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衡水中学原校长张文茂再添新职:承德文茂高中终身荣誉校长,你怎么看
全国高考看河北,河北高考看衡水。
衡水中学能有现在的名声和影响,能有现在全国落地生根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代校长的共同努力——太祖李金池和太宗张文茂。用古代皇帝的庙号,来形容他们,并非不敬,只是想点出他们的关系和渊源。
我们为什么这么关注张文茂的新职新身份?
我们之所以关注张文茂的新职位新身份,是因为衡水中学在李金池老校长手里,在1992到2004年起势,到后来李金池因为贡献卓越,被任命为衡水教育局局长,而他的接棒人就是张文茂。从这点传承关系来讲,犹如《大秦帝国》里,李金池就像法家第一代开创者李悝,张文茂就像秦国之商鞅。
很多人在提到衡水中学时,经常把衡水中学、衡水一中、衡水二中,混为一谈。在李金池老校长在位时,只有衡水中学这个公办高中,当张文茂当政时,衡水中学因为高人一等的升学率和清北名校的高名额,逐渐开起了分校,但衡水一中和衡水二中,这两个衡水系的分校,其实都是私立民办高中,张文茂就是最初的校长。
衡水中学原始资本的积累:李金池校长的内部挖潜
衡水中学的奠基人,是极富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李金池,他在原来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设百所示范性高中的春风中,拉来政府巨额资助,搞起了校园建设,并且确立了全体学生住校的封闭式管理,并且内部挖潜,激励老师和学生。正是在这样激进的教育理念下,衡水中学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清北录取率达到最高,也打出了衡中的名声,成为赵燕大地上屈指可数的超级中学。
衡水中学的飙升与扩张:四处出击,各处掐尖
在2004年,李金池校长高升,走上仕途,接手人就是张文茂。可以说,正是在张文茂的治下,衡水中学从河北的高中名校,裂变为中国大地上的超级高中。其策略,就是效仿当年秦国自强称霸之策:远交近攻,外省建民办分校,省内掐尖
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以衡水本地的生源质量,已经挖潜殆尽,这个在李金池校长时代已经出现;另外一个前提,就是中国高考其实类似于古代科举的乡试,河北考生只能在河北考。于是在这两个前提下,衡水中学要做大,就必须在自己战力超强的情况下,在河北各地掐尖,让这些全河北的最优质生源,集中到衡水中学这个大熔炉里,经过三年的铸造,达到对于河北高考的近乎垄断。
张文茂离开衡水中学,实非其所愿,办分校是在延续其事业
张文茂校长离开衡水中学,是在2018年,并且是在高考之前的前十天,曾经,教育局与张文茂续约到2022年的68岁,正常情况下,在大后年的衡水中学庆功榜上,我们还能看到张文茂校长的签名。只是,衡水中学的成功,动了整个河北其他地区的奶饹,石家庄、邯郸、唐山这些地级教委纷纷向省厅投诉,但一直不了了之。
但是,衡水中学的扩张并非集中于省内的生源掐尖,更是将民办分校开到了全国各省,真正引来麻烦的那次,是在浙江。浙江教育厅明确表示,不欢迎衡水中学,不认可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对此,张文茂校长的回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会在2018年高考之前的第十天,被衡水教育局勒令离开,真正走人的,是他自己。
结束语:当张文茂校长离开衡水中学之后,衡水中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衡水中学的成功是建立于校内的精细管理和河北最优质的生源之上。当掌舵者换人之后,衡水中学的模式和成功,还能延续多久,我们也都在看。至于张文茂的新职,于他来说,是在发挥余热的聊胜于无罢了。
袁世凯墓里有名贵的陪葬品吗
这个问题,文史十八拍来回答。我很肯定地说:里面有宝贝。就目前所知的,就有其生前爱好的各种玉器古玩,还有两座高约四尺的“金灯”,还可能有一个玉质宝瓶。此乃其葬礼扎彩工人亲眼所见。而这些古玩玉器中,很可能有袁世凯利用其特殊身份地位从清宫和博物馆拿来据为己有的国宝。
1 扎彩工人看到,墓室大殿石桌上铺陈着袁生前喜爱的玉器古玩
袁世凯出殡的场面豪华壮观,其坟墓内怎么可能会太寒碜?
