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日录

建文帝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英宗复位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9 14:13:23 浏览3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建文帝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

建文帝究竟是什么下场?是失踪还是自杀?历来众说纷纭。

依笔者看来,朱棣既然精心策划了金川门之变,又岂会对皇帝的结局没有任何预案?不管是“自杀”还是“被自杀”,朱允炆一定是死在了奉天殿的那场大火之中。皇帝死了,皇后、皇子该怎么处置?朱棣素来以残酷著称,他是将他们彻底斩草除根了吗?

孝愍让皇后

马氏,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妃。

建文帝朱允炆,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九月册封为皇太孙。朱标一共五子,其中长子朱雄英和第三子朱允熥乃皇太子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乃皇太子继妃吕氏所生。

马皇后剧照

作为一个庶子,朱允炆原本应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帝国的接班人。但随着他的嫡母常氏和长兄朱雄英相继去世,生母吕氏又从次妃被提拔为继妃之后,朱允炆心中燃起了夺嫡的欲望。而在父亲朱标去世之时,朱允炆哀痛欲绝的表现也感动了祖父朱元璋。经过通盘考虑,老皇帝不但放弃了太子元嫡朱允熥,还将其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等武将勋贵全部处死。

光禄寺和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和鸿胪寺一起被称为“明代五衙门”,大体来说就是给皇家的祭祀和国宴提供后勤保障的机构。光禄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换句话说,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为朱允炆选了一位这位出身并不高的皇太孙妃。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皇太孙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麾下的靖难大军由金川门杀入京师。从各方面史料来看,不管朱允炆之死是否存在争议,这位明朝第二位马皇后肯定是死在了大火之中。

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

朱允炆剧照

朱棣即位之后没有给建文帝朱允炆上谥号和庙号,自然也就没有追谥马皇后。一直到明末崇祯帝朱由检在北京自尽殉国,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之后,为了凝聚江南文人士子的人心,南明朝廷为朱允炆上庙号为惠宗,追尊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马皇后则被追尊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恭愍太子

朱文奎,马皇后嫡长子,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朱文奎是绝无仅有的一位皇曾孙。能够看到自己的曾孙,按理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史书中却说朱元璋对朱文奎的出生并不高兴。这到底是历史真相,还是朱棣篡位后恶意抹黑,也就见仁见智了。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朱棣剧照

建文元年二月,朱文奎被册封为皇太子,时年仅4岁。作为朱允炆之下的第二号人物,靖难大军入城之后,朱文奎竟然在乱军之中失踪了。当然按照某些野史爱好者的说法,朱文奎与父皇朱允炆兵分两路出逃,他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湖广永州新田县。此说是真是假,读者可自行分辨。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南明时弘光帝追封朱文奎为恭愍太子。

润怀王

朱文圭,马皇后嫡次子,生于建文年间。宫中大火,父皇、皇兄失踪,母后殉国之际,这位皇子年仅两岁,连话都说不清楚。据说他见到朱棣后拉住这位叔祖的衣袖,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饿”,让永乐皇帝起了恻隐之心。

朱文圭卡通画

据明史的记载,朱文圭被朱棣送到凤阳,幽居于中都广安宫。但是据明实录,朱文圭应该是在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才被送往凤阳居住,至于此前他住在哪里,无可考证。

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这里略作解释,天顺元年原本是景泰八年,年初的皇帝是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朱棣曾孙)。当年正月十七日,幽禁在紫禁城外南宫长达七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联合石亨、徐有贞等野心家发动政变,将皇位从弟弟朱祁钰手上重新夺了回来。

朱祁镇之所以会成为太上皇帝,是因为他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被放回大明之后,只能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灰溜溜地住在南宫之中。现在政变成功,既为了笼络人心,又因为自己的囚徒生涯而对朱文圭产生同情,于是决定将朱文圭释放。朱祁镇的这个决定自然也引起了朝野上下不小的争议,但他在内阁首辅李贤的支持下不为所动,这一点还是令人敬佩。

上复位之后,因思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将五、六十年,意欲宽之。一日,谓贤曰:“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贤即对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遂决。即日白太后,许之。左右或以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左右闻之,皆愧服不能止。—《天顺日录》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史》记录朱文圭获释后不久就去世(未几卒),这若非史官读书不精,便是故意使坏。十年之后的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巡抚淮扬、右副都御史滕昭认为凤阳“城池不修”,建庶人朱文圭就这样住在城中风险实在太大,希望能将他移送至有军卫的城池看管,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以“安置已定”的理由否决了这项提案。基本的小学算术题,1467减去1457等于10。既然时间已经过去十年,自然谈不上“未几卒”

建、吴二庶人送置有军卫城池处,或凤阳旧中书省,严加防范。庶亲亲之意不失,而防守之虑亦严。—《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七》

不过还有一种奇特的说法,指出朱祁镇所释放的建庶人根本不是朱文圭,而是朱祁钰的遗腹子“见庶人”。朱祁镇暗害了弟弟之后,还把他儿子按到朱允炆的名下,彻底断绝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

