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打乒乓球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怎样打好乒乓球
- 如果从60岁开始练乒乓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打的比较好
- 怎样能学好乒乓球
- 孩子多高可以学乒乓球了
- 打乒乓球如何训练步伐
- 新手应该怎样学习乒乓球
- 28岁了,最近喜欢上打乒乓球,有必要报培训班去学吗有用吗
- 家长让孩子练习打乒乓球有哪些好处
- 一个人如何锻炼提高乒乓球的基本功
打乒乓球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怎样打好乒乓球
打乒乓球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喜欢运动且比较儒雅谦和的人。
打乒乓球需要两个人站在球台的两端,没有身体的碰撞和接触,不用你死我活,不必剑拔弩张,或许只一个蔑视的眼神已经让对手不寒而栗。
两个人打之前先友好的握一下手,然后互相喂几个球,熟悉一下场地环境,舒展一下胳膊腿。之后比赛才开始了。
我经常去的场地有两张球台,经常来的有二十多人,所以人多台少,需制定一些规矩才行。——这里是擂台赛,三局两胜制,输了的下台,等待下次轮到的机会。赢的站台,但是必须打下一个对手2:0才可以继续在台上。
两张球台,一张球台是岁数稍大的老年组,水平也稍微差一点。另一张都是自命不凡的高手,愿意接受挑战各种各样的打法。
虽然只是玩玩儿而已,但是比赛时也是异常激烈。大家都同情弱者,一般都给攻擂的球手加油,希望他攻擂成功。守擂的一般都是技术稍好一些的人,他们有时候得理不饶人,说些调侃的话来戏弄攻擂者,往往树敌无数。——大家已经熟悉和认可了这种玩法,所以每当有上场的机会时打的都非常认真,因为输了很可能等很长时间才有下一次机会。
来到这里有时候打的机会很少,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感觉非常刺激,能锻炼人的心理素质。守擂的必须零封对手才能晋级,攻擂的赢一局就可以继续打下去,这样不合理的制度让每个上场的人都倾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家都是好朋友,但是场上也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为荣誉而战。
来这里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大家都非常友好,以球会友,互相交流比赛经验,互相传授打球技术,有时候还聚餐喝上两杯,增加了友谊,也提升了球技。
怎样打好乒乓球?——基本功非常重要,开始的时候动作要标准,最好有教练指导一下。每天要先练习基本功,纠正动作,让动作固定不变形,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上场就开球,瞎打只会养成一些坏毛病和错误动作,这样以后改起来很困难。
打乒乓球一定要注意打球前的热身活动,做一下拉伸,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一下打球前的准备活动,或者请教教练。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避免比赛中受伤。业余选手因为不重视准备活动所以很多人都有一些伤病,这样以后玩起来就不尽兴了。打完球还要做一些简单的恢复,这样肌肉不至于酸痛,也会减少伤病的发生。
感谢关注——百姓体育!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如果从60岁开始练乒乓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打的比较好
谢谢邀请。无论男女,60岁后始练打乒球是晚了点。但若你老伴或你能找个很有耐心且打乒球水平也相当好的陪练,这点很重要,对方会用“喂球”的方式让你总能在最合的方位接到球,使“对打能持续”得相当好。这可大大增强你的兴趣,从而慢慢爱上打乒乓球这项运动。不过,你别太指望自己会很快打到相当的水平,只要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作用,达到一定的键身效果就不错了。
怎样能学好乒乓球
您好,首先感谢您邀请乒乓网进行问题解答,下面由乒乓网技术部给你讲解一下:
打好乒乓球的几个要领
这是我踏入乒坛两年来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初学乒乓球的爱好者参考,同时请高手指正。
一个原则:全身放松,脚步先行,腰带手动,随势挥拍,身前击球。
一条直线:攻球和弧圈球的挥拍轨迹是在转腰引拍后,面对来球手臂由后向前、向上呈一条坡型直线挥拍击球。拍尖左右摆动是一个弧线(形同扇面)。
二种击打方式:
