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封神中,鸿钧老祖堪称三界第一人,为何见到准提与接引还自降身份
- 法喜寺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历史
-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 藏地明珠——巴松措和错宗寺,有哪些历史传说
-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
- 犬戎族是匈奴吗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 日本金井之忠写《李唐源流出于夷狄考》,胡诌唐太宗是胡人,为什么网上会疯狂传播
- 如何才能让东晋襄阳人习凿齿自圆其说
- 中国的儒释道对“悟”这一字都非常重视,你对“悟”字有什么比较深的体会
- 二战时期日本的特务机关: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菊机关等,有什么区别
封神中,鸿钧老祖堪称三界第一人,为何见到准提与接引还自降身份
原著党答一波。万仙之役后鸿钧出场,时玉虚同盟四巨头(元始、老子、接引、准提)都在,鸿钧和西方两位教主一共就说了两句话,我不知道所谓“自降身份”从何而来?
一、两句话
第一句,“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
这是初见时说的。当时鸿钧初至,老子元始率众金仙俯伏迎接,鸿钧来到芦篷上与西方教主相见,开口第一句话就说了这个。
这当然绝非是歆羡西方福地,就像现在陌生人之间见面的客气,问别人哪的,一听说是“四川的”,你就会习惯性恭维“好地方”,并搜肠刮肚找到腊肉、峨眉山、汶川等词汇,以证明你对那里非常了解,甚至有时候还会飙两句川普。
鸿钧客套完后,接引准提当然连忙说“不敢”了,并跟着元始老子做了一个动作,于是鸿钧又说了第二句话:“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
两人做的什么动作呢?据原文:
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争议点就在这里。
按字面意思,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1、准提接引两人命令鸿钧道人拜见他们;
2、准提接引两人请求拜见鸿钧道人。
第1个意思,不但常识上令人难以接受,而且也有证据证明不可能。联系上下文,鸿钧说了客套话后,准提接引已经说不敢了,要么是真的因为身份和境界的差异而当真不敢,要么也是客套话。
无论是哪个意思,都表示大家至少身份相等,那就绝没有大家正跟这儿假客气呢,你就命令别人跪舔的理由。
那就只能是第2个意思。
鸿钧跟着说“吾与道友无有拘束”,意思就是,你们和我不用客气。这就说得通了。
二、摘桃子
事实上,西方教绝不像他们的教义那般与世无争。
广成子借旗时,准提劝接引,就摆出过自己的主张:
西方虽是极乐,其道何日得行于东南,不若借东南大教兼行吾道,有何不可?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西方教在封神大战中疯狂摘桃子。
马元、孔宣、法戒、长耳定光仙、毗芦仙这些人皆是截教强悍战力,而孔宣更堪称东土圣人之下第一人,只因一句“道友与我有缘”,就都进了西方。还有万仙阵中被收走的“三千红气之客”,若截教万仙是实数,即10000神仙,那么万仙一战,西方就收走了接近1/3。
剩下的截教弟子被杀了6000多,最后跑了不到500人,可以说截教的家底基本上都被西方教拿跑了。
西方完全可以说是第二个截教。
元始虽然一统道门,得到的实惠反而不如接引准提。
在这种情况下,道门大佬鸿钧还能让西方继续摘桃子么?
三、一千年以后
西方教确实太过无耻,我写的封神解读文章下,几乎每篇都有人骂西方。既然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能看出来,封神世界最牛叉的大佬之一的鸿钧难道看不出来么?
