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后王进

多年以后王进(《水浒传》教头王进为何没有落草)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1 09:42:48 浏览36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水浒传》教头王进为何没有落草

《水浒传》教头王进没有上梁山落草有下列原因:

一、教头王进没有犯法,不用落草。

问王进为何没有上梁山的人,大多是因为林冲上了梁山。

小说《水浒传》里,八十万进军教头林冲的妻子,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内看中,高俅设计让林冲带刀进入白虎节堂,犯了国法。被刺配沧州牢城。

林冲被刺配沧州后,又被高俅的手下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嫁祸于他。

林冲一怒之下,杀了陆谦等人,上了梁山。

王进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王升以前打了高俅,高俅发迹后,当了殿帅府太尉,成了王进的上司,高俅仗势欺人,报复王进。王进被逼无奈,舍弃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位置,带了母亲逃跑。

王进只是得罪了高俅,并没有犯法,也没有杀人。所以,他没有必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二、教头王进与《水浒传》的“逼上梁山”无关,所以,作者没有写他落草。

林冲本来忍辱负重,虽然被高俅陷害,他还是寄希望于重新洗白自己,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发配途中,林冲受尽了公人董超、薛霸的折磨,在野猪林差点丧命。被鲁智深搭救以后,他本来可以杀了两个公人,同鲁智深一起占领一个山头,打下一片天地的。鲁智深是有大智慧,而且遇事看得开的人。

但林冲让鲁智深放了两个公人,到了沧州,直到沧州牢城管营与陆谦勾结,逼得他完全走投无路时才奋起反抗。

林冲是典型的“逼上梁山”。

小说《水浒传》写林冲的逼上梁山,是有重要意义的。

正是因为林冲的逼上梁山和晁盖等人劫取贪官污吏的生辰纲,才使梁山好汉的揭竿起义具有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客观依据。

否则,所谓梁山好汉,就是一群十足的杀人放火的强盗了。

而王进,说到底,无非是被高俅官报私愤而已,谈不上被逼上梁山。

所以,作者没有写王进上梁山。

三、小说《水浒传》里,出现的第一条武功高强的教头王进没有上梁山落草,暗示了梁山泊起义的必然失败。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殿帅府被高俅欺辱以后,想到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王进随即携带母亲逃出东京。

王进逃出东京,有他的既定目的,就是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在抗辽和抗金的战场上,一刀一枪为国出力。

当时,大宋王朝受到辽国和金国的轮番侵略,真正的爱国志士都会选择抵御外侮,血洒疆场。比如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著名民族英雄,都是那个时代的人。

王进虽然只是一个教头,官职不大,但到边境上为国效力,博得个封妻荫子,是真正有意义的功名。

王进在当时如果选择落草为寇,对国家、民族,是下下之策。对自身,也是下下之策。

看看小说《水浒传》里,落草梁山的,除了晁盖等七人是劫取了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具有反抗剥削压迫的意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之外,其他人要么是像林冲、武松一样被官府逼得有国难投,要么是被梁山泊宋江、吴用等逼上梁山的。

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恶霸豪强,比如李俊、穆弘等人。

其他的甚至有贪图上梁山出风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比如时迁、焦挺等人。

真正谈得上“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民除害的人寥寥无几,鲁智深可以算上一个。

不难看出,梁山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算得上是好汉。

也不难看出,宋江之所以选择招安,其实也是唯一的一条可走的活路。除此之外,就是被朝廷剿灭。

说白了,就是梁山起义必然失败。

不要为王进没有上梁山惋惜,王进没有落草是正确的。

《水浒传》原著,出场比较早,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最后哪去了最后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一开卷就写了王进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此人能文善武,是个栋梁之才,只是命运不济,撞着了高俅。王进的父亲王升曾打过高俅,有一棒之仇。当时高俅只是一个泼皮,无可奈何。而今,做了东京殿帅府太尉,掌管天下军马,大权在握,正可以报当年一棒之仇。应了那句老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是这高俅并非君子,而是小人一个!