我很肯定地说里面有宝贝,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在袁世凯葬礼上为其扎彩的工人萧景泉的回忆文章(别人根据其回忆整理而成的文章)。
萧景泉当时在北京前门外东珠市口贵寿彩子行当扎彩工人,其掌柜叫罗茀田。罗茀田知道袁世凯最宠爱的五姨太太有时到广和楼夹道同益和绸庄购买衣料,与绸庄掌柜相识。袁世凯死后,丧葬事务由其五太太和长子袁克定主持,罗茀田就找同益和这条路子,接到了这笔大买卖。但贵寿彩子行规模不大,扎彩部分也不能独立经营,只好找几家同业合作。
萧景泉被派到中南海怀仁堂,后来又到袁世凯的老家彰德洹上村住了两个多月,因此,对袁世凯的丧葬排场亲眼看到了一些。
别的先不说,就先说萧景泉在其墓内看到的情形,也就是说他看到了哪些“宝贝”。
袁世凯的墓地,在其生前就已经请看地先生选好了,就在其住宅之北约一里远处,共圈用了200多亩地,与住宅余地相连。他还特地请来了德国工程师,按照皇帝陵墓格式加以设计,墓地四周建有花墙,引彰德河水围住,并种植了不少松柏,当时这些松柏已有一人多高。
其墓地最前为大门,面对的是安阳桥。门内建有宽约两三丈的大石块铺成的甬道,两旁树木蓊郁,共有石兽十二对,中间为享殿,下葬时才刚打好地基,甬道逐渐倾斜,通入坟墓。
其坟墓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室顶,用红色花岗岩砌成,高约三四丈;下层为石室,有大石门两扇,雕有龙纹。中间大殿三间,两旁各有朝房五间。大殿中间有石桌、石座,均用汉白玉制成,也雕有龙纹。
袁世凯出殡过程中使用的彩扎名堂极多,这是彩扎的“八抬大轿”。
在下葬的前一天,袁家叫萧景泉他们到墓内大殿里面扎素彩,所以能进去参观。萧景泉看到,墓内大殿的石桌上铺陈着五供及袁世凯生前爱好的各种玉器古玩。两旁有“金灯”两座,高约四尺,灌满灯油,为的是在下葬时点上。
下葬那天,大杠把袁世凯的灵柩抬到了坟地,改用二十四软杠抬入墓内石室大殿,依照择定的时辰,挨到晚上才安放在正中石座之上。这时候袁克定以下的家属和亲友又向袁世凯的灵柩行礼。然后,他们都走出去,闭上石门。
这就意味着,大殿的石桌上铺陈着的袁世凯生前爱好的各种玉器古玩并没有被拿出来,而是关在了里面。
萧景泉还提到,进去的时候,大太太手里捧着一个玉质宝瓶,他不记得是否放入了。但依据常理推测,既然捧进去了,肯定是要放进去的,没有再拿走的道理。不然,岂不是多此一举。
2. 袁世凯墓内很可能有来自清宫和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袁世凯的坟墓下,是否如萧景泉所说的那样,有不少玉器古玩?