鸿钧下山,明面上的目的当然是为阐、截之争按下暂停键,但实际上却是来阻止西方教继续肆无忌惮抢夺道门的精英。
他前后跟准提接引只说了两句话,就代表他确实看不起这两位。不然大人物之间见面,就像两个集团公司老总,总会想着增加彼此感情,或钓钓鱼、或喝喝酒,绝不会这般平淡如水。
鸿钧只用了一招,便震慑住了西方。
他叫三友过来,一人赐了一粒毒丹,这粒丹药可以杀圣,三友若再掐架,腹中毒发,立时身亡。整个过程中三友完全不敢反抗,这给西方两位教主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令他们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从此直到全书结束,两人再没敢来中土。
而且不止于此,书中写毗芦佛皈依,写法戒投靠,都用了“千年后才见佛光”七字,这说明就算封神大战完结,西方仍然恪守本分,又过了一千年,到汉明帝时,才有白马驮经之举。
我已经写了3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法喜寺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历史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法喜讲寺,位于杭州西湖西侧三公里左右的群山中。法喜寺建于五代(吴越王907—960年),距今一千多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乾隆年间改名为“法喜寺”,是杭州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是中国著名的拜观音道场,是中国白衣观音的起源地,是全国重点寺院。内有藏经殿、两峰堂、千佛阁、水月楼、皇华馆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法喜寺周边还有白云峰、乳窦峰、白云泉等景点!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果如何
先说努尔哈赤的五大臣: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这里指的是后金开国五大将: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
1、额亦都
额亦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他的父母被人残杀,他勇敢机灵,13岁亲手为爹娘报了仇,跟随姑姑生活。18岁时偶遇努尔哈赤,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此追随努尔哈赤左右,开始了他真正的 人生。
他好战英勇,突出表现在攻打巴尔达城上,在1587年(万历十五年),他率领大军要过浑河时,当时的河水暴涨,他命士兵用绳子往各自的腰间一系,串起来,顺利渡河。攻城时敌方箭如雨下,身受50多处伤,其中有一箭穿透他的大腿,把他钉在墙上,眼看小命不保,他果断举刀斩断那根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取得胜利。此战后,他被赐号巴图鲁,成为努尔哈赤的心腹。额亦都百战百胜为后金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从来不独享战功,所有的封赏,都给立下战功的士兵。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族妹、女儿嫁给晚年的额亦都,足见对他的宠信。
他后来参与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
额亦都一生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他的二儿子达启,武功高强,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但他因着受宠很是狂傲,竟屡屡对诸皇子无礼。额亦都召集他的其他儿子们,捆绑了达启,说:
“天下怎么会有父亲杀死儿子,只是这个儿子傲慢无礼,如今若不管制,以后一定会有负国家、败坏门户。”说吧用被子把这个儿子闷死了。他一共16个儿子,四、五、七、十三,这四个儿子都战死沙场。
天命六年(1621年),额亦都病逝,终年59岁。后追封弘毅公、配享太庙。1654年(顺治十一年),清世祖福临命人为额亦都立碑,亲自撰写制文对他表彰。
2、费英东
他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的儿子,鳌拜是他侄子。费英东也是一员猛将,善长骑射,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30多年,战功赫赫,人称“万人敌”。在皇太极的安排下,娶了皇长子褚英的长女(母继夫人叶赫那拉氏,清佳砮之女,东哥之姑),成为额驸。授一等总兵官世职,成为后金上层贵族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
费英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他曾亲自擒获并杀死自己谋逆的姐夫。
天命五年(1620年),费英东去世,时年57岁,努尔哈赤悲痛不已,亲临丧礼。后来让他的儿子察喀尼袭爵,赐免死两次;晋世袭爵位为三等公。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追封为直义公,累赠一等信勇公,配享太庙。
3、何和礼
董鄂·何和礼1561年出生,(明记载为“好好里”)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后金)开国名将。
他是栋鄂部的首领,在率部参加努尔哈赤的婚礼后归服努尔哈赤,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东果格格为妻,被尊称为栋鄂额驸。跟随努尔哈赤征讨个部落,立下累累战功。
后金建立后,曾参与萨尔浒之战、沈阳辽阳之战,官至三等总兵官。
天命九年(1624年),何和礼病逝,后追封勇勤公,谥号温顺。
4、安费扬古
满洲镶蓝旗。完布禄子,他在年少时随父归顺努尔哈赤。1621年,攻取辽沈,战功卓著。他在战场上厮杀40多年,天命七年七月(1622年)卒,终年64岁,卒。顺治十六年,追谥敏壮,立碑纪其功。康熙五十二年,追赐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5、扈尔汉
佟佳·扈尔汉 ,隶满洲正白旗人,努尔哈赤的养子,被赐觉罗氏。每战必为前锋,从灭乌喇,多有战功。后金开国后,执掌镶白旗,赐号达尔汉。参加萨尔浒之战,抚顺之战,后来多次和明军作战,历加世职至一等总兵官。 八年,去世,终年48岁。努尔哈赤亲自奔丧,痛哭不已。对他的儿子和后代封为:浑塔袭三等总兵官,准塔别有传,阿拉密袭准塔世职。
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
有3个是努尔哈赤的儿子,1 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们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这些都是皇帝本家宗室,是后金开国奠基人,也就是清朝初期著名的四大贝勒,那么他们的结局怎样?