王进也是个聪明人,高俅得势后,他知道肯定没什么好日子过,因为他知道高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于是他快刀斩乱麻,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立马就带着母亲离开东京去了延安府,途经史家庄,点拨史进武艺,教了许多枪棒,呆了半年多。史进武艺学成之后,王进提出要去延安府。史进苦苦相留,可是,王进决心已定!

王进离开史家庄后可以说就再也没了消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书中虽说他最后投奔了延安府安身,但想来这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罢了。另外,在当时统治阶级通吃的大环境下,久居官场的王进对此很清楚。

所以说,他打着去延安府的名义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在徒弟史进面前保持下荣誉,实际则是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后来史进去找延安府找他,却没有找到,便是很好的证明。

最后的结局可能是隐居起来,做了隐士,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养活老娘,找个媳妇,不再插手仕途,快乐地过着平安的日子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水浒传》中柴进当过方腊的驸马,柴进还能够有好结局吗

柴进在平南胜利后先是接收了朝廷的封赏,但一想自当过方腊的驸马,虽然是卧底行动,但名声也不好,怕遭到排挤,所以就谎称风瘫辞官回沧州。后来施公对于柴进的结局写的是“忽然一日, 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何谓无疾而终?

从现代角度来看无疾而终算得上是死亡的最高境界,毕竟这种死法基本不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对柴进而言自然是好事。但比较诡异的是,同样与柴进一同辞官的土豪李应以及管家杜兴的结局是“善终”,明明二人的辞官方式一样,为什么在结局的表述上却不同呢。

或许,我们对于无疾而终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柴进怕是认为自己身上还有高廉的命吧。

高廉是高俅的胞弟,当年在高唐州和殷天锡就是专程去找柴进的茬儿的,逻辑文史姨之前也说过,柴进把丹书铁券的功效过于的放大化,导致自己看似在做孟尝君之举,实则干的是足以诛九族的窝藏侵犯之事。可以说高廉在高唐州针对柴家,看似是有高俅撑腰,实则是经过了赵佶的默许的。

在柴进落难的那一刻,柴进所资助的江湖人士根本没人来救他,还是柴进抖了个激灵间接让李逵去山上通风报信自己才得救。

并且,高廉被雷横一刀剁了。

高俅要迁怒梁山,更要迁怒柴进,要知道当年年轻的高俅被王升痛打,多年之后见到王进还要行父债子偿之事,那么对于杀弟之仇,以他的性格绝不会忘。

所以,柴进的无疾而终,更有可能是被暗杀。而他方腊驸马的身份,根本不会被高俅等人在意。之前阮小七在梁山攻破帮源洞后穿着方腊的龙袍嬉闹,被王禀、赵谭斥责,阮小七与二人产生了言语冲突,还要行火并之事。从立场角度来看虽然童贯的人一向视梁山为眼中钉,但阮小七的行为确实不妥当,王禀、赵谭的职责也是有理有据。倒是情商不高的阮小七当时有些漂,想让梁山独占征南之功,虽然是好心,却起到了反效果。

王禀、赵谭告发阮小七纯粹是私人恩怨,不会上升到国家层面,柴进未免有些多虑。柴进的方腊驸马“副本”虽然加快了梁山平南胜利的节奏,但可怜的方金芝,无奈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着实令人感到惋惜。


文/逻辑文史游

《水浒传》中王进本是个好教头,为何深夜要带母离家

王进为何深夜带母离家?

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带母出逃突出一个“孝”,以“孝”衬托“忠义”!

水浒又叫《忠义水浒传》,当然金圣叹不认可!但是梁山泊的一把手宋江确确实实就是打着忠义的旗号带领兄弟们招安的,并且还为国效力,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宋江是水浒的主角,贯穿宋江的主线就是忠义报国,哪怕上梁山落草也想着忠义报国,连聚义厅都改成忠义堂。这里面,“忠”是根本,“义”为“忠”服务。

水浒写忠义,先用“孝”来衬托!

