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康打歌调

什么样是边陲小镇?我国有多少种地方语言你觉得哪种最好听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09-30 13:57:36 浏览2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什么样是边陲小镇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边陲小镇很多,较为著名的有内蒙古满洲里、云南瑞丽、西藏帕里镇、黑龙江抚远、新疆白哈巴。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白哈巴是怎样的边陲风光??

白哈巴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个边陲小镇之一,也是西贝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距离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仅1.5公里,有国防公路相同,在国界线上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的牧民和牛羊。

白哈巴有静静流淌的中哈界河,界碑矗立了几百年,幽静的原始森林,丰茂的白桦林,神秘的图瓦人,升起缕缕炊烟的小木屋,婀娜多彩的白桦翠柏点缀村庄,一切看起来如同仙境一样,令人流连忘返。阿尔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色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的村子里,当地牧民住的木屋和牲畜栅栏错落有致,边陲小镇的白哈巴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宁,让人放下紧张与疲惫,与自然共融。

白哈巴村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牧民转场的牛羊成群结队。村背后的山顶上白雪皑皑,山下绿树丰茂,整个边陲小镇构成了一副风景油画,景物犹如调色板,映衬在纯美清新的空气间。

这就是边陲小镇白哈巴的模样,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文字不易,且看且珍惜。以下图片均为本人拍摄,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有多少种地方语言你觉得哪种最好听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有人划分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方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方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 汉语各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小片和方言点。 官话方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东北官话 ,是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 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

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北京官话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建昌县。可分为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三片。使用人口约1500万。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且相对均匀。其中,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河北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冀鲁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大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大致可分为三个片:石济片、保唐片、沧惠片。可再细分为十几个个小片。 冀鲁官话区主要的特点是大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平上去三声和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各地相同。即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读阴平,浊音声母字今读阳平;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上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胶辽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地带。 胶辽官话是从明朝末年四川贵州移民带入胶东,辽东话是从胶东带入辽东。历史上在一些地区如黑龙江省还存在过个别胶辽官话的方言岛,但渐渐都消失在周围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胶辽官话分为登连片、青州片和盖桓片。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部、青海东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等,共390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分为兖菏片、徐淮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等十三片。 典型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差距较大,严格区分尖团音。主要以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的入声归派方式是中原官话区的划区标准。

兰银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共56个县市。可分为四个片: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兰银官话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其中永登、皋兰、古浪、天祝四个地点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其余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

西南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在境外是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汉族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东南地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 西南官话分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云南片、湖广片、桂柳片。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又称淮语、江北话、下江话。现被划为汉语官话中的一支。 作为中国标准语的官话,东晋南北朝以来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中原官话的洛阳音为代表,南方以江淮官话的南京音为代表。而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北方官话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逐渐取代江淮官话系的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标准语。 江淮官话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语音,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

湘方言又称湘语,是汉语八大方言中通行地域相对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语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辰溆片、衡州片、永州片等五片。 分布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 使用人数 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地区,使用人口在2500万以上。

赣方言,古称傒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形成于宋代,亦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和尖团音。赣语可分为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九片方言。 分布 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中北部即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比较高。 使用人数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吴方言 ,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将近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北部吴语 北部吴语又叫吴语太湖片,为吴语的核心,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文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北吴片内部通话程度非常大,合为吴语太湖片一个语片。太湖片分六小片。 南部吴语 南部吴语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台州片语音与北吴最接近,婺州等地跟北吴尚有通话可能,而东瓯片与其他片差异最大,不能通话。温州话具有古百越语和楚语底层,所以即便吴语区的人也难懂温州话。衢州市和上饶市的市区话带有较多的太湖片特点,跟周围乡间的处衢话不同。处在蛮话区与闽南话区之间的金乡镇,人口1.6万,为明初金乡卫驻军的后裔,属太湖片吴语。南部吴语相邻两片间有些方言带过渡性质。 西部吴语 西部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角。宣吴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流民问题严重,仅乡镇尚存吴语。