至于那些放在大殿里的古玩玉器到底有多少,都是什么品质的宝贝,萧景泉并没有说。想来袁世凯不会玩低级货,应该有一些来自清宫和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
之所以有此一说,因为历史学家候宜杰在其作品中提到,袁世凯四子袁克端的儿子袁家宾长大成人后,曾见到一份分家的账单。在这份账单中提到,袁克定所分的,尚不包括民国后他利用特殊身份地位从清宫和博物馆取来据为己有的珍贵文物。
袁克定能拿,袁世凯就更不用说。他“生前爱好”玉器古玩,而最好的玉器古玩,肯定是清宫和博物馆里的;外面市场流通的大路货,袁世凯也肯定看不上。再说,堂堂一个大总统乃至一个当了“皇帝”的人,还花银子到市场上去买,这有点说笑了。
当然,也不排除他的玉器古玩中有在未当总统、“皇帝”之前就购买了的。但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有癖好的人,不可能因地位提高了就断了癖好,这比杀了他还更难受。当了总统和“皇帝”,天下就是他的了,到清宫和博物馆“借”几件古玩把玩把玩,没有谁敢拒绝。当然,这有赖于更有心的人去耙梳史料,去证实袁有没有从清宫或博物馆拿过文物。
但我的推测,他“生前爱好”而死后又陪葬的陪葬品中,很可能会有来自清宫或博物馆的珍贵文物。那么,果真如此,则在袁世凯的墓中,所陪葬的宝贝的含金量就不是一般的了。
3.袁世凯墓内的“宝贝”被盗过吗?
袁林离殷墟不太远,殷墟解放前盗墓者众多。
也许有朋友会问:即便袁世凯墓内有宝贝,到现在也过了上百年了,可能早就被盗过了。我的回答是,被盗的可能性不大。
袁林我去过六七次,也曾寻访过袁家旧宅遗址,对那一带的的情况相对还是比较熟悉一些。先来说说我的判断。
袁林的位置,离殷墟不远。殷墟以出土带有甲骨文的甲骨闻名,当然还有青铜器,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在那出土的。事实上,安阳的殷商遗址并不仅仅只在殷墟那一块,分布范围很大。袁世凯生前,那一带的盗墓和挖甲骨的就已经很厉害了。当地不少村民,农闲时节,挖甲骨赚钱的现象很普遍。外国的传教士和文物贩子,在那收甲骨和文物的都有。国内著名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比如罗振玉之流,就曾派自己的一位亲戚前去收购过,后来嫌不过瘾,罗振玉还亲自去收购过,收获巨丰。
这些情况袁世凯不可能不知道。将自己栖身于这样一个盗墓贼风行之地,他不可能不事先考虑周详,以防万一。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袁世凯下葬后,殷墟那一带,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进行了多次考古挖掘。现场离袁林并不太远,如果袁林被盗,考古专家们肯定会有反应。但从李济等人的作品中,没发现提到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做过甲骨流失的记录,若袁林被盗,这么重大的事情,总会顺便提一提的。
大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左右,著名学者縢固等人也曾来河南安阳等地进行考察,在跟河南省政府领导座谈时特别提到安阳的盗墓行为很猖獗,要求河南方面在安阳组织人员进行巡逻。在其相关记述中,也并没有提到袁林被盗之事。
建国后的几十年间,更不存在被盗的情况。那么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呢?这可能是最容易“出事”的时间。连历史形象比袁世凯好的张之洞等人的墓都曾经被挖开过,更何况“窃国大盗”袁世凯呢?