王进老父亲王升得罪了高俅,现在高俅发迹了,要寻王进的晦气,按照后来高俅对待林冲的态度来看,王进不走,十有八九要被高俅折磨死的。就是不死也得充军发配!

王进老爸王升去世了,但老娘还活着。王进要是死了或者坐牢了,老母便没人奉养,这就相当于要了老母的命,就是不“孝”!

王进要想躲过高俅,只能跑!所以王进连夜带着老母逃亡!

不管什么时候,忠孝是一体的。有孝心的人才会忠心,不孝的人也不会有忠心!正常的人在家尽孝、在国尽忠,只有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才会有所选择!

选择“孝”,天经地义!

选择“忠”,感天动地!

王进带母出逃,出逃的目的地是边关,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关处,那里是武人报国立功之处。

所以,王进带母出逃去延安府,如果成功,那么结果是“忠”、“孝”两全,在边关既可以奉养老母,也可以杀敌报国,即使为国捐躯,老母也会有国家抚恤!

如果不是为了突出“孝”字,作者完全可以把王进写成一个父母双亡的人,高俅容不得,自己拍拍屁股走人……那多省事?

“以孝寓忠”,这就是王进带母出逃的第一层意思!

2、 出“走”寓意作者对造反的态度,能走不造反!

王进出逃去延安府,为什么不落草?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态度。

在施耐庵看来,梁山108将大多数都是好汉,上梁山落草,大多数都是被“逼”的。“逼上梁山”的幕后推手,一是朝廷,二是贪官,三是梁山的兄弟们。

自古以来,造反是一条不归路,除非你革命成功,坐上金銮殿的宝座,否则下场都很悲惨的。

落草不一定造反,但造反一定先落草。

不到万不得已,官身也好,平民也好,谁愿意落草?谁愿意造反?

王进出走,一个“走”字,寄托了作者的一种希望:官场虽然黑暗,能走则走吧,尽量别去落草,更别去造反!

面对贪官、恶霸、甚至昏暗的朝廷,作者希望“走”,不希望“反”,虽然今天看来有点消极,但在古代,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有了这个铺垫,后面再写逼上梁山,就顺理成章了!

林冲也遇到高俅刁难,一忍再忍,最后硬被逼上梁山!

宋江一开始也想当个太平小吏,阴差阳错杀了阎婆惜,也是想逃走的,没走成,宁愿刺配也不想落草,写首诗就定成反贼要杀头,硬是把他逼上梁山。

柴进本来是天潢贵胄,还有免死的铁券丹书,高廉非要把人往绝路上逼,柴进不上梁山只能下地府。

卢俊义虽然宋江吴用坑害在先,但后面的都是官府逼的。我在想,即使吴用不坑卢俊义,李固也会想其它办法坑卢俊义的,在金钱的作用下,卢俊义最后也只能逼上梁山。

108将像王进这样能走得脱的不多,正是因为无路可“走”,才被逼上梁山!

所以啊,王进的“走”,寓意梁山好汉大多数是“无路可走”!

3、 王进出走是为了引出史进!

王进出走,为什么要去延安府?

一来是因为延安府是前线,但当时西北和北方都是前线啊,为什么不向北走?

二来去了延安府就没事了?如果去了延安府就没事,高俅就管不到了,那后来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什么要跑?官府如果管不了老种经略相公,鲁达完全可以继续留下来做提辖啊?

既然延安府并不安全,王进还要跑过去,那目的就是要经过史家庄,引出史进来……

史进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天罡星,也是第一个108将。他率先出场也是有寓意的,就是“历史在前进”!

另外,史进身上突出了一个“义”字。史进本来也是地主出身,也不愿意落草,但他重义气。他抓了陈达,朱武用了苦肉计,自缚上门。史进为他们的义气感动,就放了他们。并与他们成为朋友……

后来被小人告发,史进也被逼上少华山!

绿林好汉,义气为重!

朱武苦肉计对史进,直言就是是为了一个义气,自比刘关张桃园结义!

《水浒传》第一回:朱武哭道:“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

史进也为义气感动,最终因为这个“义”为官府不容,只能上山落草!