闽方言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8000万。 分布 闽方言具体通行有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区。 使用人数 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三省等地区使用,人口约8000万。 闽东方言 闽东话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当地人自称为“平话”。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福安话、福鼎话、蛮讲为代表。闽东方言区内的不同地区的发音差异极大,方言内部交流非常困难,所以民间交流一般使用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来交流。 闽南话俗称“河洛话”、“福佬话”。当地人自称“白话”,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片。“河洛”一词来源当地人认为先人由中原河洛地区南迁形成的共识,而具体河洛地区尚未得考证,由区内各姓氏族谱记载溯源推断应该在今河南一带。包括福建省内以泉州、厦门、漳州三市为中心的20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形成于东晋永嘉南渡期间,底子是中原官话(河洛话);漳州话形成于五代十国期间,也有较大的影响;包括整个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闽南语,基本都是泉州话与漳州话衍生而成。此外,潮州话、雷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不包括市区)、武夷山、松溪、顺昌(东部)、政和、浦城(南部),通行于闽北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以建瓯话为代表。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部分属于闽北方言。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仙游话、兴化话为代表。

粤方言又作广东话、广府话。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言特点。在粤语有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勾漏片、吴化片之分。 分布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使用人数 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大多数在广东广西地区。

客家方言 汉族客家民系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客家话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 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 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客家方言也算庞大,世界总人口超7000万人。 具体片区 大陆方面,客家语按照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分类,其中,台湾客家语则被笼统归为粤台片。根据大陆的分类,客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北片客家语差异不小,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南片一般分为粤台片、粤中片、潮漳片、粤北片,总八大片。 过去的分法,潮漳片没有定名,粤中片则被细分为粤中片和惠州片;现经过重新调整,仍为八片。 南片 南片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东南部、台湾的客语,香港、澳门和海外的客语也属南片。词汇上与北片差异大,土语词汇多且词汇内部一致性较高,入声保留较为完整。总体而言南片面貌比北片古老。 粤台片 粤台片是主流客语的代表,主要分布于梅州、河源、惠州东部一些县。台湾客语也多数也属粤台片。另外,粤西、桂南、海南等地的客语(涯话、新民话等)也从属于这一片,可以称之为“涯话小片”。四川、重庆的客家人也大多从粤东地区迁过去,原本也和粤台片相差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客语也受到日益受到四川话的影响。 二、粤中片 粤中片主要分布于河源及惠州部分地区,分类上包括东江本地话,或水源音。 粤中片涉及珠江支流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一系列土语,主要分布于河源和惠州部分地区。 一些主流客语使用者称东江本地话为“蛇话”(或“畲话”),略带贬义意味。 特别注意的是,惠州话(惠城话)原单独分为“惠州片”。事实上,惠州话与水源音的联系相当密切。 三、潮漳片 潮漳片主要分布在与闽南语(包括潮州话)接壤的客家地区,如漳州、潮汕、海陆丰等地区。其中潮汕小片包括,丰顺、揭东、揭西等地的客语,属“半山客”,特点:词汇受到潮州话的影响,具有与官话的跷舌音不同的轻微卷舌音,平声调接近官话。潮汕小包片以丰顺汤坑话为代表;在泰国,不少华裔说这种客语。另外,海陆小片是指以陆河话、台湾海陆腔为代表的海陆丰客家语。 四、粤北片 粤北片主要分布于韶关。 北片 北片主要包括江西、闽西等地的客语。北部大片词汇受赣语、官话、闽北语影响,与南部大片词汇差异较大。各地入声韵尾保留完整程度不一。根据北片特点,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北片。 一、汀州片 原来的划分中,原汀州府地区客语比较笼统地划为“汀州片”。但由于南部的上杭、武平、永定等三县口音较为接近梅县话、惠阳话等,可归为“粤台片”。而汀北片主要分布在原汀州地区的北部,包括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等五县。 二、宁龙片 宁龙片的宁,指的是江西的宁都县;龙,指的是江西的龙南县;宁龙片则分布在宁都到龙南一带,包括宁都、兴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龙南、定南、全南、寻乌等地。该片主要有宁石口音和三南口音。 三、于桂片 于桂片的于,指的是江西的于都县;桂,指的是湖南的桂东县;于桂片则分布在于都到桂东一带,包括于都、赣县、上犹、大余、汝城、桂东等地。该片主要有老客口音。 四、铜鼓片 铜鼓片主要分布在赣西北的铜鼓县、修水县等以及湖南的浏阳市等地区。 注:1. 香港的新界客语属客语粤台片新惠小片,与广东深圳、惠阳、惠东的客家语高度接近,与其它主流客语都可以互通。约从1960年代开始,在广东的客家地区有大批人员移居香港,他们带来了广东本地的客语。大多数移民的客语和新界客语可以互通。 2. 海外客语以粤台片为主,还有少量潮漳片。由于梅县客家人曾于18世纪在加里曼丹岛西南端的坤甸建立华人国家兰芳共和国,因此今隶属印尼的该地有一种坤甸式的客语,它跟大陆的客语几乎不同,坤式客语内夹杂很多印尼语和当地土话,可以独立分为一类,可认为是客语海外片的一支。