1、在四大贝类勒中,最牛的是代善,他拥立皇太极的九儿子福临继位。代善有8个儿子,其中3人被封为亲王,2人被封为郡王,1人被封为贝子,1人被封为辅国公。
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家就占了3个,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1648年,66岁的代善病死北京,配享太庙。
2、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
阿敏两次征伐乌喇,最终击败布占泰,作战英勇,战功赫赫。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又出征半岛。一生征战,行为粗野、违抗皇命,烧杀抢掠危害百姓。终于把自己推向绝路,1630年他被皇太极削爵囚禁,10年后病死。
3、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
1619年,和阿敏一块带兵参加萨尔浒大战,和他父亲努尔哈赤,父子同心杀死明兵和刘綎部10万多人。后来又多次歼灭明军,屡立战功。性格暴躁,不服管教,他怒视皇太极,还拔剑出鞘,被定为大不敬之罪。夺去和硕贝勒的爵位,降为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和物品。
1632年得抑郁症死了。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皇太极在他府上搜出16枚“大金国皇帝”印,一顶大逆之罪的帽子被扣在头上,尽管他已经死了,仍被追夺其封爵。他的儿子被废黜出宗室,子孙由黄带子降为红带子。
4、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四大贝勒中权势最弱,但他很奋进,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抚顺之战就是他献计取胜的,接着参加萨尔浒大战立下大功,在代善和他的两个儿子的支持下皇太极成为了清朝的开国皇帝。他共在位17年。
皇太极勤于政事,实行满汉一体,减轻农民负担。由于操劳过度加上心爱的妃子海兰珠去世伤心至极猝死,终年52岁。
藏地明珠——巴松措和错宗寺,有哪些历史传说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措高”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
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有“小瑞士”美誉。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
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你到岛上也不妨试试在岛的某些地方跺跺脚,看是否有空心的感觉。
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一说始建于唐代,距今1500多年。另一说,于公元14世中叶,由宁玛派著名高僧桑杰林巴主持兴建。
据记载,到松赞干布(617-650)时,藏族文化才有显著发展。佛教也从他这时候开始进入西藏。
由此推之,错宗寺不可能有1500多年的历史。
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煞是好看。
巴松措湖南岸一处小溪边,还有一充满神奇传说的“求子洞”。
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湖西北还有一五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钻过的洞,据说能钻此洞可消灾除病。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
湖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据说在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会在碧蓝湖水下面的湖底中心线长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盛传那是献给格萨尔王的一条巨大的白色哈达。
错宗寺之闻名,缘于它的镇寺之宝,一块盖有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印章的布片。
上面写着:经数朝代保存,由吐蕃王赤松德赞亲手转送给古茹大师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伏藏(伏藏指的是从地下发挖出的佛教经文)。
此物通长约30厘米,通宽25.4厘米,共有三幅印章,四行三段独立藏文。