《水浒传》第一回:史进听了,寻思道:“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虫不吃伏肉。’”

而梁山108将,绝大多数也是因为“义”气相投,再聚会在一起,最终形成好大的一个气候!

这也是王进为什么非去延安府的原因!

4、 深夜出走是时机的选择,走早了城门没开,白天走人多眼杂容易泄漏行踪!

王进和老母商量,要避开高俅,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决定了“走”,后面就是如何走的问题?

王进不愧是有见识的人,安排得滴水不漏……

先是以还愿为名,安排殿帅府伏侍他的张牌去岳庙提前准备,晚上不用回来,支开了一个人。

然后临出发前,就让另一个李牌去买三牲,并要煮熟,以作祭祀用,又支开了李牌。

两个牌头都支走了,五更时分,王母带着老母亲骑着马、挑着担就出发了,开始了逃亡之路。

为什么要五更走?

不能早走吗?不能的,因为以前的城门,到了晚上要关的,第二天五更左右才开。走早出不去,除非特殊的公干才会凭手续叫开门。王进逃难,哪里去搞出城手续?

不能晚走吗?比如天亮再走?这也不行的,天亮以后,街上人多,人多眼杂,行踪就会泄漏……

而五更时分只是开城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呢,遇到熟人的概率比较低……

因为王进安排的比较周密,且保密工作做得好,张牌、李牌也不知道他去哪。等到这两位发现王进走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王进已经走了好远了!

因为两们牌头不知道王进往哪个方向走,所以高俅也没法派人去追,只能发下海捕文书!

但是王进的运气好,一路之上竟然没被发现……终于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目标!

王进运气好,但是后来的梁山好汉们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既然没地可逃,只能上梁山了……

《水浒传》的开头写一个下落不明的王进算不算败笔

王进的故事绝不是《水浒传》的败笔。恰恰相反,如果你要想读懂《水浒传》,反而还绕不开这个王进。

王进的故事,点出了水浒的主题。

王进的故事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话说,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年仅25岁、还没有皇子的哲宗赵煦抱病而亡。于是,在向太后及其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平日里养尊处优、轻佻浪荡的端王赵佶成为了北宋的第八任皇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宋徽宗。

这对于端王府来说,真可谓是名副气死的喜从天降。端王成为了皇帝,府内给他帮闲的高俅等一众人,自然也随之飞黄腾达。于是,泼皮破落户出身的高俅,摇身一变成为了北宋朝廷的太尉。

太尉是官职的名称,太尉在宋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

宋代的太尉有两种:一种叫殿前太尉,一种叫殿帅太尉。殿前太尉是文官,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并没有实际指挥军队的权力。《水浒传》里面出现的众多的太尉都属于殿前太尉。比如,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洪信洪太尉;而殿帅太尉权力可就大了,那可是直接指挥军队的,地位相当于国防部长。宋徽宗登基之后不久,就让高俅入了军籍,半年之内直接就做到了殿帅府的太尉。

高俅上任殿帅府太尉的第一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对付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原因很简单:王进请了病假。

高俅上任第一天,王进竟然请假,这等于不给他面子。于是,高俅命人到王进家把王进押来。见面后,高俅没想到,他竟然认识王进。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高俅早年学枪棒时,曾经在与王进的父亲王升比试武艺的时候,被王升一棒子打倒在地。

没想到,高俅这个小人一直怀恨在心,将这件事情记了多年。这不,见到仇人的儿子王进,高俅要报复了。

高俅道:“你那厮便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

王进禀道:“小人便是。”

高俅喝道:“这厮,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甚么武艺?前官没眼,参你做个教头,如何敢小觑我,不伏俺点视!你托谁的势,要推病在家,安闲快乐!”

王进告道:“小人怎敢,其实患病未痊。”

高太尉骂道:“贼配军,你既害病,如何来得?”

王进又告道:“太尉呼唤,安敢不来!”

