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看待叙利亚政府军宣布攻占哈米亚特镇,即将收复哈马省
- 为什么有人说隆美尔战略创见不高
- 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关系最亲密呢
- 有消息称巴铁将开始全面备战,巴方通知医院准备好随时接收伤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 全世界和法西斯大战时,西亚阿拉伯人在做什么
-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 印控克什米尔民众示威抗议遭残酷镇压,印度最终能否实现将该争议地区占为己有呢
如何看待叙利亚政府军宣布攻占哈米亚特镇,即将收复哈马省
自今年5月4日叙利亚政府军正式发动伊德利卜战役以来,盘踞在此地的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之间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叙利亚政府军在战斗中收复了一些村庄和城镇,但由于土耳其的支持,以及无法封锁国境线。加上反对派武装负隅顽抗,政府军在战斗中还是受到了一些挫折。而位于哈马省北部的哈米亚特就是一处被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反复争夺的地带。
(哈米亚特)
据黎巴嫩马萨达通讯社7月12日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宣称他们成功夺回了哈米亚特,在这里击毙了24名反对派武装分子,并打死了两名反对派头目阿布.科纳兹和卡胡拉.马赫卢克。
而在此之前,盘踞在哈马省北部的反对派武装“解放沙姆阵线”(努斯拉阵线)宣称他们经过激战攻下了哈米亚特,并杀害了35名叙利亚政府军士兵。然而,在他们发布攻占哈米亚特的消息不到一天,叙利亚政府军便宣称自己击退了努斯拉阵线的进攻,而根据现场反对派武装留下的尸骸和被击毁的车辆来看,反对派武装先前所谓的“已攻占哈米亚特”应该是虚张声势。
政府军宣称,他们将会对附近的卡纳兹村进行增援,那里依然盘踞着不少反对派武装分子。
(哈米亚特的一处高地)
实际上,哈米亚特算不上镇,只是一个小村庄而已。这个村庄在去年一直控制在反对派武装“努斯拉阵线”手中。自今年5月伊德利卜战役打响以来,努斯拉阵线和叙利亚政府军对此地进行了反复争夺。双方争夺的重点是哈米亚特村的一处高地。
根据不同的说法,反对派武装在进攻哈米亚特高地时损失的人数有24人,40人和100人以上三种说法。不过,叙利亚政府军的确在哈米亚特村打死了不少武装分子。甚至击毁了反对派武装的5辆T-55坦克和8辆从土耳其手中获取的军用卡车。由于火力和士气都不如叙利亚政府军,这些反对派武装付出的伤亡要比政府军士兵要大得多,久攻不克必将使他们丧失信心。
(被击毁的反对派坦克)
整个伊德利卜战役并不是仅仅是在伊德利卜展开,在去年夏季停战期间,反对派武装不仅控制了伊德利卜的大部分土地,还控制了哈马省和拉塔基亚省北部,阿勒颇省西部的许多村庄。盘踞在哈马省北部的是叙利亚反对派中实力最强的努斯拉阵线,又称征服阵线。
这支反对派武装的前身是伊斯兰国组织创始人巴格达迪的副手古拉尼一手发展的。古拉尼在叙利亚建立了“胜利阵线”,(救国阵线和支持阵线都是该武装的名称),成为了风头不亚于叙利亚自由军的反对派武装。当巴格达迪自行建立“伊斯兰国组织”后,古拉尼向基地组织宣誓效忠,这个组织就改名变成了努斯拉阵线。2018年夏季,为了洗白自己,古拉尼又脱离了基地组织,将其改名为“解放沙姆阵线”(HTS),是政府军在此次伊德利卜战役中最强大的对手。
(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从土耳其获得的卡车)
如今,叙利亚政府军虽然在伊德利卜地区暂时受到了挫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如果说伊德利卜战役已经失败,言之过早。政府军的士气依然旺盛,其实力也远比反对派武装更强。消灭各路反对派,收复哈马省北部和伊德利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为什么有人说隆美尔战略创见不高
大多数德军总参谋部出身的将领都“瞧不上”隆美尔,认为隆美尔在北非的战斗根本无法同东线战场相提并论,其实战经验非常有限,对于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和纵深布防的战略知之甚少,认为隆美尔之所以升迁如此之快完全是因同希特勒亲密的关系,而不是他的军功。即便是如龙德施泰特元帅这样的德军的灵魂人物对隆美尔的评价也并不高,他说:“隆美尔是个勇士,擅长指挥一些小型战斗,但还算不上是一个卓越的高级将才。”
普遍质疑隆美尔的战略能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隆美尔在东线战场吃紧之际仍旧执意在北非不停的发起攻势行动,不断的要求更多的增援,导致德军一部分兵力的分散,当时只有东线战场才是决定德国命运的关键,当时的陆军总参谋长就曾严厉批评过隆美尔的要求重视北非的请求。之后据守突尼斯的非洲集团军群全军覆没,虽然隆美尔并没有参与实质的指挥,但是作为该集团军群的司令官无论如何人们都认为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之隆美尔和希特勒特殊的关系,当时希特勒信任的那些将军普遍都军事才能不高,只会阿谀奉承,隆美尔自然也被许多国防军将领所轻视,认为其徒有虚名,是纳粹宣传的后果。