1,撞击。球拍直接抽打球体,力量穿过球心使球向前飞行,如攻球、弹击等。
2、摩擦。球拍以提拉和切削的方式将力量作用于球体表层使球产生旋转向前飞行,如搓球、弧圈球等。
二种挥拍速度:
1、摆速。也就是初速度,即蹬腿、摆肩、转腰带动手臂甩动挥拍到即将触球的过程的速度。技术上要求在身体摆动过程中要形成全身力量向握拍手的传递和蓄积。
2、加速。也就是第二速度,即球拍触球瞬间快速收缩小臂,将蓄积于手上的全身力量爆发式地完全作用于球上的速度。瞬间加速,瞬间发力是理论上打出爆发力的重要因素。
二种发力方式:
1、推送式发力。力量相对均匀地向前发出。如打台球的送杆(地方用语)动作,球杆击球和母球撞击目标球后都在同时继续往前走。
2、弹击式发力。力量以爆发的方式瞬间全部释放,就像拉弓射箭和扣动扳机射击时撞针撞击子弹一样。其发力方式与打台球的定杆(地方用语)那样,当球杆击球和母球撞击目标球后都立即停顿,以及武术的寸劲相同。
五种攻球和弧圈球的挥拍方式:
1、攻打上旋球。手臂直接由后向前上方挥拍发力撞击同时收小臂稍加摩擦。近台攻球拍面稍前倾,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中台攻球拍面垂直,在来球的下降前期击球中部。
2、突击下旋球。手臂由后向上向前挥拍发力提抽,在来球的高点期按来球的旋转强弱拍面垂直或后仰,击球中部或中下部。
3、拉高吊弧圈球。手臂由后下向上向前挥拍发力提拉,拍面稍前倾,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中部或中部偏上。
4、拉前冲弧圈球。手臂由后下向前向上挥拍发力提拉,拍面前倾稍大,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上部。
5、拉侧旋弧圈球。手臂由后下向前向侧上发力提拉,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中部,向侧上部摩擦。
五个打出爆发力的具体做法:
1、眼睛盯球。在击球前眼睛要看着身前的球思想要集中在球上。
2、加一个猛然发力的意念。在眼睛盯球的同时,心里想着瞬间加速猛然发力用抽或拉等方式击球。和练气功强调意念一样,在击球前加一个猛地一下将球发出去、打过去或拉过去的意念至关重要。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进入乓球的最高阶段——自动化阶段的无意识行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3、击球瞬间小臂加速。引拍击球前与挥拍击球时握拍手适当放松,即将触球时快速收缩小臂,触球时手腕和手指发力加强击球的速度和旋转。
4、快速停拍。也就是庄则栋大师所说的“急制动”,即在球拍击球后挥拍手停止继续向前挥动。这与发力的方式有关。
5、弹击式发力。如果用推送式发力方式击球,则球拍击球后挥拍手继续向前运行,直到手不能再往前为止。这样就表明挥拍击球后手仍有余力,打出去的球飞行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不是很强。只有用弹击式的发力方式击球才能产生瞬间爆发力,力量才能很好地完全作用于球体上,击球后挥拍手随即自然停止运动。快速停拍,其实就是力尽而止,快速自停,不必刻意而为。心里想着用弹击式的发力方式猛然发力,你就能用“急加速和急制动”产生超强爆发力。这与演奏乐器时你心里面想演个什么声,乐器就能出个什么音是一个道理,因为它是人天生就具备的一种特异功能。要打出超强的爆发力就必须经常性地认真刻苦地练习。
打乒乓球有没有爆发力是反映一个人是否真正入门和打得好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没有爆发力即使打球动作做得再好也不过是花拳绣腿而已。打乒乓球的动作标准但打不出爆发力的话,虽然稳定性较好却击球的质量不高,也就是说击球力量不大,速度不快,旋转不强。若打球的动作不规范,但能打出一定的爆发力的话,虽然击球有一定的质量,却击球的稳定性很差同样不会打出很高的水平。既有标准的动作又有很好的爆发力,这样才是一个乒乓球高手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
五个基本步法:
1、单步。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另一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般在来球离身体较近的情况下使用。
2、并步。离来球远的脚先向靠近来球方的脚迈进一步,靠近来球方的脚随即再向来球落点的方向移动一步。并步活动范围不大,但移动时身体重心平稳,是削攻型打法的常用步法。
3、跨步(侧跳步)。靠近来球落点的脚先向来球落点方向跨出一步,另一脚随即跟着迈进一步。跨步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是在来球落点离身体稍远时使用。
