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黄梅戏有哪些经典名段
黄梅戏是湖北土生土长的剧种
黄梅戏曲调源自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戏发源和诞生于黄梅县,以地名黄梅县为戏名,是湖北黄冈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经湖北黄冈六大水系之一的华阳河传入安徽安庆宿松地区,黄梅戏300多本原创剧目没有一部是安徽原创,全部拿湖北黄冈地区的原创剧本去进行二次改编,黄梅戏经典传统剧目源自湖北黄冈的黄梅、广济、蕲春、浠水、麻城等各县真人真事和湖北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成,《女驸马》是根据湖北襄阳民间传说故事《双救主》改编,讲述的是湖北襄阳府的故事,女主人公冯素珍襄阳府冯家巷人,《天仙配》是根据湖北民间传说故事《董永卖身》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湖北孝感的故事,相传湖北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得名孝感,湖北十堰郧西县是《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发源地之一,《小辞店》是根据湖北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的真人真事《蔡鸣凤辞店》(最早又名《菜刀记》)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湖北黄冈的真人真事,女主人公柳凤英湖北黄州府(黄冈)黄梅县濯港人,男主人公蔡鸣凤黄州(黄冈)浠水县人,《打猪草》的故事发生在黄梅县梅松岭地区,剧中人陶金花、金小毛的原型都是黄梅县人,《过界岭》又名《於老四与张二女》,讲述的是黄州府黄梅县与广济县(今武穴)交界处发生的故事,於老四和张二女都是黄梅广济交界处的人。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黄梅戏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新中国黄梅戏的奠基人桂林栖同志,不仅为皖西南(安庆等地)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黄梅戏在安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桂林栖生在黄梅戏的故乡湖北(黄冈)黄梅县,酷爱家乡戏,1949年安徽安庆解放,桂林栖出任安庆首任书记,那时的安庆还是安徽省的省城,桂林栖上任第二天开始从各地找回流落的黄梅戏艺人,其中就有丁老六(黄梅戏名师丁永泉原名丁老六,严凤英的恩师)严鸿六(严凤英原名严鸿六)、潘景莉父子等,亲自组建了正规的黄梅戏安庆一团、二团,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88年升级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戏校(安徽省黄梅戏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推行黄梅戏“三改”政策:改剧本、改戏、改制),培养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时白林、陆洪非、郑立松、王冠亚等大批黄梅戏人才,支持拍摄电影《天仙配》为黄梅戏在安徽省和全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就是以桂林栖(非严凤英)命名的,纪念桂林栖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青山绿水带笑颜”,黄梅戏《天仙配》中最经典的唱词。桂林栖建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1953年安徽省黄梅剧团的严凤英、王少舫多次赴湖北黄梅县取经学习,带回部分黄梅戏传统剧目录音回安徽,其中就有《董永卖身》后被改编成电影《天仙配》
建国后,安徽安庆地区为争黄梅戏发源地,改黄牛山为黄梅山,改牛栏村为黄梅村,以黄梅二字命名了黄梅亭、黄梅阁、黄梅镇等一系列的地名、路名等等,但这些目前都只有几十年历史而已,一查便知,在安庆的地方志,例如:《安庆府志》并无历史记载,还以“梅城”“黄梅城”自居,其实安庆又名宜城,解放前,甚至六、七十年代都从来没有“梅城”“黄梅城“之称。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季)或摘梅子时才唱的戏,才命名黄梅戏,简直难以自愿其说,其实都是为争黄梅戏发源地。黄梅雨季并不是是安徽安庆独有的雨季,摘黄梅子唱的戏叫黄梅戏?清明时节、冬至时节、下雷雨就不能唱黄梅戏呢?难道就不能叫清明戏、冬至戏、雷雨剧吗?摘苹果就不能唱黄梅戏吗?黄梅天、黄梅雨发源于安庆吗?一年360多天,黄梅时节有几天?我们综观中国300多个大小戏曲没有一种是以雨季、季节命名的,中国的戏曲都有一定的命名规则的,很多是以省、州、府、市、县命名的,例如川剧、粤剧、京剧(北京简称京)、豫剧(河南简称豫)、越剧(浙江古代属越国)、楚剧(湖北历史上是楚国核心地带)、庐剧(合肥古名庐州)、锡剧(无锡)、凤阳花鼓戏(以安徽凤阳县命名)等等,而黄梅戏以黄梅县命名也是符合中国戏曲传统命名规则的。
安徽省政府官方网站: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各种词典: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县!
1995年8月国务院文化部授予湖北省(黄冈)黄梅县“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非安徽,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黄梅戏之乡),2019年2月黄冈黄梅县第5次凭借黄梅戏当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安徽),2020年9月国务院教育部授予黄冈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黄梅戏“国家级传承基地”(非安徽,全国唯一高等院校)。由此可见,关于黄梅戏国家相关部门是认可湖北的。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事实不容改写,任何企图歪曲黄梅戏发展历史事实的行为都是可耻的。原创永远是原创,改编永远是改编。请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黄梅戏!
