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秀

晚唐的宦官为什么可以废立皇帝?《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中的元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9 00:23:01 浏览18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晚唐的宦官为什么可以废立皇帝

唐朝的中后期,宦官的权力开始膨胀,宦官在军权,政权,以及财政等方面,都开始越发的膨胀。在每一个朝代建国的初期,宦官都是不参与朝政,不干涉军事的。但是自从天宝年间之后,宦官就开始逐渐的越发的插手朝中事务,甚至拉帮结派,祸乱朝堂。

从天宝年间开始,之所以唐朝的宦官开始越来越厉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后来宦官开始担任军职,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的实行问题。

唐朝的时候一般来说,卫兵是应该由宰相来直接管理的,后来到了唐朝后期,随着府兵制的崩溃,所以渐渐地卫兵还是实力大不如前,甚至开始慢慢的衰退。取而代之的是禁军开始日益强盛,甚至到了谁掌握了禁军,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央的军权的程度。由此可见禁军当时在唐朝中后期时期的地位,日渐壮大。

唐代的宦官的机构是内侍省,唐太宗早先就定下了规矩,内侍省不立三品官员。这就表明了宦官是不可能,也不允许有那么大的权力的。所以在玄宗以前,宦官的确都是内有什么权力的。但是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就到了宦官统兵,可以担任三品以上官职的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官宦李辅国在灵武拥立肃宗继位,当时他被任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至此之后,宦官的好日子就来了,宦官掌权的日子就此开始。后来李辅国被杀之后,代宗又选了一个人来担任元帅府行军司马的职务,但是好巧不巧的是,之后的这个人也是一位宦官,名叫程元振。

再后来又有一位鱼朝恩,鱼朝恩的时候就不单单是元帅府的行军司马了,后来还被加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典科禁军。其实到了鱼朝恩这里,宦官还都只是掌握了一部分军权,还没有形成一种惯例,还没有这个制度还没有成型,后来宦官专典禁军的制度的形成其实是开始在德宗时期。

因为越到后期,禁军的开始愈发的壮大,尤其是神策军完全都在宦官的控制之下。到了后期的神策军开始在朝堂上有着不一般的待遇以及地位。后期每一位宦官拥立登基的皇帝,上位之后,一定是少不了对神策军们的大大的赏赐,这是其他的军队所有没有的特别殊荣,而且就算是在日常的福利待遇方面,神策军也是要比其他的军队好出很多。

随着神策军的发展越发的壮大,无形之中就是加大了宦官的势力。既然手里握住了军权,那么即使是六根不全的“阉人”说话也是十分的硬气。掌握了军权之后的宦官,就在朝堂上也慢慢的有了力度。

唐朝后期,唐太宗在永泰年设置了枢密使这个职位,这个职位之门就是为了宦官所打造的职位,董秀为首任。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跑腿传话的职位,权力并不大,但是后来因为逐渐接触政务越来越多,开始逐渐插手干预朝政,直到后来开始成为了宦官专政的有力途径。

不得不说,唐朝中后期的宦官的权力,的确是越来越大,但是其实也没有到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历史学家黄永年曾说过,其实唐朝宦官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仍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只是中后期的时候有些皇帝是由宦官拥立的,有的时候某一派的宦官还会杀掉在位的皇帝,然后拥立他们自己所依附的皇子作为皇帝。

这样现象看上去好像十分吓人,看上去好像是宦官已经可以决定皇帝的人选了,其实不是。这只是宦官这一类的家奴开始参与到了皇室的内部纠纷,以及夺位夺嫡之争的战争中而已,以往来说干这些事的人都应该是皇帝皇子的亲信,或者宠臣,后来只是把这些人换成了宦官而已,宦官的权力被夸大,其实并没有那么吓人。

唐朝的宦官,其实并没有成功的废立皇帝,最接近成功废立皇帝的宦官,是一位名叫刘季述的宦官。虽然很接近成功,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唐昭宗很快复位,这位刘季述接近着就被杀了。

