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底白银山地马拉松运营公司 马拉

起底白银山地马拉松运营公司(甘肃山地马拉松跑友聊天记录曝光,多名选手冻僵,保暖毯被吹烂,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lsrchb lsrchb 发表于2022-10-08 12:30:01 浏览1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甘肃山地马拉松跑友聊天记录曝光,多名选手冻僵,保暖毯被吹烂,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白银越野马拉松悲剧不应被简单理解为天灾和意外

5月22日在甘肃白银市银泰县黄河石林举办的百公里越野马拉松,遭遇极端天气,最终造成21人遇难,成为世界运动史罕见的悲剧。

在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苦难。21晚上,在抖音上就开始流传一些视频,一些人紧紧抱在一起,裹着白色塑料布。还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片,在一片荒地上一群选手拥在一起。图片是静止的,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让人瑟瑟发抖的寒意。

所谓“极端天气”,就是大风带来的降温、降雨和冰雹,最近几天好几个城市的市民都遭遇过,但是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山地和“无人区”,穿着跑步短裤遭遇这些,就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灾难。

用最通俗的话说,这21个人就是活活冻死的,其中包括超级马拉松领军人物梁晶与残奥会冠军黄关军。

我们还没有得到这21个人的全部信息,但是很有可能,越是“成绩好的”,就越可能遭遇不测,因为“大神级的人物”才有可能冲到最前面,而遭遇危险时又无法撤出——在心理上,他们也有更强的“完赛追求”和克服困难的雄心,这都加重了悲剧的可能。

那篇流传广泛的自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提到完赛会有1600元的现金奖励。作者是一位获救的参赛选手,他前进时碰到退赛的,还说了一句“一千六就这样放弃了?”这个细节让网友发出“为1600元送命”的感叹,这种想法是对选手的极大不尊敬,事实上,没有哪个超级马拉松爱好者是为了奖金而跑的。

百公里越野赛这样的长跑比赛,是一种极限运动,不管是冠军还是完赛,都不会像获得奥运冠军那样为人所知。这是一个“圈内的”某种意义上也是“私密”的追求,跑者追求的,是挑战自我的极限,“完赛”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退赛,最初的困难或许还让他们欣喜,因为这就是“越野”的应有之义。

但是,在“极限的野”和“绝对的安全”之间,我们必须拥有一种平衡。

很遗憾,白银百公里越野只做到了前者。几个选手裹一块塑料布,最准确地反映了这个赛事的安全保障水平。今天的一些救援视频我们也能看到,几个救援队员抬着一个运动员,这种纯粹人工的救援,让人想起地震的废墟。

“越野赛”的救援,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一位在香港的朋友问我:“比赛没有直升机吗?”

这简直是不接地气的天问,她是基于在香港的经验。在香港,以前每年都会有百公里的越野慈善赛,参赛选手徒步穿越山地,也曾遇到冰雹这样的极端天气,但是这样的越野活动配备有强大的后勤,选手出现意外,会有医用直升机及时转运和抢救。一位朋友曾参加过这项越野,他中途退赛了,马上就有志愿者过来服务,检测他的身体状况。哪怕是扭伤这样的小伤情,都会得到最及时的处理。

即便是在内地,也具备提供强大后勤保障的可能。有朋友在盛夏参加戈壁滩200公里穿越,那对体力是很严峻的考验,但是却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医疗保障车就在后面,人们甚至可以及时吃到冰镇西瓜来降温——这当然是收费不菲的商业化旅行活动,但是却也证明,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内地也能提供极致的安全后勤保障。

很可惜,马拉松主办方没有在安全方面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

白银越野马拉松有一段赛段是“无人区”,其实只是汽车无法到达的区域,仍然在广义上的景区。如果赛事主办方能有更多安全方面的考虑,每隔5公里设一个医用保障帐篷,就能在很大程度避免这次悲剧。不管是选手退赛还是遇到冰雹,都可以就近处理。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越野赛,可能是条件很“艰苦”,但它并不是危险的荒原,也不是把人放入生死考验之地,而是昂贵的公共活动。