对于隆美尔元帅的战略能力我们要给予其公正的评价,他在两大战略问题上的认识证明其在战略家的地位。一个是关于地中海的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另一个就是西线防御中装甲部队的部署问题,事实证明隆美尔的观点是正确无疑的。地中海的重要性直到轴心国在北非彻底失败后才认识到严重性,德军不得不投入许多兵力防御和意大利和法国的地中海的海岸线以防止盟军的登陆,这些兵力远比之前隆美尔要求的增援要少很多,更为严重的是正是盟军在意大利登陆的成功让盟军认识到大规模登陆行动的可能性,最终得以下定决心开辟西线战场,在此之前盟军对于严密设防的海岸进行抢滩登陆的成功性持极大的怀疑态度。另一个西线德军装甲部队到底是靠近海岸布置还是隐藏在后方的问题最终也证明了隆美尔的明智,隆美尔所预见的盟军空中因素的强大干扰成为现实,德军的装甲师根本无法及时赶到战场并投入战斗,在盟军的空中优势下德军寄予厚望的装甲师没能在最关键的一天投入战斗。
正如李德•哈特所言,隆美尔是一位军事天才!
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关系最亲密呢
目前世界上共233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之上。各国由于利益关系、经济往来、历史原因等,关系有远有近。那么,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关系最亲密呢?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组。
第一、中国和巴基斯坦,以“巴铁”著称的两个最亲密国家
中国有两个最亲密“伙伴”,被称为“巴铁柬钢”,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个称呼没有。与柬埔寨相比,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因为历史问题,印巴冲突,中国帮助过巴基斯坦,患难见真情,使两国关系非同一般。巴基斯坦主要表现在以下见方面:
1、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中巴友好关系写进法律的国家,破坏这条的,最重可能会被判终身监禁;
2、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中国国旗印在纪念币上的国家;
3、在巴基斯坦的小学课本上,印着这样的话:“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
4、在巴基斯坦旅游,巴铁最大的公园,只对中国人免费;
5、多年交往的事实证明,巴基斯坦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好兄弟。政治上,中巴之间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科技、文化、国防等多方面技术均有合作。
6、中国遇到自然灾害时,巴铁倾囊而赠。比如汶川地震时,当时巴基斯坦把国内所有能够自由调动的帐篷都运送来了中国,这份情谊让所有中国人都十分感动和温暖。今年我国疫情爆发时,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提供给我们,这些捐助应该说是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我们将铭记在心。
7、巴基斯坦的姑娘以嫁给中国小伙子为荣;许多地方路标用汉字标准;特殊日子,悬挂六角星国旗等等。
中巴友谊万岁,永世长存。因此,中国和巴基斯坦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第二、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同根同源”两个最亲密的国家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本来就是一个国家,后因为苏联解体,分裂成了十几个国家,但大家都属于独联体国家。而且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属于东斯拉夫独立三国,作为同宗同源的兄弟国家,独立后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关系亲密,目前两国组建了“俄白联盟”,来增进两国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白俄罗斯希望借该联盟加强本国的经济,与俄罗斯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则希望借助与白俄罗斯的联合来提高自己的区域影响力。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关系一直不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很早就曾经表示要加入俄罗斯,这意味着他打算让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合并。