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对黄梅戏的贡献有多大
说起严凤英大师,不禁想起了这段时间严凤英家人与黄梅戏演员吴琼的“纷争”。今年的9月17日,严凤英次子王小英在网络上发声,指出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编排、由吴琼主演的舞台剧《严凤英》侵权。
王小英说,母亲严凤英对黄梅戏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提升发展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编创者们却对严凤英的真实经历视而不见,对严凤英的经历肆意杜撰,所以他要求吴琼等演员以及芜湖市艺术剧院停止对严凤英形象的损害。
而吴琼则在此前曾表示过:“我就是想把严凤英大师对黄梅戏的巨大贡献展现在舞台上。”不过这出戏上演已经快十年了,此前严凤英的先生王冠亚也曾对此剧表示首肯,不知道王小英为何突然来这么一出。
回到这个话题,严凤英对于黄梅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严凤英,黄梅戏或许能够发展起来,但肯定不会在全国几百个剧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五大剧种之一。
在严凤英学戏之前,黄梅戏只是一个地方小剧种。1955年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后,黄梅戏瞬间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大剧种,人们开始接受与欣赏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
1955年到1965年是严凤英的黄金十年,也是黄梅戏的黄金十年,当时黄梅戏不仅在内地流行,还在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刮起了一阵“黄梅调”风,香港的邵氏电影在这十年间,就拍摄了一百多部黄梅调电影,后来的《新白娘子传奇》也是在致敬黄梅调电影。
而黄梅戏之所以这么流行,最终还是要归功于严凤英所拍摄的《天仙配》,由此可见,严凤英的确是黄梅戏最重要的奠基者。
严凤英的唱腔亮丽甜美,委婉动听,韵味十足。她在黄梅调的基础上,广泛的吸收了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艺术形式,将这些艺术的唱腔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她的唱腔被誉为“严派”唱腔。
鉴于严凤英对于黄梅戏的贡献,人们赞誉她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田汉先生曾经赞誉她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联想到梅兰芳在京剧里的地位,就可以得知严凤英真的无愧于“大师”这个称号!
黄梅人会唱黄梅戏吗不会安庆话怎么唱黄梅戏啊
歌曲,戏典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喜欢的唱歌和戏典的人,不管你是哪里人,都会哼几首,特别是老一辈上了年龄的老年人,大多数都会唱几句黄梅戏,但不一定是黄梅人喜欢,全国各地都喜欢唱,包括我也爱听爱看,特别是我父母她们最喜欢唱,黄梅戏,天仙配,还有那个时侯的《木桂英挂帅》等戏曲,我对湖北大鼓也着迷,老一点的流行歌曲也喜欢,但我并不是黄梅人哦!
为什么黄梅戏的曲目特别多
黄梅戏的曲目的确有很多,像《天仙配》、《女驸马》、《过界岭》等,都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为什么黄梅戏的曲目特别多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取材十分广泛
黄梅戏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有的取材于古代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有的取材于当地的真人真事;有的则是创作者自己创作而成。
所以它和其它戏曲不同的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黄梅戏的创作素材,例如去采摘喂猪吃的猪草,黄梅戏都可以将它创作成一篇经典曲目——《打猪草》。这是其它戏曲所不能比的。
也正是因为黄梅戏取用的素材广泛,所以才逐渐形成了众多的黄梅戏曲目。
自然灾害的催生
大家都知道,黄梅戏是起源于湖北黄梅,但它发展壮大,却是在安徽安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黄梅县位于长江北岸,在以前县内大部分的土地是低于长江江岸的。所以县内自然灾害众多,尤其以水灾最为严重频繁。所以黄梅人为了适应逃水灾的需要, 纷纷学唱黄梅戏,以便为了逃往他乡之后,能够继续生存生活下去。
而去他乡演出,曲目太过单调的话,自然没有多少人会来捧场,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不断的创作出新的曲目。
起源早、融合多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源于黄梅地区人民的采茶歌。受宋代民歌和元代杂剧的影响,采茶民歌逐渐形成了黄梅戏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黄梅戏融合了江西调、凤阳歌等民间曲调,并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此时的黄梅戏已经正式形成,并蓬勃发展。建国后的黄梅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由于黄梅戏的发展历史较早,并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所以积累深厚,流传下来曲目也就自然丰富。
艺人的不懈努力
现今黄梅戏的曲目众多,也有艺人的不懈努力的因素。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不仅整理了很多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而且还创造出了很多黄梅戏的优秀新曲目。中青年演员,如马兰、韩再芬等也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正是因为黄梅戏艺术家的努力,黄梅戏的曲目才会特别丰富。
(文/若木 图/网络)
黄梅戏的未来发展怎样会成为世界的艺术之一吗
黄梅戏不仅不会成为世界艺术之一,而且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虽然是人们较喜爱的剧种,在2006年5月进入了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足以说明,该戏种不可能发展。天仙配会成为一抹记忆,一段历史。就象电话座机,BP机,大哥大,再往后是小灵通,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也都将成为历史。艺术也是一样,今天我们多么熟悉的艺术方式,明天就会创新出新的艺术。
当前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使得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包括抖音等不断地推陈出新。新的艺术不断涌出,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而黄梅戏、秦腔等会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地被吞没而消失。也许黄梅戏只会保留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一个典故了。
当然,艺术的发展会吸收黄梅戏优秀的东西,在新的艺术中发展和传承。
我们的硬盘都到了T的时代,将来会更太,黄梅戏等能够全部存入历史的硬盘,为后代留一份记忆。现在看来,国家沒有必要花钱抢救这些遗产了,只需要把一些艺术的点点滴滴保存起来,成为活生生的历史记录。
今天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会逐渐消失而终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