这可真是滑稽,朱祁镇既然连弟弟都杀了,再杀个侄子还嫌多吗?而且如果比较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自然是朱祁镇更为正统。但若把侄子过继到朱允炆的名下,这说起来岂不是比当朝皇室更正统吗?再说朱祁钰所有的妃子,除了废后汪氏以外,都被朱祁镇一股脑都给弟弟殉葬了,哪儿来的遗腹子?此说荒诞不羁,当为以讹传讹。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剧照

朱文圭是否有后人,史书未载。但是万历朝举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中记录了一个故事,透露了朱文圭似乎尚有后裔。南明时,朱文圭被追封为润怀王。

按宏治中台州人缪恭走京师,上书言六事,其一请封建庶人之后为王,以奉懿文祀。通政司大怒,谓为讨死,囚之兵马司,以其疏上。上不罪也。—《万历野获编卷一·园庙缺典》

结语:从史书记载来看,朱允炆只有一位皇后和两位皇子。马皇后应为自尽,争议不大。朱文奎到底是失踪还是被失踪,争议较大。如果朱允炆真的化妆出逃,没理由不带着已经记事的皇太子朱文奎。至于朱文圭,他被囚禁了55年,在暮年才重获自由。但在此之后至少存活了十年,而且似乎还有子嗣。

此外朱允炆做了六年的皇太孙和四年的皇帝,似乎不太可能只有马氏一位正妻。但是朱棣大军攻破京师南京之后,曾经清宫三日,这些妃子想必都被逼着殉葬先帝了。

清宫三日,诸宫人、女官、内官多诛死,惟得罪于建文者乃得留。—《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英宗复位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都说祸不及妻儿。

英宗和景泰帝兄弟两人之间的一笔糊涂账,却连妻累儿,不忍与闻。

历史上对明英宗的评价,唯一的亮点就是废除后妃的殉葬制度。

但是,

大家都忽略了,他也是最后一个执行殉葬制度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对弟弟景泰帝妻子们的处理,就带有一定的报复色彩。

他弟弟景泰帝朱祁钰的后妃,除了孝渊汪皇后,都被明英宗下令殉葬了。

那么,为什么孝渊皇后得以幸免呢?

先说这次历史事件的两位主角,永乐帝朱棣的两位曾孙,明英宗朱祁镇和明景帝朱祁钰

说起来令人感慨。朱棣是何等英武的一位皇帝。

史上唯一一位藩王起事能够成功的例子。

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之后,又五次亲征瓦剌和鞑靼,把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军打得溃败。

把马哈木军打得大败亏输,纷纷内附。

但是,才过了二十五年,1449年,他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就在土木堡大败于鞑靼部太师也先之手。

甚至被俘。

可以说是大明朝立国以来的奇耻大辱。

此战也让大明朝功勋集团遭到重创,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功勋战将几乎一扫而空。

大明朝文官强于武官的态势最终形成,和明英宗这一次的战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他的弟弟,他临走时匆匆下诏令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在孙太后和于谦等重臣的一力坚持之下,登上了大明朝的舞台,登基为明代宗。

但是,请注意,孙太后是先立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后立朱祁钰为皇帝。用意很明显,皇帝还是属于朱祁镇这一支的,朱祁镇还是帝系里的大宗。

也就是说,明代宗朱祁钰百年之后,还是要把帝位归还给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这一支帝系。

本来朱祁钰是不情不愿硬被大家伙赶鸭子上架当的这个皇帝。

但是,当上之后,那还真是“臀部决定脑袋”。

先是推三阻四各种拖延不让大臣们接明英宗回来。

拖了快一年,实在拖不下去了,明代宗就满脸不高兴地出言试探:我本来不愿意当这个皇帝,你们非得让我当,这可都是你们的意思啊!

话说得挺委婉,其实就是试探大臣们接回太上皇哥哥之后,是不是就不让他这个代宗继续当代理皇帝了。

于谦于少保多聪明啊,斩钉截铁地安他的心:大位已定,不改了!

于是在北方大草原上吹了一年风的太上皇明英宗,终于结束了“兜风”的日子,回到了自己的家。

虽然弟弟景泰帝把欢迎他的规格一降再降,好歹也还是让他坐了只有皇帝才能坐的“法驾”,然后两兄弟执手相看泪眼,然后,24岁的明英宗就住进了南宫,开始,养老。

关起哥哥,欺负侄子,惹恼了老婆。

历史上当太上皇的,数一数,论一论,也就是宋高宗赵构和乾隆皇帝陛下是真的又有权又享清福。

很遗憾,明英宗不属于此列。

他弟弟景泰帝把南宫门上的锁都灌了铅了!还好,这算比较宽松的“圈禁”。

还没过分到关小黑屋那样的“屋圈”。

仅仅这样景泰帝就满足了吗?那怎么可能!

自己辛辛苦苦当皇帝,怎么甘心百年之后给侄子朱见深?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只比朱见深小一岁而已!

那得多么小的可能性才会轮到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啊!

景泰三年,景泰帝朱祁钰先生开始给朝中的重臣们,送礼。

很熟悉的感觉吧,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两口子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也是巴巴地跑到长孙无忌家又是送礼,又是出言试探的。

景泰帝在这种事上还真是不让先贤。

朝臣们含含糊糊的,旁边却惹恼了景泰帝的正宫妻子,汪皇后。

原因只有一个,朱见济不是她生的!是杭贵妃的儿子!

