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零部队

三八大盖在二战期间是很落后的步枪吗?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4 23:16:33 浏览2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八大盖在二战期间是很落后的步枪吗

从性能而言不落后,三八式的枪机是毛瑟系。机头两片对称的大闭锁凸榫让他有优秀的闭锁和承压能力,厚重的约束式抓壳钩让他的供弹抛壳很可靠。

枪机还相对于毛瑟做了简化,生产更容易。机匣上有泄压孔,防止弹底破裂之后燃气糊射手一脸。

很多人吐槽它的子弹一穿两眼,实际上6.5x50SR弹在200米之内的杀伤力不亚于7.92弹。较短的缠距让它的弹道轨迹非常稳定,当然,非艇尾设计的弹头和较轻的质量在远端表现确实很糟糕。

如果一定要说三八哪儿落后的话,那就是长度了,但这也是相对于二战而言。

三八大盖127公分长,而二战大多数步枪已经缩到110公分左右。但毕竟三八是一把1905年出的枪,而在当时而言。这个长度不算长,只是日本基本没在一战中正儿八经干过陆战,还没短步枪的意识。加上沙雕日军对于拼刺的迷之执着...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旧时的日本陆军步兵,普遍都身材矮小,看网络上盟军和投降的日军站在一起就一清二楚了,仿制德国毛瑟7.92mm步枪的“金钩”步枪,也即明治三十年式步枪,著名的三八式步枪的前身,原本要发射7.92mm全威力毛瑟步枪弹,但由于7.92mm弹丸后坐力极大,这令日本军人非常不适应。

为此,日本枪械工程师友坂成章大佐,将7.92mm口径改成了6.5mm,在弹丸射程和威力略微有所下减的前提下,却做到了有效缓解后坐力,日本军人在射击时能较好地掌控,因此,发射6.5mm友坂步枪弹的“金钩”步枪,就成了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

在日俄战争中,参战的日本陆军主力师团,就是凭借手中的“金钩”步枪,无数次发起了“板载”冲锋,在残酷的白刃作战中,拼掉了大量身高马大的沙俄士兵。

“金钩”步枪,在对俄战争中,以400米内射击精准(步兵交战通常开始的射击距离),后坐力可控,装上军刺以后枪身较长,特别适合日本陆军步兵拼刺,据此而名闻遐迩。

日本军部对于“金钩”步枪喜爱有加,平常非常专注步兵的射击训练,包括用专职的教官培养士兵的拼刺技术,在战场上终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步兵普遍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就是在“金钩”步枪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而来,“金钩”步枪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发现沙尘等容易进入枪械的操控系统,导致射击时出现故障。

对此,枪械设计师时任陆军大尉的南部麒次郎,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将表尺改为直立式,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三八式步枪被华北的抗战军民称为“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于明治43年,也即1910年开始,陆续取代了日本陆军中装备的“金钩”步枪,也即三十年式步枪,成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一直使用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在日军中装备整整35年。

二战时期,由于日本军部坚持认为“百发一中”的冲锋枪(日本人称“机关短铳”),拒绝军队装备冲锋枪,研发成功的8mm百式冲锋枪,直到战争快结束时,才少量装备日本陆军野战师团,与日本陆军大量装备的6.5mm三八式、7.7mm九九式步枪相比,其装备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三八式步枪,采用5发桥夹弹舱供弹,手动子弹上膛和退弹壳,发射速度比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等自动枪械要慢许多,但具备有效射程远,射击精度高的优点,战时比较节约子弹,因此,适合对于黄铜等资源紧缺的日本陆军使用。

枪长1.28米的三八式步枪,加上三零军刺时,枪长能达到将近1.7米,超过了日本陆军步兵的平常身高,特别适合身材普遍不高的日军拼刺刀。

“板载”冲锋时,一般此前都用92步兵炮、89掷弹筒进行了狂轰滥炸,九二式重机枪提供侧翼火力掩护,“歪把子”轻机枪在正前方随步兵突击,步兵端起上军刺的三八式步枪冲锋。

在百米距离内,冲锋方往往10余秒时间,就能攻克火力稀薄的防御阵地,“板载”冲锋,在亚洲战场上可谓屡试不爽,毕竟防御方也是以5发手动步枪为主,轻重机枪装备都非常少,又缺少迫击炮、榴弹炮等重兵器的火力打击。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陆军在亚洲战场上非常有效的“板载”冲锋,在海上舰炮打击,天上战机轰炸,地面步兵装备M-1式卡宾枪、M-1A1冲锋枪、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等步兵自动枪械为主的美海军陆战队面前,许多情况下的“板载”冲锋,就成了令日军有去无回的自杀式冲锋,往往还未击中美军,胸前就被防御或进攻的美军手中的自动枪械打成了窟窿,突突地往前冒出血来。

女足输德一球,胜南非一球,有球迷评论:“这次表现不如男足”,怎么评价

这个球迷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太有辱斯文了,完全是颠倒黑白啊!