方言争议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但是否归属官话,或独立分出,尚有待定论。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晋语的声调也有极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式。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晋语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语词。晋语区还是中国唐诗的重要产区。 晋语的主要使用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个市县。晋语核心区主要为太原话(已分化成新老两派)和吕梁话。 徽语 徽语,即吴语-徽严片,是一种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地区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436万。 现代徽语分化于吴语,因其失去全浊音被排除出吴语,但由于其连续变调、韵母及句法和词汇上接近金衢等处南部吴语,广义上可归属吴语-徽严片。与邻近的吴语及赣语相较,徽语兼具两者特色,如声母系统接近赣语,而韵母系统则与南部吴语接近。 徽语保留了很多的中古汉语的特征,如入声、次浊音、文白异读的保留,和北方官话差别大,和吴语一样,徽语的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 旧时徽语以歙县徽城话为代表音,严州话则以原建德梅城话为代表音。由于行政中心的变迁,屯溪话是徽语代表音。 徽语是属于吴语,还是独立的一种汉语方言,至今尚未有定论。

平话是西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有的学者或方言书刊把平话归入粤语,有的则认为平话是独立方言。 平话名称古代即有,涵义至今不明。使用人口200多万。平话又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桂北平话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有近缘关系。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旧称淮语,下江话,江北话。以扬州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包括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北部、连云港和宿迁部分地区、合肥、池州、马鞍山(除博望区)以及六安、安庆、芜湖市区、九江、滁州,湖北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人口7000多万。江淮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在民国时期,淮语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大方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至今。 方言保护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一般认为,汉语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官话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其中,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称“南方方言”。总体来说,官话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用不同官话方言的人能够互相通话;南方方言和官话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无法通话。 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例如,闽方言分为以下七区:闽东区、闽南区、闽北区、闽中区、莆仙区、邵将区和琼文区。闽南区又可再分为泉漳、大田、潮汕、雷州四片。 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表达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文化包容性越大,越有魅力和影响力。方言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 著名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语言如此,方言亦是如此。因此,政府机构和语言学界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危方言,保护弱势方言,如此才能传承地域文化,促进社会安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普通话只是通用的汉语,并非用来取代方言。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丢弃方言。会说方言,并不影响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莫言的普通话可能不很标准,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炉火纯青的造诣。普及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矛盾。少数民族方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划分主要根据区别性语言结构特征的分布。侗台语族 侗台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从基本词汇的分歧来看,侗台语系的分化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到3000年。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又称侗泰语族或侗台语族。分3个语支:①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等。②侗水语支: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佯僙语、莫语等。③黎语支:包括黎语,有人认为仡佬语也属于这个语族。壮侗语族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南部,也通行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北方和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形成东南亚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群。壮傣语支的语言,国际上统称台语。使用壮侗语族语言的人口,中国有2300多万。 苗瑶语族 分苗、瑶两个语支。苗语支包括苗语和一部分瑶族人说的布努语,瑶语支只有大部分瑶族人说的勉语。居住在中国广东省增城、博罗等县的畲族人所说的畲语也属此语族 ,但语支未定。苗 、瑶语族语言分布于中国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靠近中国的地区。使用人口在中国约有940万(1990年)。 藏缅语族 藏语传统上分为卫藏、康巴、安多3个方言,也有学者按地区分北部、东部、中部、南部、西部5个方言,藏语系语言方言区别特征的表现形式不仅代表了语言变体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之间的接触关系对方言分化的影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佤语的方言划分主要是依据地域分布:巴饶克方言分布于云南沧源、双江、耿马、澜沧等县,阿佤方言分布于西盟、孟连、澜沧县,佤方言分布于永德、镇康、沧源诸县。佤语是从无声调向有声调转化过程中的语言,但是声调的有无对佤语方言差异的影响并不重要。巴饶克方言的大寨话和阿佤方言的细允话都有声调,但是没有归为一个方言,这大概和不同方言声调来源不同有关。巴饶克方言大寨话的声调和韵母有关,即高调对应于无声调方言的紧元音,低调对应于松元音;阿佤方言细允话声调和声母有相关关系,即高平/低平对应于无声调方言的送气的清音和浊音,高平也对应于清鼻边音和清擦音,部分中平对应于不送气清音,低平和部分中平对应于浊鼻边音。阿尔泰语系语言 方言差异极其微小,词汇和语法形态的语音差异是区分方言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不同方言之间通话没有障碍,甚至阿尔泰各语族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比汉藏语系同一语言内部方言的差异还小。例如鄂温克语海拉尔、陈巴尔虎和奥鲁古亚三个方言只是个别辅音存在有对应的差别。 维吾尔语的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之间仅表现于元音是以部位还是以唇状和谐为主、语流音变,以及因语音变异而影响到词法形式的差异。蒙古语方言的语音差异也基本如此。