母凭子贵,很可能杭贵妃就变杭皇后!

再说了,汪皇后还年轻,又不是不能生了。万一生个皇子,那就是嫡长子,那就是妥妥的太子!

所以,汪皇后下死力反对废掉朱见深,其实也不是心存仁厚,只不过是反对现在废掉朱见深而已

可惜,景泰帝不想等了,他很干脆地废掉了汪皇后。

竟然没有遭到宦官和朝臣们大规模的反对。

这下景泰帝心里更有底了,于是,景泰三年,废掉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降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而朱见济的生母杭贵妃,则母凭子贵,被册封为皇后。

世事难料,朱见济当了不到一年的太子,于景泰四年薨逝。这下对景泰帝朱祁钰的打击太大了。

费尽心思,顶着有可能背负的千古骂名,把儿子扶上了太子之位,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又在朱祁钰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说朱见济的死是天意,因为帝系的正统,本来就应该在朱祁镇那边,您还是把上皇的儿子朱见深就当做您的儿子吧!两好和一好,大家都好!

钟同被下狱活活打死。

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哥哥又把弟弟关起来了。

景泰四年朱见济死,景泰帝才26岁,没人担心储君的问题。

但是,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患重病,朝野开始了动荡。

立储甚至复立朱见深的意见又开始冒头。

但是,有人走得更远,想得更深。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小小年纪的朱见深身上,为什么不去拜南宫里的那位太上皇呢?

太上皇明英宗也就比景泰帝大一岁而已。

新贵代表,也是深知景泰帝真实病情的武清侯,太子太师石亨。

旧勋贵代表,在土木之变中阵亡的英国公丈夫的弟弟,张軏(yuè)。

英宗对其有知遇之恩的太常寺正卿徐彬。

当然,还有土木堡之变曾建议南迁的投机分子徐有贞。

还有大太监王振的余党,太监曹吉祥。

这几位,共同策划了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位,把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到了西苑。

有意思的是,英宗是正月十七复位,正月二十一改元天顺。

二月初一才想起废景泰帝为郕王。

也就是说,有那么十来天的时间,大明朝存在着两位皇帝。

从明英宗到拥立其复位的群臣,到默认他复位的群臣,谁都没想起这件事。

可见夺门之变是如何的仓促和荒唐。

明英宗对景泰帝后妃的处理。

母以子贵,被封为皇后的杭氏幸运地死在了景泰七年。

但是,明英宗没有放过她。

命人将她的陵寝毁掉。

景泰帝于二月死了,明英宗也没有放过自己的弟弟,给他的谥号,是“戾”!是恶谥。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明仁宗死后,都有后妃殉葬。

景泰帝虽然被废为郕王,但是藩王死后,后妃有殉葬的规定。

所以,虽然汪皇后被废,但是也在殉葬之列。

幸亏吏部尚书,后来明英宗的托孤重臣,李贤求情。

说汪皇后毕竟反对过废立太子,而且早已被废幽居冷宫多年,而且她膝下两位公主尚且年幼,需要抚养照看。

于是汪皇后得免,搬出了皇宫,移居郕王府,而且高寿,一直活到了正德元年(1506年),享年八十岁。得以与景泰帝合葬。

明史上承认的景泰帝的皇后,也只有她一个人。杭皇后则被打入另册,再也没有人提起。

而备受景泰帝宠爱的唐贵妃等人,悉数殉葬景泰帝。

总结来看,明英宗既然给了弟弟一个“戾”字的恶谥,那么对他的后妃的处理就是全然不带亲情的冷冰冰的处理方式。

从毁掉杭皇后的陵寝,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答案。

因为他废除殉葬制度的原因,是周王朱有炖希望自己的丧事从简,不要这么多后妃殉葬。

他也同意并下诏了。但是这圣旨到得晚了,朱有炖的所有后妃都被殉葬了。

而那一年,是1439年,也就是土木堡之变的前十年。

如果他是因为这件事受到触动,而废止殉葬制度。

那么天顺元年也就是景泰帝死时的1457年,他是有机会不让弟弟的后妃们殉葬的。

但是,他选择的是另一种处理方式。

可见,明英宗对弟弟后妃的处理,是没有附带任何亲情的。

这也是封建帝王家庭的悲哀。

于谦对大明有再造之恩,朱祁镇杀了于谦后,瓦刺为何没有再次攻打明朝

元朝退出中原后,蒙古王室发生内乱而分裂:东部蒙古由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统治,史称鞑靼;西部蒙古由瓦刺所属各部构成,史称瓦剌。清朝时期,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或者卫拉特蒙古,准葛尔汗国就是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所建立。

东部蒙古在明朝前期就臣服于明朝,清朝时期东部蒙古同样臣服于清朝,唯有西部蒙古诸部经常跟中原王朝交战。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也先在明正统四年即位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

1449年瓦刺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明朝立朱祁钰为皇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令于谦为兵部尚书,集结全国之军抵御也先大军。瓦刺围攻北京失败,大败之下退回蒙古,不久无条件释放明英宗归国。不久之后瓦刺内部发生分裂,各部相互攻杀,瓦刺迅速衰弱,再无法对大明形成威胁。