怀疑这个家伙是中国男足的球迷,你不开口说话不会吗?一讲反而是自取其辱。

中国女足0-1输德国,多数球迷认为,姑娘们尽力而为了,只是没抓住机会。可是仍然有些球迷认为姑娘们足球意识差,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进球,不如男足。甚至指责贾秀全指导,指责王霜,说训练不行啥的,什么都有。

晕死我了。说的过分了。这是用什么标准来看女足的?女足踢球本就和男足不同,但是说不如男足就不对了!男足能踢进世界杯吗?进了世界杯就比女足姑娘们踢的好吗?如果让国足和德国队踢,只输一球吗?

刚刚女足姑娘们1-0胜南非,又是这些家伙,认为姑娘们踢的更差了,什么跑动不积极,场面难看,配合意识差,比男足差远了!

简直就是无耻,赢也是黑,竞技比赛要的就是结果,象这种黑“铿锵玫瑰”,拥护男足,什么意思?

我就拥护女足,你让国足和南非踢一场试试,不输球的可能都没有,怎么说话的!

说老实话,女足本来就投入少,生存环境远远落后于男足,我们就少讲一些诬蔑女足姑娘的话,她们真的不容易,进了世界杯,只输排名世界第二德国一球,胜了南非队!

我就认为姑娘们比男足好,有担当,有拚搏精神,不愧于“铿锵玫瑰”的称号!

姑娘们,加油!我是你们的粉丝!


二战时日本三八大盖性能有多优越

没多优越,这把枪在当时也就是中规中矩的一把步枪,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地方。优越的话,应该是和当时国内的一些老套筒什么的相比,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比,这把枪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三八大盖的主要优点是在于精准度非常高,有效射程也在450米左右。日本兵的射击精度高,一多半是三八大盖的原因。三八大盖使用的6.5*51mm子弹的后坐力非常小,后坐力小就让这把枪的精度变得非常高。

这把枪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比较长,这个枪的1.2米长度加上刺刀,差不多一米七了,这个长度明显让矮小的日本士兵有点吃不消。而这点让这把枪拼刺能力非常好。

而这把枪关于杀伤力的问题非常多,远距离杀伤力不足,一枪两个小洞,这是这把枪最明显的一个缺点。

三八大盖的6.5*51mm子弹,想让披甲脱离铅芯,要达到731m/s的速度,而这把枪的初速度是765m/s,想让披甲脱离铅芯,要在50米内。而想让弹头变形,子弹的速度要达到609m/s,这个速度是在200米。也就是说,三八大盖的杀伤力在50米内非常强劲,在200米内还不错,而超出200米了,杀伤力就越来越弱。

对于三八大盖的6.5mm子弹,弹头轻,膛线缠距短,这把枪远距离射击就会出现穿透力强,杀伤力不足的现象。这是三八大盖一直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杀伤力强弱,主要看距离。

为了弥补这个杀伤力不足,日军又研制了一个九九式步枪,使用7.7mm口径的子弹,这样,日本兵对步枪的诟病才变少了。

说三八大盖比较优异,是相对来讲的,当时抗日军队的枪,这些老套筒什么的,使用年头太长,枪支损坏非常严重。而国军的中正步枪,很多子弹出厂的时候,受限于当时国内一些兵工厂的水平,同样质量低。

为何栓动步枪只有38大盖有防尘盖设计,难道其它型就不需要防尘吗

并不是只有三八大盖有防尘盖设计啊,Gew98也有

老李也有

确切的说,防尘盖更类似一种功能性附件,而且也不是啥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觉得当时他们的三〇式步枪(金钩)需要频繁擦枪才能避免故障,原因就是旅顺那块常有从蒙古和黄土高原被风带来的大量细沙,吹进枪机之后容易出幺蛾子。

所以后来日军新装备的三八式就专门给驻东北日军配发了防尘盖。

但如果在非必要地区,比如南方作战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个拉栓时候叮当作响的累赘了

常听的日本三八大盖步枪,这种枪有什么特别的吗

客观地说,三八大盖这款步枪,确有很多特别之处。概括起来,就是“三最”。即:枪身最长、射程最远、最易上手。

枪身最长

从二战时期各国主流制式步枪的长度来看,日本的三八大盖绝对可称得上是冠绝全球。比如,美国的春田M1903枪身长度为1098毫米,德国的Kar 98k枪身长度为1100毫米,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枪身长度为1130毫米,苏联的莫辛‧纳甘枪身长度为1232毫米。虽然这些国家的士兵平均身高都比日本高出一头,但他们的步枪却都比日本三八大盖短了一大截,平均身高仅有1.55米的日本小鬼子用他们手中那杆长达1280毫米的三八大盖,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身高不足、武器来凑”的设计理念。