即便是只有这么一次,还是几乎到了末期,天下开始大乱,当时的刘季述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可言了,一开始只是作为皇太子的监国,后来想要假传昭宗之命退位为太上皇,让太子登基,但是后来被宰相崔胤联和禁军将领孙德昭给打败了,之后昭宗复位,刘季述被乱棍打死了。

上面提到的李辅国,算是第一个专权的大宦官,当时虽然李辅国极力的讨好唐肃宗,看似好像是得到了唐肃宗的青睐,才会得到了可以主权的机会,其实不是。如果要说到李辅国真正的靠山,应该说是张皇后,因为张皇后想要搞事。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唐朝的宦官军权和权力非常的大,但是归根结底其实这些权力的来源还是依靠着讨好皇室才能拥有的,一旦宦官失去了皇室的宠信,失去了军权。那么即使是权力再大的宦官,最后的结局也只有死路一条。

《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中的元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确有元载其人。元载出身寒微,但他嗜好读书,性格敏惠。在唐玄宗的天宝初年,元载考中制科进士,进入官场。元载在官场里混得还是很顺的,很快就做到了判天下元帅府行军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军委秘书长。元载仕途一路顺风主要是因为能窥测皇帝的内心想法。

《长安十二时辰》里说还是从八品小官的元载就已经投血本收买相府的眼线。这当然是电视剧的杜撰,但却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史载元载做官做到一定高位的时候,就开始花重金收买唐代宗身边的内侍董秀,让自己的秘书卓英倩与董秀秘密往来。这样一来唐代宗有什么想法,元载必先知之。由于有了这条内线,元载与唐代宗讨论问题的时候总能符合皇帝的心意,谈话总是十分投机。唐代宗自然越来越喜欢元载。

准确掌握唐代宗的心思让元载在权力斗争和政治投机中总能先人一步,总能提前站对了队。比如,元载最开始是靠巴结大宦官李辅国才爬上相位的。但他窥知唐代宗对李辅国不满的时候,立刻暗中策划除掉李辅国。鱼朝恩是唐代宗时期另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宦官,因为保驾有功,代宗皇帝对他极其信任。鱼朝恩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但鱼朝恩后来有点自我膨胀过度。当时鱼朝恩公开开“讲座”谈论国事,当场讥讽宰相施政,连善于强辩的元载也只能在旁边默默的听,不敢分辨。鱼朝恩还百般排挤、陷害郭子仪等一干功臣,引发军界的不满。最要命的是鱼朝恩最后连代宗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自然引发了皇帝的不满。元载通过自己的内线第一时间窥测到“圣意”的变化,马上找机会向代宗报告鱼朝恩专权、图谋不轨,请皇帝下令将其除掉。元载的这把刀实在是递得太及时了,太令皇帝舒服了。代宗皇帝立刻让元载去操办。元载还是发挥善于收买内线的特长。先后用重金收买了鱼朝恩的卫队长,和鱼朝恩手下握兵权的大将。内外都安排好后,鱼朝恩在觐见皇帝的时候被他自己的卫队长活活勒死。

能够帮皇帝两次除掉当朝权力最大的权臣,使元载深受皇帝的宠信,也使元载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人生到达了权力的顶峰就容易膨胀,历史上没有几个人有这个“免疫力”。元载也是这样。史料记载:载遂志气骄溢;每众中大言,自谓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他干的坏事无非是两点:一是专权、二是受贿。


朋友,以上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认可了我的回答,请您采纳为满意答案,如有疑问,请追问或者补充。

考核期内,望大家多多关注,点赞的手不要停。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

头条号:经典影视2019

关注我的,我会互关的哈。

为什么有人会说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堪比李世民的皇帝

唐朝第九代皇帝是唐代宗李豫。

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从父辈手中接过烂摊子时,盛世的繁华还留在人们的头脑中。

唐朝的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暧,被唐代宗招为驸马。

有一次,郭子仪做寿时,公主摆架子不去拜寿。郭暧觉得很丢面子,一怒之下打了公主。公主受了委屈,向父皇告状。

郭子仪听说此事后,诚惶诚恐、提心吊胆,便绑了郭暧进宫请罪。

唐代宗倒没有责怪驸马的意思,反对郭子仪说:不痴不聋,是很难做好一个家庭的主人的,唐代宗的意思可能是,小两口的事情,做老人的还是不管为好。

“不痴不聋,难为家翁”的俗语,就是出自唐代宗之口,看来唐代宗确实深知人情世故。从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唐代宗确实不简单。

