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罗辛内茨基

普罗辛内茨基(所谓秦制,讲的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3 11:27:34 浏览10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所谓秦制,讲的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祖龙虽死,秦制不朽。

1,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以秦朝为界,此前是封邦建国,此后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至今不变。

封邦建国制,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天下,诸侯是世袭的;

中央集权制,以战功和能力为标准,天子可以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地方官是有任期的。

所以,秦朝对我国的最大影响便是其统治模式,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体系。

2,秦朝二世而亡,其制度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关键在于“汉承秦制”。秦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地方郡县制,“县”至今依然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

其二,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制、军机处等,都是秦制演变而来

其三,赋税制度,数千年来,老百姓一直为赋税所苦,历代王朝开国都会轻徭薄赋,但根本上与秦朝是一样的。

其四,礼仪制度,比如君尊臣卑的朝堂、宗庙礼仪、宫室制度等等,历代改变的也只是细节

其五,正统制度,比如德运、正朔、历法等。

这些制度从汉朝继承开始,虽多有损益,到大体沿革了下来。

唐朝柳宗元曾说到: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近代谭嗣同也说: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所以,我国两千年的帝制时代,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和帝王观念的基本范式,皆由秦朝而定。

历代王朝有兴有亡,有盛有衰,但秦制不变。

他汀引起的肌肉酸痛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谈到“他汀类”药物,这算是内科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病用药了。而根据近几年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慢性病人数逐年上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愈发得到临床的重视。像我们科也曾收治过因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后而出现横纹肌溶解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这味药”。

“他汀”大家族的简单介绍

●他汀仅仅是一个总的称谓,它下面可以划分出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具体的药物。所以剂量、规格也随着品牌的不同各有差异,药物的说明书上大多数是推荐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的防治。

●但是中外各指南均建议,如无禁忌证和不耐受,其实都患者需长期坚持他汀治疗。要求将LDL-C维持在目标值以下。在201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就显示,1990年~2010年的20年间,美国本土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高血糖危象死亡的发生率均下降五成以上。

●同时,血脂的控制改善更为明显,20年间达标率增加了20.8%。美国用20年的实例证明,心血管并发症的大幅度降低的确与血脂管理的改进有关。因此“中外各指南均建议如无禁忌证和不耐受,患者需长期坚持他汀治疗,使LDL-C维持在目标值以下”这个意见基本也在业内得到共识。

●所以根据用药经验及临床调查,他汀的使用范围包括:①所有年龄段糖尿病伴ASCVD患者,使用他汀;年龄≥40岁并存在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使用他汀;低风险患者,LDL-C》2.6 mmol/L,或具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考虑使用他汀。截止目前,他汀类降脂药物已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他汀类”药物的副反应介绍

肌肉毒性

可表现为肌痛、肌触痛、肌无力、跛行,严重者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肌溶解)。谈到“肌痛”,它是指肌肉疼痛或无力;而肌炎指的是肌肉症状伴肌酸激酶(CK)升高,常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若出现肌炎后继续用药,可进展为肌溶解。

而关于“肌溶解”,即肌肉症状伴CK明显升高和肌酐升高(肌红蛋白尿),是他汀类药物治疗最严重、也较罕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单一应用他汀类治疗时发生肌汀病的危险极低;当与环孢霉素、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真菌药物及烟酸等联合应用时,风险较高。

所以,同时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这几个诱因/危险因素需高度警惕:老年(尤其是80岁以上)、特别是女性患者;全身状态衰弱,合并多系统疾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处于外伤、手术及急性病毒感染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嗜酒成瘾者;同时大量饮用葡萄柚汁者;存在其他肌病、肌炎病史的患者。

胃肠道反应

其实大家仔细去看看药物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很多都会写到“胃肠道反应”,那他汀类药物会不会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呢,那是自然的,但主要以轻度为主。如恶心、腹痛、腹泻、肠胃胀气等,但不是停药指征。对于出现胃肠道反应、尤其存在胃肠道慢性病史的患者而言,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建议患者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这样既可提高药物疗效,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肠道反应。

肝损害

我们的肝脏有什么作用?如解毒作用、代谢作用,故他汀类药物也可引起的肝损害,这主要与剂量有关联。所以如果有各种急、慢性肝炎伴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是不得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一般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应常规检测“转氨酶”(化验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现转氨酶升高3倍或以上时应停药,转氨酶通常会在2~3个月内恢复正常。

如病人因病情需要,可从小剂量起逐渐试用,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在与贝特类药物(也是降血脂的药物,只要降甘油三酯为主,具体药物如非洛贝特)联合时,应及时随访检测肝功能和肌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内分泌的影响

注意了,他汀类药物可能升高血糖,通常发生在存在糖尿病风险的人群中。因为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实际上,服用他汀者罹患糖尿病的额外风险不到1%,所以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需多多注意。由于他汀类药物会干扰胆固醇的合成,理论上也可抑制肾上腺和(或)性腺类固醇物质的合成。因此,他汀需慎重与可降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药物合用。

他汀类药物为什么会有肌肉毒性?