日军向来重视白刃战,在他们眼中,三八大盖与三零式刺刀的组合,几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三零式刺刀本身的长度就已经超过世界上的大多数刺刀(刀身长512毫米),步枪与刺刀结合以后,三八大盖的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663毫米,这使得三八大盖在“一寸长一寸强”的白刃格斗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抗日战争中,矮小墩实的鬼子兵凭借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在白刃格斗中往往能够做到以一敌三。

射程最远

三八大盖的枪管较长,内部采用4条右旋膛线,缠距较小,且使用6.5毫米半底缘尖弹,上述设计,使三八大盖射出的子弹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飞行状态和较高的存速,非常适合远距离射击。其表尺射程高达2400米,超过二战时期的大多数狙击步枪。

从工厂数据上看,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为460米,似乎并不出众。但是,由于其弹道平直低伸,子弹飞行稳定性好,士兵使用三八大盖往往可以在六、七百米,有时甚至800米的距离上,对单个目标实施有效射击。武汉会战期间,一位国军哨兵正是凭借三八大盖,击毙了800米开外、正在接受采访摆Pose的日军第101联队长饭冢国五郎。

最易上手

三八大盖是二战唯一一款小口径步枪,具有后坐力小、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兵员大都来源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庄稼汉,把新兵训练成老兵,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许多新兵都难以适应中正式步枪发射7.92毫米子弹时产生的较大后坐力,没等成长为老兵,就因为不能在实战中有效射击而过早地牺牲了。

相反,八路军中的不少新兵使用刚缴获到手的三八大盖,却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战绩。原因是发射6.5毫米子弹的三八大盖所产生的后坐力,远远小于中正式步枪,能有效缓解新兵初次射击时的恐惧感。而且,三八大盖的瞄准基线为695毫米,超过其他步枪,士兵稍加训练就可以在实战中获得较高的射击精度。

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大盖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鬼子手里的这杆长枪之所以叫“三八大盖”,恰恰缘于这个盖子。

80多年前,抗战老兵们为了熟练区分战场上的各种枪支,往往根据其特征为其命名,从而诞生了许多通俗易记、形象生动的名称,流传至今。

比如,“镜面匣子”指的是M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因其机匣光亮如镜而得名;

“花口撸子”指的是勃朗宁M1910手枪,由于其枪口处刻有一圈花纹,故此得名。

同理,三八大盖这种步枪,也有一处区别于其他步枪的显著特征,就是枪机上方设有一个圆筒形的盖子,每当推弹上膛或拉栓抛壳时,这个盖子随同枪栓一起运动。而且,在盖子上方的枪身处,刻有竖排的三个汉字“三八式”。于是,“三八大盖”便由此得名。

第三个问题“干什么用的”,可与第二个问题合并作答。这个圆筒形盖子实际上是防尘盖,那么,三八大盖为什么要安装这种防尘盖呢?这与被它取代的三零式步枪有关。

前文提到的三零式刺刀,原本是与三零式步枪相配套的,曾于1897年(明治三十年)同时配发日本陆军。

三零式步枪在日俄战争的前期表现尚可,6.5毫米步枪弹的平直弹道,使日军士兵在与手持莫辛‧纳甘M1891步枪的沙俄士兵对射时赚得不少便宜。后期随着战局日趋激烈,三零式步枪逐渐开始故障频发,饱受军界指责。

故障集中出现在枪膛积累油垢过快,以及枪机频繁卡壳这两个方面。原来,由于日本岛内绿化覆盖率较高,三零式步枪在试验论证、设计定型阶段,从未遇到过因灰尘进入枪机而导致卡壳的情况。

然而,进入日俄战争的实战运用环节,辽东半岛裸露的岩溶地貌,以及较大的风沙,经常导致灰尘在士兵推拉枪栓的过程中大量涌入,这些灰尘一旦遇到枪膛内的机油,便会形成难以清除的油垢。油垢越积越多,轻则影响射击精度,重则导致枪机卡壳甚至炸膛。旅顺战役期间,一些日本兵抱怨,三零式步枪太容易进灰,即使每天擦七八遍还经常遇到卡壳。

日俄战争结束后,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立即对三零式步枪的故障现象加以解决,针对中国战场的特殊环境,专门为下一代步枪设计了一个随动防尘盖,能够在士兵装弹、退壳的过程中,伴随枪机前后运动,从而最大限度地阻挡灰尘进入枪膛。

这款专门针对中国战场环境而设计的加装防尘盖的步枪,于昭和三十八年,也就是1905年正式定型。从三八大盖的设计定型,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的狼子野心,从那时起便已是昭然若揭!