盖有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印章的布片
工布江达县文物普查记录,“质地黑纱布,内容:年扎尼玛书写松赞干布口谕给错宗寺古如喇嘛,并赠送莲花生大师手臂之一为错宗寺住持之权用。藏文铭文缺失部分无法辨解,铭文右下角为林周一带姓名为丹增的落款,具体意义无法理解。”
登记时间:2014年8月26日,断定其年代“吐蕃王朝约(629~760)”。
被错宗寺誉为稀世珍宝的布片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西藏大学藏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次旦扎西先生认为,“印章为梵文,暂不可考,其下藏文意为‘这枚古茹喇嘛的印章,原为松赞干布所有,后经发掘由赤松德赞相送’,后两行藏文分别为年赞尼玛、仙潘旦增,旁分别有两图章。”
“古茹喇嘛”即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始祖,后经查阅相关资料,“年赞尼玛”、“仙潘旦增”均为人名,曾系主持或管理错宗寺的高僧大德之一。
此处,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
一是该寺的历史可能早于公元14世纪;
二是与伏藏文化有关。
据藏文史料记载,昔日莲花生的妃子“益西措杰”去西南罗刹国时,对所经过的圣地赞美道:“上部阿里有名声远扬的冈底斯山、拉其山和曲巴尔,下部有加拉、波东、刚热、森当等地,中部有特别加持过的三岩石错宗达布、多钦等雪山环抱的山岩美景”。
“三岩错宗达布”指的就是现在的巴松措和错宗寺。
“赞普将王妃卡茜萨措杰作为灌顶的报筹献给了莲花生”,可知莲花生跟此地渊缘深厚。
“巴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岩湖”。
巴松措第一岩即拉札,其全称是“嘎雅米堆拉益札(藏语意为永恒不变的神岩)”。
据《拉巴岩石山海志》记载:此地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道场。
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在征服藏北的群魔时,有一个魔力无边的恶鬼热嘎逃往工布方向,当追杀到今日拉巴雪山跟前时,便发现一座冰川挡住了去路。于是他使符念咒,把三节藤杖抛向天空。不一会儿天崩地裂,冰雪融化,发现观世音菩萨在拉巴神宫岩修行,就这样打开了第一岩之门。
巴松措第二岩即多吉札。
据说,当年莲花生从拉札,骑着一只全身雪白而不带缰绳的老虎,从空中缓缓降落到多吉札山根草坪上,发现金刚手在此修行。于是,就在此修行了六年,该地于是便叫漫当立龙多吉札。
巴松措第三岩即赞给札。
传说,莲花生到此发现文殊菩萨在修行,受文殊指点后,莲花生直奔厉妖湖并将之改名为巴松措。
王妃益西措杰、古茹仁波切莲花生均属赤松德赞(755~797年)时期的人物。
由此推之,巴松措和错宗寺的地名至少有1200余年的历史。
至于前文提及盖有松赞干布印章的布片,《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亦有类似记载,“藏文史料中竭力渲染松赞干布奉佛建寺,那是后来西藏佛教徒想借名王以自重的伎俩。”
西藏佛教各派的区分,是由于它们所传承、修持的密法彼此不同而区分的。
错宗寺为宁玛派寺庙,“宁玛”一词有“古”和“旧”两义。
就“古”而言,指他们的教法是由8世纪入藏的莲花生大师所传,比其他各派起源要早300多年。
而“旧”是指该派所遵信、传承的主要密教典籍,据说由莲花生、无垢友等印僧和毗卢遮那、娘定埃增、桑波等藏僧翻译传承下来的,都属于“旧密咒”。
“伏藏”则是宁玛派的又一大特征,指的是8、9世纪莲花生等人为了把密法藏之名山、传之后人,才把写好的东西埋在地下,或放在岩洞中,经过几百年,才又由人发掘出来。
错宗寺所在的湖心岛上,处处是传说,其中“岩石上还可以见到菩萨提解脱梯,自现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卷,经中藏有无数能开启伏藏的钥匙。”
错宗寺带有明显的宁玛派特征,殿中主供神为“古茹神”,即莲花生大师,由著名伏藏大师桑杰林巴亲自塑造。
寺内供奉有师君三尊,即亲师静命(寂护)、轨范师莲花生、法王赤松德赞,另外还有古夏日观音像、三怙主像、五部佛陀像、多闻天王像、龙女措达措墨等像,殿内壁画中绘有二胜六庄严、大成就甘丹尼达增、大成就唐东杰布、吉尊米拉热巴等诸多神像。
左右壁画绘制有五种性佛,男女护法神、四大天王像等。庙中还有:伏魔塔、伏龙塔、错宗活佛灵塔等。由于四面环水,错宗寺也就成为一座克火克水的寺庙。
“梗舞”也称“梗羌姆”,是“羌姆”舞的一种,成为错宗寺的独特文化之一。“羌姆”(跳神)是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与当地“苯”教的对立斗争中形成的。