它会影响细胞膜的构成

从生理生化角度来讲,胆固醇作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维护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力学稳定性和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胆固醇也是好东西,只不过凡是都得有个度。如果我们人体胆固醇池供给细胞膜的胆固醇减少,那么肌纤维膜稳定性就会降低,流动性及通透性就会增加。而服用他汀类药物会降低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进而引起细胞膜胆固醇的耗竭、肌纤维膜不稳定及细胞膜的流动性流动性增加。

●会使得人体辅酶Q的缺乏

辅酶Q它是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的中间体,甲羟戊酸盐为合成胆固醇及辅酶Q的必须原料。但是他汀类药物它会抑制甲羟戊酸盐的合成,除了呈现调节血脂的作用外,还会同时使“辅酶Q”减少,它减少了就会影响“能量”的产生,故而导致细胞能量耗竭而终至死亡。

其它机制

会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超载,因为通过体外原代横纹肌细胞培养证明,他汀类药物可先引起细胞内钙储存池中钙离子的释放,随之又增加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使得细胞浆钙离子浓度的超载致使横纹肌细胞凋亡。而且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它会抑制我们人体肌细胞的发育生长

像法呢醇、香叶醇作为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代谢物,除了转化为胆固醇外,还可成为非甾醇类异戊二烯,参与在细胞生长和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蛋白(如G-蛋白)异戊烯化,但是如果你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它就可以减少此类物质,所以有可能影响人体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而呈现细胞毒性作用。

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怎么办?

●绕了一大圈,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怎么办”上来,我认为可以把它归属在我上面所讲的他汀类药物引发肌肉毒性的知识点上进行解释,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该怎么处置呢?我觉得作为普通的服药病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的问题交给医生处理即可,这个不是说你多喝点水、多休息休息就能改善。因为你会面临一个矛盾(你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本就是疾病所需,但是你因为这一不良反应如果把药停了那疾病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所以根据每个服用他汀类药物病人病情个体化的特点,医生需综合你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时间、剂量、品牌、当初用药的适应症、目前的临床症状、相关化验结果(如肝酶和肌酸激酶情况、肌酐是否出现上升、尿常规、血脂水平等)考虑。说到底,作为普通人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酸痛,你自己根本无法选择是减少剂量继续服药还是暂时先停药,所以及时去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即可。

作者寄语:本文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耗费大量时间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点个转发帮助一下更多人,感谢支持。

参考文献:

1、Sever MS, Vanholder R, Lameire N. Management of crush-related injuries after disasters. N Engl J Med, 2006,354:1052-1063.

2、Bosch X, Poch E, Grau JM, Rhabdomyolysis and acute kidney injury. N Engl J Med, 2009,361(1):62-72.

3、Hohenegger M. Drug induced rhabdomyolysis. Curr Opin Pharmacol, 2012,12(3):335-339.

4、Cervellin G, Comelli I, Lippi G. Rhabdomyolys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clinic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features. Clin Chem Lab Med,2010,48(6):749-756.

脑梗患者吃哪种降血脂药物最好

谢邀!

脑梗患者很多都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而降血脂药物种类比较多,因此脑梗患者非常关心哪种降血脂药物对于脑梗最好。

目前降血脂药物包括很多类,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等降脂药,其中他汀类因降低胆固醇效果很好,故是目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最常见的药物。贝特类及烟酸类降脂药更适合于甘油三酯较高的患者。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应该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目前阿托伐他汀应用最广,辛伐他汀应用相对在减少,瑞舒伐他汀属于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处于追赶的阶段。

从降血脂强度以及副作用考虑,辛伐他汀处于劣势,再加上其横纹肌溶解的风险相对较高,导致了其在临床上应用在减少。

对比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尽管阿托伐他汀应用最广,但是不少专家认为瑞舒伐他汀更好。

原因有几个:从性价比及临床常规用量来说,瑞舒伐他汀降血脂效果更好一些;阿托伐他汀全部从肝脏代谢,瑞舒伐他汀只有10%从肝脏代谢,因此对肝脏损害更小;阿托伐他汀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高于瑞舒伐他汀。当然,如果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时要谨慎一些。