我曾经就此问题问过袁林的一位负责人。她说:毛主席来河南考察时曾来过这里,并说要把袁林保存着当反面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袁林。但也有小将们来收拾过袁世凯的墓,他们刚开始用䦆头等刨,但刨不动;后来又用炸药炸,炸了两次,只炸掉了一小块水泥,只好作罢。
4. 袁世凯墓是用德国水泥砌起来的
巩县兵工厂的大水塔就是“德国造”,“德国造”的过硬或是袁世凯选择德国工程师筑墓的原因。
袁世凯的墓为何炸不动呢?原因就在于,它是用德国水泥砌起来的。上文中提到,他的墓,是特意请的德国工程师来设计建造的。为啥要请德国工程师?肯定还是相信“德国造”。
“德国造”当时是个啥概念?先说一个故事。10多年前,我曾到巩义市踏访巩县兵工厂,那是1915年建造的一座兵工厂,是20世纪初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有趣的是,过去了将近百年,我见到的建造兵工厂所用的红砖,还跟刚烧出来的一样。由于该兵工厂已经废弃,附近的村民都将这些不用的红砖收集起来,有的盖了房子,有的打了院墙,有的成垛成垛地垛在门前。这些红砖上有的刻着六角星,有的刻着烧制的年代。
这些红砖,就是“德国造”。而事实上,这个兵工厂也是德国人给建造的。而且还跟袁世凯有关。是他1914年出于充实自己的军事实力、改良军队武器以及统一武器制造业的目的而建造的。该厂1915年8月动工,3年后完工。不过完工时,袁世凯已经呜呼哀哉了,等不到新生产的武器为他保驾护航了。倒是便宜了蒋介石,后来的“中正式”步枪,就是在这儿造的。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德国造”在当时就是质量的保证,袁世凯也相信这一点。事实也是这样,巩县兵工厂1937年曾遭到过日军的大空袭,它的武器库楞是没事儿。这也可以看出袁世凯的眼光了。所以,他的墓地请德国人来建造,也不是白请的。炸药炸不开,就是个明证。既然炸药都炸不开,过去那些技术含量并不太高的盗墓贼们,就更没招儿了。
5.为防母亲墓被盗,他用了“苦肉计”和假棺
袁世凯事母至孝,因而在母亲的坟墓上很花了些心思。
袁世凯选择德国水泥来保证自己的“长眠”,显然警惕性和防备性是十足的。这从他给他母亲造墓就可以看出了。
袁世凯这个人,有点像曹操,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能臣”与“奸雄”,能将之统一为一体的人,心眼必定不会少。曹操传说布下“七十二疑冢”,让人找了上千年最近才找到;袁世凯虽然没有那么过分,但也不是吃素的。从他给他母亲的坟墓上耍的心思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1901年,袁世凯的母亲刘氏去世。但她去世得不是时候,因为此时中国刚被八国联军欺负过,《辛丑条约》签了,签《条约》的李鸿章也刚含恨去世,慈禧又躲到西安不敢回来。袁世凯请假回去给母亲办丧事,慈禧不批。
后来局势逐渐稳定,袁世凯又当了直隶总督,并加封太子少保,慈禧便答应了他的再次请求,给他40天假期,并赏赐3000两银子,让他回去风光葬母。
1902年8月,袁世凯就回老家给母亲办丧事了。是朝廷重臣,还有慈禧的谕旨,那么风光的葬礼肯定会惹得盗墓贼惦记。袁世凯自然明白,就想了一条“苦肉计”,要吓吓那些盗墓贼们。
他母亲下葬第五天,墓就被挖了。袁世凯这个痛啊,在母亲的坟头哭得死去活来。“哭”还不够,还叫来守墓的手下朱奎,痛斥其看管不力,骂着骂着,就叫人把他给杀了。
其实朱奎是冤枉的。墓是袁世凯授意让挖的,但挖了之后,朱奎没想到,他要杀掉自己立威,让盗墓贼不敢再挖。他陪袁世凯演这出戏,没想到把自己的命都演丢了。
袁世凯的这出戏果然起到了效果,真没谁敢动他妈的坟了。但他一死,他妈的坟还是被挖了。挖他坟的,是朱奎的儿子。朱奎的儿子知道自己的父亲被冤杀,所以就以盗墓来报仇。但挖开墓,并没有找到袁世凯母亲的骸骨,只看到了一些已破碎了的衣服残片。原来只是个衣冠冢。
其实,袁世凯母亲的棺材,在下面。上面的只是个骗人的假棺。这种招数,我们的老祖先,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用过了。我曾经在上蔡见过这样的一座楚国贵族墓,汉代时曾遭遇过揭顶盗,但挖开的也是一座假棺。真正的棺椁,在假棺的下面。袁世凯这招儿,可谓深得古人智慧。
上蔡楚国贵族墓,下面是流沙飞石,上面也是假棺骗人。
只可惜,他的这点聪明,还是没有顶多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母亲的墓,还是被发现了。人家就觉得上面是个假棺,真的棺材肯定在下面。果然,真在下面,就把他母亲的棺材挖了出来,还挖出了不少的宝贝。