听说云南很流行打歌,能否给我描述一下云南的打歌文化

说起打歌,那是云南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大众娱乐的一大节目。从古至今都这样的,我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所以对于这些文化并不陌生。

云南的少数民族也是特别多,我们身边最多的是佤族、彝族最多了,当然我们汉族也是非常喜欢打歌的

我是一位云南 临沧 永德人

永德各民族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有情歌、舞蹈歌、叙事歌、抒情歌。而民间自娱性的舞蹈歌——打歌和叙事歌,最受大众喜爱 打歌 “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 当夜色降临,月亮升起时,无论走在县城街头或乡间村落,你都会听到“男:小小弦子轻又轻,哥弹弦子给妹听,弹完一调又一调,始终不见妹人影;女:小小弦子轻又轻,哥弹弦子钩妹心,丢下活路进歌场,一脚跳到哥跟前……”只见歌声、弦声、欢笑声、脚步声融为一体。在这里中老年人可健身,青年男女可交流情感、谈情说爱,下地的农民可以忘却一天的辛劳,劳累一天的白领、工人可以放松心情、清醒头脑,尽情地感受那和谐的气氛和歌声带来的快乐,咀嚼民间文化丰富的内涵,打歌场成了永德市民健身的好去处。第二天傍晚,当你再次走在大街、村落,芦笙、笛子、三弦又响起来,啊苏赛瞧着、啰细赛甩着又唱起来.打歌场又如期热闹了起来。

永德打歌要有三弦、笛子、芦笙伴奏,分为直歌、跳跳歌、倒折歌、三摆手等。打歌要唱打歌调和打歌对子,打歌调含打歌小曲,边歌边摆的夷方歌调和部分三弦、箫、笛、笙调;打歌对子是跟随弦、箫、笛、笙等乐器声和打歌脚步的节拍起唱,以“啊苏赛瞧着,啰细赛甩着”作衬词压尾。前面的对子唱出之后,接着由后面的人对答,但对答的对子,一要押韵上口,二要意思对称。对子可以男女对作;也可以男的与男的或女的与女的对作。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一定的套路,称为正规对子;一种是触景生情,临场发挥,随配随答,称花花对子。

我们从小听起来的调子最多的就是这个:

打歌调

啊妈小儿奴奴睡,啊妈去打两转歌;

三打两转跟折回,啊妈拿带芭蕉台。

月亮粑粑月亮块,啊哥妹子打歌来;

啊哥妹子来打歌,啊哥怎摆你怎摆。

打歌对子

打歌本是古来兴,喜事场中绕圈圈;

打歌不是假巴玩,古人兴下踩脚杆。

小小桌子四个角,升斗香案放上桌;