之所以目前阿托伐他汀应用更广,主要是因为阿托伐他汀上市更早,很多大型临床试验都是用阿托伐他汀做的,因此相关证据和数据较多,而瑞舒伐他汀作为后来者,不可能再一一重复之前的试验。就好比现在的键盘一样,由于最初的发明者应用了目前字母安排顺序,后来的人只能跟着采用,推到重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关于服用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服用进口药好。一方面进口药降血脂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由于制造工艺先进不良反应小。

脑梗患者除了服用降血脂药物外,可能还需要服用一些抗氧化剂治疗脑梗,如普罗布考等,这时候更需要注意药物引起的肝肾功及肌肉的损害,最好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另外,最新研究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导致糖尿病,所以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糖也应该定期监测!尤其是那些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

大家好,我是医学博士苗医生。感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话,可以关注、点赞。

低密度胆固醇可逆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抠一下字眼,低密度胆固醇的表述并不准确,一般全称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人体血脂中占比最高的胆固醇,这些胆固醇以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形式,溶解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是转运胆固醇值全身组织细胞利用的最重要脂蛋白,其所含胆固醇数量,占总胆固醇的60%以上,因此,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时,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血脂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没有之一。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需要分层管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高才算高,不同的检查机构,标准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检验报告单上的限度值都在3.2或3.4mmol/L左右,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过这个值,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偏高,通常也伴随着总胆固醇的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还是不高,并不能单单只看检查报告单上是否超标,是否有向上的箭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体高不高,应该看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的情况。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根据不同的心血管风险分级,其达标的安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如果超过1.8mmol/L,虽然还未超过3.2的报告值,但同样也可以判定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所谓高危风险,是指未来十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几率超过10%,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进行控制了。

因此,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我们一定要风险分层的概念,不同的风险分层,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求达到的控制目标,也不一样,仅仅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到3.2以下的达标范围内,很多时候还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情况下,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极高危风险,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应该严格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mmol/L以下的水平;无心血管疾病患者,但经过风险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也应该至少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低危的情况,则可以考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不超标(3.2mmol/L以下)的范围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逆转吗?

如果你是问:已经升高的、超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否降下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生活上控制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增强运动,避免熬夜等方面,都有助于加强血脂代谢能力,有助于改善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已经在生活上进行了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超标的朋友,还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来改善和调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药物目前还是最常见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来实现降低血脂,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效果,除了他汀药要,依折麦布、普罗布考、考来烯胺等,也都是可以调节血脂的药物,近两年上市的PCSK9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有很强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每个月仅需注射一次,就能够达到强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对于使用他汀不耐受,经济条件好的朋友,也可以考虑使用。

而如果你问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不能逆转?通常情况下,对于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比较难以逆转的。如果这种逆转是指使动脉硬化斑块彻底消失,动脉硬化得到逆转,目前来说还没有这么先进的治疗方式或者药物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这种逆转是指让动脉硬化斑块变小,动脉狭窄程度得到缓解,有些临床研究显示,通过严格控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载脂蛋白A1的水平,有可能会使斑块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并非是完全消失。实际上我们不必可以追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失,对于一种综合年龄、遗传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我们更应该注重的,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是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尽量的稳定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降脂药有哪些

临床应用的降脂药很多。最常见的西药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笨扎贝特分散片等,中药类常用的有血脂康、决明降脂、银杏叶分散片等,服用此类药物两个月后须到医院查验血常规和肝功能。

总胆固醇7.2,低密度脂蛋白5.1,有什么好的建议

总胆醇7.2,LDL5.1肯定属于高胆固醇血症,其后果是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肾和大动脉发生血栓事件或出血事件。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物质,但胆固醇过高也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容易引起血管事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更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脂质,LDL过高,核心脂质生长太快形成不稳定的软斑块,一旦斑块破裂,流经破溃口的血小板就被激活了,暴露出纤维旦白受体,通过纤维蛋白便血小板聚集成血栓,于是心梗、脑梗、动脉栓塞事件发生了。