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击败岱总汗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号“添元“。此举引起一些不满和反抗,后来也先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杀,1455年也先去世之后瓦剌逐渐衰微。瓦剌后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

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明宗英就复位为帝,并当天诛杀了于谦。也就是说朱祁镇杀了于谦时,瓦刺已经没有实力威胁大明朝了。

怎样看待日本新年号定为“令和”,和我国的汉字文化有渊源吗

谢谢邀请

日本新年号,《令和》出台,与中国文化没有半点渊源。只是它们的祖先在距今3000多年前,是被亚洲华厦诸侯国族衙门,署门兵署一锅端掉踢出国门族门的恶教《天神道教》罪孽门生,信徒,及追随者痞子们,为了谋生,深怀对华厦大陆刻骨铭心仇恨,带着罪孽灵魂基因和性欲乱荡,利用竹排游戈逃亡东亚列岛。途中饿了就捉鱼生吃鱼肉片充饥才踉踉跄跄来到新归宿地东亚列岛,都争先恐后的爬了上去。

现代日本民族有生吃鱼肉片的习惯,就是它们祖先祖德遗传的陋习。

罪孽民族国公元1945年8月15日,法西斯反人类侵华战争失败,血债累累!被联合国,远东国际法庭,波茨坦公告踢进战犯国至今74年来,没有悔改表现,它们仇恨“和平宪法“。复辟军国主义,明目张胆扩充重武导弹系统。擅自制造强力电磁激光炮。!抵抗联合国禁令!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又在东海,南海,钓鱼岛破坏世界和平秩序。妄想把中国钓鱼岛纳内日本版图!公元2015年5月至公元2017年9月止,现正执政安倍政坛先后三次派遣日本间谍共17名,来华窃取情报。现都巳经被中国政府抓获。

日本在历史上的一系例政治表现,“民族“的名词太不纯洁了!根本没有体现所谓“大和“民族的和气!

日本,千百年来的年号,终于在现代战后第126代重新更号。公元2019年4月日本国政府内阁出台名为《令和》的年号。它与中国文化没源,也没缘。只是利用华厦中国汉字而巳。

《令和》年号,有许多内涵。从我们中华民族看《令和》的正泰角度,希望日本民族珍惜和平时光。真正做到《“令.尊·“和“·平》!洗却民族历史的罪孽。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有,就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被关了整整五十多年,重获自由后,竟然牛马不分,很快便去世了,好在,这位可怜的建庶人,凭自己努力仍为懿文太子、建文帝一系留下了血脉。

建文帝朱允炆,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生母吕氏(大臣吕本之女),朱允炆原本无缘成为皇太孙,因为懿文太子朱标嫡长子朱英雄早早去世(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生母吕氏在太子妃常氏去世后晋位为太子妃,使得朱允炆成为事实上的嫡皇长孙。朱元璋原本在确立储君问题上考虑很多,直到他去世前几年,才确立朱允炆为大明王朝的皇位继承人。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八岁的皇太孙朱允炆迎娶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为太孙妃,建文元年(1399年)被册封为皇后。马氏一共为建文帝生下二子,长子朱文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出生,建文元年被立为太子。次子朱文圭,出生于建文三年(1401年),在他出生的这一年,建文帝因为削藩之事,早已与皇叔燕王朱棣撕破脸皮,南军与燕军也已经厮杀的难分难解。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穗打开金川门投降,朱棣率军入城,结束了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而建文帝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则在燕军入宫后不知所踪,马皇后自焚而死。朱文奎和其父朱允炆一样,去向成谜,有人说死于宫中大火,但并未找到他的尸骨,因此,朱允炆朱文奎父子的结局,至今都是个谜,连《明史》都只能以“燕师入,(太子)七岁矣,莫知所踪。”草草带过。

燕军因为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穗打开金川门投降,而兵不血刃的进入南京,以至于建文帝毫无准备,甚至都来不及送两个儿子出城。结果是,马皇后在宫中自焚,建文帝与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踪。而朱文圭,据说当时因为年幼,被安置在其他妃嫔的宫殿当中,燕军入宫后,到处搜寻,最终只寻得建文帝次子朱文圭。

对于这个年仅两岁的侄孙,朱棣的处理方式还算人道,至少要比唐太宗李世民强的多,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将太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齐王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杀,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污点。朱棣原本可以轻松处死这个襁褓小儿,以绝后患,但毕竟是以非常手段推翻侄儿的皇位,再开杀戮,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更何况彼时的朱文圭才不过两岁的婴孩,对自己的皇权根本够不成威胁。

(将建庶人从高墙之内释放的是明英宗)

于是,朱棣便决定派人把朱文圭送往中都凤阳广安宫,由守陵太监严加看管,号为建庶人。可怜年仅两岁的朱文圭被送到凤阳后,便长期过着圈禁生活,尽管因为特殊的身份被严格限制了人身自由,活动范围仅限于广安宫,日常衣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但毕竟是处于监禁,形同罪人,身边连个说的上话的人都没有,与外界隔绝,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庶人朱文圭就是在这样的高墙生活下,整整度过了55年。