村村寨寨来相会,男女老少来打歌。

叙事歌 叙事歌,民间称为唱小曲或唱古本。演唱的内容广泛,曲种较多,有赶马调、出门调、隔娘调、放羊调、做媳妇调、抓兵调、永德特产七字调、十二月生产调等。其篇幅也较长。多在婚、丧、节日演唱;也有闲暇时在家中或村中集会演唱的。其形式有一人独唱的,有一人领唱多人跟唱的,有三弦、月弦伴奏,边弹边唱和只弹不唱或只唱不弹的。叙事歌因它可以在老人、小孩和不同班辈中公开演唱,因此,很受民众欢迎。如:《赶马调》

古道弯弯古道长,弯弯古道走马帮。

北上保山过施甸,南下佤城滚怒江。

链子桥头小铓叫,公鸡打架进姚关。

江里江外火烧肉,麻栎坝子吃饷午。

古道弯弯古道长,弯弯古道走马帮。

马蹄踏下岁月印,马铃声声化沧桑。

山重水复我开路,山歌飞过万重山。

古道弯弯古道长,弯弯古道走马帮。

雁过留声千古韵,古老神化万年传。

男唱:赶马阿哥是商人,驮驮茶叶出远门。茶叶卖在大理地,一月两月难归程。白日想你觑瞌睡,晚上想你弹三弦。七星坚尾真半夜,老马摇铃半夜多。女唱:赶马阿哥是商人,驮驮茶叶出远门。茶叶卖在大理地,货到栈口快归程。链子桥上慢慢过,苍山洱海莫留人。阿妹常想梦中人,眼泪落枕要枨藤。

《阿妹送哥到村口》:男女对唱,女:赶马阿哥要出门,阿妹村口送一程。要说多少知心话,鼻子一酸不成声。男:阿妹送哥到村口,眼泪汪汪不开口,哥不忍心丢下妹,三步两步一回头。女:小青马褂亲手缝,阿哥穿上出远门。刮风下雨紧紧扣,莫叫风吹雨淋身。男:小青马褂穿在身,哥知阿妹情意深。白天想你穿上路,晚上想你做枕头。

男:豌豆开花四枨藤,赶马阿哥要出门,走不过的是哪条路,爬不交的是哪架山。

男:豌豆开花四枨藤,苦累欢乐是赶马人,绿叶垫床天当被,半边烘火半边冷。

男:豌豆开花四枨藤,了不起的赶马人,三个石头打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

永德还有一个最突出的节日就是:芒果节 每年的7-10号芒果节 会有各地的游客,商人 小明星聚集在这里,因为这里主要是种植芒果最为突出,气候,地形合适,种出来非常的香甜 欢迎您来我的家乡:永德

云南哪个地方最穷

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地方都不希望是最穷!

就好比你也不希望你是你们班最差的!

经济不发达的原因和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区位优势有关系!

如下是我整理的比较靠前的县级单位!有没有你或者你朋友老家的?