2020年6月24号,俄罗斯阅兵完后,卢卡申科又向普京提及此事。可见两国合并只是时间问题,即使不合并,两国也是同根同源的兄弟,自然而然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第三、美国与以色列,“相互利用”最亲密的两个国家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以“世界警察”自居,全球盟友60多个。而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是“骨灰级”盟友就是亚洲的以色列。以色列,世界军事势力世界排名第十位,科技世界排名第十位,在世界上能够立足于地中海沿岸 ,阿拉伯国家之中,除了以色列自身能力外,主要原因就是有美国的支持。为了以色列,美国可以跟联合国为敌,破坏世界公约,挑起几次中东大战,不惜牺牲其他盟友的利益。而如果美国完蛋,以色列立刻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立刻会被阿拉伯国家群起而攻之 ,立马被消灭。而美国之所以把以色列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因为美国97%的财富集中在犹太人之手,美国89%的媒体都掌握在犹太人之手,犹太人掌控着华尔街主要经济命脉,以色列才是美国财富最大的股东,这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掌握着美国经济命脉。因此,以色列需要美国,而美国更需要以色列。虽然以色列和美国是盟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需要考虑与以色列财团的关系,所以不敢得罪以色列人。因此,美国和以色列成为了“相互利用”最亲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第四、日本与帕劳,一个被日本成功“洗脑”的亲密合作伙伴
日本由于二战原因,与周围邻国关系都不太友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摩擦。俗话说:“秦桧还有三个相好的呢”,更何况财大气粗的日本呢。在西太平洋岛国中,有这样一个国家名叫——帕劳,跟日本关系特别亲密,估计许多人都没听说过吧,是的,笔者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帕劳,全称帕劳共和国,首都梅莱凯奥克,面积465.55平方公里,人口2.18万人,GDP生产总值2.92亿美元,人均GDP13417没有,一个发达资本主要国家,以旅游业为主,属热带气候,位于西太平洋,属大洋洲。
帕劳与日本关系密切,在日本的扶持之下,这个国家才慢慢的长大,被人们称作第二个日本。一个被日本洗脑成功的国家!二战过后帕劳对日本念念不忘!受日本文化的耳濡目染,他们的国旗和日本也非常的相似,只是颜色不同,算是对日本国旗的致敬了;而且将日语作为官方语言,首任总统都是日本人;帕劳当地所修建的学校以及其他设施方面,还特意的去让本地人接触日本文化,欢迎日本人向帕劳移民,目前帕劳有许多日本人在此工作。可见帕劳与日本的关系早已亲如一家人。因此日本与帕劳也算的上是世界上两个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
不在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欢迎指教。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欢迎转载,抄袭必究,谢谢阅读。
有消息称巴铁将开始全面备战,巴方通知医院准备好随时接收伤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有时候备战是为了防止战争,巴基斯坦是有和印度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但印度向巴基斯坦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克什米尔地区经常有恐怖袭击,只是这次玩大了点嘛。
印度是有可能挑起一场武装冲突,但即使开战也打不赢。此次印巴关系紧张的导火索是2月14日印度中央储备警察部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遭遇恐怖袭击,造成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伤亡。莫迪政府已经在经济和外交上采取了报复措施,不过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表态来看,最多引发一场边界冲突但不会升级为战争:印度的莫迪是授权军方决定如何报复击,而巴基斯坦的伊姆兰.汗则是授权军方决定如何反击。如果是战争那就不仅是军人的事情了,需要政府的全面决策部署。印度可以开战,但莫迪能得到什么呢?他能收回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吗?他能够攻入巴基斯坦本土乃至灭国吗?他能保证一定可以打赢吗?都不能。搞得不好会一场类似于1962年边境冲突的惨败会导致本来就选情不利的莫迪政府垮台。所以印度的行动将是有限和可控的。他就是想升级局势,中美俄三个大国也都不会答应,坐视两个有核国家开战,开什么玩笑!