在佛教西藏化过程中,莲花生采西藏土风舞与佛教内容结合开创了一种驱鬼逐邪的寺庙宗教舞蹈,经相继改进、规范,逐步演变传播,形成后世喇嘛寺院的跳神。“梗羌姆”中的“梗”即神的使者或佣人。
错宗寺“梗羌姆”平时不能随意表演,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般在每隔3年的藏历十五进行,地点在错高村的多热(大院)或“羌姆热”(舞场),表演时间1天。
据考证,错宗寺“梗羌姆”从米林县流传而来,为“恰纳寺”还俗僧人所授。
表演人数无严格规定,大致有十七八人。“亚索”一名,代表“国王”。“娜扎” 两名,代表佣人。三人均为男性,且必不可少。
其中“娜扎”戴用布或氆氇做的面具,“岗堆”戴木制面具。三人无正规的表演和动作,为即兴表演,所以担任岗堆的演员必须是会说、能唱、能跳,而且有一定的即兴哑剧表演才能。
“梗羌舞”的基本特点是稳健大方,欢快热烈。基本步伐是“平步走”、“抬脚跳步”、“跨腿转”、“反跨转”、“吸腿转”等。错宗“梗羌舞”的另一特点是,表演者全为当地老百姓(其他寺庙则全由僧人表演),而服装、道具则由寺庙提供,结束后交还寺庙。
据考证,生殖崇拜最初源于西藏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最初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发展到对男女交媾及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常见的生殖器用石或木制成,还有家里把石制的男女生殖器放在箱子底,一是用来辟邪之用;二是表示子孙万代。
其器物制作及安放仪式均表现出强烈的崇拜感情,蕴含了“人丁兴旺”的寓意祈望。
但在寺庙门前供奉生殖器唯有错宗寺与喇嘛岭寺,二寺均为宁玛派寺庙,而宁玛派与苯教相似。
苯教是西藏的原始宗教,崇拜自然万物,祈福禳灾、驱鬼降神等为主要活动。宁玛派实际上是早期传入的密教吸收大量苯教形式内容的教派。
基于以上原因,错宗寺存在生殖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
王阳明是不是被今人高估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问一问,儒家文化或是传统文化在今天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今天许多人对王阳明的追捧和赞美就不会过分。传统文化这东西,只要对它产生了兴趣,进入到它的系统中去,就会发现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关注哪一位古代思想家,你都会发现他的高明,进而对他产生崇拜,甚或是高山仰止的感觉。所以,粉丝们对王阳明的推崇,说不上什么高估。
如果某个人说起儒家文化嗤之以鼻,而单单推崇王阳明,那么,他的见识一定是偏颇的。他也未必是真正理解了王阳明。王阳明的思想,是儒家的分支。儒家在唐宋之后,已经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吸收了佛道的精华,对自己的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宋之后,儒家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最著名的当然是理学,它做为统治思想,成为了儒家的主流。除了理学之外,而有张载的关学,以及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等等。
王阳明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这些年来,王阳明的心学确实很热,追捧的也很多。但其中有许多未必是真正了解王阳明,了解心学的。却不很多。我自己就遇到过不少喜欢王阳明的,细谈之下,都是跟风者。
去年我去四S店保养车的时候,一个小伙子跟我谈起王阳明,虽然满嘴说的是王阳明的厉害,什么心外无物啦,龙场悟道啦,讲得头头是道。但我觉得,他只是看过王阳明的传记,听过王阳明的故事,却并不是对心学有多少了解。我在安宁图书馆里,看到王阳明的传记就有好种,但这些传记大都限于讲一些表面的故事。可以让人了解王阳明的传奇经历,却很难从中了解心学的精邃。要了解心学,还是要读王阳明的书。
我问那个小伙子,王阳明龙场悟的是什么道呢?他便给我东拉西扯的讲了半天,我最终也没明白他讲的是什么意思。
儒家修身的最高标准是做圣人,王阳明一生的理想,也是做圣人。做为儒家正统思想的理学,在明清时期,已经走向僵化了。为了使得儒家思想继续发展,王阳明抛开了程朱开创的学术路径,重新走向了陆九渊的学术路径。陆九渊说:“我心即宇宙”。
对儒家学术的重新建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年青时的格竹子开始,王阳明便开始了对人生大道的探索。学术上不能融会贯通的地方太多了,几十年来,王阳明在不断的思考着。在龙场的那个晚上,他终于开悟了,心学的学术脉络被打通了。从此,王阳明迈入圣人行列。
