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绥德秧歌

绥德有哪些好玩好吃的?绥德和米脂都是如何继承发展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3 21:05:04 浏览1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绥德有哪些好玩好吃的

去过绥德三次,每次都是一个人出门逛街。去过绥德不少玩的,也吃过绥德许多特色小吃。

绥德历史悠久,从秦代的扶苏墓,蒙恬墓,到宋朝的蘄王庙(韩世忠庙),从绥德革命纪念馆,到革命烈士陵园,从各处毛主席旧居,到习仲勋旧居,见证着历史长河涛涛巨浪;人文景点荟萃,从东汉的画像砖,到合龙山,从党氏庄园到《平凡的世界》拍摄地郭家沟,从天下名州石牌楼到石狮广场,从永乐大道石板画廊到千狮桥,可谓是囊括古今。绥德文化悠远流长,石刻之乡,剪纸之乡,唢呐之乡,秧歌之乡。绥德小吃回味无穷,刀刀碗托,绥德雪花,绥德油馍馍,绥德油旋,绥德羊杂碎,绥德杂面,绥德油糕,绥德烩粉,绥德驴肉板肠,让人胃口大开,百吃不厌。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好处,不管到哪里,人少,一个人可以慢慢逛,慢慢享受这份难得的慢节奏。一个人可以吃那些美味的饭菜。绥德等着我。

绥德和米脂都是如何继承发展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

绥德和米脂都是属于陕北,而陕北的秧歌都是被人们众所周知的,因为当地的陕北人们群众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因此这些性格特征都是突显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那么陕北的秧歌之所以流传的这么广泛,他们经常以汉族的传统舞蹈,闹社火,闹秧歌,扭起来的大秧歌,这些主要分布在绥德和米脂这些地方,因此秧歌在这两个地方具有一定意义。

于此同时,在每年的春节,都是会举办各种娱乐活动,都会热闹和闹红火,扭秧歌,狮舞,龙灯,水船这些都会在当地举行,而在正月十五都会闹元宵,也是陕北闹秧歌的高潮。

陕北秧歌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叫“秧歌”

秧歌,现在通常被定义为“民间舞蹈”之一种。

但请注意,“秧歌”是现代的统称——将类似的民间舞蹈归于此类。所以,并不是只有表现“田间插秧”的才叫“秧歌”。

然而,“秧歌”,一定与农耕文化有关。

学者们认为,秧歌的产生极其久远。其应与一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开始的“农业革命”相伴而生。

其实,古人也这么认为。

《诗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得很有道理。

《诗经》之“诗”,原本是“歌词”, “歌之”“咏之”“诵之”“吟之”,都是要“唱”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后,被称作“诗”。

古代的“诗”不仅“唱”,而且“舞”。舜的时候有“韶舞”;周武王的时候有“武舞”,等等。“诗歌舞”本来就“三位一体”。

《诗经》有“风雅颂”。十五“国风”,一百六十首,是各各个不同地方的民歌乐舞的歌词。

如果问陕北秧歌的最早来源,很可能就是《诗经·国风》中的《秦风》《豳风》和《召南》。

比如《秦风》中的《蒹霞》《晨风》;《豳风》中的《七月》《伐柯》;《召南》中的《采蘩》《采蘋》等等,都应该是与农耕有关的劳作时所唱的歌曲。

顾颉刚先生对民歌曾作过不短时间的专门研究。他考证后的结论认为,民歌中的“一唱三叠”的传统,就应来自《诗经》的“赋比兴”。

他还认为,《诗经》与后来遍及全国的民歌,很多采用对唱的形式。

把农事有关的民歌编成舞蹈,在西周时,有专门的王室官员的负责。

至于民间,民歌成为舞蹈,则大约与自西周开始设立的“乡社”及每年重大节日举办的“社火”活动有关。

这是以民歌曲调为基础音乐的民间舞蹈独立发展的途径。直到现在,在民间的重大节日中的表演,仍然叫做“闹秧歌”。

原来不少学者认为,“秧歌”遍及全国,但主要兴盛于北方。现在很多人发现,南方很多地区也有自己的“秧歌”。

总体来说,秧歌,大体经历了从劳动中的小曲到独立歌舞,再到民间小戏这样的几个阶段。

有学者概括说,秧歌,可分为“陆地秧歌”和“高跷秧歌”。亦有学者总结说,秧歌,可分为“小场秧歌”和“大场秧歌”。“小场”,仅为1-2人,或2-3人表演;“大场”,则为有领舞者带队,有众多人参与表演的集体舞。