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着您的关注!

亲爱的战友们,退伍后你们有回老部队看看吗

2020年去了部队住处,很失望岗亭不让进,值班人员打给领导了,领导说在外执行任务,这是推辞。老式平房换成楼房了,不让拍照,在门口看了看操场楼房,也满足了!

三八大盖是怎样的一种枪

感谢邀请。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本军的主要武器是由村田经芳研发的13年式,或者18年式的单发步枪。战场上发生的各种问题,根据问题日本陆军很快地研制出连发的30年式步枪,这种步枪在日俄战争中被大量使用。在满洲地区(中国东北),因气候寒冷,这种步枪发生了很多的不良,于是日本军方又进一步改进,用明治30年式步枪作为基础,把步枪的触发部分的零部件缩减,并且改变弹药,这样一种神枪,38年式样步枪就诞生了,后世就把这款步枪简称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的主要使用战场就是在中国大陆战场与东南亚战场,从一战中日本陆军攻击在青岛的德军开始,日本陆军就把三八式步枪作为制式武器,之后西伯利亚出兵,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日中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一,第二次上海事变,张鼓峰事变,诺门坎事变等,直到1945年停战,日本陆军基本上没有改变步兵的制式武器,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制造业的落后,资源缺乏,所以相对自动步枪,日本还是坚持使用38年式样步枪,要求士兵提高射击的准确度。

三八步枪这种武器,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武器相比,并不是太落后,但也不是很先进。马瑟式步枪(旋转后拉式步枪)到了三八步枪已经是一种终极版本。终极版本就是只要日本陆军的战术不改变,对于三八步枪的改变也是不需要,也就是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二战结束日本军的攻击与作战战术都没有很大的改变。另一个方面,旋转后拉式的枪支(包括手枪),到今天为止还是50多年前的设计,说明这样的设计也能满足一部分现代战术的需要。

如何评价三八式步枪在二战中的表现

抛开情绪来说,三八大盖的表现算是很对得起他的定位了。

较小口径的弹药后坐力更符合身材短小的本子。

较长的枪管加上缠距短的膛线,让火药做功非常彻底,枪口焰很少,弹道非常稳定,精度很高。这几点让他非常适合打冷枪。

而且整枪长度非常适合拼刺..

仿自毛瑟的枪机强度非常高,而且优化了零件数量,四零件的枪机在二战时期是最少的。

再加上个大盖子防尘,可靠性也不错。

有人说他一枪两个洞,其实这个说法不完整,三八大盖用的6.5弹是一种弹头长径比很大的子弹。高长径比,重心在前,本身是为了弹道稳定考虑。但很巧的是,这符合了现代小口径弹的翻滚致伤理论,估计也是凑巧...但现代小口径的杀伤很吃速度,所以动不动900+m/s的,而三八才700多,没有足够的速度就很难造成翻滚。因此三八如果在距离不远,初速还能维持700左右的情况下杀伤力很可怕。但是如果初速下降....那致伤效果就很差

日本的三八大盖有多准

日本三八大盖的意思是日本明治38年(1907)制式步枪,而且采用的是德国毛瑟1898式步枪的枪机结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三八大盖就是日本版的毛瑟步枪(98k),而且日本还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使用6.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因为这个口径更适合体型更小的亚洲人。而采用后端闭锁的毛瑟枪机最大的优点,枪击闭锁时燃气泄漏少,所承受的膛压更高,而随之带来的就是射击精度高和远射程。

至于它的射击精度到底有多准,主要还得看射手的水平,但射手还是后期的问题,但枪支本身是否优秀才是最大的前提。毕竟都是使用同一种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牌狙击手。但在二战的时候日本的38式步枪是所有参战国的制式步枪里枪管长度最长的,38式步枪的枪管长度高达797毫米,而长枪管有利于火药充分燃烧,弹丸在旋转加速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而这就是保证一款枪支射击精度高的原因。

虽说当时世界各国趋势都在把步枪的枪管给缩短,我们也都知道日本38式步枪的长度很长,但苏联当时大量装备的装备的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的长度也不短,全枪长1.23米,带刺刀全长1.67,枪管长730毫米。日本38式步枪的长度为1.27米,也就比苏联1891/30型长0.04毫米。而苏联这一款步枪的射击精度非常高,苏联在二战时期的第一狙击王牌瓦西里·扎耶采夫、直到现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狙杀记录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用的都是1891/30型步枪。而拥有类似长度的38式步枪精度也不会差到哪里。

瓦西里用的是1891/30的狙击版,精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