巴基斯坦的举动是对印度军事威胁的军事回应,小的摩擦乃至武装冲突是有可能的。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为应对意外情况,巴基斯坦的军队医院已经开始扩大床位,民间医院已被指定要为受伤士兵预留25%的床位容量。并要求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的居民应该建造掩体,避免夜间不必要的照明。不过,即使交火双方还是有坐下来谈的可能,巴基斯坦也面临很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威胁,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的穆罕默德军早在2002年就已经被巴基斯坦查禁。在2016年该组织发动了对印度伯坦果德空军基地的袭击后,巴基斯坦逮捕了该组织实施袭击的多名武装分子。当时印度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并配合了巴基斯坦官方的调查行动。伊姆兰.汗当选巴基斯坦总理后和莫迪的通话中就明确表示希望缓和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关系,如果巴基斯坦官方此次采取类似的行动给印度一个台阶下,双方还是有可能坐下来谈的,但前提是印度把枪放下!
全世界和法西斯大战时,西亚阿拉伯人在做什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虽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通过英国等欧洲国家在西亚北非的殖民体系参与了反法西斯阵营作战,或是在英国影响的阿拉伯保护国体系下保持大体中立,但相当多的阿拉伯势力与纳粹勾搭,企图借助纳粹之力驱逐英法,消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抵制国际共运影响,甚至直接参加了纳粹阵营对反法西斯阵营开战。
在纳粹方面,他们承袭了一战之前德意志帝国威廉皇帝的策略,即在西亚北非扶植伊斯兰势力排挤英、法、俄影响,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战期间,德国把土耳其拉入自己的同盟国阵营,德国将军干脆指挥了土耳其军队对协约国作战。后来的德国二战名将隆美尔元帅当时是个雄心勃勃的下级军官,他就一心想到土耳其战场一展身手,为此还学习了土耳其语。我当年读隆美尔传记时,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对土耳其屠杀百万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行动,德国也脱不了干系。
到了二战之前的酝酿时期和战时,纳粹此项策略与阿拉伯-伊斯兰各国有关势力几乎是一拍即合。在宗教界享有巨大权威的耶路撒冷大穆夫提(阿拉法特叔父是其积极部下)全力支持纳粹在欧洲和中东对犹太人、吉普赛人开展种族清洗,而纳粹也全力支持伊斯兰上层分子培养圣战武士、在中东发展其势力的长期计划,还设立了党卫军穆斯林师。关于这一时期纳粹与阿拉伯-伊斯兰上层势力合作的历史,有关书籍和论文不少,Barry Rubin与Wolfgang G. Schwanitz合著的《纳粹,伊斯兰分子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201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相当详尽。就是当时作为英国保护国而参加英国方面对德作战的埃及,在隆美尔军团节节胜利进逼埃及边境时,他们也与德方勾搭,企图里应外合消灭英军,迎接德意军队控制苏伊士运河。
不过,就总体而言,由于文化水平、组织动员能力等等非常低下,二战时期的阿拉伯人和伊斯兰势力对纳粹总体上还是扮演了“猪队友”的角色,对德国拖累严重。典型如伊拉克对英开战。
伊拉克哈巴尼亚位于幼发拉底河及哈巴尼亚湖畔,东行97公里经费卢杰到巴格达,二战时英军在此设有空军基地。1941年4月30日,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在德国策动下出兵进攻哈巴尼亚基地。伊方正规军九千,其中有两个炮兵旅,12辆坦克;此外有大批阿拉伯部族武装携火炮50余门参战。英方守卫部队为一营英军350人,外加1200伊拉克、亚述雇佣兵。作战结果:英军反击占领巴格达。英军基地均为老旧飞机,伊军击落的最先进战机是支援他们的德军飞机,德方对伊联络官毙命。
图 耶路撒冷大穆夫提检阅党卫军穆斯林师
在冷战中东战场上,阿拉伯方面的表现也与此大体相似;苏联中东战略最终失败,一大半应该归咎于其阿拉伯盟友拖累。
补充一句,在二战伊拉克战场上,英军对阿拉伯人如此大比例以少胜多;但在10年后的朝鲜战场上,他们被劣势装备的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还出现了成建制投降。
从较长历史跨度上看,从一战时期德国与土耳其的合作,到二战时期纳粹与阿拉伯-伊斯兰上层势力的合作,其历史影响相当深远,延续至今。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二战之后的中东格局,而且在南斯拉夫解体和波黑战争、阿拉伯之春、欧洲难民危机中,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组织的意识形态、组织和军礼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段历史的延续影响。要想深入理解二战之后德国、中东等事务,理解三股势力兴起的基础,就需要客观了解这段历史,无论它多么黑暗。
