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喝碱性水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碱性水?
碱性水通常是指水的pH值超过7的水,呈弱碱性,水的弱碱性来自于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比如碳酸盐、偏硅酸盐等。
碱性水更健康吗?
民间一直有说法称,人体体质存在酸碱性不同。酸性体质不健康,而碱性体质更健康,所以,就认为喝碱性水能帮助人体形成碱性体质,更有益健康。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
首先,人体并不存在酸性、碱性体质的说法。
人体中有多种液体,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消化系统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和汗液、尿液等,这些液体酸碱度各有不同,不能只以血液指标来定义人体酸碱度。
人体还有自己的调节系统,能够将人体pH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的缓冲体系,比如血液的pH值正常范围是7.35-7.4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正常。比这酸是酸中毒,比这碱是碱中毒。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
其次,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水,都无法改变人体的pH,对人体的影响特别小。
喝到肚子里都变成酸性的。因为我们胃里是pH值2.0左右的盐酸。然后到了肠道,甭管什么水又变成碱性了,这是我们消化道细菌喜欢的环境。
水的弱碱性来自于矿物质,比如碳酸盐、偏硅酸盐等,但这些微量的矿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根本无法与来自膳食的宏量营养素相提并论。要知道,我们普通人每天喝水最多也就2-3升,这点水里所含的矿物质,跟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饭菜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对人体pH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碱性水并不可能改变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也不会更健康。
----------------
作者: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2016年度健康头条号,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副所长,头条号签约作者,专栏作者。
欢迎关注,收获更多有用、有料又靠谱的食品知识。
印度食尸族寿命长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很难有数据统计印度食尸族平均寿命有多长,因为这一群体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民族,而只是一群因特殊习俗被冠名的苦行僧,寿命与普通大众一样,有长有短。食尸族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城市贝拿勒斯,属于印度教圣地,当年玄奘西天取经,所谓的“极乐西天”正是此处。
我们经常看到的印度僧人恒河边修行、饮用恒河水的照片也多出于此处,至于那些标榜食尸族往往“高寿”,且免疫力强大的言论当做“热闹”看一看就好了,虽不否认尸族确实有人能活到八九十岁,但个例代表不了群体,更何况在那么脏乱差的环境下生活,如果能获得高寿,反而与科学相悖,可能只有印度教自身愿意相信吧。
准确的讲,印度食尸族是印度教中的一个小教派Aghor,一般音译为阿格尔教(或者爱古里人),这一教派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迁徙,常常生活在火葬场附近,也被称为印度的“游牧食人族”,在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族群本身数量,很多印度普通人也对其敬而远之。当然,印度食尸族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日常饮食也不像外界所传的那般,直接在恒河上捞尸体回家分而食之,而只是在某些特定的仪式上才会吃尸体,认为这样能够去除疾病,且在仪式上使用人的头骨和骨头作为道具,骨灰涂脸,与其说他们以尸体为生,不如说他们是崇拜尸体更为准确。
阿格尔信徒认为,沉浸在死亡包围的环境中,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食用精神力大师加持后的尸体,能够治愈和拯救人们的生命,使自身及家人免受精神和身体疾病的困扰,不过因为他们的习俗备受争议,所以在当代社会也面临着严肃的批评和强烈的怀疑,虽然他们对待尸体是崇敬尊重的,但毕竟有悖于普世文明。当然,每一种习俗都有渊源、信仰在其中,我们也不好过于评判,只不过这种习俗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基本会被禁止,而发生在神秘的印度完全可以理解。
大概了解了印度食尸族基本情况后,那再回到问题本身,说寿命长肯定只是讹传,暂且不分析食用尸体会带有某些疾病,单纯生活在恒河畔火葬场,直接饮用恒河水就已经极度不卫生了,加上印度环境湿热,非常容易产生疾病,比如疟疾。虽然印度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但免费医疗水平着实让人堪忧,甚至日常用药都缺乏,而印度苦行僧们大多数是穷人,生病后根本没有财力支撑其去高等收费医疗救治,所以能产生个别高寿的食尸族也堪称奇迹,有诸多运气成分在其中。
其实,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印度食尸族食用尸体只是信仰,并非什么灵丹妙药,与我们常见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传统教派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信仰的方式不同而已,但不管有什么信仰,都超不出生物体的范畴,生老病死与普通人无异。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二战德军未能占领摩尔曼斯克是否属于重大战略失误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短短几个月后,西方国家便开始向苏联提供大量的援助,仅仅在一年内,就有19支船队经过北海航线到达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交付了如下物资:
3052架飞机(德军投入东线战场的飞机为1830架);
4048辆坦克(1941年6月22日,德军拥有坦克的总数为3580辆);
520000辆各型汽车(德军投入战争的车辆总数为600000辆)。
从以上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开战后仅仅一年多点的时间,西方国家就从这两个港口为苏联提供了几乎可以重新武装整个东线德军的武器装备,而这些物资是在最关键的1941年和1942年间提供的,这时候苏联的军事工业正在大规模的西迁中,军工产量是整个战争时期最低谷的时期,可见摩尔曼斯克这个苏联唯一的不冻港的战略意义有多重要。
然而在德国一开始拟制的对苏作战计划中并没有给予摩尔曼斯克应有的重视,希特勒没有预料到西方国家会从这里给予苏联如此巨大的援助。当时希特勒担心的是摩尔曼斯克的铁路线,他害怕斯大林通过铁路会向这里集结强大的兵力入侵芬兰,而芬兰有德国急需的镍矿等重要战略物资,摩尔曼斯克距离镍矿只有60英里。
一开始希特勒也希望夺取摩尔曼斯克是斯大林彻底失去这个威胁芬兰的进攻基地,但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挪威山地军军长迪特尔向希特勒指出摩尔曼斯克周围是没有道路的冰原,没有任何道路,部队几乎无法通行,他的山地军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都无法完成这一任务。芬兰方面也指出在这种地形作战,任何地段部署并补给两个师以上的兵力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苏联在芬兰驻有军事武官,出于保密的考虑,德军不能在这里实施奇袭,担心突然的军事调动会引起苏联武官的警觉。
最终德军投入了两个山地军4个师和芬兰投入了1个军2个师的兵力从三个不同的地段上向摩尔曼斯克发起了进攻,他们都由于实力不济而停留在摩尔曼斯克铁路线30英里左右的地方,胜利是如此的接近,却最终失之交臂,希特勒没有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德军最终功亏一篑,苏联已经认识到了摩尔曼斯克的危险,通过铁路调集了强大的部队,最终让德军彻底失去了占领摩尔曼斯克哪怕是切断其铁路线的机会。很快在前线便出现了大量装备西方武器的苏军部队,而等到希特勒悔悟的时候,摩尔曼斯克已经成为一个要塞,希特勒无法提供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占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