显然,袁世凯学古人,只学了点皮毛,没学到真谛。人家春秋时期的那座古墓,虽然也弄了假棺加以防护,但下面的真棺材,也是设计了重重机关——外层是七八百斤重的尖利巨石环绕,巨石中间填满了流沙。盗墓贼挖了几十个盗洞,从民国到现在的都有,都没有得手。要么挖到巨石,就挖不动了;要么绕过巨石,挖到了流沙,流沙流下来,你得清理,清理得多了,沙子支撑不了巨石,巨石又坍塌下来,把你建的巷道又给压塌了。即便一个很有想象力的盗洞,采取的是“地攻天”的手法,从一侧绕到棺材的最下面,地下二三十米的一个地方,再向上朝着棺材的位置挖过去,本以为这下没有流沙飞石了,结果流沙飞石还是下来了,把他搭建的巷道还是压塌了。
这一点,袁世凯还是没有古人聪明。不过,也许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把戏终究是把戏,早晚会被人发现。与其早晚被发现,不如把墓地建造得坚固一些更保险。所以,十几年后,他给自己设计坟墓的时候,不再相信“苦肉计”、假棺之类的把戏,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用坚固的水泥,把坟墓的质量搞上去,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当然,他没遇到老乡孙殿英那样的人物。要是再有一个孙殿英,给他几炮,他也好不过慈禧。
6.袁世凯身后到底有多少家产可分?
袁世凯看着家产不少,但子女众多,分之者众。
讨论袁世凯墓有没有宝贝的时候,不少朋友提到了他的家产问题。这里也附带着交代一下。
袁世凯临终前,曾召长子袁克定于病榻前,令夏寿田执笔记录,对其口述遗训。这个遗训,除了让孩子们恪守家风、互相“护惜”外,还提到了遗产问题:
“夫予辛苦半生,积得财产约百数十万英镑,尔曹(指诸子)将来啖饭之地,尚可无忧竭蹶。果使感情浃洽,意见不生,共族而居,同室而处,岂不甚善,第患不能副予之期望耳。
“万一他日分产,除汝母(指于氏)与汝当然分受优异之份不计外,其余约分三种:(一)随予多年而生有子女者;(二)随予多年而无子女者;(三)事予未久而有所出及无所出者。当酌量以予之,大率以予财产百分之十、之八、之六,依次递减。
“若我女,其出室者,各给以百分之一;未受聘者,各给百分之三。”
袁世凯共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他死后不久,这个大家庭就难以维持了。于是就按照袁世凯的遗嘱,请来徐世昌主持着分了家。
袁世凯究竟有多少家产,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很难估计。他在遗训中所说的一百多万英镑,未必包括全部的财产。
关于分家的详情,说法也不太一致。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说,袁克定是因嫡出长子,独得了40万元,其余诸子皆庶出,各分了20万元(包括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的股票在内)。另外,还各分10条金子。各个女儿分得嫁妆8000元。于氏和各位姨太太均不另分,各随所生之子一块生活。袁世凯生前的贵重衣物,大部分都被五姨太太偷运到自己的屋内了,所剩不多,各房仅分得皮箱一只,里面都是一些旧衣物。袁家的房产,一向由袁乃宽管理经营,据他说,北京锡拉胡同有两所,炒豆胡同有一所,海淀挂甲屯一所,天津小白楼一所,河北地纬路一所。大家认为实际情况相差很远,但袁世凯没有留下遗嘱,只得罢休。房产的分配,袁世凯的三女儿也不太清楚。
袁世凯的四子克端说,此次分家,于氏因系嫡夫人,分得较多。袁克定除了多年的个人积蓄和彰德老家的全部财产外,还分了全家公产总和的六分之一强。
袁克端之子袁家宾长大后,曾见到一份分家的账单。此单未记于氏所得多少,而姨太太们,除了三、四、七姨太太逝世外,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每人分得银元六万,黄金三十两,作为养老费用。诸子各得现款八万,黄金四十两,股票(包括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江南水泥厂、耀华玻璃厂、盐业银行、华新纱厂、天津造胰公司等的股票)总面值约七万元。诸女中四、八两位早逝,其余每人各得嫁妆费现款约一万元。袁克定分的,尚不包括民国后他利用特殊身份地位从清宫和博物馆取来据为己有的珍贵文物。
还有一说,因遗训中言明袁克定享有特权,结果他一人得了全部财产的百分之四十,全家未有敢持异议者。
分多分少,在老百姓看来,都是天文数字。老百姓鼓捣多少代,能弄了这么多钱?