巴基斯坦总理和总统谁的权力大
目前来看,是总理的权力更大
世界上大多数共和制国家基本上都是有总理和总统的(也有例外,美国就没有总理),而且所有国家的总统都是本国元首,行政级别是高于总理的。
但是在施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中,总理的实际权力大于总统的,例如新加坡、以色列、意大利、印度、德国。在这些国家中,总统仅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政府大权都握在总理手中。
巴基斯坦在刚刚独立的时候,施行的也是议会制,总理是权力是更大的。
但是在1958年—1972年、1977年—1985年、1999年—2002年这三个时期,总统的权力则大于的总理,并且这三个时期都是军人当政。
自从独立之后,巴基斯坦的文官政府和军人就一直斗争不断。由于在建国初期与印度之间关系紧张,国家对军方依赖比较大,因此军方更为强势。
1958年,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阿尤布发动军事政变,自任为总统,巴基斯坦总统首次压制总理。(阿尤布,巴基斯坦第二位总统,也是首位军人总统)
不过由于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不佳表现,迫于国内压力,1969年阿尤布将总统职位交给了陆军司令叶海亚。1972年叶海亚将权力交还给了文官总理,巴基斯坦第一次军政府时代结束。(巴基斯坦第二位军人总统——叶海亚)
但是就在仅仅五年之后,1977年前陆军总参谋长齐亚·哈克再度发动军事政变,施行军法管制,部分暂停实行宪法,将大权收归总统,开启了第二次军政府时代,总统权力又一次压倒总理。
1985年在齐亚·哈克准备还政与文官政府,但是在他的推动下,巴基斯坦通过了宪法第8修正案,授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任免军队首脑和法官的权力,巴基斯坦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1988年齐亚·哈克因为空难逝世,文官政府彻底接管权力,总理重新成为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巴基斯坦第三位军人总统——齐亚·哈克)
到1997年4月,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政府在议会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国民议会和联邦内阁的权力,并将解散省议会和省内阁、任免省督、三军参谋长和参联会主席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归还到总理手中。
不过文官政府的举动很快便遭到了军人的反制。
1999年10月,时任参联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解散总理谢里夫政府,暂停实施宪法。穆沙拉夫同时解散国会,并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有自己统领的内阁,他自任国家首席执行官。
2001年6月20日穆沙拉夫宣誓出任巴基斯坦总统。2004年1月1日,穆沙拉夫通过了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四个省议会的信任投票,其总统的地位得到确认,任期至2007年11月。(穆沙拉夫,他是巴基斯坦第四位军人总统)
在穆沙拉夫执政期间,他颁布了宪法第17修正案,重新扩大了总统权力,总统再度成为巴基斯坦的最高实权掌握者。
虽然穆沙拉夫的夺权颇受西方的非议,但是在他上台后,他进一步加强与美国合作,支持小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为美军攻打阿富汗提供军事基地和后期保障,因此获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而在此期间,巴基斯坦也成为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同时,穆沙拉夫也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友好传统,中巴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不断深入。此时的巴基斯坦同时获得两个大国的支持。
穆沙拉夫的执政一直持续到2008年,最后迫于国内压力辞去总统职务,并于次年出国“自我流放”,此后他一直住在伦敦和迪拜。随后总理吉拉尼上台,成为巴基斯坦的新掌舵人。
2010年4月,巴基斯坦议会通过总理吉拉尼推动的宪法第18修正案,废除了穆沙拉夫颁布的宪法第17修正案,取消总统解散议会的特权,同时宣布解除总理不能担任三届的禁令,总统的诸多权力将被转移至总理和议会。
同年12月22日,巴基斯坦议会又一致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赋予总理任命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官一定的决定权,并由总统对决定结果进行最终认可。
