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科特

中国历史上兵力投射最远是哪里?尼泊尔硬抗印度,背后靠的是什么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6 23:35:17 浏览15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上兵力投射最远是哪里

说起远征,世界上最早的远征应该是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他最远是率军打到了印度,全程超过了一万公里,这应该也是人类在冷兵器时代兵力投射最远的一次战役,在万里之外作战,亚历山大在没有补给,没有援兵,不熟悉地理地形的情况下,还成功拿下印度,这是最神奇的。

亚历山大的远征距离甚至超过了后来蒙古人的西征,蒙古人西征最远打到了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毕竟没有打到欧洲,没有亚历山大打得远,那么你知道华夏历史上兵力投射最远的战役是哪一次吗?

亚历山大远征

提到华夏历史,大规模对外征战最早发生在秦汉时期,更早的夏、商、周三朝基本是在华夏核心区域中原地区以及边境附近作战,从秦始皇开始逐渐对外征战,有南征百越和北击匈奴的战役,尤其是南征百越,这是实兵投射作战,而北击匈奴只是出动大军打败匈奴人,并把匈奴赶到七百里之外的苦寒之地。

秦始皇之后,中原政权对外大规模征战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般来说,中原兵力第一次对外大规模征战就是漠北之战,这一次战役汉武帝基本上投入了整个国家的实力,筹集了14万匹战马,10万精锐骑兵,近百万步兵和后勤保障部队。

霍去病封狼居胥

这是汉朝第一次远征大漠深处,由卫青和霍去病率军指挥作战,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是打得最远的将领,他打到了匈奴的祭祀圣地狼胥山和姑衍山,并在这两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和祭地禅礼的仪式,同时兵峰到达了瀚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并且霍去病创造了武将的最高战绩: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如果以汉朝的首都长安来算,从长安到贝加尔湖的直线距离是2220公里,当时骑兵行军速度是50~80公里,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霍去病率领骑兵从长安出发的话,至少要骑马一个月时间才能到达瀚海附近,漠北之战,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中原兵力投射最远的第一次,注意是第一次,在此之前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后有来者。

汉朝远征军

要知道汉朝可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是以种地来获取粮食,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是马背上的民族,同时游牧民族有吃干粮的习惯,而当时农耕民族都是吃小米,大米也有不过少,小米都是要煮熟了才能吃,所以长途奔袭没办法携带很多粮食,正因为如此,才限制了中原政权对外征战,要知道远征可是没有补给,没有援军的情况下。

而且汉武帝为了打漠北之战,几乎动用了整个国家的兵力,人力,物力,这种消耗非常大,远征最难的就是补给,当时霍去病打到哪里,后面的运输部队就要跟到哪里,只能靠这种模式打匈奴人,如果没有后面的运输队,霍去病在茫茫草原上,到哪里去找吃的?不然早就饿死在草原上,而且霍去病打仗时,常常就是把运输队扔在后面,率领一支精兵强行突袭,往往仗都打完几天了,运输队才跟上,这就是远程兵力投射的特点。

汉军远征

其实汉武帝一朝,霍去病打漠北之战并不是投射最过的战役,汉朝投射最远的战役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的战役。

大宛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这里离长安的直线距离超过了5000公里,也就是一万多里路,这可是真正的万里之遥,这次远征超过了整个两汉时期所有的战役,除了蒙古人西征之外,中国历史上最远的兵力投射就是李广利远征大宛的战役。

汉武帝常年对匈奴作战,马匹损失非常大,而且中原地区的马,远远没有匈奴人的战马好,匈奴被卫青和霍去病打得远逃中亚,双方战争暂停了一段时间,到了汉武帝晚期,匈奴卷土重来,汉武帝又重新开始对匈奴作战,当张骞出使西域后将西域的情况告诉汉武帝后,汉武帝知道了大宛成立名马,所以派出李广利率军远征大宛。

李广利

李广利征大宛有两个特点:一是兵力并非精兵,而且不多。李广利率领的是大多数是犯了罪的人被充军,以及部分边境地区的骑兵,一共有三万匹马,十万头牛,总兵力约有6万多人,50多名校尉级别的军官。

二是李广利这次出征大宛是没有后勤补给,全得靠自己的带的粮食和沿途想办法。李广利带了6万头牛,这些牛既能当坐骑,而且还能运输粮食,如果自己带的粮食吃完了,就得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当时的西域并不完全臣服汉朝,大多数国家不愿意给汉兵提供粮食。

这两种情况都是李广利远征大宛的困难之处,要知道兵力投射在万里之外,汉朝没有先例,即使是漠北之战,也是有运输队跟随的,而远征大宛的距离差不多就是漠北之战的2倍了,率领6万多人在万里之外,没有援兵,没有补给,不熟悉地形和地势,而且沿途都是各种政治形势不明的国家,是敌是友都搞不清楚,在这种情况,能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