不管是越野赛还是城市马拉松,都应该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巨资,而不是花钱打广告、找网红造势,它不应该成为营销、欢乐秀和嘉年华,而应该具备专业性,甚至强制性的行业标准——比如,每隔多少公里设置一个医疗点和一定数量的救护人员。

就这个意义上讲,白银越野马拉松的悲剧,算是一个沉痛的提醒,也戳穿了当前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泡沫。它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意外和天灾,而是一个反省、反思的契机。

甘肃马拉松疑问:人难道不是温度在零下才会冻死人吗

即使温度很高,比如10℃,也会冻死人。专业术语叫“失温”。

人体正常体温是37℃,准确地说是核心区的温度是37℃左右,核心区主要指大脑、心、肺。即使是手指、脚趾被冻到0℃以下,都不一定致命,但是核心区(大脑、心肺)一旦温度降低,就叫“失温”,是会致命的。一般说来,核心区温度下降到32℃以下,就已经非常危险了。它仅仅比正常37℃低了5℃而已。如果28℃以下,几乎铁定是要挂了。

人体是一个热源,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产生能量,有的转换为热能,维持体温。人体就像一个加热器,平静模式下,大约相当于100瓦的功率。即一小时产生相当于0.1度(千瓦时)电的能量。你可以想像用一个100瓦的电磁炉不断对一个70公斤的物体加热。

人体产生的热量毕竟是有限的,会慢慢散失。一旦散失速度大于产生热量的速度,人体将逐渐变冷(冷却),最后“失温”。比方说,一个人一小时产生0.1度(千瓦时)的热,但是散失速度一小时0.2度,那么就很难受了!

为什么正常情况下,即使零下20℃也没有被冻坏呢?原因很简单,穿了很厚的衣服,保暖措施做得好,热量散失得慢,散失速度小于人体生产热量的速度。试想,一个保温水壶,能让热水几个小时都是热的,这就是保温的效果。

但是,如果在低温环境下,没有穿保暖衣服,那就难受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因为冬天户外跑步的,打篮球的,大有人在,而且都是薄衣服,也没有见过几个失温的,对吧?

下面这两个才是最大的原因,那就是:高风速、高湿度

下面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煮鸡蛋,刚出锅时很烫很烫。有经验的人就会把它丢进冷水里,结果发现几分钟就“凉透了”(失温),煮鸡蛋里的蛋黄就相当于是人体的“核心区”。如果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需要很长时间。原因:水是热的良导体,空气不太导热。水的冷却速度大约是无风空气下的25倍!说具体点,如果我们不穿衣服,在10℃水中的热量散失速度就是在同样10℃空气中干燥无风环境下的大约25倍!你想想可不可怕。大家日常应该也是深有体会,冬天淋雨会特别冷。淋雨就容易感冒也是常识。

如果煮鸡蛋我们不想泡冷水,也是有办法让它冷得快的,那就是放到电风扇下边吹。一会儿就吹凉了。大家就算没有用风扇吹过煮鸡蛋,估计很多人也用来吹过稀饭、热汤之类的,一个道理。

下面说一下原因。虽然空气不太导热,但是它却可以对流。人体体表温度,假如是37℃,外界空气假如是10℃。如果空气是静止的,体表皮肤就会把体表附近的空气加热。这就好比穿一件衣服,几分钟后,衣服就会变热。但是,空气并不是静止的,它会流动。所以,皮肤好不容易加热周围的空气,它就流动跑了。物理上,这叫“对流”。空气流动的越快,它带走的热量就越快。你这样理解,冬天,给你穿保暖内衣,刚给你穿5秒钟,就给你脱掉,再换一件(冷的)保暖内衣,不断穿不断换。结果,你怎么穿也穿不暖。另外,大风还可以加大皮肤水分的蒸发。所谓蒸发,就是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蒸气),会吸收大量热量。这叫“蒸发吸热”,如果皮肤上有水有汗,那更加明显。所以说,大风情况下,加速体表皮肤的对流,加速蒸发吸热。外界从人体不断带走大量热量,风越大,带走的热量越多,一旦带走热量速度大于人体产生热量速度,那就“失温”了