唐代宗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对安史降将采取了姑息政策,最终平定了这场历经八年之久的动乱,然而,却造成了外藩入侵和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代宗在朝廷内宠信宦官,排斥功臣,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也不断上升。十几年后,唐代宗把藩镇割据这个难以消除的祸患,留给了他的后继者。

那么,这样一个善于调节夫妻矛盾的皇帝,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堪比李世民的皇帝呢?

其实主要就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或者说在这么三个方面非常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俩也确实具有可比性。

其一、唐代宗精通用兵之道,是安史之乱后唯一有实战经验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开创的唐朝到安史之乱也就130多年,而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却让唐朝继续存在了140多年

唐代宗李豫15岁时,就被封为广平王。

安禄山叛乱后,李豫跟随唐肃宗在灵武招集部队,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都隶属元帅府。

当时,唐肃宗刚刚继位,兵弱将寡,李豫躬身下士,抚怀流散民众,没多久就招兵数万人。

当时,安禄山的军队已经攻占了长安,声势大振,唐朝的军队多数不敢与叛军直接交战。

为此,李豫亲自组织勇敢之士阻挡叛军,多次把叛军挫败,士气为之大震,唐军对叛军的战争有所转机。

以后,回纥叶护王子率兵援助唐军,也是唐代宗派人联络和协调。

其二、唐代宗李豫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善于利用“借力打力”的战略,比较重视平衡朝廷的各种力量

唐代宗即位后,任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使求兵回纥,以讨史朝义。广德元年,朝义兵败自杀。

唐代宗李豫借西北的民族回纥军队,来平定安史叛乱是需要勇气的。

事实上,叛乱平息后,回纥可汗归国时所率部众沿途大肆杀掠勒索,也是引狼人室之举,如骨鲠在喉,难以言语的难堪!

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定力,很容易引发对外战争,属于“以毒攻毒”的一剂猛药,后来的大明王朝在保卫国都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就不敢利用皇太极的八旗军来打李自成,崇祯皇帝就是怕“引狼入室”呀!

所以,唐代宗确实是比较善于“借力打力”,敢于“引狼入室”的一个有战略眼光的皇帝,从这个角度看,唐代宗确实可以堪比李世民,拥有天可汗的血脉他,也确实镇得住这些游牧部落。

其三、唐代宗的低调和委曲求全,隐忍8年,除掉专权的宦官后,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大唐国威,改革盐政,支持刘晏推行食盐专卖,并实行“常平均输法” ,他还敢于让独孤妃参与决策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唐玄宗率妃嫔及皇子皇孙仓皇出逃往蜀,李豫的王妃沈氏一步走迟,落于敌手,被安禄山乱兵解至东都洛阳。

翌年,李亨即位为肃宗,其子李豫为兵马大元帅。在李豫率兵收复东都洛阳时,李豫与沈氏在洛阳宫中相逢,二人悲喜交集,相拥难离,但因军情紧急,未及安置沈氏就离开了。

说明唐代宗李豫确实有“舍小家”的气度。

不仅如此,他还善于利用独孤妃的智慧,来处理棘手的朝政。

唐代宗李豫的贵妃独孤妃,出身名门,工部尚书独孤颖之女,先为代宗李豫贵妃,卒后谥为“贞懿皇后”。

独孤氏姿容美丽,宽厚、贤淑。

在李豫为太子时,纳独孤氏为妃。后独孤氏生下一子。几年后又生一女,即华阳公主,后为道士。

李豫因独孤氏品貌双全,又十分善良,故对其十分宠爱。

后李豫即位为代宗,册封独孤为贵妃。因代宗对独孤氏的才智、处事十分欣赏,故每遇棘手难办之事,总想与独孤氏商处,然独孤氏总说自己知识浅薄,不懂事理,故每每回避,但事实上又能够为李豫出一些好主意。

马嵬坡事变后,李豫随父亲唐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 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

起初,唐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

公元762年四月,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勒兵捕保,幽禁张皇后,肃宗因此被惊吓死了,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呢!