所以应该使它降下来,LDL约占总胆固醇的60%左右,我们必须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多少,分别降低到不同的目标值,才能使斑块稳定、缩小、甚至小斑块有可能消失。这五个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家属史。LDL的达标分别是没有危险因素应在3.6以下,1-2个危险因素应在3.3从下,3个危险因素或以上应降至3.0以下,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应降至2.6以下,如既有冠心病又有糖尿病应降至2.2以下,如合并有过心梗应在1.8-2.0。不是把LDL降得越低越好,而是达标就好。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一样,与飮食关系不大,而甘油脂除少数大于5-10的人往往与遗传相关,一般都是吃得过饱、过油、过甜、嗜酒有关。胆固醇与遗传因素关系比高甘油三酯更有相关性,因此吃素的人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真不少。食物对胆固醇的影响少于30%,因为有胆固醇合成能力的个体差异和多余的胆固醇会通过胆汁分泌到肠道,而肠道有胆固醇结合旦白的受体,所以腸道对胆固醇回吸收的作用占50%左右。因此通过飲食只能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旦黄、内脏等不让胆固醇升高,目前没有任何証据有哪一种食品可降低胆固醇,即使运动也无效。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降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

有人会担心吃他订类药物的付作用,尽管发生率极低但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应该注意。究竟有哪些付作用呢?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肌病,尤其是早期服药后发现行走或鍜练时肌无力或肌痛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他去邦你查肌酶,对用立普妥、舒降脂、血脂康但患者又同时服用抗霉菌的药如依曲糠唑、氟立康唑、或服用杀幽门螺杆菌的克拉霉素、和降压降压药中的鈣结抗剂,甚至西柚汁和葡萄汁等,它们都是走肝酶CYP450中的3A4这条最拥堵的通道,他汀类药物属于慢代谢药物,容易被堵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产生付反应。另外要注意的是因同时杆出甘油三脂过高而服用贝特一类药物时更应注意。除了肌病外也应该一个月后查一下肝功能,安全是治病的前题,病人和病生都必须注意!相对来说已经羟化属水溶性的普伐他汀不通过肝酶代谢,瑞苏伐他汀90%通过肾脏排泄,仅10%通过肝酶CYP450中的2C9不拥挤的通道,相时更安全些。

一个标准剂量如立普妥10mg、舒降脂20mg、普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40mg、瑞苏伐他汀5mg、匹伐他汀1mg可使LDL下降33%至35%左右,要达标须用多大的量自已都可以算清楚,但是他汀类加倍服用,LDL下降只有6%,而且剂量和付作用成正比的,又要达标,又不敢加倍再加倍,那就加一个腸道胆固醇回吸收抑制剂一依折麦布,一片10mg可使LDL下降20%,而且不通过肝酶代谢。联合一个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可使LDL降低55%。

2017.11.7

血脂稠吃什么药好

血脂稠,血稠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平时大家口头上相传的说法,在医学上并没有这样的定义。

而跟血脂稠最贴切的意思医学上的说法,有两个:一个是大家跟大家说的血稠最相似的医学诊断——血液黏度异常综合症:另一个跟血脂稠最类似的医学诊断是血脂异常。

我们先来说说血液粘度异常综合征

它其实是血液流变学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项成果,通过专门测定血液、血浆或血清的黏度,来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变化规律,对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治疗以及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判断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根据血液黏度高于或低于健康人,我们把它分为高黏滞综合征和低黏滞综合征两种类型,因此大家平时看到胆固醇高就说血液稠,是不对的,高黏滞综合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血稠”,它主要的特征是红细胞数量、比容增多,红细胞或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血浆和血清黏度增高!

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高黏滞综合征,比如有我们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癌症以及休克等,但同样高黏滞综合征还可见于心梗、心绞痛、冠心病、高脂血症、感染、烧伤以及遗传免疫异常等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光说血稠吃什么药好,是没法回答的,这得看你具体是因什么导致的血稠!

(如图:临床上真正看血液稠不稠的检验报告单是这样的,不是我们说的简单查血脂)

我们再来看看血脂稠——血脂异常,吃什么药好?

临床上,血脂异常也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前者多因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甲减等原因导致的,这得要先进行排除是否为继发性血脂异常,当排除继发性因素后,我们就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血脂异常。

当然,对于一些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的血脂异常,我们吃什么药都没用,但对于其他原发性血脂异常,我们同样也不是乱吃他汀类药物就可以的。

临床上,对于血脂异常的治疗是有一个总的原则的。

  1. 必须要根据危险分层来决定干预强度;
  2. 生活方式的改变仍然是第一位;
  3. 选择合理药物;
  4. 要时刻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5. 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首要目标。
  6. 调脂药物主要应用他汀类药物,但要根据开始治疗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数值及调控数值来决定干预强度(如图)