关于冷却,有个牛顿冷却定律,大概是说温差越大,冷却速度越大。这个大家非常好理解,穿同样多的衣服,冬天为什么冷?那就是因为冬天人体(37℃)和环境(比如2℃)的温差更大,所以热量散失的更快(即冷却速度更大)。同时根据这个定律我们也知道,只要有温差,就会有冷却,只不过温差小,冷却的慢而已。

好了,现在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很高的温度,会不会失温?假如人体核心区37℃,环境空气10℃,甚至27℃。答案是有可能。因为只要有温差,就会有热的传递,热量就会从温度高的人体流动到温度低的空气。如果最后人体核心区低于28℃,那就挂了。

这就取决于到底是人体产生的热量快,还是环境带走的热量快。如何能让热量散失的快,上面提到了,现在再总结一下,低温(与人体温差大)、高风速、高湿度。再加上一点,保暖衣服穿得少

这次事件中的失温人员,以上几点,全中

有人说,冬泳时泡在水里,不是说水的冷却速度是空气的25倍吗,为什么冬泳的人没有被“冷却”到失温?这个,大家可以自行网上了解一下。冬泳如果在极度低温(比如2℃),能坚持15分钟就不错了。完事后马上上岸保暖。说通俗点,这个时间,还没有来得及把心、肺等核心区冷却到。拿煮鸡蛋来说,你把它丢到电冰箱的零下20度柜子里,或冰水里,十几秒后拿上来,蛋黄还是热乎乎的。

越野中,这些队员都是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大约2℃以下)、大风(七级以上)、高湿环境下(99%以上相对湿度),体力又大量消耗,甚至透支(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的能力降低)。

你如何看待甘肃山地马拉松遭遇极端天气致人死亡,谈谈你的看法

甘肃白银的这场悲剧给我们敲响了重重的一记警钟。虽然极端天气是这次悲剧的直接原因,但是不能仅仅归咎于此。赛事管理方面,要对规则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就不做准备。在竞赛管理中,特别是安全和后勤保障上,宁可做到“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自2015年以来,我国马拉松和越野赛市场就开始呈现火爆态势,赛事数量迅速增加。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为例,全年就举办了481场类似的活动,平均一天举办不止一场,大量的比赛也对主办方和选手提出了更高要求,双方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都有待于加强。从选手角度来说,为了追求速度和成绩而过分追求轻量化装备,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选手们应当认识到,如果安全都不存在,那么成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从主办方角度来说,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看不见的地方”,为选手们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比赛环境。只有安全了,赛事才能越办越好。

已是5月底,为什么甘肃白银山区天气依然能短时间内要人命

还五月底,星期二、三的时候甘肃张掖的山丹军马场还在下雪,你去查查这两个地方才离多少公里。本来西北的五月和十月就是气候最不稳定的时间段,可能早上到中午热的你想穿半袖,下午天一阴再刮上个五级以上的风,你就想穿毛衣了。这还是城市,山区的话你就准备好皮袄军大衣吧。

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员可能被追责

甘肃山地马拉松21人遇难,多人受伤的事故,肯定要追责,这是必须的。人生关天。至于怎么追责,还要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取证才能决定。这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举办这马拉松赛的主办方是否有资质,有没有依法依规申报批准。第二是体育赛事的主管监管部门。第三是气象预报部。第四是当地政府分管体育的领导。第五是应急救援方面有没有失误。第六是公安交通及举办方和监管单位对比赛线路的勘查和特情的应对等等。最主要是政府分管领导、举办单位、监管单位和气象部门。这里主要追查的是责任心强不强,工作虽然做了但是否深入扎实细致周密。可能还有触犯法律的行为,当然最后以调查的证据为基础以法规为准绳去追责。在这之前不能妄言。

少长咸集