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吕叔湘和王力,谁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更大
吕淑湘和王力都是现代汉语言大家,大学教授。王力生于1900年,逝于1986年,广西博白人,是著名的现代汉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他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汉语语法》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购有。吕淑湘,生于1904年,逝于1998年,江苏丹阳人,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现代汉语词典》我也购有。对王吕两大家算是认识与熟悉。二人都是大家,各有专长,各有特点,难分伯仲。硬要分,以我之个人见解,认为王力影响力略大。
安庆宿松出过哪些名人
【李金城】
男,1963年10月生于宿松县趾凤乡龙井村。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4年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分配至中铁一院兰州分院,198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任中铁一院兰州分院副院长,2008年12月任中铁一院副院长。在28年的铁路勘测设计工作中锻炼成长,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CCTV2007中国经济年度公益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先后参与和负责昆玉、包兰、宝兰、候月、孝柳、西南、青藏、拉日、敦格铁路等20余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的勘测设计,以及尼日利亚铁路技术改造项目,折算里程近20000多公里,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线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总计约8亿元。2000年12月,担任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总设计师”,全面主持和负责青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和科研攻关工作。他带领队伍深入唐古拉山区,在零下20多度的气温下,在泥泞的沼泽地里,他背负几十斤重的设备,连续两天一夜徒步行走,测量线路、论证方案,在队员意志消沉的时候给突击队员开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自己则由于长期劳累,晕倒在泥沼中,队员们及时把他抬出沼泽,才战胜了死神。作为总设计师,在平均海拔4400多米的青藏铁路沿线坚守了8个年头,行程近百万公里,被称作青藏铁路“活地图”。他在青藏铁路倡导采用的野生动物通道、植被恢复与再造技术等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有效解决了多年冻土层退融问题、高原环境问题和生态保护等世界性难题,使青藏铁路成为我国的第一条生态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工程环保建设的样本。2008年,青藏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建国60周年“十佳感动中国工程设计成果”、“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8年12月,担任中铁一院副院长,并兼任铁一院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全面负责院青海、西藏地区铁路项目以及全院大型铁路站房项目的生产组织工作。由他负责的拉日铁路勘测和西格二线、关角隧道、敦格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那曲物流中心等项目点多线长,且均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他带领设计团队,深入现场踏勘,创新设计理念,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2010年4月21日,在接到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通知后,主动请缨,担任铁一院玉树抗震救灾铁路建设项目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并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率领132名技术人员连夜赶赴西宁开展工作。按照“利用现有与新增设施相统一、应急工程与整体建设相统一、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原则,迅速开展方案研究工作,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在他的领导下,铁一院现场技术人员仅用了一天就完成勘测,三天稳定方案,七天内完成海晏、湟源、平安驿三处施工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玉树速度”,为实现铁道部和青海省2个月内完成应急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总体目标争取了宝贵时间,为灾后大规模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勘测生涯中,他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高原的铁路事业,与广大铁路建设者一道,以对铁路建设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奉献了一座座令国人自豪令世界惊叹的丰碑。2011年12月,他回到故乡,出席宿松铁路支线预可行性研究研讨会,为家乡铁路建设献智出力。
【李亚栋】
男,1964年11月生于宿松县孚玉镇玉龙社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2011年12月顺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宿松历史上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本县许岭中学任教2年。1988-199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于1995年师从钱逸泰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1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百人计划”;1999年,获得柳大刚优秀青年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论文奖;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在清华大学先后担任化学系教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兼任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多家国际和国家权威学术期刊的编委、副主编、主编职务。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包括单分散纳米晶可控合成与组装、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与形成机理、贵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复合物及其催化应用等。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近几年来,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截止2011年度,其论文被他人引用总数超过1500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为中国乃至世界纳米材料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多年来,关心宿松发展,特别是关心家乡学子,多次指导宿松高考学子报考清华大学等国家一流大学。
“你的习惯,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赞同这种说法。从小我就是一个心急的人,干事从不考虑后果,说干就干,吃了不少苦,出了不少洋相,喜欢说真话,一得罪了不少人,吃了不少亏,损失惨重,教训深刻,痛心疾首,发誓改正,到现在还是老样子,死不悔改,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曲靖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如何评价他们
曲靖,云南的滇东重镇,也是入滇的重要通道,昆明的屏障,是云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古时候曲靖开发的很早,汉朝时在此地设置了郡县,称味县,元朝时在曲靖设曲靖路总管府,明朝时设曲靖军民府,民国时设立云南第二行政公署,驻曲靖,1950年设曲靖县,1983年撤县建市。曲靖文化悠久,历史名人辈出,下面在各行业、各时期列举几位。
图为民国时期曲靖西门街。
杨本昌(1755-1832年)嘉庆时期进士,曾任三品两淮盐运使,这个职位太肥了没几年杨本昌积累了大量财富,辞官回曲靖置办田宅,因为买下了曲靖城内200多间房屋,送外号“杨半城”,时下老一辈曲靖人仍热议。
图为唐继尧。
唐继尧(1883-1927年)北洋滇系军阀首领,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北洋时期任云南都督,发起护国战争,创办云南大学,1927年病逝昆明,墓志铭上写着: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图为浦在廷故居。
卓琳(1916-2009年)咱小平爷爷的夫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937年加入我党,1939年与小平成婚,此后一直伴随左右,患难与共。卓琳的父亲浦在廷也是位革命志士,拥护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创办宣威火腿,被孙中山封为滇军军需少将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