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感觉一提到汉朝第一想到的是西汉东汉给人感觉很模糊
- 唐国强一个人演遍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是真的吗
- 电影最早起源于中国,是这样吗
- 汉朝军队VS罗马军团,谁更胜一筹
- 中国每个朝代历史有代表的电视剧电影或者纪录片吗,可以推荐下吗
- 西汉、东汉、南汉、北汉、后汉为什么都以汉为国号
- 符合历史的最佳历史片有哪些
为什么感觉一提到汉朝第一想到的是西汉东汉给人感觉很模糊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东汉与西汉之间的流量对比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时间跨度不同
虽然西汉210年、东汉195年,看起来差距不大。
但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所以秦汉之交这段时间也很自然的被人们不自觉的并入了西汉的历史。反而,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称帝后还花了11年的时间,才真正地扫平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地区,这种感观是不同的。
再来看两汉末期。
虽然都是大权旁落,但归根到底,西汉末期还挂着大汉的名头,也没有什么割据势力。但东汉就不同了,东汉末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军阀混战的状态。公元前220年,汉献帝禅让给魏文帝曹丕的时候,三足鼎立已经势成。很多人也更愿意将这段历史归入三国,而不是东汉。
此消彼长之间,西汉的长度便从感观上比东汉长很多了。
其次,流量人物多寡差距巨大
西汉从最初的楚汉相争,到吕后掌权,再到代王刘恒入主,再到汉武帝横空出世,几代皇帝都是流量人物。尤其是汉武帝,作为是一个中期帝王,执政五十四年,文治武功都有很多建树,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旷日持久,又塑造了大批的英雄人物,更是增添了西汉的关注度。后来的霍光掌权、昭宣中兴,元帝时的王昭君,成帝的赵飞燕,哀帝的“断袖之癖”,也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反观东汉,虽然也非常精彩,尤其是对外族的优势也一样是压倒性的。但是,在很多人心目当中,还是只知道一头一尾,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和最后的那位傀儡皇帝汉献帝。知道桓灵二帝,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出师表》。东汉最鼎盛的“明章之治”时期两位皇帝,汉明帝、汉章帝几乎毫无知名度,反而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成为了东汉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甚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班固、蔡伦、张衡以及曹操、刘备两位“三国”的缔造者都是东汉人。
总而言之,一个强大的、有凝聚力的统一国家更容易让人产生自豪感,而一个皇权长期旁落的国家更容易被人忽略。很不幸,西汉代表着前者,而东汉则代表了后者,这大概就是二者知名度差距大的根本原因吧。
唐国强一个人演遍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是真的吗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说,唐国强不仅仅会开挖掘机,他一个人承包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清朝灭亡,再到近现代史,可以说每个朝代都被他一个人演了个遍。
1.神话传说时代(元始天尊-玉帝)
2006年,唐国强在电视剧《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当中饰演元始天尊(即盘古大帝)。在2008版《西游记》当中饰演玉皇大帝。1980年,在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当中又饰演了孔雀王子。
2.春秋(郑庄公)
在1996年央视电视剧,制作出品的大型历史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当中,唐国强饰演的是郑庄公。其部下祝聃在“繻葛之战”当中用弓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周天子因此威信扫地。
3.战国(勾践)