高殿帅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与我打这厮!”
——《水浒传》

诸位且看,堂堂大宋朝廷殿帅府太尉,就这么要当众棒打手下军官。爹是花棒卖药的,儿子就一定没有真武艺。使花棒的人的儿子做不得禁军教头,那被使花棒的人一棒子打翻的泼皮,就能做得太尉?请病假不来,他高俅说人家对他不敬,人家被你弄来了,他高俅又问人家既然病了怎么敢来?贼配军,人家王进何时做过配军?倒是你高太尉曾经被流放过呢。你是骂王进呢,还是在骂自己呢?

还好,高俅手下的爪牙们劝阻,说高太尉上任第一天就打人不吉利,决定明天再打王进。王进这才有机会带着母亲逃走。要不然,高俅非得将王进当场打死不可。

金圣叹曾经说,“高俅来,而王进去。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这就直接揭示出了,梁山一百零八人的祸乱与高俅的得势有直接关系。身怀绝技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被得势的泼皮高俅逼走江湖,直接点出了《水浒传》的主题——当小人当道,大宋朝廷上下出现系统性问题的时候,好人便无法在世间安身立命。

王进要去哪里?

《水浒传》中交待,王进要去投奔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他说那里是用人的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北宋有个老种经略相公,还有一个小种经略相公。这两位经略相公实际上是北宋的两位镇守边关的大将,是兄弟。大哥叫种师道,二哥叫种师中,他们手下有很多的人才。鲁智深——鲁达,就是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

用人之人,人始为用。恃己自用,人为人送。彼处得贤,此间失重。若驱若引,可惜可痛。——《水浒传》

王进说老种经略相公那里是用人的去处,言外之意,就是边关用人,朝廷反而不用人。为什么?因为朝廷里出了个高太尉。

王进的下落不明,是《水浒传》的隐喻

王进有个徒弟,就是九纹龙史进。王进是第一个出走江湖的人,而史进却是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还是王进的徒弟。对此,施耐庵是何寓意呢?

这第一个出走江湖的英雄为何叫王进,而不是张进、高进、马进?因为“王”这个姓氏非常特殊。历史上,王家的老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因为总是给周灵王提意见,惹怒了老爹后被贬为了庶人。成为了庶人,太子就不能再留有姬姓了。但再不济他也出自周王室,所以他的子孙,被老百姓称为“王家”。

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文化中,“王”有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姓,也不仅仅指现实中的国王、王公大人等。它还指一种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王道。

什么叫王道啊?

所谓的“王道”,其实就是王的规,也就是“王义”,合乎“义”,所以才是“道”。

这个“王义”、王道,来自所谓的“先王”,也就是指古代的圣王,像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等的内圣外王之道。

帝王如果没有“王义”,“王道”就会消失。那么,王变成暴君,国家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王道没了,王土就会沦陷,天下黎民百姓赖以生存的世界,也就失去了公平正义,世间没有了好人,也就没有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在《水浒传》“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这一回中,施耐庵直接甚至让一个叫“王义”的画师出场:华州府贺太守强抢了王义的女儿王娇枝为妾,却将王义发配。而后,史进救了王义。

义已经被大宋的官家抛弃,义已经不在朝廷,而在江湖;义已经不在朝廷命官那里,而是在江湖强盗那里。

那些被正统文化排斥的人物进了史,所以,《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人,第一个出场的是谁呢?史进。为什么叫“史进”呢?因为这些人也进入了史,史中进入了这些人,这些人也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王进被高俅排挤、报复,只得携带老娘,离开东京,沦落江湖,遇到史进。后来,王进告别了史进后,就再也没有了下落。这里的寓言便是:王道沦落江湖,江湖也就进入了正史。

所以,施耐庵将这一部小说命名为《水浒传》。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柴进的财产是怎样一步步被宋江吞并的

宋江是这样一步步吞并柴进家产

水浒传第三回里记载,少华山的强盗劝史进上山做强盗,并且是做他们的寨主,九纹龙史进却拒绝道:【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玷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提。】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谁最有资格说这句话呢?不是自诩杨家后人的杨志,也不是关羽的后人关胜,更不是史进之流,而是小旋风柴大官人。

  柴进的祖宗是前朝的皇帝,如果他这个皇帝的后代居然去当了强盗,那可真是给祖宗丢了大脸了。再加上柴进一向看不起这群所谓的好汉,并且他即不缺钱,也没犯法。那么,柴进究竟是怎么从自己整天挂在嘴边上的【龙子凤孙】,沦落到上了梁山,当了强盗的呢?