直到英宗复辟,这个长期被幽禁于高墙之内的皇室贵胄才被记起,英宗准备下旨,怜庶人无罪久系,欲释之。左右却以建庶人大罪之身不可轻释,英宗坚持已见,下旨释放建庶人,当时的大学士李贤大赞英宗之举是:“此尧、舜之心也。”

获得自由的建庶人朱文圭,因为在广安宫圈禁实在太久了,从一个襁褓孩儿,变成如今的皓首白发皓首,五十多年的高墙生活,彻底毁掉了这个皇室贵胄。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派内臣牛玉持圣旨到中都凤阳,解除建庶人圈禁,准许这位苦难的皇伯祖在凤阳城定居,婚娶自由,并特赐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以照料其饮食起居。

可怜的建庶人朱文圭,虽在圈禁五十多年后获得自由,但是高墙内的禁锢生活早已毁了他,以至于获得自由后,竟然不懂男女之事,甚至连牛马不分,没过几个月,建庶人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好在,这位一生苦难的皇室贵胄,终究是艰难的给自己留下了后代,根据《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在建庶人死后,上述实录都提到过建庶人,如天顺三年十月(1459年),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送到有军队的城中看守,被英宗驳回,而建庶人早在天顺元年(1457年)便已经去世,此处所指之建庶人,当是朱文圭之子。而吴庶人,则是建庶人的叔父,建文帝的异母弟朱允熥的后代,建庶人与吴庶人同年被废为庶人并送往凤阳禁锢。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追谥朱文圭为润怀王。而朱文圭之后代,因为其庶人之身份,在史籍并无记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建文帝一系,是留下了血脉的。

德川家康为什么在丰臣秀吉死后叛乱你如何评价

德川家康与丰臣家的战争,是叛乱行为吗?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明确表示:不是叛乱。

因为德川家代表的是德川幕府,以征夷大将军的身份,代替朝廷讨伐了不服从管理的武家出身的公家氏族——丰臣氏。

征夷大将军是个什么鬼?

战国时期的日本,各种阶级粗略划分下,大概就是以下几类:

皇家(天皇家族里的直系亲属,含王储、未婚女性等)

公家(世代辅佐天皇,住在京畿,世袭官位五位以上的公卿)

武家(源氏平氏出身,从公家领地警卫发展出来的家族氏族)

平民(你懂得)

而其中————

征夷大将军:就是天皇授予的,全国武家体系所有家族的最高统帅,负责戍卫领地安全,保卫中央集权,管理武家氏族。

幕府:由征夷大将军牵头设立、组建的国家机构,维护国家秩序,行使天皇意志的国家机器。

由于天皇家族孱弱,军力权限能够覆盖京畿地区的军权所有者,大多都能受到天皇的青睐,成为拥有高人一等的权利的武家身份,或成为新任征夷大将军,或进驻幕府成为幕僚。现在你们懂得为什么战国大名都喜欢“上洛”了吧?

为什么丰臣秀吉没有做征夷大将军?

其实丰臣秀吉是想做征夷大将军的,但是征夷大将军这个岗位,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有平氏、源氏的子孙才能担任。

羽柴秀吉曾经想冒充平氏家族,不成功,于是想去做足利义昭的养子,成为源氏足利家的后裔,被落魄的足利义昭拒绝了。

所以只能去做了公家五摄家之一,近卫家的养子,受天皇赐姓丰臣,做了公家朝廷的最高官位——关白,毕竟公家身份高于武家嘛~!!

足利家末代将军,足利义昭

足利义昭是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辉被谋杀后,依靠织田信长的军事实力打回京都,成为了室町幕府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

因为和织田信长的矛盾,发动了著名的“信长包围网”,召集军事联盟来剿灭织田信长,但是失败了,在1573年被赶出了京都,不过朝廷并没有收回他的职位,直到1588年才辞职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病逝于1597年。

注意哦——

历史上室町幕府的灭亡时间,是定在足利义昭被赶出京都的1573年;

历史上下一任征夷大将军就是德川家康,上任时间是1603年;

这代表说:

1573年~1603年的30年间,日本没有在京都行使权利的幕府;

1588年~1603年的15年间,日本没有征夷大将军这个职务;

既然如此——

让我们从丰臣秀吉文禄·庆长之役时期的情况,来大概说明下局势的演变吧。

文禄·庆长之役(1592~1598)

此时的丰臣秀吉大权在握,身居高位。

不满足于日本的领土范围,一心希望攻入朝鲜,借由朝鲜半岛作为跳板,攻入大明。

1595年8月20日——

用心培养的继承人丰臣秀次(关白二代目)......