1998年,唐国强在《战国红颜》当中饰演的是越国国王勾践。这部电视剧,我小时候也看过,还有点有些印象。当时,当时不知道是唐国强。
4.秦朝(秦始皇)
在2006年和2011年,分别在电视剧《南越王》和电影《秦皇求仙》当中,饰演秦始皇。
5.西汉(汉宣帝)
2006年,唐国强在电视剧《昭君出塞》当中饰演西汉皇帝汉宣帝。汉宣帝开创的“孝宣之治”将西汉历史推向了鼎盛。
6.三国(诸葛亮)
在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当中,唐国强饰演的是诸葛亮。这部电视剧应该被视为经典了吧,以前每年的暑假都会播一遍。
7.两晋南北朝(拓跋焘)
2006年,在《北魏传奇》当中饰演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焘。连南北朝也有他的影子,不得不佩服。
8.唐朝(李世民)
在2011年、2007年与2001年,唐国强分别在电视剧《武则天秘史》、《贞观长歌》和《大唐情史》当中,饰演唐太宗李世民。2003年和2011年,他分别在《大唐飞歌》和《武则天》当中饰演唐太宗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2013年在电视剧《舞乐传奇》当中饰演唐朝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此外,2008年,唐国强在电视剧《大唐书魂颜真卿》当中还饰演唐朝名臣(书画家)颜真卿。
9.北宋(苏轼-宋仁宗-李元昊)
在1997年版的《水浒传》当中,唐国强饰演的是苏轼。2000年与2007年,分别在电视剧《包公生死劫》和《苏东坡》当中,饰演宋仁宗。在2006年的电视剧《大敦煌》当中饰演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10.元朝(成吉思汗)
2011年,唐国强在电视剧《建元风云》当中饰演成吉思汗。本来元朝的电视剧都很少,唐国强因此弥补了他在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当中,不断代的历史。
11.明朝(朱元璋-朱允炆)
2001年,唐国强在电视剧《大脚马皇后》当中饰演的是明太祖朱元璋。2003年,在《永乐英雄儿女》当中饰演建文帝朱允炆。2005年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有饰演明成祖朱棣。
12.清朝(雍正-乾隆)
1997年与2003年,唐国强分别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2》当中饰演雍正皇帝。1998年,在电视剧《郑板桥外传》当中饰演乾隆。
13.新中国(毛泽东)
2009年,唐国强在《建国大业》当中饰演毛泽东。不得不佩服唐国强,中华三千五千年真的被他一个人承包了。且他的演艺事业还在继续,未来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角色。
电影最早起源于中国,是这样吗
战国时代的《韩非子》上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一个漆工为国王制造一只匣子,竟花了三年时间,画的虽然很精致,但乍看起来和普通的匣子没有什么不同。国王很恼火。那漆工劝国王不要动气,他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小洞透进画匣里来。然后让国王向匣子里看。那里面竟是龙蛇飞舞,车马熙壤,无奇不有,美不胜收,国王开心极了。
这个厘子可能是个“映画器”或“取景器”一类东西。不过,其具体的结构和原理,已经无法知道了。
一、清代女科学家黄履发明的“千里镜”
近代的“取景器”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出现的,清代科学家郑复光的《镜镜詅痴》里有了详细介绍。在一个木匣前装一个可伸缩的镜筒,镜筒前面装一枚凸透镜,木匣里面放一面倾斜的平面镜,木匣顶上放一片毛玻璃(或附纸的玻璃板)。通过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前景物发来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再经平面镜的反射,成像在毛玻璃上,供人们将景物描绘下来。
我国清代女科学家黄履(生于十八世纪后期),创造性地把取景器和望远镜结合起来,可以摄取远方的景物,当时称为“千里镜”。据说“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影,平列其上,历历如绘”这种“千里镜”已孕育了天文照相机的特点。
在欧洲,天文照相术也只是1839年以后的事情。黄履在创作“千里镜”过程中,表现了惊人的科学才能和高度的技术水平。人们尊敬她,给她的闺房取了个光荣的名字——“天镜阁”,并作诗称赞她:“绝世聪明绝世姝,玉台灵宪古今无。”她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女科学家。
二、“放字镜”的发明