唐代宗执政初期,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专权用事。

事实上 宦官李辅国手中握有兵权,骄横跋扈的他甚至让代宗居于深官,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唐代宗心中虽然不满,但奈何手上无兵,只好同意。

于是朝中无论大事小情,统统要与李辅国商议之后才施行,唐代宗的低调和委曲求全。

后来,大臣元载得到唐代宗的支持后,制订了惩治鱼朝恩的方案。

这一年的清明节,唐代宗在殿内设置酒宴,宴请亲贵,元载突然带人闯入,将鱼朝恩逮捕,由唐代宗当场历数其罪状,并下令朝恩自尽。

鱼朝恩不服,欲进行狡辩,元载早安排人上去将鱼朝恩勒死,对外则说其受敕自缢。

大历五年,鱼朝恩死后,他不再用宦官掌兵。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唐政府经过安史之乱,已经元气大伤。代宗面对危局,也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国威。

他改革盐政,支持刘晏推行食盐专卖,并实行“常平均输法”。

其实,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富有诗情画意的皇帝,他为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首至情至性的帝王笙歌。他的一生,戎马匆匆,仍然痴情不改。

唐代宗李豫死后,唐王朝尚有十二任皇帝、一百四十五年祚运。这十二任皇帝中,除唐宪宗李纯、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稍微像样之外,其余昏庸无能,一蟹不如一蟹。

而相对来说,唐代宗李豫就被有些后世历史学家誉为“ 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当然从这些角度看,他确实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帝国后期为什么政权会落入宦官手中(包括皇帝被杀害)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宦官。宦官中的“宦”,本来就是在政府里学习和办事的。战国时候的贵族喜欢多养“门客”,“宦”的涵义也变成了门客。之后,门客制度继续发展。贵族和国君中都拥有成批的门客,专门蓄养成为近侍随从,“宦官”这个词语就这样诞生的。宦官本来也不是被阉割的男人。但是,作为亲随经常跟国君出入,出入宫户,皇帝也担心这些近侍随从与后妃们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不如被阉割丧失生育的人更为保险。正好,古代也有着对男性俘虏施加“宫刑”的办法,就是把男人阉割之后在宫殿里服役。所以,皇帝也喜欢选择这些受过宫刑的人来充当自己的近侍随从。于是,宦官就是受过宫刑的人来担当。

在历史上,最受秦始皇宠信的宦官就是赵高。赵高,原本是赵国人,在国亡之后受宫刑当上宦官的。在《后汉书》的卷七八《宦者传》说的:“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可以看到,在后汉也就是东汉时候,充当皇帝近侍随从的人都是宦官,当时宦官都是阉人。由于明代的宦官办事机构分别设十二监,每一监都各自设有一员太监为长官,人们就把这些非太监的宦官都统称为“太监”。所以,太监与宦官都是同义,指被阉割的男人。

战国时候的门客与主子都是有一些人身依附关系,发展为宦官制度之后,宦官如奴隶一样依附于皇帝主子。由此看来,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内奴隶,如从事劳动生产的奴隶一样,都是被压迫和被奴隶。但是,一旦这些宦官成为奴隶头儿或者奴隶总管,那就是高级的宦官,就站在主子的立场上去奴役和压迫人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宦官由于是接近最高权力者——皇帝的人,自然就很有机会篡夺皇帝权力,干扰朝廷内政。我国历朝历代王朝的覆灭,归结起来不在乎是农民起义、外敌入侵、外戚干政、政治腐败、宦官乱政。其中,宦官乱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政治现象。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的灭亡,都与宦官乱政事有密切关系的。其中,盛唐的宦官乱政现象最为严重。在唐朝中晚期,宦官能控制唐朝的中枢政局,甚至可以随意贬斥和诛杀权臣、良将与宰相,废免和弑杀皇帝。那么,唐朝时候宦官为何能掌握大权,杀掉与废立皇帝呢?我们可以一一道来。