4、跳步(也叫滑步)。靠近来球落点的脚用力蹬地,两脚几乎同时离地向来球落点方向移动,落点远侧方的脚首先着地,另一脚跟着落地。跳步活动范围较大,与跨步一样一般在来球离身体稍远和侧身时使用。跳步分为并步跳和碎滑步。碎滑步(也叫垫步),移动时步幅小,身体重心平稳,起伏幅度不大,一般在步法调整和还原时使用。5、交叉步。来球落点远侧方的脚先向来球落点跨出一步,两脚形成交叉,随后另一只脚跟着向来球落点移动一步。交叉步的移动范围大,一般在回击大角度来球时使用,如扑正手大空档。
六种击球变化:
1、变力。 力量大小的变化。
2、变速。速度快慢的变化。一是球的飞行速度,二是人的击球速度(节奏)。
3、变线。线路斜直中的变化。
4、变点。落点不同位置的变化。
5、变转。旋转强弱的变化。
6、变弧。弧线高低与长短的变化。
六变的作用是调整比赛节奏,降低对手回球的质量,调动对方的站位和重心打时间差和位置差,击球后造成对手回球下网、回球出界或者猝不及防而漏接。六变的关键是要有变化的突然性,不能让对手有规律可循,反而把自己打得很被动。一场比赛如果打到了自己习惯的节奏上,就等于抓住了主动权,也就有了获胜的把握和希望。
以上就是乒乓网对于您提出问题的详细解答,如果各位球友有任何乒乓球方面的技术问题欢迎到乒乓网提问,我们将会有针对性的问题拍摄成《全民解答》乒乓球教学视频进行讲解。
孩子多高可以学乒乓球了
年龄太小也不适合打乒乓球。
原因有三:
1、年龄太小,骨骼发育不完全,乒乓球是单侧运动,过早接受基本功训练,可能会造成身体两侧发育不协调。
2、乒乓球基本功训练比较枯燥,难以提起年龄太小的孩子的兴趣,强行逼迫其练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乒乓球台高度是0.76米,孩子太小,够不到球台,手臂高举打球,手腕、手臂容易疲劳。
所以说,5岁左右开始练球最好,凡事皆有特例,有些世界名将的启蒙年龄偏大,如香港的黄镇廷9岁、韩国刘南奎10岁、前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11岁才开始练习乒乓球,但通过其过人的天赋和辛勤的努力,也能笑傲乒坛。
打乒乓球如何训练步伐
一是要有练习步伐的意识。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普遍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忽略对步法的训练,一上来就是上台对战,有时甚至连准备活动都不做,更别说练习步伐了,以至造成动作僵硬,手脚不协调,打球若干年,水平上不去。
殊不知,想打好乒乓球,三分靠手法,七分靠步法。要充分认识步伐在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做到手步同练,甚至步在手前训练都不为过。
二是要有练习步伐的方法。这一条就不多讲了,新媒体时代,网上有很多视频、秘诀,顺手拈来即可用于实践。但要注重打牢基础,一定要按照步伐内容的要求,一步一步去练,不能跳跃,不能省略,不能简化,不能图懒,不能省事。
三是要有练习步伐的恒心。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感觉练步法多余枯燥,练了几天后就不练了,到用时再比划比划,这样是不行的。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要21天,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尤其是有较长球龄的爱好者,先伸手再上步已经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必须要付出很长时间,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可以在每次运动前练练步伐,在家里、办公室、路上、公交车上,甚至上楼梯时,均可以练习步伐,只要坚持有恒心,相信功到自然成。
新手应该怎样学习乒乓球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作为每一个初学者,一个新手,究竟应该怎样学习乒乓球呢?
是循规蹈距的学,亦步亦趋的学,按着各种条条框框学,还是随心所欲的学,自然而然的学,直接了当的学?
两种学法,实际上都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只是考验的结果却被绝大多数人视而不见。
或者说到如今绝大多数人,已经被有关乒乓球启蒙的种种奇谈怪论所洗脑。
例如:动作定型论,动作框架论,肌肉记忆论,重心转换论,蹬、转、收论,收小臂论,动作三角型论,徒手挥拍法,腋下夹毛巾法,身后挡门板法,木偶训练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不把一个乒乓的新手捆成一个“粽子“绝不罢休!要让这些新手永远在这些奇谈怪论的泥淖中扑腾,並且永无宁日!
这事难道不是广大的曾经照此学习乒乓球的小朋友们真实的写照吗?!