因为“未实锤”的谋反罪名,被勒令自尽,党羽家眷被肃清,丰臣政权在大清洗之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很多怕受到波及的大名、诸侯都依靠德川家康的庇护才得以幸免。

同时很多无法摆脱干系的家族也自此和丰臣政权结下了梁子。

而此时的德川家康——

在丰臣政权中属于绝对内阁的身份——五大老与五奉行格局中,五大老之首的位置。

五大老五奉行:

丰臣秀吉政权的合议制度的简称,名义上是给儿子丰臣秀赖,选择的五个顾命大臣,都是托孤的身份,但是本质上就是为了限制德川家康专权而开设的制度。

五大老:

德川家康(关东256万石)

前田利家(加贺104万石)/前田利长替补(加贺84万石)

宇喜多秀家(备前54万石)

毛利辉元(安艺121万石)

小早川隆景(筑前33万石)/上杉景胜替补(越后90万石)

其中“五奉行”的设立时间有疑议:

【说法1】丰臣秀吉就任关白(1585)时期就建立了;

【说法2】丰臣秀吉卧病时期(1598)五大老制度上增补;

五奉行:

石田三成(关原之战西军)

浅野长政(关原之战东军)

前田玄以(大阪城待机)

长束正家(关原之战西军)

增田长盛(大阪城待机)

武断派与文治派之争

福岛正则、加藤清正、黑田长政这帮号称“宁宁幼儿园”毕业的老同学们,与近江长浜出身的石田三成产生了巨大矛盾,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治派武断派之争”。

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与武断派的矛盾,说法最多的理由大多为以下几条:

【文禄庆长之役的战功汇报事件】:

历史上的《关原军记大成》、《看羊录》中都有记载,可信度应该不低。

大致意思是说在侵入朝鲜的战争中,有一批监军向丰臣秀吉打了小报告,说前线有一部分大名、将领作战不力,其中点名了五个人,就包括了黑田长政、蜂须贺家政、加藤清正等人。

几人都受到了减奉出发,举报人福原长尧、垣见一直、熊谷直盛等人却得到了嘉奖,这笔帐最终被记在了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头上。

【丰臣秀次谋反谗言事件】:

据说丰臣政权的继承人丰臣秀次,被人诬告谋反。

丰臣秀吉派遣石田三成搜集资料,资料搜集完以后,秘密呈送秀吉之后,丰臣秀次就被勒令在高野山切腹自尽。

于是被安上了“进谗言铲除秀吉亲族,辅佐秀吉幼子,就是因为母亲是同为近江出身茶茶,为此不惜逼迫疼爱他多年的大政所,还疏远一同成长的发小”这个罪名。

【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打压政治敌人】:

主要是各种针对德川家康的弹劾行为。

不过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立刻就违反大名之间不能姻亲的命令,与伊达政宗成为亲家来看,德川家康确实在下一盘大棋。

移封关东八州的德川家康为什么没有参加侵朝战争?

很多人都表示,丰臣秀吉一直提防德川家康,要求他移封关东就是拖延他的发展速度。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个人觉得——也未见得。

德川家康没有前往朝鲜战场,理由很简单:替丰臣秀吉盯防,以免有后北条家的残余势力,在大军远征时期造反。

试问:

如果丰臣秀吉已经忌惮德川家康了,怎么会把这个大炸弹留在国内?

德川家康造反的威力,难道比不上后北条家的残党么?

【小田原城一泡尿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据说在围攻小田原城的时候,丰臣秀吉喊上德川家康一起去山谷边上尿尿,借此避开跟随的侍卫和耳目。

丰臣秀吉先说话了:“我想让你离开现在的东海道五国,把领地改到关东八国来。”

德川家康回答:“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丰臣秀吉继续说:“你觉得你会把政治中心放在什么地方?”

德川家康回答:“小田原咯,毕竟北条家耕耘五代,方便。”

丰臣秀吉却说:“我觉得江户那里更好。”

德川家康回答:“行啊,听你的就是。”

这泡尿就成了两人之间的承诺。据说丰臣秀吉这么做,是为了从地域上把后北条家的原有领土切分开,因为部分领地由浅野家控制,另外关东八国由德川家康控制。

这样一来,德川家康不会独自承担后北条家残党的反扑,又能更加靠近奥羽方面进行牵制。

不过也有一部分意见认为:

丰臣秀吉有自信攻下朝鲜,进而入明,自己的嫡系部队尽数参战,以方便获得更多战功和名分,来管理瓜分大陆地区,而日本就当送给德川家康也无妨。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觉得,这个......除了穿越回去问本人,似乎没有验证的方式了。

丰臣秀吉死后......

1598年丰臣秀吉没熬住,死了。

顺便说,五大老之一的小早川隆景死的比丰臣秀吉还早1年(1597),这个时候上杉景胜以越后国90万石的身价替补。

1599年,前田利家也没熬住,死了。

然后的事情就精彩起来了————

【石田三成暗杀事件】:

1599年4月27日,前田利家刚刚咽气的当天,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藤田高虎、加藤嘉明、浅野幸长、细川忠兴这几个武断派的核心人物,冲到石田三成的家里准备行刺,但是扑了个空。

据传说石田三成直接躲去了德川家康的宅邸里去,这使德川家康不得不出面做和事佬,石田三成最终离开大阪城,回到领地佐和山城蛰居。

【德川家康暗杀事件】:

1599年9月7日,德川家康进入大阪城。

9月9日重阳节时候,趁着喜庆过节,曝出热搜信息:前田利长主谋、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土方雄久从犯,几人合谋行刺德川家康!