唐朝宦官掌权的源头

我国封建社会的宦官,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掌握权力。一般来说,大臣贵族势力强大,都轮不上宦官干政的份。当皇室拥有较大权力,也就是中央高度集权的时候,宦官作为皇帝的家奴身份才有掌权的机会。中央集权皇朝也不是一开始就让宦官掌权,因为朝代的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批与他打江山闯天下的开国元勋和功臣。即使这些开国功臣为宰相,依然是与皇帝休戚与共的,用不了皇帝培育宦官为自己的贴身亲信。一般来说,皇帝宠信宦官,是来源于对朝臣的不信任。

唐朝时候,开始让宦官组建内朝掌握权力,就是来自于唐玄宗。唐玄宗当政时候,吸取了前几任皇帝如类似于武则天一样女人参政的教训。当把王皇后废掉之后不再立新皇后,也不让自己宠爱的杨贵妃、武惠妃借着皇后的名义干预朝政,把政权全部交给朝廷宰相处理。

然而,唐玄宗也害怕宰相的权力过大,篡夺皇位,自然也不放心。所以,他就挑选了身边的大宦官高力士帮自己处理政务。如《旧唐书卷一八四《高力士传》记载

“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力士也就此“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

就是说宰相对政事的决议都要走宦官高力士的程序,这样形成了宦官和宰相互相抗衡的政治局面。这时候,管理唐朝宦官的机构——“内侍省”的总管成立,宦官的总管升为与正三品的宰相同一个级别,可见宦官地位的提高和权力的增强。

唐玄宗比较信任宦官,让宦官组建能够参与朝廷政事的内朝。唐玄宗的做法,是想着宦官都是被阉割过的“刑馀之人”,也是非正常人,很难有当皇帝的可能性。所以,宦官不像宰相可能权力过大,会篡夺皇位当皇帝。也不会如皇后,如武则天一样有野心当女皇帝。而且,宦官是家奴,贴近也是恭顺听话,不像宰相也喜欢摆一些当官的架子。他在宦官中选任高力士,就因为高力士帮过他大忙,帮助他参与剪除太平公主势力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是经受过考验的得力干将,也就非常信任。

之后,唐朝皇帝信任的宦官,如李辅国、霍仙鸣、仇士良等,都是皇帝为太子时候的亲侍。程元振、俱文珍等宦官在拥立皇帝时候都有功勋。总之,这些亲信的宦官都是皇帝中最信赖和最亲近的人物。“任人唯亲”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通病,唐朝皇帝以重任宦官,宦官乱政也就是受这个因素的影响。

宦官禁军制度——唐朝宦官掌握大权的开始

虽然唐朝皇帝亲信宦官,但是宦官能够掌握大权,废免皇帝的实力和底气,都还是来自于掌握了兵权,自然可以天王老子都不怕。但是,他们兵权的掌握,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逐渐掌握的,这一切来源于唐朝的宦官禁军。

(影视剧宦官鱼朝恩)

宦官禁军,顾名思义,就是宦官监察和监督禁军的制度。宦官能够对禁军进行监督,这就证明宦官能够让军队服从自己的管理。有了兵权,自然就有了横行霸道的底气。在安史之乱之前,李隆基虽然很信赖宦官,很多宦官被授予正三品(相当于宰相)的官位。但是,当时宦官势力也没有扩张到威胁皇权的地位。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唐明皇功震秦皇汉武的美梦,也使他对武将的信任变为破灭。在他看来,最亲密的安禄山都造反了,西部边境上的将领们更难信任。

于是,当唐玄宗收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之后,就丧失理智乱了方寸。为了尽快打败叛军,取下安禄山的首级证明皇帝的英明神武,他不顾中央军不堪一用的事实,要求高仙芝与封常青出战潼关,但是遭到这两位将领的抗拒,这使得唐玄宗不得不派宦官边令诚执行诛杀令。后世都认为这是宦官禁军和统帅兵权的开始,其实宦官边令诚和高仙芝以前都是密切配合且有过多次共事,边令诚也只是执行皇帝唐玄宗的命令,诛杀这两位大将。

