喜欢锃明瓦亮的皮靴。

反过来看亚洲战场上,咱就不说了,您别说卡车了,咱开卡车的人都凑不齐,有点机械设备造几颗手榴弹炸小鬼子也比卡车来劲。

而小鬼子,您别看他吵吵把火的说自己个完成了工业革命,拉倒吧,就是把原来的手工作坊升级了一下,变成自动一点的手工作坊,这点东西造个枪炮都堪堪撑个颜面而已。

所以日本人卡车的没多少,全靠两条大长腿,外加各种骡车马车的,他们撑死了也就实现了军队的骡马化,离着机械化差着老大一截。

所以亚洲战场上,不论敌我都喜欢使用绑腿。

绑腿的作用

说道这里大家伙其实也明白,这绑腿的一个功效就是防止这腿因为走的路太多,造成两条腿纯血肿胀,导致走不了路的,缓减疲劳用的。

如果您不信,您自己逛一个下午的商场试试,这家伙结束之后两条压根就走不动的感觉。

当年俺和俺老婆为了卖过年的衣服,逛了一整天,大晚上回去坐公交,没椅子,俺是一屁股坐公交后边的台阶上了,打死都不想起来,真撑不住了,回去之后,就这腿,一按就是一小坑,吓死俺了,缓了好几天。顺道提一句,俺老婆到没一点问题,哎!

这扯远了,咱接着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表示有疑问:“你这都绑死了,这血液更加离不开小腿了,到哪防止脚丫子充血?”

瞧您说的,这绑腿谁让您绑死了,玩命勒,自己的腿也不懂的心痛。绑腿您别看是一个长布条,这可是搁技术活。

他是缓减血液向小腿的流通,不是阻止。

绑腿大概有两米长,宽也就是十来个厘米吧,整个小腿肚子到脚脖子都得绑起来。

您绑的时候,还的有老兵蹲在旁边做个制导,绑的时候讲究细密,一层压着一层的,力道还得合适,太紧了,走几步就不舒服了,就跟您说的血液回不去,绑的太松的话,效果没有不说,走半道上就成绊马索把自己个绊的来个大马趴。

当然,打了绑腿之后,开始几天,因为不习惯会有肿胀感,但几天以后就会适应的,尤其是登山的时候,效果相当明显,没有太多的酸痛感。

那么这绑腿还有其他功效吗?

有,还不少,您别看这么个没有攻击力的小东西,作用可大了。

首先,行军在草堆里头,不可避免的遇到这呀哪呀的小虫子,尤其是那蚂蟥顺着裤管给你往里爬,但您用绑腿这么一绑,连个缝都没有到那钻去?而且走荒地上,谁能知道这草叶子还是木棍子带不带刺的,指不定钻裤管里头给你划两道血口子,虽然没多大影响,但也难受,他也影响行军不是,你这绑腿一绑,啥东西都能挡外头。

再有就是行军途中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就算是到了战场上,负伤找不到绷带,这还有绑腿,如果骨头折了,还能起到一个固定作用。

没有担架现造都成,找俩木头嘎达,把绑腿往上一缠绕,一条绑腿可有两米长,两条绑腿松松的就能现造一担架出来。

再不济,抓到俩倒霉蛋,没有现成的绳子,咱卸下绑腿,也能把他捆个结结实实,都不带走样的,再不济穿成串都没问题。

捆个东西,或者拴一块也能搓一根绳子,整个飞虎爪还是弄个升降索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这东西随着现代还战争的普及,什么骡马化,什么摩步化,什么机械化,什么信息化。

绑腿作为一个老物件,算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军武的大舞台。

但绑腿在咱的军队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向绑腿敬礼!谢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