  当初,李逵杀了小衙内之后,要留在柴进家里。吴用就吩咐李逵道:【待半年三个月,等他性定,却来取你还山,多管也来请柴大官人入伙。】

  吴用说的很明白了,他早就计划好了,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就要来请柴进也上山当强盗。

  怎么说这是吴用计划好的呢?

  话说李逵在柴进家里住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来就发生了李逵打死殷天锡的事情,连累了柴进坐牢。

  宋江听了这个消息,大惊道:这下可怎么办?柴大官人必死也!吴用就说道:【哥哥休惊,等戴宗回山,便有分晓。】

  奇怪了,柴进坐了牢,这和戴宗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等戴宗回来就有分晓了呢?看大家都很疑惑,吴用就解释道:【我怕李逵在柴大官人庄上惹事不好,特地教他来唤李逵回山。】

  原来柴进还没出事的时候,吴用就派戴宗去柴进家找李逵了,想要把李逵接回山。

  吴用临走的时候,明明说好了,要达到两个条件之后,才会把李逵接回梁山。哪两个条件呢?一个是等到朱仝不再生李逵的气了,另一个则是等时间过去半年三个月左右。可现在,这两个条件一个也没完成,吴用却安排戴宗去找李逵了。

  首先,此时的朱仝仍然是见了李逵就想杀,二人一见面,朱仝便【怒从心起,挈条朴刀,迳奔李逵。】和李逵大战了一场,直到晁盖宋江一起劝,才劝的朱仝不再生李逵的气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初李逵留在柴进那里,根本就是故意的。朱仝和李逵的恩怨,其实大家一劝也就没事了,朱仝又不是不识大体的人,难道还要非逼着宋江杀了李逵不成?就像这次,大家一劝,朱仝就趁势和李逵和解了。可见,当时李逵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了躲朱仝留在柴进家里。

  其次,吴用说好了,多则半年,最少也要三个月,才会把李逵接回梁山,如今才过去了短短一个月,怎么就要派戴宗接李逵回梁山呢?

  其实啊,宋江和吴用早就看上柴进的家产了!李逵当初留在柴进家,就是为了看看能不能给柴进惹祸,让柴进完蛋,好让宋江吴用趁机吞了柴家的家产!

  李逵杀了小衙内,要留在柴进家中,吴用就【吩咐】李逵道:【待半年三个月,等朱仝不再生气,却来取你还山,多管也来请柴大官人入伙。】

  【吩咐】,就说明这是吴用给李逵下达命令了,不然不用吩咐李逵。这么来看,吴用给李逵下达的命令就是:害柴进!时间限制则是:三个月到半年之间。

  为什么是三个月到半年呢?因为李逵毕竟不是柴进的家里人,如果李逵在柴进家住上半年多,那住的时间就实在太长了,到时候,李逵很难找理由继续在柴进家住下去,也就没办法害柴进了。所以,李逵的行动必须要快!要争取赶在半年之内把柴进给坑了!要争取在半年之内就【请柴大官人入伙】!

  李逵要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柴进害死呢?

  话说殷天锡见了柴进,要抢柴进他叔叔的房子,说道:前天我就让你叔叔快点搬出去了,怎么到了今天你还没搬?快把你叔叔的房子给我!

  柴进听了,而是浑然不在意的说道:【便是叔叔卧病,不敢移动,夜来已经身故,待断七了搬出去。】

  实际上,水浒传原著里,柴进却是很愿意搬走,并且很愿意把房子送给殷天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殷天锡问柴进要房子,让柴进搬走。柴进说道:【便是叔叔卧病,不敢移动,夜来已经身故,待断七了搬出去。】

  殷天锡先问柴进:你叔叔之前怎么一直没搬走啊?