大宛的位置

李广利远征大宛其实打了两次,第一次率领几万人,还没有到大宛就大量减员,只有几千人,因为沿途都是战争,李广利是一路打过去的,西域诸国都不愿意给李广利提供粮食,所以李广利只能开战,不开战就没饭吃,最后实在没办法,只有几千人继续前进没有完成任务的可能,只能撤退,来回都用了两年时间,才回到汉朝最西边的敦煌。

李广利第二次远征则完成了任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个人觉得李广利的能力被低估了,在万里之外打仗,完全要靠自己,李广利没有像李广那样总是迷路,虽然不如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百战百胜,但他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损失很大,但是打赢了,立了与汉朝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带走了大宛名马三千多匹,同时与大宛订立盟约。

远征大宛成功之后,汉朝国威威震西域,西域诸国才第一次感觉汉朝的强大,纷纷派出使者与汉朝结交,但终汉武帝一朝,并没有对西域实行任何有效管理,真正对西域开始管理的是在汉宣帝时期开始的。但这一次远征大宛的战争一战就让汉朝打出了国威,这也是两汉四百年历史上,兵力投射最远的一次战役。

尼泊尔硬抗印度,背后靠的是什么

面对印度赤裸裸的威胁和挑衅,尼泊尔这次终于爆发,直接将两国争议地区35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尼泊尔的新版地图之中。

这一决定在尼泊尔议会毫无悬念地被通过,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尼泊尔这次不光是更新了地图,还有争议区的实际行动。

据报道,尼泊尔军方已在与印度接壤的争议区设立了15个边防哨所,大口径火炮等武器也已运抵边境线,大量军队严阵以待。

尼泊尔在建立哨所的过程中,强行驱逐了印度在争议区的修路队,并没收了印度的器材和设施。此举引发了印度的强烈不满。

面对尼泊尔的强硬,印度开始向争议区附近增兵。据外媒报道,在印度北部与尼泊尔的争议区,印军越线突然抢夺尼方武器。

令印军没有想到的是,尼泊尔军队并没有束手就擒惯着印军,而是直接用手中武器来回应。尼泊尔指挥官直接下达开枪命令。

尼军士兵先是朝天鸣枪,但印军抱着侥幸心理并未理睬,依然在奋力抢夺对方武器。随后尼军果断开枪,多名印军当场倒地。

印军瞬间一死五伤,剩余的士兵急忙逃出了尼泊尔的实控区。随后印军谴责尼军的开枪行为,并说尼军总喜欢用枪解决问题。

在此之前,尼泊尔军队还曾用大炮解决过问题。当时也是印军越过实控线,尼泊尔军队直接用空炮弹击退了印军十多名士兵。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奇怪,弱小的尼泊尔为何敢硬抗强大的印度?其实这是尼泊尔人的一贯作风,对于印度从来不惯着。

若非如此,尼泊尔早在几十年前就步了锡金的后尘。在吞并锡金后,印度一直就惦记着尼泊尔的领土,但从来都没有得逞过。

尼泊尔的民风极其彪悍,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宗教特点,让印度在多次的实际行动中尝到了苦头,最终不得不放弃幻想。

随着国际形势的大变,印度只能通过缓慢蚕食来攫取邻国的土地。但这一招在尼泊尔跟前很难奏效,只要越线尼军就会开枪。

这一次,尼泊尔不但开枪还击,还以法律形式将争议区划入新版地图。尼泊尔除了一贯的强硬因素外,还有以下的两个原因。

第一,尼泊尔站在道义之巅不畏印度威胁。

尼泊尔在争议地区从来不主动挑事,都是在印军主动越线之后才开枪的,是对越界行为的一种还击,这个事放哪里都不理亏。

如今的联合国已非45年前的联合国,对于公然侵略他国的行为不会听之任之。而尼泊尔也不是当年的锡金,敢于对印度说不。

加之尼泊尔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性行动,使得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在领土问题上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也就敢于亮剑。

而印度屡次三番在争议区制造争端,修筑公路和设施,面对尼泊尔的强硬反击,印度也只能吞下苦水,因为它没有道义可言。

第二,尼泊尔是看准了时机后才果断出手。

近段时间,印度不可谓不嚣张,同时与多个邻国在争议区发生摩擦。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甚至觉得能同时打赢几场战争。

尼泊尔早已看穿了印度的伎俩,在印度深陷争端之时,尼泊尔果断出手拿回争议之地,印度肯定会自顾不暇,不会有大动作。

另外,印度疫情也在迅速扩散,目前确诊已超35万,死亡超1万。面对边境争议区的争端已分身乏术,没有精力与他国竞争。

除此之外,尼泊尔人的英勇善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廓尔喀骑兵到如今的尼泊士兵,英勇善战一直在其血液中流动。

从尼泊尔军队参加维和的表现中便可看出,其勇猛度远超印军的想象力,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尼泊尔从骨子里不怕印度。

综上,尼泊尔之所以敢硬抗印度,那是有原因的,绝不是一时冲动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