我粗略的读过《传习录》,也能熟读王阳明心学四句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是,却始终无法进入到王阳明的心学系统中去。相反,对于理学的系统,却觉得很好理解。王阳明自己从格竹子,到四句诀终于完成了思想的飞跃,创立了知行合一的系统。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差别,与佛学禅宗南北宗关系相似。理学类于北宗,讲究的渐修:身似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而心学好比南宗讲的是顿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术的不同,是与性格和资质相联系的。北宗的神秀与理学的二程朱子,在性格上有相似点,他们未必很聪明,但都是行为端方,刻苦努力,一丝不苟的人。而王阳明与南禅的惠能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清末的曾国藩是理学名臣,他也是资质平平,行为端方的人。与王阳明的绝顶聪明决不相同。
王阳明的心学,绝对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包含人生的大智慧,怎么评价都不算高估。我上面所谈是想说明,文化做为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一样,要根据各人的胃口。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假如自己是绝顶聪明之人,读读王阳明,会获得大智慧。他的学问,更多是靠悟。如果资质平平,学学理学也不错 。我个人,就是对理学更感兴趣一点。
犬戎族是匈奴吗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犬戎和匈奴一样是游牧民族,但不是匈奴,犬戎最后全部落脚在洛阳。公元前638年,强大的秦国与晋国联手,把九支犬戎全部强行迁至荒芜的洛邑一带,这里成了犬戎最后的落脚地,他们与当地土著不断融合,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如今,在洛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发现大量的犬戎墓葬,还有诸如陆浑戎(犬戎的一支)村、陆浑镇、陆浑关、陆浑水库等地名遗存。洛阳人像游牧民族那样特爱吃牛羊肉和喝牛羊肉汤,并把羊肉汤亲切的称之为“陆浑老汤”,也是犬戎最终落脚洛阳的一个例证。
日本金井之忠写《李唐源流出于夷狄考》,胡诌唐太宗是胡人,为什么网上会疯狂传播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我们先看一下李渊的官方籍贯: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以上出自《新唐书》,也就是说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但据陈寅恪考证,李渊祖上应当是赵郡李氏,也就是现在的河北隆尧人。
但不管怎样,李家父系祖上是汉人无疑。
1,先看李渊的祖父、父亲和皇后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曾赐姓大野氏。北周代西魏之后,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这也是大唐国号的由来。
杨坚成为北周静帝的大丞相之后,李家还复本姓“李”。
李渊的父亲是李昞,历任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
李渊的母亲是杨坚皇后的姐姐独孤氏,鲜卑人。
李渊的皇后是窦氏,窦氏是东汉雁门太守窦统十二世孙,其父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其母为襄阳公主宇文氏(鲜卑人)。
所以,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李渊的皇后窦氏的母亲也是鲜卑人,但李渊的父系和皇后窦氏的父系都是汉人。
2,与刘渊、康熙对比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确实是鲜卑人,如果以此来说李渊出自夷狄,那么刘渊和康熙又怎么算?
十六国时期的刘渊是南匈奴人,但其母系出自汉朝皇室,如果李渊是鲜卑人,那么刘渊便是汉人。
再看康熙,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出自正蓝旗汉军,是汉人,那么康熙可以算是汉人吗?