  柴进就很自然的说道:之前我叔叔有病,不敢乱动,所以没搬走。

  殷天锡又问柴进:那你现在怎么还不搬走啊?

  柴进又很自然的说道:我叔叔昨晚上已经死了,等过了头七,我立刻就搬出去,把房子给你。

  实际上,柴进根本不在乎他叔叔家的这一套房子,他是准备把丧事办完了之后,就立刻把房子送给殷天锡的。

  柴进有的是钱,这套房子对他来说小意思了。可为了这么一套房子得罪了官场里最牛逼的高俅,值不值当?

  当然不值当!柴进是前朝遗脉,本身身份就很尴尬,再得罪了高俅,说不定就直接被弄死了!

  所以,柴进很愉快的就答应搬走了,也答应把房子送给殷天锡了,丝毫没有我们印象中的委屈样子。

柴进很聪明,尤其是在官场上的造诣,柴进绝对要比宋江吴用等人厉害得多!

  柴进由于是前朝遗脉,就很容易被人怀疑和污蔑要图谋不轨,复辟前朝,所以,柴进的身份地位一直比较敏感和危险。在这种处境下,柴进做人做事一直都很小心。

  水浒传第九回记载:【店主人对林冲说道,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

  同时,柴进住的这个村,是个什么样的村呢?书上也写的分明,是:【古道孤村。】

  你看,柴进明明那么有钱,但却不像他叔叔一样住在城里,而是住在一个孤村里,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低调。

  孤村里没有朝廷的人,所以柴进天天飞鹰走狗吃香喝辣,根本就没人管。你再看他叔叔柴皇城,身为前朝遗脉,还光明正大的住在城里,还敢炫富,这不,立刻就让高廉他小舅子弄死了,房子也被没收了。

  所以,柴进深谙官场之危险,远远超过宋江吴用等人。

  最后大家一起招安了,一起当官的时候,也是这样。柴进暗自寻思道:【日后奸臣们得知,于天子面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诰命,岂不受辱?不如自识时务,免受玷污。】

  你看,柴进对自己的评价是:识时务。

  明知道那群奸臣想弄死自己,自己还不是他们的对手,那就不如直接走人算了。柴进很识时务,所以最后一直在当自己的大富豪,长命百岁无疾而终,落了个好下场。

  再看宋江吴用,明知奸臣们不待见自己,却硬要和奸臣们玩玩,导致最后一个被毒死,一个上吊了。你看,宋江吴用说是聪明,但和柴进一比,简直白痴!

  就连柴进的叔叔柴皇城死了,柴进也是很识时务的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按足了朝廷的规矩办事,先是【依官制】置办了葬礼的等级。一切葬礼用品,都按照朝廷的制度一步一步来,【依礼铺设灵位】,丝毫不敢大意。为什么?因为柴进一旦在制度上大意了,就很有可能被人污蔑为不遵守宋朝制度,企图复辟周朝制度等等。

  所以说,这么识时务的一个人,是根本不可能为了一套房子,去和高俅的亲戚做对的。这中间的利害关系,柴进完全明白。

  可这时候,李逵蹦出来了。

  李逵蹦出来,大喝一声,三拳两脚就打死了殷天锡。打死之后,李逵就跑回梁山了。随即,梁山反贼们就浩浩荡荡的来救柴大官人了。

  这下,我们就明白了:吴用明明说三个月再来找李逵,但实际上一个月就派戴宗来找李逵,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阿,吴用其实就是让戴宗来看一下李逵完成任务的情况!

  估计吴用是让戴宗每个月都来看一次吧,一方面督促李逵快点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则看看李逵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戴宗可以尽力协助他。

  这不,李逵刚把柴进犯的事说完,戴宗就回来了,并且,戴宗早就把有关高廉,柴进,高唐州等一切资料全都收集好了。宋江二话不说就去打了高唐州,可不是贸贸然就去打的,而是早就让戴宗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了。

  最后,梁山好汉打破了高唐州,从井里把早就奄奄一息快要死了的柴进给救了出来,柴进【扶病】起来多谢众位头领救命之恩,宋江则带着一群小弟,来【给柴进贺喜】。

  柴进的叔叔死了,自己也差点死了,身份地位更是从大富豪变成了反贼通缉犯,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整天快乐的玩耍了,何喜之有?宋江等人为什么要贺喜柴进呢?