吃了三年的立普妥,再换其它的他汀药物可以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立普妥是阿托伐他汀的原研制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是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性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和抗炎作用在预防ASCVD的发生和进展方面起关键作用。可促使胆固醇流出斑块,减少胆固醇流入斑块,当LDL-C显著降低到1.4-2.1,斑块体积可保持稳定不再增长,若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到1.2-1.4,和载脂蛋白A1达1.35-1.5g/L,可以观察到斑块的逆转(缩小),也就是说,在降低LDL-C的同时升高HDL-C,才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已经患有ASCVD的人群,需要进行能够逆转斑块的他汀类治疗,需要服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目标值达到LDL-C小于<2.1,HDL-C>1.2,才能达到稳定甚至逆转斑块的目的。

他汀类药物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和肌病,转氨酶升高并不反应药物真实的毒性仅代表肝细胞内酶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细胞膜结构改变导致肝酶渗漏有关,是胆固醇水平降低后继发性效应,也与合并脂肪肝,大量饮酒或同时使用导致肝酶升高的药物有关,此时也无需停药,可密切观察,如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需停药,并每周复查肝功,直至恢复正常,

他汀类发生肌病发生率为0.1-1%,一旦发生可通过更改他汀种类 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间断给药,等措施避免,他汀类药物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新发糖尿病,失忆和意识模糊等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损害,

总之,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有重要地位,有适应症的人群应长期服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密切关注他汀相关的不良反应迹象,开始治疗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一次,他汀类的不良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类效应,服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出现不良反应换用其他品种虽然由于药代动力学和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减少一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和避免他汀类的不良反应发生,,阿托伐他汀属于强效他汀,降脂强度仅次于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一天服用一次即可,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如肝功能出现问题,可以选择主要经过肾脏清除的瑞舒伐他汀来替代。在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强化他汀治疗,选择大剂量强效他汀,如阿托伐他汀40-80mg/天,并持续该剂量3-6个月,目的是降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最终改善预后,并长期确保LDL-C水平低于70mg/dl或降幅>50%,在此情况下,主张选择强效他汀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不建议用弱效他汀替代。

立普妥为阿托伐他汀的原研产品,调脂效果确切,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产品质量稳定,仿制药虽然在药品化学结构,含量,适应症等方面与原研药一致,但在辅料,产品工艺,杂质,晶型等方面与原研产品有所不同,造成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上与原研制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服用立普妥三年,血脂调整达目标值,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或不良反应可耐受,如经济条件允许,不建议换用其他品种的他汀替代,

参考文献

2015ASCVD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

他汀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2014



血脂怎么降会更快

一般来说,高血脂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之外,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要想血脂降得快,首先要改变饮食结构,减少油脂性食物的摄入。

大家都知道,油脂性的食物有肥肉、坚果、炒菜的油、吃烤鸭或鸡的皮下脂肪,都可能会引起甘油三酯增高;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少油,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高的绿色蔬菜和瓜果类,才能够使血脂降下来;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改变懒惰的毛病,让自己动起来。规律的运动,大量的出汗,都能代谢掉大量的油脂。当然,偶尔一两顿油脂高没有关系,加强运动也不会在体内囤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饮食不健康所引起的血脂问题,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完全可以管理好;

如果生活方式控制不好,那就只能靠药物来干预管理你的血脂了。不过,市面上所有降血脂的药物,都会对你的肝肾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血脂太高,你不得不服用某种药物,我觉得最好选择茶族胶囊和卵磷脂。

最终,降低血脂异常是生活方式的干预,还是药物的治疗,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60岁左右的人服用降脂药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有哪些降脂药物比较好呢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一大类药物,是有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等疾病的治疗必用药物之一。他汀家族主要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这些成员。既然是一个家族,那么他汀类药物都具有的作用特点就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但是每种药物又具有各自的特性,根据药物代谢的途径,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和优势。既然是药物,那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情况。这些不良反应就是我们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的内容。

1、他汀类药物何时服用?

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一般的他汀类药物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较短,因此为获得更好的效益,通常建议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药效维持时间长,一天当中任意时间服用都可以。

2、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这一大类药物都有的共同不良反应包括横纹肌溶解、肝功能受损的特点。但是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是比较低的,不超过1%。但是如果服药后出现肌痛、肌无力、乏力、食欲差、厌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查肝肾功和肌酶的变化。

3、服用他汀类药物调脂还要继续管住嘴、控制饮食吗?

血脂的高低与饮食具有明确的关系,饮食中脂肪含量的高低与血脂有很大的关系,而管住嘴、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基础,仍然需要坚持的。

4、服用药物后血脂降下来了,可以停药吗?

由于目前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维持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较低的目标值范围内,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因此血脂降下来之后,不建议自行停药,并且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主要是由于停药或调整剂量后,血脂再次升高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