但即便这么多钱,也不够这些大家子弟挥霍。比如袁克定,多年来不治生计,且挥金如土,到解放前夕,全部家私已花得差不多了,最后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一日三餐,无鱼无肉,甚至没有菜蔬,仅以窝窝头切片,佐以咸菜。后来实在无法,只得迁到张伯驹家寄居,一切费用由张伯驹承担。1958年病逝时,还是张伯驹代为料理的丧事。
如何评价明四朝元老袁可立
袁可立,今河南睢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苏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书等职。
普遍认为,袁可立是最被低估的明朝人,作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后世给他戴了一顶“后金粉碎机”的桂冠。
图 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
满人最怕的两位明朝人,一位是孙承宗,一位就是袁可立,而他们两位,都曾做过天启皇帝的老师。
而在明人眼里,袁可立首先是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的刚正之士,还是小小七品推官的时候,就直言上谏,竟然扳倒了四品大员。
作为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元老,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官,袁可立都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是明代后期的著名清官和抗金名臣。
据《苏州府志·名宦祠》,袁可立的大名,与白居易、司马光、文天祥、于成龙、林则徐等人,并立于苏州名宦祠。
有幸在此祠占得一席之地的,除了袁可立,没有第二个明朝人!
而他为后金首领所切齿痛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可不仅仅因为他明末辽东三袁(另外两袁为袁崇焕和袁应泰,后人称三袁为“武三袁”)之一的名头,而是因为在抗清过程中,袁可立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图 明末辽东形势图
尤其是当辽阳和沈阳相继被后金占领,整个辽西落入敌手,辽东也岌岌可危,天启皇帝感到“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派他去收拾烂摊子,令他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期间,他亲自训练出一支五万多人的精兵,拥有战船四千多艘,这支战斗力鹤立鸡群的水师陆战队,多次打败后金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于天启三年一举夺回金州后,又相继收复旅顺、望海堡和红嘴堡等战略要地,使辽南数百里土地重新回到明朝怀抱。
当年十月,袁可立又令大将张盘设伏,又大败后金军,收复复州和永宁,后金“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明熹宗实录》如此评价:“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
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使袁可立当之无愧地成为登莱十四任巡抚中最有作为的一任。
像钉子一样插在后金后方的东江镇,就是袁可立开创的。
使登莱武备大为增强,极大地牵制、削弱了后金对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之后,袁可立又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向前推进海上防御,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做梦都想向西发展,却被袁可立建立的海上长城搞得寸步难行,只能像个乌龟那样就地蜷缩,一蜷缩就是好多年。
图 袁可立是十四任登莱巡抚中唯一入祀登州府名宦祠的
而当时的形势极其复杂,既有“白莲妖人”徐鸿儒“猖獗于西”,又有毛文龙“跋扈于北”,高丽也不让人省心,“征调繁兴所在惊惶”,若无袁可立的“筹划镇定”,是不可能“民得安堵”的,不乱成一锅粥,就算烧了高香了。
实际上,让后金吃过大亏的,不仅仅是袁可立一人,后金人尤其是其首领,为什么偏偏对他恨之入骨呢?原来,袁可立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女婿刘爱塔。