   原来大家是在贺喜柴进:恭喜你,终于上了梁山,成为了我们的兄弟!

说完,宋江等一众兄弟,就把柴家的家产全都运上梁山,纳为己有了。书上写道:【晁盖,宋江等众人,皆大喜。】就这样,柴进的财产一步步被宋江吞并的。

《水浒传》中的王进与林冲,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二人同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年龄相仿,王进受到的是高俅发迹后的迫害。也就是公报私仇,打击报复。林冲是受到高俅的陷害,高俅纵子作恶,欲抢佔林冲妻子,陷害林冲入白虎节堂,并欲将他致于死地。从二人对待事态的反映来看,王进比林冲有见识。王进马上做出决定,携母远走他乡,不在东京受这鸟气。当路遇史进,又不愿连累徒弟,并矢志不忘到老种经略相公处施展他的边庭抗敌,为国效力之梦。从这里看王进比林冲多了些豪气。林冲受陷害开始逆来顺受,瞻前顾后,又对高俅的陷害缺乏警惕。被发配后对妻子的安排又欠妥,一纸休书如何能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个安全去处。当野猪林差点丧命被救后,还对返东京抱有幻想。要是换了武松还不大闹东京,血溅殿帅府,尸横白虎节堂,报仇雪恨泄却胸中之怨?直到被逼千里追杀到沧州,林冲才觉醒过来。林冲从火烧大军草料场后才扬眉舒气,走向彻底的反抗道路,纵观其一生也不失其英雄本色。

“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与“八十万禁军都教头”王进相比,谁的级别更高

王进、林冲二人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一来两人都曾做过八十万禁军教头;二来他们都曾得罪过高俅,特别是王进,他的父亲王升一棒就把高俅打趴下了,高俅对他们可是怀恨在心。

可以说王进、林冲的遭遇完全一样,不过结果就不一样了,王进选择离开,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这肯定比跟着高俅强百倍,但林冲最终被高俅弄得家破人亡,不得已上梁山落草为寇。

这两个有着相同命运的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当然判断一个人是否厉害,我们不能只从某一方面来看,那是不全面的。为了公平起见,下面,我们就从各方面进行比较。

我们先来看武功。能成为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肯定都是拳脚功夫了得的人。林冲的武艺,那是得到过别人肯定得,并且是梁山的常胜将军,林冲在柴进庄上教训洪教头,几个回合就把于直刺下马,可以说是威名远扬。

王进的武功如何?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了解,那就是王进对她母亲说过“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爱儿子使枪棒的极多。”

看来,王进的武功是很厉害的,不仅在禁军中闻名,而且连边将都赞不绝口。那些人也见识过林冲的武功,可并没有这样评价林冲。虽然王进、林冲没有交过手,从这点来看,王进比林冲略强。

我们接着从另外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那就是随机应变的本领。王进在得知新来的上司就是被父亲教训过的高俅时,马上想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他骗过高俅派来看守他的人,和母亲连夜出城,投奔别处去了。其实凭着王进的本事,还是有活路的。

林冲,在这方面就差远了,竟然还相信高俅,被骗进白虎堂。这也不能怪林冲,王进除了老母外,没有舍不下的东西,林冲还有娇妻,他舍不得娘子。林冲最终还是一无所有,还不如王进。王进应该看得更远一些,林冲目关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东西。

从分析来看,《水浒传》中,王进与林冲相比究竟谁更胜一筹?这句话说出答案,即王进说很多将军都说他棒法一流,再加上他能从高俅眼皮底下逃脱,因此王进无论从武功,还是智谋,都比林冲更胜一筹,而且还甩林冲几条街。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