再次强调:这不是本人编的故事,而是早在25年前的真实的经历。
没错,那时本人就曾是一个最基层的乒乓球启蒙教练。亲眼目睹了那一整套误人子弟的教学法是怎样害人不浅的。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各位:凡照此论调学习者,没有一个人能学出来,甚至连学会打乒乓球都很难。相反,没有接触过这套愚蠢教学法的人,却自学的很好!
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最好的标尺。若这整套教学法真是行之有效,那么如今会打乒乓球的中、青年人岂不是满天飞?二、三十年前,就我亲眼所见有上千号人经历了培训,但学会者,一个也没见着。
尽管如此,那如此这般的愚蠢教学法依然常胜不衰,依然我行我素的愚弄着每一个乒乓球的初学者。
奇怪的是:谁也不问个为什么?谁都对此教条深信不疑。谁都认为几年都没学会打乒乓球,那是自己太笨。甚至还有人认为:乒乓球是所有球类运动中最难学的。
既然是最难学的,那乒乓球为什么成了国球?为什么曾经有那么多小朋友都学会了打乒乓球?(本人就是其中一个)答案就是:那个时侯还没有这套误人子弟的愚蠢教学法!
中国的第一批乒乓国手,都是野路子出身。都是自学自打成材。根本没经过所谓的正规训练。
而如今的乒乓高手是否也是经过所谓的正规训练的结果呢?如果是,那高手应该满天飞。实际上是凤毛麟角。甚至于可以认为那些有幸成为高手的人,就是那套教学法的“漏网之魚“。若不是漏了网,恐怕早已被训练成了木偶!而这些漏网之鱼最终又被网络进了省队或国家队。而省队或国家队並不教如何打球,也从不纠正动作。只是按步就班的组织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不是改变,只是强化而已。
回到主题:新手应该怎样学习乒乓球?
应该自由自在的打,学着世界高手的动作放开手脚的打。可以说乒乓球的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没有高难度。若与体操相比,体操的任何一个动作,普通人都做不了。(因此教学者也无法滥竽充数)
若从乒乓的击打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协调发力。除了手感之外(而手感也就是学会了打乒乓球。就如同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协调发力就是杀伤力!乒乓球的比赛最终比的也就是谁的球更具杀伤力!
因此首先要学会打乒乓球。乒乓球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所以必须自由自在的打。凭着天份,一周便可学会。这就如同学会游泳和骑自行车一样。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是别人教会的。乒乓球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人做为最高智慧生物,学这点东西不在话下。相反若人为的制造障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一套愚蠢教学法就是人为制造出的人工大坝,成功阻断了人学会乒乓球的自然之源。而制造者和学习者都浑然不觉。
当学会了打乒乓球之后(会比赛),便可着重练习协调发力了。而国家队整天练的汗流夹背,也就是练的这东西。尤其是正手的突击、拉打以及各种弧圈球。(包括步法)
在此只讲一个练习正手攻最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法:给出半高球,全力扣杀之!10板之后就知道了协调发力是怎么回事了。根本无须讲解哪只脚在前,哪只脚在后;也无须讲解大臂、小臂怎么挥(收),也无须讲解怎么转腰,怎么顶胯。总之直奔主题,无须废话。
至于打法和战略战术以及心理强化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28岁了,最近喜欢上打乒乓球,有必要报培训班去学吗有用吗
我今年62岁,9岁打乒乓球,21岁后就没再打。37年后,又重新开始打乒乓球,一帮业余,岁数不等。玩了三年,拉得弧圈球,打得直板横打。但终是业余中之业余,打法不正规。每天再努力,技术也提高不了。年龄在那摆着,脑子反应慢。你才29岁,按说应该报个班,找个专业教练,认真的学习学习,不图别的,锻炼身体,太有益,也太有趣了。
家长让孩子练习打乒乓球有哪些好处
家长培养孩子练习乒乓球的三大好处
现在家长培养孩子可以说不惜血本,让孩子上了各种兴趣班,绘画、书法、电子琴等等都学了不少,可对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实际帮助。这时候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让孩子学一项有用的兴趣爱好——乒乓球。
孩子学习乒乓球好处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主要有三大好处:
1、预防治疗假性近视