实际上,现在的很多“秧歌”表演,常常是“小场”和“大场”穿插——开头和结尾为“大场”,中间是更精彩且具有绝活的“小场”。

还有学者归纳了“秧歌”的表演形式。从基本动作说,是挥臂跳跃、扭腰甩肩,一步一拍,四拍一组,前三拍前行,后一拍退步。从音乐特点说,一般分三部分:小场演唱;锣鼓击打;唢呐吹奏。后两部分主要用于伴舞。

在经历从劳动中的小曲到独立歌舞,再到民间小戏这样的几个阶段后,元明以降,已经形成了一些由“秧歌”发展而来,类似于板腔体的小戏,如《白蛇传》《日月图》《华亭会》《九件衣》《芦花》等等。

因为民间秧歌往往带有反封建、反压迫的倾向,又属于下里巴人艺术,所以曾长期遭受封建统治者的打压。

陕北秧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兴旺发展的时期。产生了不少宣传抗日、反对封建、主张男女平等、学习文化、劳动光荣等等方面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宝山参军》《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张德宝归队》等等。

现在的不少地方,在挖掘发展本地的“秧歌文化”,例如山东的“鼓子秧歌”,强调粗狂豪放;河北秧歌,尽显诙谐风趣;陕北秧歌,彰显朴实健壮等等。

还有的“秧歌”,成为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绥德为什么被誉为中国秧歌之乡

我回答您的问题:是因为在近代史毛主席经历过的战争年代,毛主席长住延安,而且陕北民歌和陕西的秧歌,都是那里的发源地,当时革命战争,每一次的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有着深厚感情,其中有好多的革命战士都是来自陕甘地区,之所以就传承了我们中华的文化,此地的秧歌就是我华夏之最!还有那风土人情的民歌,就是那一道道坎坎……拉个话话难啊……

陕西南部和北部有文化差别吗请大家来分析一下

这个问题好大呀!对于生活在陕西的人来说,其实一般把陕西分为三部分——陕南、关中和陕北。地理分界线基本就是关中北部的北山山脉和关中南部的秦岭山脉。古都西安就在关中,可见,关中在整个陕西是地理位置最优越、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陕西一共有10个设区市,陕北两个——榆林和延安。关中5个——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陕南3个——汉中、商洛和安康。

 

其实,咱们中国这么大,任何一个省,东西南北之间的差异都是蛮大的。陕西也是如此,而且可能体现得更明显一些,陕北、陕南、关中除了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省这个共同点之外,其他方面好像真的都扯不到一块。

 

首先,从地形上来说:陕北,众所周知是黄土高坡,尤其是榆林,接壤内蒙,有一部分是草原沙漠地带。关中,是被一圈山环绕起来的大盆地,和成都很神似,盆地面积大,所以又有“平原”之称。陕南,是一个山的王国,秦巴山脉和汉江构成了陕南主要的地形布局。

 

其次,从语言上来说:陕北话大家都很熟悉吧,鼻音很重。关中话参考武林外传中的佟掌柜。陕南话,有点像南方方言的融合,融合了重庆、湖北、四川三地的口音,自成一格。其中,商洛市区的人因为离西安比较近,口音接近关中话。

 

再一个,从大家最熟悉的饮食来说:陕北地处高原,种植的粮食作物最多的是小米、荞麦、洋芋之类的耐旱作物,因此,这里的人们常吃的食物是荞面、油膏、黄馍馍、凉粉、煎饼、洋芋擦擦等。陕北的横山羊肉也很有名,去延安、榆林比吃的一道美食就是羊肉面。

 

关中就不用说了,最多的自然是小麦,所以这里是各类面食的王国,油泼面、臊子面、蘸水面、摆汤面、刀削面……具体你可以参考一下黑撒乐队著名的歌曲《陕西美食》,基本上都是关中的。说来,关中就是存在感有点强,经常有意无意对外代表陕西出镜,导致很多人对陕西的了解其实并不那么全面。

 

陕南地处山区,汉中平原一带种植稻谷,山区贫瘠地带种植土豆、玉米等。吃米饭需要配菜,所以,陕南地区的人们炒得一手好菜。

 

说到饮食,又得扯到这三地的人口来源了。陕北自古便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战、融合的地方,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包括饮食,都有古代游牧民族的遗风。

 

关中则地处大后方,相对来说,人口变迁较为稳定,因此口味上也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

 

陕南人的来源比较复杂,应该有关中人、战争年代流民、南方移民等不同来源。陕南的许多土特产,如腊肉、血豆腐、熏干、豆豉等,其实都跟四川、湖南很相像。

 

这个回答没有去翻阅资料,只是从感性的一些印象去回答的,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