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冈游泳世锦赛已于日前开赛
从捍卫荣耀的跳水“梦之队”
到力争在奖牌榜上有所突破的游泳
再到新规则下期待佳绩的花样游泳
中国水军正全力出击
今天小体将为大家讲述
上海游泳运动的历史记忆
1947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
主办游泳运动训练班招生简章
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一展厅内,展有一份1947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主办游泳运动训练班的招生简章。该简章保存良好,图文清晰,广告标语“你会游泳吗?请到四川路青年会游泳池去!”十分醒目。图片中,一人在跳板上作半蹲欲跳姿势,一人在水中作捏鼻屏气练习,另有一人以自由泳姿势横渡,形象简明生动。图片下方印有四排宣传语“本会游泳事业的特点/游泳池设备卫生安全/以最新速成游泳术教导/收费以最低维持之贴补费为主”。图片右侧附有各游泳课程的详细时间表。这张游泳运动训练班的招生简章,展现了该组织在推动上海早期游泳运动普及、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近代上海公共游泳池的建设与开放。
在简章背面,列有详细的报名注意事项及各类课程的收费标准:初级班(每班六次授完)成人会友三万五千元,少年会友二万三千元,非会友四万五千元(连讲义费五千元在内),其余各班(全季共二十七次)成人会友十二万元,少年会友七万元,非会友十五万元。由于民国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有资料显示,1947年6月,五十万元法币只能在上海购买一担大米。可见,青年会游泳训练班的费用堪称“白菜价”,符合其招生简章上的宣传语“收费以最低维持之贴补费为主”。此外,简章还特别注明“报名者需经过医师检验后开出健康证明,方能参加游泳”的要求。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出现在上海可追溯至清末年间。据《上海体育志》载,光绪十八年(1892年),查理·麦尼在外侨中发起建造游泳池,先组织游泳总会,以会员入会费建池。选址在跑马厅内公共体育场的东北角,该池专供参加游泳总会的西方侨民使用,解放后更名为人民公园游泳池。
上海最早的游泳池——跑马厅游泳池
1900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成立,是直接向上海传播近代体育的重要渠道之一。1907年,青年会四川路会所举行落成典礼,内设我国第一个健身房;1909年,健身房开幕,内附游泳池,即后来著名的虹口公园游泳池,开始在市内启蒙游泳运动。当时的中国人对游泳已经渐感兴趣,青年会又举办诸多公开训练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观摩学习。
1915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开设了游泳项目,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这次比赛,对上海游泳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圣约翰、沪江、交通等为代表的学校纷纷建成游泳池、组成游泳队参加各类校际比赛,成为日后上海游泳比赛的主力军。
20世纪初期,当时上海的一些专业游泳设施多为外侨独占。此后迫于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租界工部局管理的虹口公共游泳池于1928年向所有市民开放。
虹口游泳池
1929年,由叶为怡、陆礼华、俞斌祺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游泳会,对学习游泳者进行义务指导。与此同时,中国游泳会联合光华、暨南大学及中国女子体育师范的部分人员,发起组织上海市女子游泳会。会址设于两江女子体专游泳池(现今邯郸路运光新村),每年公开举办一次女子游泳赛。
20世纪30年代,上海游泳运动得到长足发展,全市专业游泳池达20余处,全市游泳池共达20余个。1936年7月至8月,青年会创办名为“夏季千人游泳大召集”的活动,以“6次学会游泳”为号召,招募不会游泳者参加。消息一经报上登出,报名人数踊跃,一度轰动全城。此后历年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每年培养出数以千计的游泳骨干。
青年会为上海早期游泳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招生简章的图文设计和活动组织口号中,得以窥见青年会在组织办赛和宣传的过程中,已深谙对现代广告技巧的运用。
在那些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的夏季,到游泳池去游泳、嬉水、洗冷水浴,是比其他方法更直接的取凉之法,喜水者在游泳池可以泡上数小时,甚至一整天,对泳者们来说,炎热的夏天,反而成了快乐的日子。
来源:上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