孩子由于学业繁重、使用手机、看电视等用眼过度,小小年纪就会得上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及时治疗是可以恢复的。打乒乓球是对眼睛最好的锻炼方式。在打乒乓球过程中需要眼睛紧盯着白色的乒乓球不停移动,半个小时下来相当于做了几十遍眼保健操。如果每天能够坚持打半小时乒乓球,将会有效预防儿童假性近视。已经有假性近视的儿童也会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视力,减少近视度数。
2、提高智力水平,消除大脑疲劳
打乒乓球不光是手上动作,它是要求全身上下所有肌肉关节参与的活动,只有脚、腿、腰、肩、大臂、小臂、手腕和手指协调发力才能打出有质量的球。同时打乒乓球时还需要随时判断乒乓球的旋转、方向、速度等等,大脑始终处在兴奋和高速运转当中,对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是十分有好处的。据统计同年龄段经常打乒乓球的小学生普遍比不打乒乓球的小学生学习成绩好。而且打乒乓球时是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长时间学习造成的大脑疲劳,孩子学习累了时打半个小时乒乓球马上感到头脑清醒多了,浑身又充满了活力。
3、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乒乓球做为一项体育运动,没有身体接触,运动量可控,对场地要求小,甚至家里都能摆下乒乓球台,是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首选运动。感冒病毒流行的季节别人家的孩子都生病打吊瓶的时候,经常打乒乓球的孩子基本很少得病依然生龙活虎。
一个人如何锻炼提高乒乓球的基本功
关于乒乓球基本功的问题,还的确值得认真的去探讨一番。
何为基本功?
可以理解为:基本的运动功能。
可以说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基本的运动功能的问题。而基本的运动功能,那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换句话说:基本功並无实质上的意义。
那么基本功这个概念是从何而来的呢?
缘于中国武术的习练。因为凡学习武术者,都被要求先练好基本功。
这武术的基本功是什么功呢?
1、练柔韧性。要求能横、竖劈叉,能够下腰,能够前后翻滚。
2、练习飞腿。要求能够跳踢二起脚。能够跳飞旋风脚,能够跳起摆莲。
武术的基本功就是为了在套路的习练中能够完成其比较高难的动作。
回过头来问:乒乓球的基本功是什么呢?乒乓球有什么高难的动作是必须要提前练会的吗?
答约:啥也没有。
因此把武术的基本功的说法引入乒乓球的训练中,那就是个张冠李戴。
同样所有的竞技体育,既可以说有基本功,也可以说不存在什么基本功的问题。
自行车运动的基本功是什么?会骑就是。但比的是谁骑的快。
跑步的基本功是什么?会跑就行。但比的是谁跑的快。
以此类推,所有的运动项目皆是如此。
乒乓球也不例外。
谁都会发球,谁都会正、反手攻,谁都会拉弧圈球。但比的就是谁的发球更转,谁的正、反手攻球更有杀伤力,谁最后取胜。
那么这里面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不存在什么基本功的问题。而是要把某项技术练到极致的问题。
同样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是把人人都觉着很平常的东西练到极致。这就是本事,这就是难点。
乒乓球也是如此。
有种观点认为:乒乓球的近台正手攻即是乒乓球的基本功,包括正、反手的摆速练习均应该视为乒乓球的基本功。
事实是如此吗?
其实那只是盲人摸象的结果。甚至还有人要求练习正手攻必须夹大臂,不得用力,还要站在近台,一练还得几年。美其名曰:基本功。
更有甚者,还要求初学者不要急于上台练习,而应首先练习徒手挥拍。每天要徒手挥拍数个小时,待动作定型后,待有了肌肉记忆后方可上台习练。
不客气的说:这就是典型的奇谈怪论。
为什么如此尖锐?
乒乓球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球拍与球撞击的手感问题。没有建立正确的手感,其它的无球挥拍动作只能是瞎掰!只能是水中捞月般的海市蜃楼。
若一定要说乒乓球的基本功究竟是什么?
那就是对乒乓球的各种旋转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能够随心所欲的处理各种来球,並让回球产生最大的威力。
这实际上仍然是把此项运动练到极致。当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更不能把打泡泡球(无质量的进攻)当成基本功来练。
至于有关乒乓球习练的各种奇谈怪论,就不在此一、一批驳了。
总之乒乓球的基本概念必须建立在实践所证明正确的基础上。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盲人摸象,似是而非。
否则只会误人子弟,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