郑复光的《镜镜詅痴》也详尽地介绍了“映画器”(幻灯)的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由于当时的映画器是用来放大字眼的,所以叫做“放字镜”。在没有“放字镜”前,书法家写大字不易。从前放字的办法是把写在纸上的字剪下来,用普通灯光把它放大。这种办法,往往使字失真。放字镜却能把字放大而“不爽毫发”。郑复光所介绍的放字镜的构造与现代映画器基本相同,不过光源采用蜡烛或油灯而已。
光源放在方匣内,匣顶开孔,用以通烟,匣内也开孔,用来安装聚光透镜(书中叫做“内凸”),使光源的光线比较集中地投射到幻灯片上;镜前装一个六角形的架,架上有缝,可插进玻璃片(片上写字,作为幻灯片),架上安装有一个两节的能伸缩的六角筒,内筒的筒口装一凸透镜(“外凸”),作为放映镜头,用来放大字眼。
幻灯片分玻璃纸(配以框)、玻璃片两种,还用国画颜料着色,制成彩色幻灯片。用胭脂作红色,靛花作青色,靛花加藤黄作绿色。这些方法,现在还有参考价值,有的地方还在采用。
三、会动的影像——“走马灯”
这些映画器或取景器所摄取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国在唐宋时期已有一种装置,能使人们看见运动的影像,即所谓“影灯”或“走马灯”。它的构造是:在一个纸糊的灯笼里,中间竖立一根装有叶轮的立轴,在立轴的中段,沿水平方向纵横装上几根细铁丝,铁丝两端粘上纸剪的人马形象。当灯笼下部燃上蜡烛或油灯,热气上升推动叶轮,使立轴转动,几个人马纸形随之回转,它们由灯光投到灯笼纸上的两端也就运动起来了。
据当年诗人描写:“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足见那场面是很动人的。其实这小小的走马灯,一方面是热力的巧妙应用,即燃气轮机的胚胎,另一方面使影像自行运动起来,所以格外博得人们的喜爱,这后一点在光学上就有意义了,它不免使人想起今天的电影来,虽然这两者相隔还是十分遥远的。
四、电影的开山祖:影戏
说起电影来,确实有人说:“有声电影的来源,不能不崇拜中国影戏为开山祖。”这要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说起。
那时汉武帝刘彻死了爱妃李夫人,不胜悲伤,终日唉声叹气。有个方士名叫李少翁,想出一个办法去讨他主子的欢心。他布置了一座帷帐,以木头雕了一个李夫人的形象,在黑暗中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到帷帐之上。汉武帝就看见了他的夫人由远及近款步而来,还是那样体态轻盈,姗姗袅袅……。
这里且不管汉武帝是如何心花怒放,我们只研究它和电影有什么关系。原来电影的构成是光源、影片和银幕三个基本部分。而这里面的光源、木人和帷幕正相当于这三个基本部分,从这一点说,它有资格看作是电影的开山祖。
由于唐宋之前,戏剧尚未形成,所以这种装置也没有被用来表演什么情节,只能放映一些不相连续的镜头。比如在隋炀帝时候,有个叫宋子贤的人,他经常在晚间映出一些神佛或动物影像。人们看了觉得很稀奇,看的人当然是很多的。
在唐代,据说就有人用它连续映象,来表演历史故事了。至宋代,影戏发展到了高峰。特别在杭州,已成为普遍的娱乐。每逢节日,影戏的合数很多,尤其是儿童最为喜爱。当时专营影戏的艺人为数不少,甚至组织了专门的职业团体。影戏的种类也发展了,有“皮影”、“乔影”、“人影”等,其中以“皮影”最盛,最受欢迎,流传时间最长。
它的制法是,将羊皮或它种兽皮的毛血去净,用药物处理至极薄,呈半透明,涂以桐油,然后雕成人物像状,头、四肢、腰分别支以连杆操纵,令其活动。各部分涂以颜料,面孔视人物的忠奸善恶勾画出美丑不同的脸型,称为“影人”。用灯光将“影人”投影到半透明的银幕上。艺人通过连杆操纵“影人”:做出种种动作,银幕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形象在表演了。
据记载,这种“皮影”可以表演大段的三国故事,而且十分逼真,当演到关羽遇害,甚至令人感动得为之泪下。所以,从宋代以来,影戏就成了广大人民喜见乐闻的一种艺术形式。解放以后,这项一度濒于衰亡的重大发明,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改进,更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欢迎。
我国古代的影戏,有着很大的世界影响。早在十三世纪,它就随蒙古族军队带到中亚细亚一带。元代,我国的影戏艺人曾到波斯一带去表演过。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又把它带到法国,在巴黎风行一时。当时的雅各宾党人还利用它来放映政治新闻,作为宣传。后来辗转传到英国及其他许多国家,深受人们的欢迎。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就是我国影戏的热情赞助人。他于1774年特地在一个展览会上,把它介绍给德国各界人士。影戏也就成了世界性的一项艺术创作和科学发明,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一个贡献。