3,李家与鲜卑人
南北朝时期,李家与鲜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唐和杨隋的建立都源自鲜卑人的北魏一朝,这是没有疑问的。所以,李唐和杨隋多多少少都会有鲜卑化,但要说他们源出夷狄则过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家是鲜卑人又如何,正是鲜卑人的融入华夏,最终使我国形成了新的华夏族,也迎来了第二个大一统时代――隋唐。
如何才能让东晋襄阳人习凿齿自圆其说
南阳说靠着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碰瓷了几百年,也赚足了眼球,打脸的是,各种史书记载都指向今襄阳隆中,更打脸的是,今河南省及南阳市出版诸多书也都明确今襄阳隆中为躬耕地,更有今国家的有关部门及各种媒介,均肯定襄阳隆中为躬耕地。可笑的是,今南阳市有那么几个半瓶子晃荡的伪文人,想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代领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公然反对国家的权威结论,注定要失败的。
中国的儒释道对“悟”这一字都非常重视,你对“悟”字有什么比较深的体会
悟的理念:意念之中,抽丝剥茧、拨云见日之后见真相。 悟的置境:理论与实际相贯通,人与自然相螎合。 一诺:一日禅…
天无情,地无义,洪荒之中显灵气。
识天道,学地规,天人合一大智慧。
二战时期日本的特务机关: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菊机关等,有什么区别
汪伪特工组织“76号”的头目李士群,原来是特工总部的二把手,搞倒主任丁默邨后飞扬跋扈,就是因为背后有日本特务机构“梅机关”机关长影佐祯昭少将的支持,1943年影佐一旦被调离上海,李士群就成了没有主人保护的狗,被汪伪周佛海和日本驻上海宪兵队冈村中佐联合毒杀。这是因为“梅机关”直属日本陆军的参谋本部,是“中国派遣军”及所属陆军宪兵的顶头上司,日军各部不敢不给面子。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7月26日,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三个重要单位,在上海成立了间谍谋略机关“对华特别委员会”,专门处理除了作战以外的所有对华重大谋略,以及建立汉奸政权的执行机关。负责人由三个单位分别派出,即陆军的土肥原贤二中将、海军的金田芝中将,外务省的坂西利八郎顾问。
由于日本陆军在华势力最大,土肥原又是特务元老,因此该机构又称“土肥原机关”,直接对日本内阁的五相会议负责,权力极大。为了分化中国内部,配合日军进攻,该机关又以梅、竹、兰、菊等花卉名称,在各地分头组建了任务不同、策反对象不同的特务机关。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
梅机关
“梅机关”为了扶植、监视和控制汪精卫集团专门组建的特务机构,1939年8月22日成立于上海,因为办公地点在虹口日租界的小楼“梅花堂”里,故代号为“梅机关”。它有权协调日本驻军、宪兵队、其他特务机构对汪伪政权予以各方面的支持,也是汪伪特工总部的创建者和实际控制者,76号内一直驻有日军一个宪兵分队。鉴于日本比较特殊的陆海军军事体制,梅机关以陆军为主,但也有海军省、外务省、兴亚院(特务组织)的代表,以影佐为机关长;汪精卫伪政权成立后,影佐又兼任汪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梅机关则对外称“最高军事顾问团”,其实就是汪伪政权的后台老板。
(大汉奸汪精卫)
竹机关
“竹机关”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设于汉口,机关长是柴山间四郎中将。此人1928年乃是张学良的顾问助理,有名的中国通,中心任务是配合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对中国军队的分化工作,对象从北洋军阀吴佩孚等元老到第五战区的川军部分将领,基本没什么成效;1943年接替影佐祯昭成为汪伪最高军事顾问。
兰机关
“兰机关”也设在上海,机关长是和知鹰二中将,重点工作对象是地方实力派新桂系军事集团,日军认为桂系是国民党内最具势力的反蒋集团,因此在桂南会战后,和知鹰二兼任了华南日军第21军的“司令部附”,以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的方式,企图造成两广地区脱离蒋介石重庆政府的局面,与第五师团长今村均共同派出代表赴桂林游说白崇禧,但白健生抗日大节不失,把日军代表崩了回去。
菊机关
“菊机关”设于福建,主要策反对象是国民党“闽粤边防军”总指挥黄大炜中将,1939年11月,黄大炜率部叛变投敌,被改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一集团军”成为汉奸,1940年改称汪伪“闽粤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以黄大炜为总司令,1944年5月,黄大炜在上海被军统特工暗杀身亡。
上述四个特务机关都有日本军方背景,并且是临时性特务机构,由日本陆军主导为执行特定任务而设,基本是挖掘汉奸之用,从使用机关代号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秘密的。
(汪伪76号丁默邨和李士群)
特高课
“特高课”是日本政府在抗战爆发前就成立的正式特务机关,隶属于内务省,全称是“特别高等警察课”,是政府工作人员、是政治警察、是公开的机构;日寇入侵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后,日本军方的宪兵队成立了军警联合特高课,一般下属于日军各宪兵司令部和各级宪兵队。
可以说,哪里有日本宪兵队,哪里就有特高课的身影,他们的任务就是监控反日思想、镇压反日志士,还有在日本国内镇压日本共产党和其他反战人士的任务,笔者曾将其与“盖世太保、军统局、克格勃”并称为二战时期的四大特务组织,因为它们从事的,并非仅仅是军事情报和谍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