由于宦官边令诚忠心耿耿的执行命令,给唐玄宗觉得宦官比武将还要听话和忠诚。当安禄山叛乱平定之后,中央为了对付抵御西北边疆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以及河北、淄青的乱党残余势力,巩固对国内的统治需要,保障运河粮食运输渠道的畅通,先后一共设置了三四十个节度使和观察使。但是,皇帝又怕这些掌握兵权的观察使和节度使又走安禄山叛乱的老路,就派遣大批宦官到节度使和观察使所管辖的区域内担任监军,监察他们管理军队的动向,这样就行了比较固定化的监军制度,宦官监军就这样形成了。

当然,担任监军的宦官很多不懂军事战术,经常干出贪污受贿的事情。这些监军的宦官也会经常因为私怨陷害节度使。但是,宦官监军对于控制节度使势力的膨胀也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有时候,节度使管辖区域的叛乱,宦官监军也能及时平息。

之后,由于宦官李辅国在劝说太子李亨继承皇位时候有功劳。当太子李亨也就是唐德宗继承皇位之后,就加封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掌握兵权。至此,宦官开始掌握兵权。

唐朝宦官掌握大权的真正底气——掌握中央神策军的兵权

唐朝宦官真正威风和横行霸道,还在于掌握了中央神策军的兵权。

在这里,先说禁军,就是从属于天子管辖的皇家禁卫军,与地方藩镇军队是互相对立的,也是皇帝直接掌握的军事武装力量的总称。禁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皇宫安全和京师治安,随驾扈从外,还要承担出征作战的任务,所以是受朝廷统帅的中央正规军。

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禁军担任宿卫任务,主要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由万骑组建的左右龙武军。第二是由左右屯营组建的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头称作“羽林亲军”,乃是唐朝皇帝最信任的禁卫军。

在安史之乱之后,禁军成为唐朝皇帝唯一靠得住的军事力量。之后,禁军数量增多,经过一番壮大,共分为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和左右神威诸军。其中,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就是禁军中的左右神策军。

神策军形成于安史之乱之后的新建禁军,也是唐王朝至从安史之乱之后能够维持一百年多年统治的重要保障。唐文宗时候在日本求佛法的僧人圆仁说过

“左右神策军,天子护军也,每年有十万军。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日本·圆仁)

这句话就是说左右神策军的势力强大,能平定乱臣的叛乱,是统治国家的国宝。

宦官掌握中央武装力量的国宝——神策军,是从宦官鱼朝恩开始的。神策军本来就是陇右节度使管下的边防部队,在平息安禄山叛乱的时候才进入中原开战。由于当时神策军归九节度使的高级监军——大宦官鱼朝恩做指挥,不久之后,鱼朝恩就成为这支军队的正式长官。

为什么让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的长官呢?这是因为安禄山叛乱之后,皇帝对节度使不再是高度信任,却是猜忌和怀疑。为了保护皇权,皇帝需要建立一支由自己统帅的野战部队,借此维护中央的权威。由于临时招募士兵通常缺乏战斗力,需要找一支建制比较完整和战斗力强大的地方部队。部队的统帅,应该由与部队有渊源关系和忠于皇室的人来担任。这时候,宦官鱼朝恩身为军队的监管,也是皇帝信任的人,当神策军的长官是最为合适了。

于是,就在唐代宗时候,鱼朝恩率领神策军进入京城,破格由地方军成为天子的禁军。神策军与过去禁军不同,它是皇帝的直属野战部队,负责京师的防卫工作。同时,它也把京都的好畤、麟游、普润、兴平、武功、扶风、天兴等地归为它驻扎,称之为“神策行营”,实质上就是建立一个以京城为中心的,直属于皇帝管辖的使级管区。这个使级管区的兵力胜过任何一个节度使的兵力,在德宗时候兵力扩充到十五万。兵力的强大,再加上节度使之间的重重矛盾,使得地方节度使很难对之轻举妄动。当节度使有所举动,皇帝可以立马动用神策军来镇压叛乱。