1.玉溪市红塔区GDP:244.5亿元,增长10.6%/40.7万人=60074元 

2.昆明市五华区GDP:338亿元,增长12%/81万人=41728元

3.昆明市官渡区GDP:266.7亿元,增长14.1%/75万人=35560元

4.昆明市安宁市GDP:84.2亿元,增长12.8%/31.5万人=26730元

5.曲靖市麒麟区GDP:172.6亿元,增长15.3%/66.6万人=25916元

6.昆明市盘龙区GDP:139.3亿元,增长12.9%/60万人=23217元

7.昆明市呈贡县GDP:35.1亿元,增长20.6%/16万人=21938元

8.昭通市水富县GDP:18.6亿元,增长17.3%/10万人=18600元

9.大理州大理市GDP:110.4亿元,增长11.1%/60万人=18400元

10.红河州弥勒县GDP:87.5亿元,增长6.2%/50万人=17500元

11.丽江市古城区GDP:25亿(估)(2004年17.9亿元/2005年21.1亿元)/14.5万人=17241元

12.楚雄州楚雄市GDP:85.2亿元,增长11%/50万人=17040元

13.红河州开远市GDP:44.6亿元,增长10.2%/26.3万人=16958元

14.昆明市西山区GDP:141.5亿元,增长11.2%/85万人=16647元

15.迪庆州香格里拉县GDP:21.5亿元,增长20.5%/13.5万人=15926元

16.红河州个旧市GDP:66.9亿元,增长12.2%/45.3万人=14768元

17.怒江州兰坪县GDP:26.9亿元/21万人=12810元

18.西双版纳州景洪市GDP:48.5亿元,增长10.1%/38万人=12763元

19.昆明市宜良县GDP:51.8亿元,增长12.1%/41万人=12634元

20.德宏州瑞丽市GDP:15亿元,增长9.5%/12万人=12500元

21.西双版纳州勐腊县GDP:24.2亿元,增长16.8%/20万人=12100元

22.玉溪市峨山县GDP:18.1亿元,增长15.9%/15万人=12067

23.文山州文山县GDP:51.8亿元,增长14.9%/44.3万人=11693元

24.楚雄州禄丰县GDP:46.4亿元,增长12.5%/42.1万人=11021元

25.昆明市晋宁县GDP:29.4亿元,增长16.7%/27.3万人=10769元

26.玉溪市通海县GDP:29亿元,增长10.3%/27万人=10741

27.玉溪市澄江县GDP:16.8亿元,增长8%/16万人=10500元

28.曲靖市沾益县GDP:42.3亿元,增长15.7%/40.6万人=10419元

29.普洱市思茅区GDP:26.1亿元,增长16.3%/25.6万人=10195元

2006年云南省人均GDP(7000元-9999元)的区县(18个)(玉溪5+曲靖4+昆明3+红河2+丽江1+昭通1+大理1+迪庆1)

30.玉溪市易门县GDP:16.3亿元,增长12.2%/17万人=9588

31.昆明市富民县GDP:13.4亿元,增长51.2%/14万人=9571元

32.玉溪市江川县GDP:25.6亿元,增长10.8%/26.8万人=9552

33.昆明市东川区GDP:28.7亿元,增长115%/30.2万人=9503元

34.红河州蒙自县GDP:30.5亿元,增长18.7%/33万人=9242元

35.玉溪市新平县GDP:24.6亿元,增长13.5%/27万人=9111元

36.红河州河口县GDP:8.5亿元/9.5万人=8947元

37.丽江市华坪县GDP:13.2亿元,增长11.1%/15万人=8800元

38.玉溪市华宁县GDP:18.1亿元,增长10.3%/20.6万人=8786元

39.曲靖市罗平县GDP:45.5亿元,增长15.3%/55万人=8273元

40.昭通市昭阳区GDP:63.7亿元,增长10.6%/78.8万人=8084元

41.昆明市石林县GDP:19亿元,增长12%/23.4万人=8120元

42.玉溪市元江县GDP:16.2亿元,增长14.9%/20万人=8100元

43.曲靖市富源县GDP:58.6亿元,增长16.9%/73.8万人=7940元

44.大理州宾川县GDP:26.4亿元,增长10.5%/34万人=7765元

45.曲靖市陆良县GDP:47.8亿元,增长15.1%/62万人=7710元

46.迪庆州德钦县GDP:4.5亿元(估)(2004年2亿元/2005年3.5亿元)/6万人=7500元

47.曲靖市师宗县GDP:26.8亿元,增长13.04%/38万人=7053元

两个相隔上千公里的人,方言口音却非常像,比如云南某县跟湖南某县,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湖南的蓝山县人讲官话,与云贵川桂很多地方的官话基本上一样。

,在湖南同处南岭地区的江华,江永与蓝山,县城相距两三百里,但这三个县的官话是最像的,而与其他县差别较大。

这三个县有两个共同点,1;同属于南岭腹地(由西至东分别是江永,江华与蓝山。2:这三个县同时在明朝洪武时期,由京城(现南京),派遣部队,分别在这三个县设置千户所城,设正千户(五品)管辖各自区域。三个所城分别是现在的江永桃川所城村,江华码市所城村,蓝山所城镇所城村。

这些官兵以及家属他们都是来自下江地区的京城周边,讲的也是当朝官话,又因地处山区,所以六百多年来基本上保留了原官话的口音,而原京城的人因时局变动,人口流动大反而没能保存原口音了。

可见你处虽然与湖南某县相距几千里,因为是同时期由一个地方迁出,同时也因为地处偏远地区,反而把原口音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因而出现相距千里口音相同,上数二十几代可能还是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