汉朝军队VS罗马军团,谁更胜一筹
在美利坚帝国崛起之前,世界上的文明中心在欧亚两洲。
除了人类的文明之外,在世界上所有那些有名的帝国也是在欧亚大陆。
从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帝国波斯帝国开始,以后又陆续的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帝国,如罗马帝国、古华夏民族的秦汉帝国、隋唐帝国等。
另外还有蒙古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帝国。
但是这些人类的荣誉都是发生在欧亚大陆,其它的洲就算了。
所以自古以来,能够领导人类文明进步的只有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人们。
在欧亚大陆,有东西两大文明。
大英帝国是欧洲著名的帝国,但若论影响力的话还的说最著名的罗马帝国。
在罗马帝国时代,欧亚大陆的东边是当时的秦汉帝国。
在版图面积、人口数量和影响力方面两个帝国几乎是不相上下。
在当时的世界上罗马帝国和东方的秦汉帝国,就像上世纪的美国和苏联一样,成为主宰欧亚大陆命运的东西两强。
在当时由于两大帝国相距遥远,加上也没有现代的文明进步,因此两国军事力量并未发生直接的碰撞。
即便是如此,也不能就此说明两大帝国的军力就不能分出一个高低上下。
那么用来印证两国军力孰强孰弱的裁判是谁呢?它就是当时汉帝国的北邻匈奴帝国!
匈奴帝国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对手,也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对外作战的对象。
汉匈战争打得相当艰苦和惨烈,前后断断续续的打了三百多年,而真正决定汉匈两国命运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几十年。
汉匈战争打得相当艰苦和惨烈,艰苦和惨烈说明了匈奴帝国不是一个善茬。
在当时的匈奴帝国是很牛B的,灭东胡、驱月氏、攻安息帝国,横扫了除当时的汉帝国之外所有的周边国家。
在大秦王朝时代,当时的大秦帝国的蒙恬将军率领秦军三十多万,杀得侵入河套地区的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下牧马。
而随后不久的秦末战争大大的消耗和削弱了华夏民族的软硬实力,民生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的毁坏,更为严重的是一支民族史上最能打仗的部队,在为之效忠的政权被消灭之后也自此随之消失。
也就是在华夏民族内部战况激烈时,此时的匈奴也正在变得逐步强大起来,开始将一个个周边国家吞并和驱逐。
在做完这些之后,下一个的目标便成了汉帝国。
而汉帝国由于内乱刚刚平定下来,所处的劣势也显而易见。
在出兵不利的情况之下,当时的汉帝国不得不采取了屈辱的“和亲”政策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聚集了充足的钱粮之后,于汉武帝时代汉帝国便开始了反击匈奴的战争。
经过几十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行动,到汉武帝的晚期,将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打的一分为二,南匈奴臣服大汉王朝,剩下的另一半的北匈奴则继续与汉帝国为敌。
在东汉时代历经汉朝班超、窦宪等多位名将的出击北匈奴,他已经再也无法在亚洲地区立足,为了躲避汉帝国的打击,北匈奴不得不进行西迁,经过不断的辗转迁徙最后到达了欧洲。
到了欧洲的匈奴一眼望到此地的富饶不胜欢喜,北匈奴的首领当即召开会议,决定用武力来侵占这片土地。
由于匈奴人能骑善射,他们首先击败了东哥特人,继而又击败了西哥特人,随后大军又抵达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帝国统一每年向北匈奴人进贡950克黄金。
但匈奴人依然不满足,继续进行侵略扩张。
他们的铁蹄席卷了高卢,继而又击败了由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和西罗马帝国组成的联军部队,一路打到了意大利,最终教皇被迫与北匈奴人签订了合约,从此匈奴人迎来了一个阿提拉帝国的时代。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当时的罗马帝国和当时的汉帝国有缘开兵见仗的话,毫无疑问汉帝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此时的欧洲联军所面对的是被汉帝国打残的、一支面对汉军已经没有丝毫作战能力的部队,而如果鼎盛时期的匈奴骑兵假如到了欧洲的话,几乎是可以通吃整个的罗马帝国。
而汉帝国又是把鼎盛时期的匈奴打的几乎亡国,因而有理由认为,如果此时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冲突的话,汉帝国一定会完胜罗马帝国!