刘爱塔原名刘兴祚,本为汉人,因胆识过人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不但招其为女婿,还把他的名字改为刘爱塔。
爱塔者,爱他也,努尔哈赤对刘兴祚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并委以重任,命他镇守金、复二州,距明朝军事重镇登州仅一水之隔。
刘爱塔是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占领开原后,与兴治、兴沛、兴基、兴贤四兄弟被迫投降后金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从被迫降金的那天起,无时无刻不想回归大明,并在给袁可立的密信中表示“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
而刘爱塔之所以与袁可立联系,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袁可立能完成他这个心愿。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招降努尔哈赤女婿,不但前线将领反对,不少朝臣也持反对态度,尤其是总兵沈有容,不但不相信刘爱塔的诚意,甚至还主张杀掉他派来的使者,只有袁可立力排众议,以一个大战略家的眼光,苦口婆心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才使大明没有失去这个宝贵的机会。
图 袁可立加兵部尚书
当然了,袁可立也做好了两手准备,好在刘爱塔没有忽悠他,几经周折,终于重回大明怀抱。
据史料记载,为了重回大明,刘爱塔还故意与妻子大吵了一架,然后分居,满城风雨之后,又于一个晚上从后金人中找来一个和自己相像的人,把他灌醉,换上自己的衣服,纵火焚烧。
当后金人相信他已自焚,刘爱塔趁机溜之大吉,他的回归之路,终于走完了最后一步。
而努尔哈赤女婿被策反,使后金人倍感屈辱,成了金人一块“无法愈合的历史硬伤”,自然对促成这个硬伤的袁可立恨之入骨,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报复,甚至想把他的名字从历史中抹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沙尘暴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袁鸣现状如何
很多人大概早已经把女主持人袁鸣给忘了。大部分观众早年认识袁鸣是通过央视名牌节目《正大综艺》,再后来袁鸣回到出发点上海,开始主持《东方新闻》和《东方夜新闻》等新闻直播节目。当年的袁鸣漂亮、知性、大方,如今的袁鸣身材有些发福,已经比较少公开露面。
袁鸣是上海人,上初中的时候就由于出众的外表和才华,开始在上海主持中学生节目,其间还参演过电影,在当时小有名气。大学毕业后袁鸣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担任直播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的主持人。这种节目形式,在当年的国内是不多见的。
由于在上海台的优秀表现,从1994年起袁鸣开始出现在央视舞台,与程前一起主持名牌节目《正大综艺》。如今的《正大综艺》早已无人问津,但在当年这绝对是一档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从其间走出的主持人有赵忠祥、姜昆、杨澜、程前、王雪纯、姜丰,可以说红极一时。袁鸣这样的面孔出现在节目当中,留着大波浪的头发,给全国人民一种新鲜感。
节目中的袁鸣给人一种知性、美好的感觉,笑容甜美,声音好听。只不过袁鸣只主持了20多期,后来又重返上海。到1996年,央视春晚进行三地直播,上海分会场的节目,袁鸣是主持人之一。
从2005年起,东方卫视开始大改革,尤其在新闻节目上实现了很多创新,仅演播室就有一种大气的感觉,有点儿像国外的新闻直播节目。袁鸣从这时起开始主持新闻节目,少了笑容,多了干练,给人一种信赖感,还对话过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后来,她又开始主持《东方夜新闻》。
这些年的袁鸣比较低调,主持节目不多,而且公开露面也很少,连微博都不怎么更新。近一两年仅有的公开露面,看上去身材有些发福。她和丈夫生有一个帅气的儿子。
袁鸣并没有像倪萍、董卿等人那样大红大紫过,但她有着自己独具的魅力,很多人会记得她年轻时大方、亲和主持节目的样子。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