这样,宦官鱼朝恩就是宦官统帅禁军的第一人。他掌握着兵权,在朝廷作威作福。但好在那时候,宦官势力没膨胀到任意弑杀皇帝的地步,皇帝最终还是刺死了鱼朝恩,没有再派宦官担任神策军的长官,由神策军自行组织统帅。然而,这些将领都不是当大帅的料子。之后,唐德宗又委派了懂军事的文官白志贞来统领,却由于受到反对派的打压没能继续干下去。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卒之变”爆发,唐德宗不再信任任何文武百官,还是发觉家奴宦官是比较可靠。于是,就任命曾经担任李晟监军的宦官窦文场和另一个宦官霍仙鸣来担任左右神策军的中尉,之后命之为神策军的最高长官,这样在制度上确定了宦官掌握军队的大权。

(唐德宗)

宦官权力和禁军权力互相结合,势力膨胀

当宦官权力和禁军权力的互相结合,就使得宦官的野心也膨胀起来了。一些宦官头目,也就是高级宦官想借着家庭形式使政治影响力得以绵延。他们采用的办法,就是积极吸收年轻的宦官为义子,或者收养女和军人联婚,或者直接收军人为义子。

当唐朝贞元七年,朝廷正式批准宦官的养子制度,宦官采取养子为继承人的行为不再受任何控制,自然形成了许多实力强大宦官家族。从此,宦官统领神策军就成为一种定制。在唐德宗之后的皇位更替,都有宦官在幕后操控。在宦官统领的神策军中,宦官保障神策军的军人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升迁机会,神策军也很信任宦官。这样,两个利益群体的互相结合,神策军就成为宦官控制皇帝一张最佳王牌。这就是唐朝中后期宦官能够掌握大权,干预朝廷内政的原因。宦官乱政,可以随意贬斥大臣和弑杀皇帝,也造成皇权的衰落和政局的动荡。

如公元835年11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就是宦官乱政的顶峰。当时皇帝是在宦官集团拥护下,以皇太弟身份继承皇位的唐文宗。虽然唐文宗是靠着宦官集团当上皇帝,却对宦官集团幕后操纵深恶痛绝。他把郑注、李训重任为朝廷的御史大夫、宰相,当做自己的心腹,密谋军队谋杀当时大宦官仇士良。但是,不幸还是被仇士良给发现。于是,恼怒成羞的仇士良带领属下宦官们,在京城做大规模地搜捕,先后杀死了一千六百多个朝廷各省部官员和官吏,使得整个长安城都处在腥风血雨之中。

甘露政变之后,唐文宗完全变为傀儡,自己都说不如汉献帝。这一场政变给唐朝命运影响是深远的。之后,唐朝政权完全落在宦官的手中,史书记载这些宦官

“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这句话就是说宦官当政,使人的生命如草芥,朝廷政务都由宦官处置,宰相就是负责行书。

由此可见,唐朝末期,宦官势力的膨胀,已是无人可惹。后来,唐朝残暴不仁的节度使—朱温就是大唐宦官制度的终结者。当朱温率领军队攻打长安,大肆诛杀宦官,不过杀完宦官之后,也就是唐朝的总结。公元907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宦官弑君其他因素分析

唐朝时候的宦官,敢对皇帝下手,就是因为封建制度自身弊端,以及皇室与宦官对皇权的争夺。

我们都知道,宦官是外姓人,不具备任何生育能力,只能扶持傀儡来代替的方式来行使皇权。当皇帝不愿意做傀儡的时候,对宦官利益和安全也造成了危险。精明的宦官都会在皇帝操控大权之前采取行动。由于对皇帝的恐惧,他们才会弑杀有能力的皇帝,一代一代控制皇帝,这样就进入了一个皇帝以杀宦官、宦官杀皇帝的恶性循环之中。宦官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由于身体的缺陷和工作的特殊性,使宦官都有着心理的阴暗面,最直接体现就是对权力的渴望。为了争夺权力,不惜干出惨绝人寰的事情。

宦官掌权也是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唐玄宗亲信宦官例子可以看到,皇帝对宰相一样大臣不敢太信任,所以就会愿意利用宦官去对付有权力的大臣和武官将领。所以,就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唐朝宦官拥有掌握禁军的机会。当有了兵权,可以控制皇帝和掌握皇权,造成了宦官乱政局面的出现。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网曝张文宏医生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是否确有其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已经快两年时间了,新冠病毒对全世界人民造成的伤害、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伤害,确实是非常大、非常厉害,现在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