中国每个朝代历史有代表的电视剧电影或者纪录片吗,可以推荐下吗
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代表性的与历史差不多,我来一一为大家列举一下!
封神榜(商周文化)
秦始皇(春秋战国_秦)
大汉天子(黄晓明版)
新三国(陈建斌)
隋唐英雄传(黄海冰)
水浒传(张涵予)
精忠岳飞(黄晓明)
倚天屠龙记(祝续丹)
大明王朝(陈宝国)
孝庄秘史(宁静)
以上都是影视比较适合代表性的电视剧!并且与当时的历史比较相似!
大家有什么其他更喜欢的代表作也可以大家一起来评论探讨一下!
西汉、东汉、南汉、北汉、后汉为什么都以汉为国号
哈哈,这个问题用一句秦腔唱词就可完美解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西汉东汉南汉北汉都是一个“汉”!
自西楚霸王项羽把刘邦分封到汉中这个偏远之地后,刘邦经过打拚,一路将这个不怎么值钱的“二字王”变成了“一字王”,直到皇帝,即汉中王一一汉王一一汉皇帝。“汉”这个称呼便烙进了中华民族骨髓,成了“永不磨灭的番号”。
公元一世纪伊始,刘邦创建的大汉王朝被外戚王莽篡夺,汉朝灭亡,“新”朝建立。但这个王莽显然是一历史穿越者,在两千年前大搞国有化等改革措施,老天爷不但不帮忙,反而尽添乱,水、旱、瘟疫横行,短短十五年,“新”朝随即瓦解。
汉王朝后裔刘秀,趁乱而起,重拾“汉”字大旗,夺得江山,重建汉朝。历史学家们为了以示区别,便将刘邦定都长安的“汉”称为“西汉”,将刘秀定都洛阳的“汉”称为“东汉”,而王莽的“新”朝因是篡夺,且十分短暂,不予承认,其纪年并入西汉。后来武则天弄的“周朝”也一样,不予承认,其纪年并入唐朝,是一个道理。
三国后,曹魏代汉,刘备在蜀地,也建了个汉朝,因是小王朝,故被历史学家们冠上一个“蜀”字,称“蜀汉”。
以后,每当天下大乱时,总有人打出“汉”字旗,割据一方,称王称帝。这时,历史学家们就会根据政权地域或性质,给这个“汉”加一字,定个性,以示区别。
后来的“汉”还真是多,五胡乱华时,匈奴人刘渊,也喜欢这个“汉”字,称了一会帝,史称“赵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那个下了“杀胡令”的冉闵,就是“前赵”末代皇帝。
这时,氐族人李特在成都也建了一个“汉”,史称“成汉”。
五代十国时建的“汉”最多,“五代”中的第四代,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开封建了个“汉”,统一了中原,属正统,故称“后汉”。
“后汉”被“后周”郭威灭亡后,残余势力逃到太原,割据一方,仍称“汉”,史称“北汉”,是五代十国中最后被灭的一国。
在现在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区,唐朝封州(今广州)刺史刘谦在唐朝灭亡后,逐渐统一了岭南地区,其后代在此称帝,也称“汉”,史称“南汉”。
元朝末年,跟朱元璋争江山的陈友谅,其政权也称“汉”,因昙花一现,未被历史学家承认,所以不被人知。
辛亥革命时,也有一些武装,打下省城,短暂建立了“大汉军政府”,难舍这个“汉”字。
现在虽没了“汉”的国名,但我们人是“汉人”,字是“汉字”,说的话是“汉语”,“汉”名符其实的成了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番号”。
汉高祖刘邦真像
符合历史的最佳历史片有哪些
个人认为,历史体裁的佳片有很多,比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教学片《地道战》、《地雷战》,故事片《狼牙山五壮士》、《在烈火中永生》、《南征北战》、《万水千山》、《林则徐》、《甲午风云》、《上甘岭》、《打击侵略者》,电视连续剧《解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換了人间》、《盘龙卧虎高山顶》、《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