这个热搜消息的爆料者,是增田长盛和长束正家,两人向德川家康告密。

事后德川家康全力打压前田家,前田利长被迫屈服于德川家康,将母亲阿松送去江户作为人质。

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土方雄久流放的流放、软禁的软禁。

9月28日,德川家康借此理由带兵进入大阪城。

最终,经查明“德川家康谋杀事件”根本就是增田长盛和长束正家的诬陷,所以这笔帐又算在了石田三成的身上,说是石田三成密谋用这个事情离间德川家康和前田利长的关系,引发两雄敌对进行牵制。

战国泥趣史御伽众却不这么认为,如果这是石田三成的计策,我只能说败笔中的败笔,完全不配他“玩弄政治把戏小能手”的人设:

1、因为这诬告,直接导致前田送上人质完全臣服德川家;

2、这个诬告,让德川家康肃清了一批忠于丰臣家的重臣;

3、这个诬告,让德川家康有名言正顺的理由带兵进入大阪城;

从结果上来看,更像三河大狸猫(德川家康绰号)惯用的做戏手段......尤其是,准备起兵讨伐前田利长的大军,竟然被著名的“坑爹二五仔”黑田长政从中协调,双方罢兵。

这个号称清君侧的德川家康,要求前田家送上的人质,竟然不是送去丰臣家居城大阪。而是江户,这分明就是打算个人控制前田家臣服!

【直江状事件】:

五大老之中,德川家康已经控制了前田家的替代者,前田利长;

下一个目标就是小早川隆景的替代者,上杉景胜;

五大老内,前田百万石已经摆平,上杉景胜毕竟也领有会津120万石,搞定他的话,天下百万石大名就只有毛利家了,慢慢整他就是!

于是——

不偏不倚的时候,有了一份来自户泽政盛的密报:

举报说会津120万石大名上杉景胜有谋反行为,越前国堀秀治派出密探也向德川家康表示上杉家有谋反嫌疑,比如雇佣浪人啦,制作武器啦,囤积粮草啦,修缮道路啦等等。

上杉家臣直江兼续随即起草了著名的《直江状》。

虽然有一些人认为,《直江状》乃后人伪作的书信,因为:

1、目前最古老的复写本被称作“南部本”(1640年);

2、流传广泛的版本是1645年,京都的版本;

3、不论哪个版本,都有一些不是当时应该出现的语法;

4、各版本中批驳德川家康的理由14~16条不等,不尽相同;

但是据说在《鹿苑日录》(记录往来文书的表格)中,确实有过直江兼续的回信,不过并没有记录内容,总之,这封信收到后,德川家康就决定对会津出兵了。

虽然《德川实记》中记载,德川家康就是因为这封傲慢无礼的信件,才决定发兵进攻上杉景胜,不过这个成书于1844年的书,能准确的记录1599年的信件?

连1640年的复写件都被怀疑是伪造的了呢!至于是谁伪造的......战国泥趣史御伽众仍旧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德川家康。

关原之战

【东军·德川家方面】

1600年5月3日,德川家康决定进攻上杉景胜。

1600年6月15日,据说德川家康出征前,还去大阪会见了丰臣秀赖和淀姬,丰臣家还送了2万黄金和2万米作为饯行礼物......

虽然其他资料并没有如此记录,不过相信这个时候,德川家康仍旧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的吧。

1600年6月16日,德川家康进入伏见城。

1600年6月18日,德川家康离开伏见城。

1600年7月1日,德川家康到达江户城。

1600年7月7日,最上义光,秋田实季传达会津作战要求。

1600年7月19日,德川秀忠出阵。

1600年7月21日,德川家康出阵。

1600年7月23日,针对石田三成的信件,向全军回信“别理他”。

1600年7月26日,靠西大名目标京都,关东大名目标佐和山城。

1600年7月27日,德川家康要求丰臣秀赖上洛,会津作战秀忠指挥。

1600年8月3日,前田家进攻加贺大圣寺城落城,山口宗永自尽。

1600年8月4日,派遣井伊直政指挥福岛正则、池田照政。

1600年8月5日,德川家康回到江户。

1600年8月19日,黑田长政在犬山城等待德川家康。

1600年8月22日,诸大名清须周边集结完毕。

1600年8月22日,池田照政击败织田秀信。

1600年8月23日,福岛正则攻击岐阜城,织田秀信降服。

1600年8月24日,德川信忠驻扎宇都宫,准备上田攻略。

1600年8月26日,德川大军8万人包围大垣城。

【西军·石田三成、毛利辉元、上杉景胜、宇喜多秀家方面】

1600年7月5日,宇喜多秀家参拜丰国神社。

1600年7月12日,增田长盛、前田玄以、长束正家给毛利辉元写信参战。

1600年7月15日,毛利辉元从广岛出发。

1600年7月17日,三奉行向诸大名发送德川家康的罪状书信。

1600年7月18日,石田三成参拜丰国神社,伏见城之战开始。

1600年7月19日,毛利辉元进入大阪城。

1600年7月26日,毛利辉元的军队在濑田、守山布阵;