到2012年2月20日,巴议会通过宪法第20修正案,取消了由总统任命看守政府总理的权力,改由总理和反对党领导人协商确定。至此,巴国总理又回到了权力的巅峰。
穆沙拉夫在下台后前往英国避难,2010年他在英国组建新政党“全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仍旧希望返回巴基斯坦政坛。
2013年3月,穆沙拉夫在得到不会被逮捕的承诺后返回巴基斯坦。但是就在他回国之后,他立即被安全部门带走。随后巴基斯坦检方对他发起了谋杀、叛国等多项指控。
2016年3月16日,因穆沙拉夫身体原因请求保外就医,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同意穆沙拉夫的出国就医申请,撤除对他的出国限制。两天之后,穆沙拉夫乘飞机前往阿联酋迪拜就医。印控克什米尔民众示威抗议遭残酷镇压,印度最终能否实现将该争议地区占为己有呢
印度当局之前为了实现兼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野心,不惜取消该地区的特殊地位待遇,同时派出90万大军部署在印巴边境地区以防不测。莫迪政府此举引发该地区民众的强烈反对,并曾因此而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游行,随后却遭到新德里当局的残酷镇压,有超过一万名示威民众被军警直接逮捕。
然而,新德里当局残酷的镇压行为并没能征服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据俄卫星通讯社最新报道称,目前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封锁已经超过60天了,但该地区民众的反对情绪却并没有因为上万人被捕而减弱,日前,大批民众在印巴边境地区举行示威游行活动,抗议莫迪政府对该地区民众实施的暴行。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毕竟,莫迪想效仿普京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兼并行为,但他忘了克里米亚是通过全民公投的结果而并入俄罗斯版图的。相比之下,新德里当局试图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兼并野心,根本就不具备普京兼并克里米亚的客观条件,因此引发民众大规模抗议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很显然,新德里原本打算通过在该地区实施抓捕示威民众、以及封锁镇压等极端举措,以阻遏当地民众继续继续发动示威抗议活动。同时,在外则采取重兵压境、以阻遏巴铁有可能的军事行动、以及在外交上玩太极等手段,试图利用时间的推移来坐实其兼并该有争议地区的意图。
然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显然没有被新德里当局的招数所蒙蔽,即便已经有超过一万人被捕,但这种反对新德里当局取消该地区自治权的抗议示威活动却依然没有停止,他们正通过这种抗议活动来引发外界的关注,从而达到给莫迪政府施加压力的目的。
当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也并非只是在孤军奋战,在另外一个有争议地区的穆斯林同胞对他们的支持一直都没有停止。据俄卫星通讯社日前报道称,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武装组织发言人吉拉尼日前表示,该组织将越过印巴边境,为印控克什米尔抵抗组织提供支援。
尽管目前新德里正在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这些武装组织越境实施袭击活动,与此同时,巴铁政府也呼吁民众克制,不要越过安全控制线。然而,由于该地区的武装组织一直以赶走印度中央政府军队为目标,不大可能会因为受到警告而停止越境行动的。否则的话,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不会这么乱了。
此外,鉴于印巴边境地区的地形复杂,很适合武装分子的越境行动。因此,印度当局现在所面临的并不仅仅只是控制区内民众的抵抗情绪、甚至武装暴动的风险,同时还有面对安全控制线那边武装组织神出鬼没的袭击风险。
很显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之所以会在遭到新德里当局如此残酷镇压的情况下,还在前赴后继的为维护自身政治权益而冲锋陷阵,通过不间断的示威抗议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获得外部支援所产生的结果。
所以说,莫迪政府的这种的单边行为,既无法获得当地民众支持、又没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注定了其试图兼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野心是很难得逞的,毕竟,当地民众的抵抗,国际社会的外交压力、加之外部武装势力有可能的渗透,这一切就足够让莫迪政府喝一壶了,弄不好还会引发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