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严防死守新冠疫情,尽最大努力避免疫情在自己本国肆虐,继续对自己国家的人民和经济带来更大的伤害。

张文宏博士也算是一直战斗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的一位优秀的医生了。他给我们广大普通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科学认识、科学知识,尤其是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一些新认识和方法,他也因此而成了人民群众特别喜欢的一位医学人士。

尽管,他的看法并不一定100%的正确,也并不可能100%地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认同,他的某些观点和看法,也出现一些争议甚至是错误的地方。但是,无论怎么说,我们都真的没有必要去对这么一位同志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伤害。

我们用得着像题主这样把张文宏的博士论文、把他过去的一切,都搜索出来评说一遍吗?

题主,毫不客地讲,你这样的问题,就没想过对人的伤害吗?这样去伤害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你觉得有意义吗?

所以,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地去做好自己吧,少去给社会添乱。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何对元载“情有独钟”

加引号的情有独钟比不加引号的情有独钟具有特殊含义,今就分析这个特殊含义。情有独钟是个褒义词,有诗为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有独钟也可以理解为特别喜欢。《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特别喜欢元载这个角色,在剧中着墨很多,因为这个角色吸引观众眼球,给电视剧增色不少。

一:首先看历史上对元载这个人如何评价。

历史原型的元载也叫元载。陕西岐山县人,天宝初年进士,历任大理司直,剧中元载任大理寺八品评事。

历史上对元载最中肯的评价就四个字:“贪人败类”。具体评价如下:元载性颇奸回,迹非正直,挟邪不正,欺蒙罔上,纳受脏私,行僻辞矫,心狠貌恭。弄时权而固位,长恶不悛,殊乖德行,富贵不以大《易》之义,行小人之事哉!

二:剧中永王的爪牙封大伦为熊火帮头目,为报复张小敬消灭熊火帮,请永王出头,永王不肯,封大伦给永王灌迷药,说永王最像圣人年轻的时候,有胆识谋略,必能金龙腾云。又说张小敬勾结狼卫,若拘来审问,坐实主使,就是诬陷太子最好的现成的大罪。永王同意拘张小敬来审问,而封大伦在工部无审问之权,封大伦就想起来了元载,看封大伦如何评价元载。封大伦对永王说,小人在大理寺正好与一评事有旧,去给他说准成,此人叫元载,一门心思想攀高枝,若是知道能为永王办事,必定尽心尽力。

三:再看看大唐大理寺八品评事元载的恋爱观。

元载问其丰腴美丽的胖丫头。“都打听清楚了吗?长安城还有哪一家五品大员的闺女未曾婚配啊!被休了,回到家中的也行啊!”这脸皮真的不是一般的厚啊!

四:元载的钻营术。

元载的胖丫头问元载今天从巳时起就在这熏香是要见什么样的大人呀!可见元载见大人是很上心的,钻营有术。元载请人挡风取暖,真是脑洞大开,也真让人开了眼界了!

元载的胖丫头说,元评事这个月的俸银,小奴悉数给了相府的阿萍丫头,阿萍丫头常在林相公的月堂伺候,说近来林相公常练此谱。大理寺八品评事元载便逐字逐句研究林九郎右相练曲的李太白的诗文《乌栖曲》,其钻营之心可见一斑。

五:元载的世界观。

剧中王韫秀被绑架,元载去见王韫秀,刁蛮任性的王韫秀呵斥元载是八品小官,不配听其父云麾将军王忠嗣的名讳时,元载说,“功名苦后显,富贵险中求,我出身微末,虽是八品小官,可是我靠自己,不知吃了多少苦,打了多少不见血的仗,一点一滴挣回来的,不输您父亲”。

六:元载之言,敬请品味!

“长安官场将要发生巨变,这个时候我若能插上一脚,立了功,那么,妻子、宅子都有了。”

“兴建宾馆,征调地皮,这里头有多少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