1600年7月29日,石田三成到达伏见城。

1600年8月1日,伏见城落城,德川家鸟居元忠战死。

1600年8月5日,石田三成回到佐和山城。

1600年8月8日,吉川广家、安国寺慧琼出兵伊势。

1600年8月8日,石田三成与织田秀信开始交涉。

1600年8月8日,毛利辉元三万大军准备浜松迎击德川家康。

1600年8月17日,岛津义弘到达美浓国垂井布阵。

1600年8月20日,岛津义弘向萨摩方面邀请援军。

1600年8月23日,救援织田秀信的石田三成,岛津义弘被击败。

1600年8月26日,大垣城内约2万部队被德川大军包围。

关原大决战

9月1日,德川家康从江户出发。

9月3日,犬山城开城。

9月5日,真田昌幸放弃砥石城,进驻上田城对抗德川秀忠。

9月7日,吉川广家到达南宫山。

9月9日,德川家康到达冈崎。

9月14日,大谷吉继到达关原。德川家康到达赤坂。

9月15日,决战,东军胜利。

9月17日,毛利康元从大津城撤退。

9月17日,毛利辉元开始和德川家康和谈。

9月25日,毛利辉元退出大阪城,德川家康入城。

9月27日,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和解。

10月1日,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安国寺慧琼京都斩首。

新任征夷大将军

1601年,由德川家康申请,九条兼实就任关白,阻止了丰臣家世袭关白。

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开设江户幕府。

1605年,德川家康让位德川秀忠,丰臣秀赖拒绝参加仪式。

1611年,织田有乐斋作为中介,邀请丰臣秀赖上洛,德川家凌驾于丰臣之上。

但是——

丰臣家虽然从位极人臣的地位上变成了一介大名,不过仍旧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丰臣家并不是德川家的家臣身份。

配置在西日本的很多大名,虽然都是关原之战的东军阵营,但是大都受过丰臣家厚恩。

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时,丰臣秀赖以后还会做关白的流言就存在;

德川秀忠就任征夷大将军时,官位是内大臣,而丰臣秀赖是右大臣,朝廷上的官位仍旧高于德川秀忠。

德川家内部也不是安定团结——

德川秀忠虽然是征夷大将军,不过和他的弟弟松平忠辉关系很差,伊达政宗是松平忠辉的义父,很难保证会不会借机掀起反旗。

德川秀忠的两个儿子,德川家光和德川忠长,谁会成为下一个征夷大将军也在暗自较劲,虽然已经禁教,不过天主教徒的动向也不能不关注,如果这些反对势力都被丰臣家利用的话,对于德川幕府来说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

德川家康是考虑过和丰臣家共处的方式的,曾经准备把全国的宗教事务交给丰臣家,也按照丰臣秀吉的遗言,把孙女千姬嫁给丰臣秀赖。

但是,因为关原之战,丰臣家的家臣们一直都对德川家怀有警戒,大阪城也不断的招募浪人扩充军备,这让德川家康难以安睡。

人才凋零是推倒丰臣家的真正原因

如果说,丰臣秀次的处决,导致了丰臣家政权的内部争斗愈演愈烈;

如果说,前田利家的病死,导致了德川家康的野心爆发;

如果说,石田三成的斩首,暂时维持了丰臣家的安定团结;

那么,关原之战后,丰臣家谱代家臣的去世,就是上天给予德川家康最好的机会!

1607年,结城秀康去世。

1611年,加藤清正、堀尾吉晴、浅野长政去世。

1613年,浅野幸长、池田辉政去世。

丰臣家可以依靠的有力大名陆续死去,丰臣秀赖的路越来越窄。

1612年,德川家康推举了佐佐成政的外孙鹰司幸尚成为关白。

1614年,借由“方广寺钟铭事件”挑起灭亡丰臣家的大阪冬、夏之战。

【方广寺钟铭事件】

丰臣秀赖为了恢复丰臣家的威望,修缮了倒塌的方广寺,并敬献大钟。

钟身铭刻铭文如下:

洛阳东麓 舍那道场 耸室琼殿 横虹画梁

参差万瓦 崔嵬长廊 玲珑八面 焜耀十方

院象兜夜 刹甲支桑 新钟高挂 高音永锽

响应远近 律中宫商 十八声缦 百八声忙

夜禅昼诵 夕灯晨香 上界闻竺 远寺出湘

东迎素月 西送斜阳 玉笥堀池 丰山降霜

告怪于汉 救苦于唐 灵异惟夥 功德无量

所庶几者 国家安康 四海施化 万岁传芳

君臣丰乐 子孙殷昌 佛门柱础 法社金汤

英檀之德 山高水长

德川幕府方面认为——

国家安康,是把“家康”的名讳拆开,有斩首之意;

君臣丰乐,倒过来念是“乐丰臣君”,有让丰臣家君臣开心之意;

勒令丰臣家必须:

1、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原则上,很多人认为这是纯粹挑毛病开战。

相信德川家康也认为现在动手最合适,再不下手可能就没机会了。

由此可见,之前的暗杀计划、直江状什么的,很可能都是借口。

不论如何,德川家与丰臣家不是家臣关系,尤其是丰臣家作为摄关家身份,即便旗下家臣,也都是陪臣关系,即独立大名。

所以无从认为德川家背叛的丰臣家,而只是江户时代初期,二元政治无法调和的最终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